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6
書迷正在閱讀:基圍絲特的真實經歷、把同學變成了自己的meimei、穿越家有兒女之成為劉星(第一部)全、流氓師表、穿越家有兒女之成為劉星(第二部)全、宅男變身癡女御姐、穿越家有兒女之成為劉星(第三部)全、院長的十二釵、古劍yin譚-癡女yin姬今何在、母子成婚的角色游戲
湯大仙可能也意識到了機遇,便設法多說話多露面,又道:“平素民間鮮見齒輪,且多為木制。這東西最要緊的是兩輪之間要相互咬住,尺寸合適,不然就用不了。咱們兵器局的物什多以鐵和鍛打鋼器為主,要做齒輪尺寸便小,更要精準;但是各地工匠用的量尺只是大體差不多,實則各有差異,武昌城作坊用的寸較長,常德的刻度卻稍短……就算在武昌城內,不同作坊之間的尺寸也有細微差別。故小人建議,用銅板刻制尺寸,今后兵器局轄下所有作坊都按規(guī)矩制作量具,所制之物便可通用也?!?/br> 張寧當場就決定下來,下令提舉馬大鵬采納這個建議,克日施行。這事兒提醒了他,他當即又讓兵器局設定另一條規(guī)矩:公差。 公差的概念很簡單,任何零部件的尺寸不可能完全一致精準,總會允許一些出入,特別是全靠手工制作的東西。但有的東西差一點就不行,比如兵器局和明朝各地匠造常用的鉚釘固件,柳芯比母扣稍大通過敲進變形才能牢靠;可如果誤差成了柳芯很小,那無論如何也連接牢靠不了。 公差的作用就是規(guī)定誤差是偏大還是偏小,在允許的范圍內;你不能造出一對螺絲和螺母,螺絲比螺母大那么一丁點,怎么套得進去?但是螺絲比螺母小一點就沒事,誤差偏大了最多質量差,但可以使用。 這種規(guī)矩相當簡單,但在這個時代只有張寧才能提出來。因為很多東西是工業(yè)社會發(fā)展而來的,人們的思想沒有實用經驗作為根基,便是胡思亂想、很簡單的東西也意識不到。 張寧無意發(fā)展所謂工業(yè),因為需要的東西已經大大超出了他的專業(yè)知識積累范圍。但是他想讓武器制造的技術和規(guī)則更加合理,這樣做出來的兵器才能保證質量和穩(wěn)定性能,士兵在戰(zhàn)場上才能使用得心應手;不然就像當今漢王政權,占領的江浙地區(qū)社會不可謂不發(fā)達,但他就是造不出質量合格的火器。 “一場戰(zhàn)爭的勝負,決定因素也許是一場大霧,也許只是將帥靴子里的一粒小石子?!睆垖幭氲竭@里,回顧左右正色道,“諸位制作的這些東西,直接關系到朱雀軍勇士在戰(zhàn)陣上的性命,決不能兒戲?!?/br> 眾人的神情頓時肅然起來,因為有法令規(guī)定:火炮、火槍在交付軍隊后,如果裝填火藥重量規(guī)范、又在規(guī)定使用次數(shù)內卻炸膛了,而且因此出了人命,那么直接負責制造這批兵器的人要問斬,罪刑重至以命抵命,有規(guī)矩可循誰敢兒戲? 否則當權者無論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得再多也沒用。一旦出了事,如果是酌情寬恕、而且還會有人求情,那么人們總有借口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以次充好,到頭來或許還有只圖利益貪墨偷工減料的狀況發(fā)生,最后完工的器械問題就多了;有規(guī)矩有明確的處罰,才是制約之道。 接著張寧便講杠桿原理,同樣對于他來說是常識,可在這個時代只有他能親自闡述。 杠桿很常見,不用說工匠也明白,而且隨處可見。但是兵器局利用的杠桿不太一樣,有些零件是彎的;如何計算力臂尺寸及比例,有個簡單的乘法公式。 他知道在場的人不少一頭霧水肯定不知所云,但也一定有人明白的。因為當初他召集人制定火炮的銃規(guī)時,已經篩選出一些明白人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阿房宮賦 及至旁晚,張寧回到楚王宮吃過飯便閑來無事,到書房隨手拿本書瞧瞧消遣。人要放松主要是心情,無所事事唯心所欲的心境最是輕松。同樣是看書,科舉時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寒窗苦讀便非常辛苦;但現(xiàn)在這種時候的就大不相同了,有興趣便看看,無趣便丟下,十分隨心。 張小妹也來了書房,她先把屋子收拾了一下給張寧泡了一盞茶,又做了一陣瑣事,便在旁邊坐下來做針線活。倆人沒說什么話,顯得很安靜,小妹見他在看書可能也不想打攪他。 也不知道她在縫什么東西,每隔一陣子,她便要把線用牙齒咬斷。張寧注意到她這個動作,又默默地瞧她的旁邊放著剪刀,卻不用。她先將線拉直,然后把嘴湊過去,“啪”地一聲輕響,這個時候只要張寧轉頭看,總能看到她咬針線的動作,還有光滑紅紅的嘴唇里露出的潔白貝齒。 這種寂靜的氣氛沒過多久,張小妹終于還是說話了:“你在看什么東西,要不讀出來讓我也聽聽?!?/br> 張寧稍稍遲疑,也不必答話,片刻后便誦讀出來:“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讀完他又稍作講解字面意思,接著說道:“這是唐朝杜牧的一篇賦,主要是黑大秦朝,詬病秦始皇驕奢yin逸不施仁政。從詩詞歌賦上看,這篇賦流傳千古是達到高度造詣了的;可從見識上看古代文人的見識也止于此,沒有什么新東西的。” 張小妹說:“我也聽人說過古代的秦朝很殘暴,所以才二世而亡。哥哥覺得不對么?” “至少我看到了秦的兩件很有遠見的政略?!睆垖幦粲兴嫉?,“是秦的軍械、器杖等物尺寸標準化,所以一輛馬車如果壞了,很容易找到相應的配件。第二是商鞅的法家治國之策,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和小妹說這些東西顯然是錯了人,可她好像也不覺得枯燥,后來又纏著張寧給她講什么是法家,接著自然還有諸子百家怎么回事。不知不覺天都完全黑了,時間過得實在太快。 ……不過有關秦國的故事,給了他靈感,好似讓他領悟到了一些可以實用的東西。 商鞅變法,鼓勵耕戰(zhàn),讓平民可以通過生產糧食和立戰(zhàn)功封爵,實際是制定了一套“升級”制度,深諳人道;不過因此與包括秦的各國貴族產生了根本矛盾,敵視的階層實力太大。 人們需要一條晉升的途徑,好有個奔頭,這樣不僅有利于許多人一起協(xié)同將一件大事做得更好;還可以把人的野心和希望消磨在一種比較溫和穩(wěn)定的方式上,有利于統(tǒng)治的穩(wěn)固。秦朝的方式是交糧和戰(zhàn)功,現(xiàn)在的大明朝是科舉,其實都是一種升級系統(tǒng)。通過制定一種規(guī)則,讓大家努力作出了貢獻、以及將時間精力投入之后,能看得見自身的一個上升過程;而且最上面還有一個非常誘人的目的地,就好像驢子前面的胡蘿卜一樣……有了完善的規(guī)則,大伙兒才不用投機取巧、通過人情世故專營;這樣的規(guī)則會讓一個部門機器運作良好。 張寧以前是個非常守規(guī)矩的人,但是內心深處卻藏著另一種叛逆想法,那就是想要自己制定規(guī)則。而且他覺得可以把這種想法在眼前的兵器局里試用。 他想要實驗制造出燧發(fā)槍,但是無奈自己也沒辦法,本來的打算是在官吏工匠中懸賞,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剛過半天時間,他自己就對這種法子產生了質疑,真的有用么? 一件“產品”要成熟到可以投入實用,里面其實包含許多種技術,一枝燧發(fā)槍實則就是一項工程。不否認世上有天才,但要通過懸賞讓一個人就創(chuàng)造諸多環(huán)節(jié)的技術,顯然可能性是非常渺小的……與其如此,還不如讓許許多多的人參與其中,每個人出點力一點一滴積累起來完成這一項工程。問題就在于一個上位者、如何才能“壓榨”出這么多人潛力,并讓他們良好地合作。 張寧覺得做這樣的事就是自己的分內事,是一個人擁有權力后應該干的工作。 那么就可以試試一種與功勞評定和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