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被讀心之后,假千金成團(tuán)寵了、偷聽我心聲,滿門炮灰殺瘋侯府
不少務(wù)工人員這個時節(jié)都買了火車票,趕回家去吃團(tuán)圓飯。 忙碌辛苦一年,這時候的國人還很流行“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年味還很濃。 但也有一些事業(yè)心很重,很好強(qiáng)的人,堅決不在落魄的時候回家,硬挺著自己一個人過年。 蘇格就是其中之一。 說來也巧,他們?nèi)ト瞬攀袌龅臅r候,正好撞見拎著一袋包子的蘇格。 蘇格穿著一襲剪裁利落的大衣,時尚感更增添她身上的清冷之氣。 映襯著身后冷清的街道,渾身散發(fā)的寥落之氣,隔著一條街道都看的清楚。 “蘇老師!” 池歡趕忙拍拍時嶼白的胳膊,示意他停車。 車子“叱”的一聲在蘇格面前停下,把她嚇了一跳。 她也是個有意思的人,被嚇一跳后心情顯然不爽了,擼起大衣的袖子,沖著車就比了個中指,還破口大罵起來。 “長眼睛了嗎?” “腦袋上那兩顆眼珠是用來喘氣的嗎?” 然后車窗落下,露出池歡笑意盈盈,還含著幾分戲謔的水眸。 還藏在嗓子眼里,更臟的話瞬間沿著蘇格的喉嚨咽下。 “怎么是你?” 眼神閃爍,明顯尷尬。 “蘇老師,好巧?!?/br> “帶你一程?” 蘇格黑臉,擰著包子就要走,“不用了?!?/br> 池歡下車攔住她,視線落在她手里的塑膠袋上,“蘇老師,你過年沒回家?” “正好,我家里人來廣州過年了,一起團(tuán)個年吧!” “別吃這個了,我家有更豐盛的大餐!” 蘇格的口水瞬間分泌,這段時間吃這些可惡的包子已經(jīng)快要吃吐了。 但是沒辦法,過年期間很多店鋪都不開張,她只能一再勉強(qiáng)自己湊合吃點。 接連吃了幾天之后,她已經(jīng)對包子深惡痛絕。 盡管腦子很想拒絕池歡,但嘴巴已經(jīng)開始瘋狂投降。 她一臉的嫌棄,卻很誠實的發(fā)問,“哦?是嗎?都給我說說,有什么好吃的?” 池歡差點被她饞瘋了的小樣兒逗笑,趕忙掰開手指頭數(shù)了一通。 她還沒說完呢,就見到蘇格拉開車門端端正正的坐到后座上。 正襟危坐前倨后恭蘇格:“那還等什么,咱們快點出發(fā)吧!” 這個反差萌讓池歡忍俊不禁,卻還是耐著性子說:“得先等一等,我要找個打版師。” 蘇格擰眉,“不是吧不是吧,你現(xiàn)在還沒找到打版師?” “這種工作效率怎么成呢?算了,我干脆給你推薦幾個新人吧!” 第332章 在時尚界刮起一陣國潮風(fēng) 提起這個,池歡可就不困了。 “真的嗎?” “真的。” 蘇格漫不經(jīng)心的擺擺手,“不過我不保證人一定在家?!?/br> 池歡喜出望外,“不著急,我們這段時間招聘了不少打版師傅,但是不盡如人意。” 她大概也清楚,合適的打版師傅是可遇不可求的。 “按照這個地址走?!?/br> 蘇格從包里隨手掏出筆,擼開袖子,直接寫在胳膊上展示給時嶼白看。 時嶼白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路可能有點不好走,我給你指路?!?/br> 蘇格說的地方還真的有點偏僻,七拐八繞的拐到一個小巷子里面,走著走著,車還進(jìn)不去了,只能下車步行。 “我說的兩個人年紀(jì)都很小,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其中一個是從正規(guī)的服裝學(xué)院畢業(yè)的,當(dāng)打版師只是暫時的,她的志向和我一樣,都是當(dāng)服裝設(shè)計師,最大的夢想是在國際 t臺上展示中國韻味的服裝?!?/br> 池歡聽了不由想到后世國潮崛起,漢服風(fēng)靡的事情。 “小小年紀(jì),志向遠(yuǎn)大?!?/br> 其實她心中也存著這樣一顆火種,想要把國潮做到風(fēng)靡全球。 現(xiàn)在國際時尚界還是西方文化統(tǒng)治,但遲早有一天,東風(fēng)西漸,徹底的碾壓西方文化。 現(xiàn)在憑借她一個人的力量肯定達(dá)不成,得在更多的服裝人心中種下這顆火種才行。 “怎么,你也有這樣的想法?” “是啊?!?/br> 池歡羞澀,卻還是勇敢的看著蘇格。 “我想要西方人看看,真正的文化和韻味什么樣,得讓時尚界刮起一陣國潮風(fēng)?!?/br> 蘇格被她逗笑。 手掌在她肩膀上搭了下,輕拍,“嗯,孺子可教,以后你可以盡管對外宣稱曾經(jīng)是我的學(xué)生?!?/br> 時嶼白落后幾步。 把兩人的談話悉數(shù)落入耳朵,看著池歡纖細(xì)窈窕的身形,眼眸中的眷戀破霧而出,濃烈的化不開。 短短一年的時間,發(fā)生在她身上的變化竟然這樣大。 她漸漸從那個不涉世事的村里姑娘,逐漸蛻變成現(xiàn)在的模樣。 士別三日,當(dāng)刮目相看。 而池歡身上那種堅韌向上的韌勁,真的很有魅力。 她身上似乎總有驚喜。 要去的地方是一個窄小的平房院落,推門而入,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堆積成山的鞋樣。 沒裁剪完成的鞋樣。 所謂的鞋樣,就是鞋子上面的部分。 蘇格說道:“她們家里都是農(nóng)村的,剛到廣州,家里指望不上,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閑暇的時候,就會自己接一些手工活回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