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門口
我在門口
晚上十點多,林星才收到莊承揚的回復。 他解釋白天手機上交了,并說從明天開始晚上六點半就能拿回,理由是出校補課。 他們沒有往下聊很多,也沒有每天都發(fā)信息,并不分享太詳細的日常。 大都是只言片語,不刻意找話題。聊天記錄看上去疏散,卻不顯得尷尬。 * 如常的一周過得不快不慢。 周五下午,林星上完每周最后一門課出教學樓,在扶梯上打開了手機。 三條消息。 一條是鐘朗發(fā)的,他像往常一樣問:明天想吃什么? 另一條來自莊承揚:林星,周末有空嗎? 最后是mama在三人群里試探著問:明天中午還和你們視頻嗎? 這整個周,鐘朗聯(lián)系她的頻率、表達的關心、閑聊的話題,都沒有變化。林星沒有再嘗試,他也仿佛沒有接到過她的表白,表現得理所當然,毫不避嫌。 扶梯從三樓到達二樓。林星拐了彎,踏上了下一層。 確實可以沒有變化。 就像低頭看手機也能隨意就踩準扶梯入口一樣,她不經過腦子都知道怎么跟鐘朗相處。 認識那么多年,雖然她越來越看不透鐘朗的想法,但與他相處卻只需憑慣性。 只是或許,不應該這樣。 稀里糊涂地拖著,她感到很壓抑,每次想起都覺迷茫。 她不想再陷進那種情緒,或許隔一段時間不見面是個好選擇。 林星先回復鐘朗:這周不想吃了。 然后是mama:不了mama。 最后才點開莊承揚的聊天框。 林星話最多一般是在實驗室被難住時。但她不會想到跟莊承揚傾訴他那時候在上課。再說,他也看不明白,他在準備的是高考。 林星不知道莊承揚會不會有這種時候,反正她也沒有收到過他與學業(yè)相關的抱怨。 和他一周來聊得少,沒什么真正與日常生活相關的?;ハ喟l(fā)得最多的是路邊經過看到什么什么風景時順手拍的照。 以前拍完,林星大多存到自己相冊。 但莊承揚有時會給她發(fā)清晨的日出,傍晚的夕陽,上學路上偶然注意到的形狀怪異的樹。于是林星回復幾乎同等的內容。 這句林星,這句周末有空嗎,是本周少有的一句完整的話。 卻不覺得生疏。林星看見它的瞬間,就能清晰想象出莊承揚說這句話的聲音和語氣。 有。林星回復,明天一起吃午飯嗎? 不管怎么說,周六中午不在學校吃飯,是一件已經被習慣的事情。逃避了鐘朗,飯卻還是要吃的。 莊承揚卻很快回復:晚飯可以嗎? 林星還沒來得及問為什么,下一條消息已經彈出來。 莊承揚:周六也有課,但比平時早,下午五點放學。 林星對著放學二字愣了愣,突然覺得有些荒唐,笑出聲來。 再次意識到,她睡過的、即將再睡的,是個高中生。沒有雙休的高中生。 但她暫時不準備結束這段荒唐。 拇指輕按屏幕,點擊發(fā)送:好。 * 第二天,舍友們早早各自出門,宿舍又只剩林星一人。 林星在安靜的宿舍待了一會,又體會到說不上來的窒悶感。 臨近午飯時間,她將電腦放進書包,背著包出了校門。直接去上周末和莊承揚度過一天一夜的酒店,同樣開了一間大床房。 酒店房間空曠,窗戶也比宿舍大許多。 林星將電腦放到桌上,環(huán)顧四周,覺得心頭縈繞了一早上的那股窒悶淡去。 她出門去附近商場,在甜品店吃很久沒吃的紅豆芋圓,料加了燕麥和布丁,填飽了肚子。 回到酒店,先把房間號發(fā)給了莊承揚,而后打開電腦讀之前看了一半的論文。 新環(huán)境似乎更容易投入。林星一開始完全沉進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英文但也由于太過投入,犯困打起瞌睡的時候,她并沒有意識到。 直到被手機鈴聲吵醒,林星才發(fā)現自己不知趴在桌邊沉沉睡了多久。她坐直身,感到手臂發(fā)麻,肩膀都泛著酸。 她拿過手機,是莊承揚打來的微信電話。 喂林星慢吞吞地,聲音中有因為剛醒而帶的鼻音。 喂?莊承揚的聲音通過電話傳過來,與現實有些許不同,但能聽出帶著熟悉笑意,喊她的名字,林星。 林星突然想,這好像是他們第一次打電話。 幾點了她一邊按亮了已經睡眠的電腦,看見屏幕顯示的時間,17:45。你到哪兒了? 房間的門被輕叩兩下,林星聽得很清晰。 她轉頭看過去。 與此同時,電話里的人輕聲說:我在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