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5
文章。這母女倆皆是那種一條道上跑到黑的主,只要是自己看中的,管他是誰的東西,想方設(shè)法的變成自己的就是了,諸如此類的事情她們一向做得是得心應(yīng)手,于是,安夫人偕女兒回了一趟娘家明遠候府。過不多久,京都就流言四起,傳的那是有鼻子有眼的,內(nèi)容不外乎就是湘王早和宇文蓮私訂終身,有訂情信物白玉簪為證,簪身還有湘王親手刻的一闋香艷詩詞……這些姑且不說,恰好京里正隱隱流傳著順元帝不日就會為湘王賜婚,賜婚對像中便有宇文家的小姐,安夫人一聽,暗喜“天助我也”,這真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安夫人一有功夫就逮著宇文老爺吹枕邊風,極力陳述宇文蓮與湘王結(jié)親的好處,鼓吹宇文老爺去向順元帝跪求賜婚旨意,以期讓宇文蓮當上湘王的正妃。奈何宇文老爺雖然好色成性,絕對算不得個好丈夫,卻不失為一個好父親,他心里同樣裝著小九九。在宇文泰的心目中,幾個子女都差不多是一樣的疼愛,決不會厚些薄彼,雖然因羅夫人去世后對宇文騰兩兄妹多有疏忽,但在他心里,宇文騰是他的長子,宇文鳳是他的長女,自是非同一般的得到過他的疼愛,再加上宇文騰委實出色爭氣。為人父母的,多少對爭氣的那個孩子略微偏愛了那么一點,偏愛的同時也是抱以了厚望,所以宇文泰私心認為,真要與湘王結(jié)親的話,還是宇文鳳合適一些,理由也充足,其一,宇文鳳比宇文蓮大,其二,去世的原配和逝世的楚貴妃是好友,兼之羅國公府和湘王走的也更近一些。因為心里有這些個想法,宇文老爺言語之中不免露出一二點來,結(jié)果不光被精明的安夫人看出了一些端倪,便是外人也窺得了一二份,所以就造成了京都里的另一則流言蜚語四起。安夫人母女想利用眾口鑠金的輿論的力量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充分利用了一把白玉簪,散出了流言,造成湘王和宇文蓮有私情的假像。倘若湘王敢跳出來分辨這是流言,那們她們就把白玉簪拿出來為證,橫豎世人皆不知那白玉簪是湘王送給若櫻的,料想若櫻也絕不會跳出來澄清這根簪子是她的,不然世人會問,既然是你的?怎么落在人家母女手中?難不成若櫻還有臉說出是因為她逃跑而弄丟了簪子……到那時候,湘王不娶宇文蓮都不行了。這樣一想,母女二人越發(fā)的有恃無恐,現(xiàn)在白玉簪在她們手中,那就是湘王贈給宇文蓮的定情信物,合該為她們所用,所以這母女二人皆心安理得的把白玉簪據(jù)為己有,絕口不提還簪子之事不說,還把白玉簪當寶貝一樣的找了一個絕密的地方藏了起來。可是過不了多久,不知怎地,京里的流言就漸漸的變了,有人言之鑿鑿地道贈送宇文二小姐白玉簪的人是另有其人,并不是湘王,這樣的話如同在沸騰的熱油中倒入一瓢冷水,無異于讓京城里八卦熱情高漲的人炸開了鍋,紛紛四處求證那送簪子的人倒底是何人?都想知道那個人的廬山真面目。與此同時,又有人拿了一根刻有艷詞的白玉簪在黑市高價兜售,要價奇高,并直言不諱地道這根白玉簪乃是他向驃騎大將軍府里的仆人高價買來的,正是傳言中湘王送給宇文二小姐的那根簪子,只是先前的傳言做不得準,他手中這根簪子可以證明這贈簪子的人并非是湘王,的的確確是旁人所為!“噓!”眾人噓他,誰知你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br>不料這人很是氣憤,覺得自己被冤枉了,為了證實自己所言非虛,竟然當場讓人把簪身上的艷詞拓了幾份下來,四處亂傳,艷詞內(nèi)容不堪入目,這里就無須贅述了,只是這艷詞打頭一入目便是一個冰清玉潔的“蓮”字,結(jié)尾卻是引人深思的一個“韓”字……哇!一石激起千層浪,先前傳這簪子是湘王送的,畢竟沒人拿出實物出來,可以說是純屬捕風捉影,如今可謂是“有圖有真相”,眾人無不想搶購這根白玉簪,姑且不論這根簪子值不值錢,就是這簪子本身的噱頭也夠吊足人的胃口。于是,奇貨可居,價高者得,有個喜歡香艷情事又有錢的富商出手闊綽,購下此物,同時也澄清了湘王的清白——流言真真是害死人!就說冷峭如玉,矜貴雍容的湘王殿下怎可能干出此等不入流的風流韻事,毋庸置疑這是那些見不得湘王好名聲的人潑的臟水……如火如荼的流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熙京鋪天蓋地的傳開了,全城的以及外城的人無不津津樂道地在臆測,這個“韓”字代表的是誰?這些個混帳事很快就傳到安夫人母女的耳朵中,使得安夫人大為惱火,宇文蓮則痛哭流涕。卻也不怪她們,須知,京都貴女的名聲多么重要???隨便一個流言就能讓一個貴女辛苦維持多年的好名聲悉數(shù)毀掉,那些個貴夫人和宮里的娘娘們則是不管流言是真是假的,她們只會覺得無風不起浪,沒影子的事誰會亂七八糟的傳???又不是吃飽了撐的,天下那么多人的閑話人家不傳,獨獨傳這位小姐的,定是這女子本身品行不端才會惹人非議。如此這般,休說宇文蓮妄想嫁湘王,便是那些京里的高門大戶她以后都甭想嫁了,如果不能快點找出這“韓”字人了結(jié)了此事,怕極有可能禍及到宇文本家的其他待字閨中的少女。這就叫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世人都會猜測,誰知道你們家族的女子是不是都跟二小姐一樣與男子有私情啊?起初安夫人鋌而走險自己傳流言,一是想利用流言的威力迫使湘王就范。二則是她們非常自信握有湘王和若櫻的把柄,斷定湘王為了自己高貴的身份和顏面,絕對不敢對世人承認,他在簪子上刻香艷詩詞這種有傷體面的行為,只能打落牙和血吞,乖乖的娶了宇文蓮。再則就是湘王是龍子鳳孫,金尊玉貴,既便是宇文蓮跟湘王真的私訂終身,那也是宇文蓮高攀了,別人羨慕妒忌恨都來不及,最多只會把這當成無傷大雅的鳳流雅事來傳揚,可若是換成不知姓甚名誰的韓姓人,那可就不好說了,用句不中聽的話來形容:誰知道那人的身份是和尚還是道士?。窟€是哪個犄角旮旯蹦出來的???所以現(xiàn)如今為這簪子之事弄成這么不堪的局面,也是安夫人母女始料未及的。但事情并未到此為止,八卦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個個都有追根究底的精神,當下就有那好事者率先提出,這“韓”字不用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