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在國子監(jiān)中有一位叫上官過的女師
第二十五章 在國子監(jiān)中有一位叫上官過的女師
殿下這是愿意與公子您共修秦晉之好了? 回國子監(jiān)的路上,侍從流云如是問道。 歸太傅瘦削的指節(jié)落在馬車的窗欞上,敲出好聽的韻律。他臉上的潮紅之色還未褪去,聲音中流露出一絲忐忑。 她吻了我。 一個吻就以為能到永遠。 他的手指冰冰涼,貼在嘴唇上,竟感受到一波無法忍受的熱浪撲面而來。 流云唉了一聲,不再言語。 公子是傻了不成?昭陽公主是何等的風(fēng)流人物?莫說是一個吻,就算是有了魚水之歡,她也未必會放在心上 流云不忍心戳破公子的美夢,另起話頭說道:公子明日要授課么? 歸云書身為太子太傅,兼任國子祭酒,有資格聽他講課的人本就不多。他的身子骨弱,多說幾句話都要疼的,因此更是多年來不曾講過課了。 可是,明日不同。 明日昭陽公主要來。 歸云書無意識地撫了撫唇,說:明日的事,明日再說。 只是從今日與她分別之后就開始期待了而已。 翌日。 殿下,我真的可以去國子監(jiān)嗎? 劉哀兒嘴角一揚再揚,快笑開了花。李琮看她有讀書上進的心高興得很,囑咐了句:好好學(xué)吧。 國子監(jiān)中無人不識昭陽公主,可問題是,她身邊那個穿著國子監(jiān)生的青年女子是誰? 盡管圣人一直未曾下令禁止女子入國子監(jiān),可這一條恩典沒有幾個貴女愿意去領(lǐng)。 李琮昂首闊步走在劉哀兒身前,有意無意為她擋去窺探的目光。劉哀兒好奇的眼睛滴溜溜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這不是她第一次來國子監(jiān),可從前她是公主的侍衛(wèi),只能站在公主身后偷偷看書,現(xiàn)在她穿著國子監(jiān)生的制服,可以作為一名學(xué)生在此學(xué)習(xí)。 當(dāng)真如做夢一般。 我只是一個侍衛(wèi) 不配看書。 李琮停下腳步,止住劉哀兒接下來要說的話,她掃向眾人的目光中帶了一點殺意。那沸騰的殺意翻滾了一瞬,直把那些不堪入耳的竊竊私語盡數(shù)殺退。 她收回目光,沒讓劉哀兒察覺她俄頃之間的情緒變化。 本殿為你引薦一位師長。 是國子監(jiān)的哪位先生嘛?殿下對哀兒真好! 穿過前庭,走過門廊,是一間書室。中有一女子身著儒袍,背著雙手,口中念念有詞: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是里的話。 先生?李琮重復(fù)了一遍,別有深意地說:若她曉得你稱呼她為先生,怕是要生氣的。 劉哀兒沒懂殿下是什么意思,眨巴著眼睛站在窗前,渴望地看向室內(nèi)搖頭晃腦的學(xué)生。 她,終于可以上學(xué)啦! 學(xué)這個有什么用? 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子,嘀咕說道。她以為臺上的女師聽不到她小聲的怨念,還給同桌昏昏欲睡的女孩兒扮了一個鬼臉。 此話何意? 女師的目光掃了一圈兒,她看著一個個低下來的小腦袋,走到剛才溜號的女生案前。 你來說說? 那女孩兒紅著臉,囁嚅地說:我、我不知道。 小小的書室回蕩著沒有惡意的笑聲,聽得李琮有些懷念。女師沒說任何批評的話,淡淡地問:有誰知道這段話是什么意思么? 李琮推了推劉哀兒,你去。劉哀兒連連擺手,謙虛說道:屬下頭一回來國子監(jiān),這樣鋒芒畢露,不好罷? 話是這樣說,劉哀兒的眼中卻跳著躍躍欲試的光。 李琮哼了一聲,不屑地說:她們自己不上進,倒要怪人上進了? 主仆二人聲音并不算小。 是以,女師再也無法裝作沒看她們,轉(zhuǎn)身看向李琮,似笑非笑地問:不知這位娘子有何高見? 劉哀兒在府中哭哭啼啼、悲春傷秋,出了府見了外人半點不怵。她施了一禮,對答如流:學(xué)生以為中的這段話講的是音與政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 女師點頭,看起來不是很滿意。劉哀兒目光灼灼,繼續(xù)補充:孔夫子說,禽獸聽得到聲音卻不懂什么是音樂,百姓聽得見音樂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君子,才懂得音樂之道。然而,哀兒并不這樣以為。 哦?女師眼中有了一點興味,語氣聽不出是生氣了還是怎樣。你的意思是,至圣先師他說錯了? 劉哀兒搖頭。 禽獸有禽獸之聲,百姓有百姓之樂。子非禽獸安知禽獸不懂樂聲?子非百姓安知百姓不懂樂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國,不是君子的國,是百姓的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即是此理。 你先坐吧。 劉哀兒望著公主殿下,等她發(fā)話。李琮給了她一個鼓勵的眼神,哀兒放了心,輕聲落座。 今日隨堂測驗,默寫一篇。 在一片哀嚎之中,女師走出書室,反手關(guān)門,笑問李琮:昭陽公主今兒個怎么不去找歸太傅了? 好大一股酸味。 李琮陪著笑臉,有點子心虛。上官,本殿有那么花癡嗎?瞧你這話說的。 昭陽公主對歸太傅真心一片,可表日月,否則的話,您怎么月月去見他,而不是月月來見我呢? 李琮咦了一聲,上官,你難道還吃云書的醋不成? 叫她上官過叫的是姓,叫那歸云書叫的是字。 個中遠近親疏不必多想。 咔嚓。 筆桿折斷的聲音。 上官,你不會真生我的氣了吧?李琮知她是個不禁逗的性子,趕忙正經(jīng)起來,解釋道:本殿不是不想來,只是看這些女孩兒心里來氣。 當(dāng)年和李琮同期入學(xué)的貴女之中鮮少有人完成全部課業(yè),大多是讀了一半,早早嫁人。其中有一位貴女殊為不同,她不僅以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從國子監(jiān)中畢業(yè),更是請了道圣旨特許她在國子監(jiān)做一名女師。 她是前朝宰相上官信的孫女,也是李琮難得的摯友。 不愛讀書,想要嫁人,不是她們的錯。 但是,在她們走向那條鋪滿祝福與誘惑的、毫不費力的道路之前,無人告訴她們未來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暴力與驚懼。 除了自己以外,誰又能救誰? 那孩子說的話是你教的? 李琮擺手。哀兒天生聰穎,酷愛詩書。若能有你提點,必會青云直上。 殿下有培養(yǎng)她的心思? 本殿一無兵權(quán),二無財力,能給她們的不多。哀兒有心念書,本殿引薦引薦,不過舉手之勞。 上官過以為戳中了昭陽的傷心事,頓時手足無措起來,她平生不會安慰人的,蹙起眉頭,欲言又止。李琮被上官的糾結(jié)樣子取悅到了,她戳了戳上官過的腦門兒,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