分卷閱讀26
書迷正在閱讀:機甲小皇子、離婚了,還鬧?、豪門影帝的隱婚男妻失憶了、我是貝特曼、渣受從良后、破產(chǎn)后我和大佬網(wǎng)戀了、在黃昏日落前、你疼疼我吧、領(lǐng)主沉迷搞基建、醋成這樣還怎么離婚
力發(fā)展才對。士人們議論遷都事宜,祁元詢竟還不以為忤,以他這個一路順風順水的天潢貴胄的身份來說,已經(jīng)是很了不得了。天子覺得孫子沒被寵壞,果然秉性仁厚,祁元詢卻知道,這完全是因為他成竹在胸。這個世界的歷史發(fā)展和他穿越前的世界很像,昌盛的王朝,擇北地之城為都才是上策,遷都是勢在必行的。至于新都的地點選址,皇爺爺都愿意給他爹做臉面了,他又何必因為旁人的閑言碎語生氣呢?只不過皇爺爺原本擇取的新都地址是秦王封地所轄的長安——朝中知曉此事的人為數(shù)不少——如今雖然消息傳開來,但是同意遷都北平的人,并沒有多少,與其只反駁那些人反對遷都的言論,倒不如說一說遷都北平的好處。祁元詢打定了主意,便開始組織語言,準備開口了:“爺爺您想,都城,國之要地,自然不是尋常的地方能擔得的。應(yīng)天府雖是繁華之所、且‘憑高據(jù)深,形勢獨勝’,自古便被視為虎踞龍盤的帝王之宅,然而誠如爺爺您所言,定都南方之王朝,大都短祚,國朝要掌控北地,須得定都北方?!?/br>宣武帝頷首:“難為你知道十幾年前的舊事?!?/br>當年國朝初立,都城的選址,本就有所疑義,只不過天子最初的根基在南,北地新下,又有前朝余孽虎視眈眈,只好分立兩京,以南京應(yīng)天府為朝廷所在。只不過新一代的皇子皇孫都是在應(yīng)天府長大的,年長一些的皇子好歹當年還被天子送回老家——也就是中都鳳陽——吃過苦,年少的皇子和皇孫就真的對應(yīng)天府的繁華習以為常了。若是讓他們選擇,新一代的皇子皇孫愿意遷都的幾乎沒有。然而,想要天下安穩(wěn),國都建在北方又是必須的。雖然宣武元年,大周就在名義上成為了天下共主,但是北地的威脅真正暫時被打消,都已經(jīng)是宣武十幾年的事了。“孫兒以為,京師應(yīng)天府誠然宜居,然而此地過于偏南,北地難以掌控。而北地自前朝起便久居胡人之手,欲使天下歸心,北地之民,不可不重視,立都城于北,有利于國朝?!?/br>“都城立于北,確實利于國朝。這些人久居京師,也難怪看不上北地,至于北平府,就更不用說了?!?/br>宣武帝說這話,已經(jīng)隱隱透出一個意思來。若不是趙王是他如今選定的儲君,北平這個新都,他也是不大看得上的。沒關(guān)系,這都是實話,老爺子不直接說出來已經(jīng)很給面子了。祁元詢是個實誠人,干脆地把話給挑明了:“若以常理看,關(guān)中據(jù)百二河山之勝,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莫關(guān)中若也,定都當以長安為佳處?!?/br>“哦,你也這么想?那遷都北平,豈不是件錯事?”長安乃是漢唐故都,華夏最為繁華昌盛的時代,都城就定于此處。此處有天險,有形勝,乃山河拱衛(wèi)之處,是最好的一處要塞。以華夏傳統(tǒng)的都城選擇眼光來看,長安最是不凡。然而,祁元詢不是為了吹長安才說這句話的,北平再怎么不好,也是他們趙王一系的老巢,他爹趙王在那里兢兢業(yè)業(yè)經(jīng)營了這么多年,早已將那里打造得固若金湯。更何況,以他的眼光看,北平確實是有優(yōu)點的。“北平乃要塞,又有形勝,同樣被金、原等朝選為國都,雖交通略有不便,漕運還需南地相助,但在掌控北地這件事上,或許比長安還要方便?!?/br>祁元詢這句話是實打?qū)嵉姆胃浴?/br>前朝與上一個以北平做京城的朝代,都是外族,選定了臨靠更北的草原,離長城都不過百里多的北平做京城以治天下,是再正常不過了。雖然他們都打著實在不行便拋棄中原北歸的主意,但是,都城通往中原各處的交通,都好生地營造起來了。“此處能被胡族選為國都,自然是因為離草原近,乃是實打?qū)嵉倪呹P(guān)。此地離長城不過百余里,胡人一旦扣邊,京城便有被圍之憂!”明明遷都北平的風聲是天子宣武帝傳出來的,如今祁元詢和他討論,天子竟直接拿別人駁斥的理由來為難祁元詢了。沒辦法,祁元詢是天子的孫子,爺爺要難為你,你可不就得當真孫子嘛!天子的這個理由,又是許多人反對遷都北平的重要理由。離邊關(guān)那么近,一旦胡人扣邊,攻破邊防體系,京城將會輕易地暴露于敵人的眼下。京城沒了,縱然本朝還有諸多的疆土,也是群龍無首。沒了皇帝,讓誰來發(fā)號施令呢?難不成,外敵當前的時候,國朝內(nèi)部還要再來一場腥風血雨,決出誰才是新皇?若是效仿國朝初立的時候,實行兩京制,再在遷都后,為保安全,天子居北平、儲君居南京,也有個問題——天子與儲君相離過久,誰知道會不會有有心人惡意在天子面前中傷儲君?這些誰都說不準。祁元詢很鎮(zhèn)定地看著天子:“那么,若是宗室之策中,也加上寧王叔的法子呢?”天子愣了一會兒,才開始回想寧王的宗室之策是什么。“北平臨近邊關(guān),若天下是胡人之天下,這里便是切切實實的中都、大都,居于天下中央之地??墒?,誰說我大周天下,不能遠邁漢唐,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呢?國朝現(xiàn)在要休養(yǎng)生息,未來休養(yǎng)夠了,未必不能再創(chuàng)遠邁前人之功業(yè)啊!”宣武帝看著如此平靜地說出這樣大愿的孫兒,心底忽然涌上一股欣慰與久違的豪情來:“好!說得好?。 ?/br>縱然再怎么希望子孫能守國,將他們往仁厚的方向培養(yǎng),有此仁厚又不失英武的孫兒,還是讓宣武帝倍感欣慰。此后,趙王世子在朝中露面的次數(shù)愈發(fā)多,若不是趙王還未成太子、世子還未成太孫,朝臣們還以為看到了當初天子盡心培養(yǎng)太子、太孫時的舊景。與這位世子有關(guān)的、證明世子天資粹美、日表英奇的幾則故事,也在京中流傳開來。趙王世子如此受寵,便有朝臣想著請圣上早立太子——至于這位太子,自然是趙王了。請立太子,雖然趙王前頭的秦王、晉王已經(jīng)被預(yù)言會早死,但畢竟不能在奏章上直接戳天子的肺管子,那立儲君的名目,就很要斟酌一番了。這邊廂,一群大臣想名目想得腦殼發(fā)疼,那邊,天上光幕就給他們送來了理由。“嘗命與秦、晉、周三世子分閱衛(wèi)士,還獨后。問之。對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閱,故后。”又命分閱章奏……(太&祖)又嘗問:“堯、湯時水旱,百姓奚恃?”對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碧?祖喜曰:“孫有君人之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