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驚!暴君的團(tuán)寵崽崽下凡了、八零離婚夜,一吻封緘偏執(zhí)前夫、被讀心之后,假千金成團(tuán)寵了、偷聽我心聲,滿門炮灰殺瘋侯府、帶著莊園系統(tǒng)去古代、正當(dāng)關(guān)係、緣華、「獵人」在殺你的365日
她那時困于內(nèi)院,能得到的消息不多,只知一連兩場的天災(zāi),讓民間積怨頗深,皇上最后不得不下了罪己詔。 姝音偷偷看了一眼顧珩,暗暗下定了決心。 天災(zāi)她攔不了,但她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讓他陷入那樣的麻煩。 “阿姥,這個季節(jié)是不是很容易染上疫病???”她裝著不經(jīng)意地問道。 宋阿姥聞言點點頭,“天氣熱,雨水多,最是容易染上病癥。要是積了水,生病的人就會更多,你傳我,我傳你,也就容易變成時疫?!?/br> 姝音看了看手里的藥方,又問:“阿姥說醫(yī)治常用病的方子都類似,那治療時疫有沒有萬用的藥方呢?” 宋阿姥毫不猶豫答道:“也有的,我?guī)煾附o我留下不少珍貴的藥方,都是他在民間治療疾疫的畢生心血,過會兒找出來給你觀摩觀摩!” 姝音開心地笑起來,好聽的話不停地往外冒:“謝謝阿姥!阿姥人真好,美麗善良又大方!” 宋阿姥被夸得老臉一紅,沒好氣地瞪了她一眼,嘴角卻微不可察地?fù)P起了一點。 看到自家老婆子被人恭維,蒼介心里更不平衡了,目光落到給他冷臉的小丫頭身上,酸溜溜道:“你娘嘴多甜,又會討人歡心,干嘛不多學(xué)一學(xué)?” 看著面前的怪老頭,珠珠皺起了小眉頭,煩躁地在顧珩的懷里動了動。 顧珩把她抱緊了些,眉心微蹙,不悅地掃了蒼介一眼。 蒼介訕訕捋了捋胡子,心里卻升出些怪異的感覺,目光在這一大一小身上來來回回了好多遍,訝然道:“這奶娃娃長得可真像陛下!” 那不高興的小表情簡直一模一樣! 真是奇了!明明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的兩人,居然能長得這么像!難道真的是在一起待得久了,就會越來越像? 顧珩一頓,笑著搖了搖頭,“你倒是會說話?!?/br> 錢三在一旁抓耳撓腮,欲言又止,他其實老早就看出來了。只是顧忌著陛下的身子狀況,沒敢說出來刺激他。 現(xiàn)在被人拍馬屁占了先,他哪里還忍得下去,立馬附和起來:“奴婢也覺得像!珠珠小娘子就像是照著陛下長的一樣,真是天大的緣分!” 顧珩也不知他們話里有幾分真,幾分假,卻十分受用。 他垂著眼睛,看著珠珠胖乎乎的小臉,心里一片柔軟。姝音以后會是自己的皇后,不管小丫頭的生父是誰,都只能是他顧珩的孩子…… 第124章 山洪 轉(zhuǎn)天,姝音就吩咐阿良先去探查周邊村落的情況。 對于這場災(zāi)害,她知道的并不多。具體是哪一日,哪個村子受了災(zāi)她都不知道。不過照著現(xiàn)下的雨勢,離那一日應(yīng)該也不遠(yuǎn)了。 她一個內(nèi)宅婦人,當(dāng)然不能明著去尋消問息。好在呦呦計劃拓展新的生意,準(zhǔn)備在城外開一個專門的養(yǎng)殖作坊,她剛好可以利用這個借口讓阿良帶著人去各個村子看地,順便打探情況。 兩日后,阿良就把打探到的情況報了上來。上京城外這么多村子里,最有可能因為連日暴雨而受災(zāi)的就是寶臺山南麓山腳下的石塘村。 云回寺和姝音的憬園都在寶臺山的北麓,還屬于京郊的范圍。而南麓的幾個村子因為越了幾個山頭,就屬于惠縣管轄。 阿良拿著一張簡單畫著山脈走勢的地圖說道:“寶臺山腳的石塘村剛好在峽谷中間,地勢低洼,往些年雨水多的時候,經(jīng)常被淹,只是——” 姝音看他有些欲言又止,不解問:“只是什么?” 阿良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惠縣縣令去歲命人在上游修筑了堤堰,又開鑿水口疏導(dǎo)分流。是以,今年石塘村沒有再出現(xiàn)水淹的情況。” 姝音凝眉思考起來,照這樣說石塘村出現(xiàn)洪澇的可能性就比較低了,沒有洪澇也就不會有后續(xù)的疾疫。 難道真正遭災(zāi)的地方不在這兒? 姝音有些懊惱,要是前世多知道一些情況就好了。 “其它地方就真的沒有遭受洪澇的危害嗎?”她問。 阿良搖頭,如實道:“其它的村子都不在山腳下,離大的水流也遠(yuǎn)。小的還跟當(dāng)?shù)卮迕翊蚵犨^了,除了石塘村,其它地方以前都沒有被水淹過?!?/br> “不過,今年雨水這么多,說不定有什么意外也不一定。”他不放心地補充了一句。 姝音沉吟,有了決定:“重點還是看著石塘村,其它的地方也派人盯著些,一旦發(fā)現(xiàn)不妥立刻回報!” 雖不知自家姑娘為什么要管這種閑事,阿良還是干脆應(yīng)下。 阿滿在一旁聽了全程,突然開口道:“廚房黃嬸子的家就在石塘村,姑娘想打聽什么不如問問她?” 姝音頷首,多了解一點總沒有壞處。 須臾,黃嬸子就被帶了上來,手腳局促地跟姝音行禮。 姝音抬眼看過去,愣了一下,只見她面上頗有些風(fēng)霜,頭發(fā)也已經(jīng)花白,看著應(yīng)該比實際年紀(jì)大上許多。只她的五官,卻讓姝音莫名有些熟悉。 “嬸子家所在的石塘村,往年可經(jīng)常發(fā)生洪澇?”她語氣隨意地問道。 黃嬸子連忙點頭,雙手快速地比劃起來。 姝音正有些詫異,阿滿馬上解釋:“黃嬸子不會說話,我已經(jīng)派人去找她兒子阿牛了,應(yīng)該馬上就到?!?/br> 沒等片刻,阿牛就來了。他大概十一二歲的樣子,黑黝黝的臉上滿是焦急。剛進(jìn)門,就把黃嬸子護(hù)在身后,撲通一聲跪下了,“求夫人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