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會變色的盤子(續(xù))
高興之余,元弘建又把盤子拿到手中反復(fù)端詳了一番,這時,盤子上的一個細(xì)小的花紋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要說也湊巧,元弘建退休前因為工作的原因,學(xué)過一段時間的阿拉伯語,這石頭上的文飾他一眼就認(rèn)出來了:是工工整整的阿拉伯語“為了紀(jì)念某某”。。頂.點。.xstxt.除此之外他又發(fā)現(xiàn),在盤子的最外圈貌似花邊的裝飾也是由阿拉伯語紋雕刻成的。元弘建越看越是興奮,因為已經(jīng)系統(tǒng)地學(xué)了一段時間古玩知識的他,知道盤子上刻有阿拉伯文并不簡單,難不成這盤子比他當(dāng)初想象的要珍貴得多?元弘建子查閱了文獻(xiàn)以后發(fā)現(xiàn),在元代和明代,比較流行把阿拉伯文作為紋飾寫在瓷器上,于是他推斷,這個盤子應(yīng)該是清代以前的東西。有了這個發(fā)現(xiàn),元弘建差點把嘴都給樂歪了,心想,難不成自己這次歪打正著撿著大漏了?為了徹底搞清楚這件事兒,元弘建就把盤子拿到了店里,于是發(fā)生了早上吳叔說的那一幕。元弘建問道:“楚老師,您給看看,這只盤子到底是什么東西制作的?。俊?/br>楚琛琢磨了一下,隨后說道:“應(yīng)該就是用樹脂制作的。”“可是我明明用燒紅的鐵針扎過了,如果這盤子是樹脂的,怎么沒見冒黑煙兒啊?”對于楚琛給出的答案,吳叔和元弘建就有些不明白了。楚琛笑著說道:“您的判斷方法不對,這在有些樹脂制品上是不起作用的。就比如說咱們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的酚醛樹脂。就是用來當(dāng)作耐火材料的。”酚醛樹脂也叫電木,又稱電木粉。原為無色或黃褐色透明物,市場銷售往往加著色劑而呈紅、黃、黑、綠、棕、藍(lán)等顏色。有顆粒、粉末狀。主要用于生產(chǎn)壓塑粉、層壓塑料;制造日用品、裝飾品;制造耐火材料、人造板等物品。元弘建皺了皺眉頭,隨后又問道:“那為什么這只盤子會變色呢?”楚琛解釋道:“這是因為里面添加了一些化學(xué)變色劑,所以遇水就變色了。”看到元弘建有些難以接受的模樣,楚琛又接著說道:“其實判斷是不是樹脂制品還是挺簡單的。一般來說,樹脂制品的感覺比較溫,溫度上來比較快,沒有冰涼吸手的感覺或感覺比較短。這明顯和瓷器并不相同?!?/br>“另外。陶瓷類屬易碎品,樹脂仿陶瓷工藝品卻具韌x"/>,落地可以裂而不碎。即使人為把它弄碎。其斷面也與陶瓷有別,即不割手、不見氣孔?!?/br>元弘建聞言,怕楚琛誤會,連忙說道:“楚老師。并沒有不相信您的意思。只是覺得現(xiàn)在作偽的手段實在太高了,真是防不勝防。至于把盤子摔了,我還真不舍得,畢竟這只盤子本來我就沒當(dāng)是藏品買,我覺得還是有藝術(shù)價值的?!?/br>“老元,說句實在話,這只盤子還真沒什么欣賞價值。”畢竟都是有交情的人,吳叔也不想元弘建還錯下去。就給他潑了盆冷水。“這怎么說?我覺得這只盤子的雕工還是挺j"/>致的?。 痹虢@訝的說道。吳叔解釋道:“咱們看東西,不能光看雕工。你看這個黃盤子在畫風(fēng)上,或許吸取了明代的阿拉伯文作為裝飾的畫風(fēng),但并不代表它就是仿制品,就有藝術(shù)x"/>。而且,這個盤子上的圖案還錯漏百出?!?/br>說到這,他就拿起盤子介紹道:“首先一點,咱們國家的山水畫,要看畫面有無留出的一般,這只盤子就是用樹脂制作的。楚琛拿起一塊盤子的碎片,打量了一番后,說道:“這樹脂里面應(yīng)該還摻雜著金屬粉,重量就和瓷器之類的差不多,如果上面的山水畫畫的正常一些,到也容易讓人打了眼。”元弘建憨憨一笑道:“楚老師,今后我還是多看少買,沒有把握就不買了?!?/br>吳叔聞言就哈哈一笑道:“老元,不是我說你,你哪次打了眼不是這么說的,我看你就是不長記x"/>!”元弘建反駁道:“我也會吸取教訓(xùn),至少現(xiàn)在買東西,五百塊以上的東西,我碰都不會碰。而且,之前楚老師不也說過嘛,玩這一行,一定要多實踐。我現(xiàn)在買的東西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nèi),就算買了贗品,也只是花點錢買個經(jīng)驗。只要我不像以前那樣不懂裝懂,總會進(jìn)步的?!?/br>元弘建這樣的態(tài)度,楚琛還是挺贊同的。一般來說,在收藏市場里,最容易被打眼的人有兩種,第一種是外國人。因為他們不了解我們收藏市場的情況,也不知道行情,他們習(xí)慣把國內(nèi)的市場和國外比,覺得東西便宜,從出發(fā)點上來說,他們也不是為了投資,主要是自己的興趣,花3000塊錢買一件民國時期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的瓷器就覺得很高興。第二種容易打眼的人就是不懂裝懂的人。他們往往會學(xué)到一點收藏中的術(shù)語以及概念,強調(diào)文物文獻(xiàn)中某一些特征,靠著這些特征和術(shù)語概念買東西。他們就不想想,你知道玉器里有“橘皮紋”,那造假者就不明白嗎?這些收藏者滿嘴術(shù)語行話,比如,說瓷器內(nèi)壁沒黑點就說“沒飛著灰”,聽起來好像很懂行,但實際上這些只是概念,是空的。而收藏是實打?qū)嵉?,真正做收藏的人對于一些?xì)節(jié)觀察得很具體,描述也實在,是不玩這些術(shù)語概念的。而且,不懂裝懂也就罷了,他們買東西的時候,還喜歡自作聰明地侃價。楚琛以前見過一位老兄,他看中了一件青花筆筒1,賣家開價1萬塊,這老兄就開始侃,侃到了30塊。楚琛想想都覺得好笑,1萬都能侃到30了居然還敢買?有道是一分價錢一分貨,賣家又不是傻子,好東西會30塊給賣了。而這位老兄卻覺得自己挺有本事,30塊買下了,等到隔壁一看,15塊錢還買一送一。所以說,想要在古玩這行混的開,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然就等著打眼吧!說話之間,楚琛的手機鈴聲響了起來,拿出一看,原來是費老的電話,這讓他稍稍有些奇怪,難道自己的那張古琴出了什么意外?電話里,兩人先是寒暄了幾句,隨后費老就開口道:“小楚啊,和你商量一件事情?!?/br>“費老,有什么事情您盡管說好了。”“是這樣,昨天我回去想想,覺得有些考慮不周,我覺得你的這張古琴,還是先去用科學(xué)設(shè)備檢測過之后,我再來修比較好,這樣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你覺得怎么樣?”“費老,您是專業(yè)人士,您覺得怎么樣,就怎么樣吧,我對此沒什么意見。至于檢測方面,我也就一事不勞二主了,還麻煩您費下心了?!?/br>“這有什么費心不費心的,我啊,真想天天有這樣的古琴讓我來檢測才好……”(。。)ps:感謝“孤狼望天”、“李小狗”投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