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種地日常 第1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坐等王上病逝垂簾聽政(重生)、在男團磕隊友cp,我社死了、大佬他懷了野狗崽[重生]、導演她懟遍娛樂圈、老男人穿書后在戀綜爆火、卑微小可憐重生后成了撒嬌精[ABO]、穿成哥兒了怎么辦、[重生] 清冷美人O長官竟是天然撩、怎么就成萬人迷了[快穿]、變成少爺?shù)钠列】蓯酆螅麛偱屏?/a>
而康熙三十六年,恰好正是一重要的轉折點,也就是所謂的多事之秋,不管是前朝還是后宮,皆是如此。 槍打出頭鳥的道理,自古皆是如此,在這人均八百個心眼子的后宮,她是沒什么大的志向,只想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 至于其他的,也只能且走且看了。 忙活了一上午,也終于到了用早膳的時辰。 清代宮廷和京城的人家,奉行的是兩餐制,即早餐和晚餐,但這兩餐的用餐時間和現(xiàn)代的三餐時間則不同。 按照制度上規(guī)定,早膳在早上六點半,晚膳則在中午十二點半,但在事實上,一般早膳都是在中午十二點左右,晚膳一般在晚上六點左右。 當然,除了‘餐’之外,這中間還有各種‘點’進行搭配,中午之前有早點,中午前后有午點,傍晚前后有晚點,夜里還有夜宵。 像安清和胤祺早上就是用了早點才進宮的,否則根本撐不到這會。 不過,這些要是全要了的話,一天得吃個六七頓,宮里的主子鮮少有要這么多的,午點晚點和兩餐時辰靠的太近,一般都會擇其一。 胤祺方才讓人過來傳話,說是有事不來她院里用膳,安清這會只要管好她自己就行。 阿哥所有統(tǒng)一的御茶膳坊,所有阿哥院的人都要依照各自份例從這里提膳,若是想要另外吃些什么,也可拿著銀子去點菜。 安清雖在吃上有些講究,但這第一日也不好太張揚,也就沒點菜,只讓人按著分例去傳膳。 滿洲菜肴以蒸煮燉燴為主,安清福晉的份例很是豐盛,有整盤羊rou豬rou,雞鴨魚也各一整只,還有各種時令蔬菜,各種餑餑乳茶等等,整整擺滿了一大桌。 但這些明顯都不太對她的胃口,總覺得有點食之無味,安清簡單用了些,便把剩下的菜賞給了院里的人。 春曉看安清實在是沒吃什么,便說道:“福晉,這些點心留著吧,等您歇響起來吃,奴婢在小茶房給您熱一熱?!?/br> 除了統(tǒng)一的御茶膳房外,各院里都設有一處小茶房,在那里煮些茶水,熱些糕點之類的,安清院里的小茶房她方才也去瞧瞧,還不錯的樣子。 “好,你看著辦吧。” 春曉應了下來,似是想到什么,又說道:“主子,我想在小茶房外面的那個窗戶邊搭一個大地窯,就像咱們在科爾沁的一樣,您看成嗎?” 說罷,她又補充了一句,“奴婢已經(jīng)打聽清楚了,這在規(guī)制內(nèi),不出格?!?/br> 安清自是沒有不應的道理,這個大地窯,也就是面包土窯,簡易版的烤箱。 之前在科爾沁的時候,她折騰了好久才搞了一個出來,平時春曉用那個大地窯可是給她復刻了不少現(xiàn)代的美食。 用完午膳后,安清讓翠柳去把小喜子叫進來,說是有事要問他。 小喜子跟在翠柳身后:“好jiejie,我是個沒見識的,福晉找我什么事,您給我透個底唄?!?/br> 翠柳自然知道是什么事,卻故意沒給他透漏:“什么事你待會就知道了,機靈點,福晉交代的事辦好,自然少不了你的好處?!?/br> 小喜子連忙道:“為福晉辦事,是奴才的榮幸,可不敢討好處?!?/br> 反正不管是什么事,這種在福晉跟前露臉的機會,他自是不會錯過的,剛剛過來時其他人那羨慕的眼神他可都是瞧見了的。 翠柳贊賞地瞥了他一眼,算這小子會說話。 進了屋后,小喜子利索地打了個千,“給福晉請安?!?/br> 安清抬了抬手,讓其起身回話:“你可知,在這宮里哪里能找到些趁手的農(nóng)具?” 小喜子愣了一下,在這宮里福晉要做什么? 但他卻沒多嘴,只回:“回稟福晉,您想要些什么樣式兒的農(nóng)具,奴才可以讓采辦處的人幫著宮外捎進來?!?/br> 安清若有所思,找采辦處從宮外捎進來,這會總歸是有些引人注目了,還是過些日子再說吧。 “鐵鏟和小鋤頭宮里能不能找到?”她問。 小喜子思索了片刻:“奴才有一個在奉宸苑花鳥房當差的熟識,鐵鏟和小鋤頭的話他們那應該有,待會奴才就去找找。” 安清輕點了點頭,“你順便從奉宸苑的花鳥房再拿些帶土的花盆過來?!?/br> 說罷,她轉身看向翠柳,“去拿些銀子給他?!?/br> 在這宮中行事,銀子開道的道理她還是懂的。 小喜子拿著銀子從屋子里走出來,心里愈發(fā)堅定了以后要好好當差的決心。 他雖嘴上說那個奉宸苑花鳥房當差的是個熟識,其實只是為了在福晉面前表現(xiàn)一下,已經(jīng)做好了私下拿銀子求人辦事的準備了。 在這宮里,這底下比上面更講究人情世故,也更現(xiàn)實,用銀子的地方自然也就更多。 沒想到福晉才進宮卻能想到他們下面當差的難處。 有這樣的主子,他定要好好表現(xiàn),他們這院目前還沒有個管事的太監(jiān),以后努力爭當這管事太監(jiān)才好。 這折騰了一上午了,安清總算可以歇晌了。 紫蘇幫她拆了旗頭,服侍她換上里衣,待躺到軟和的大床上,沒過多久寢房內(nèi)就傳來了安清均勻呼吸聲的。 她這一覺睡得舒坦,卻不知滿宮上下都在討論她這位新上任的五福晉。 之前關于‘黑福晉’的流言傳的這么沸沸揚揚,所以,安清今早一出現(xiàn)在宮里,這流言雖不攻自破了,但仍掀起了好一波熱度。 除此之外呢,關于康熙賞了安清一柄玉如意之事,則是這宮里另一大談資。 有的人當個閑話聽聽,但有的人卻為此輾轉反側。 太子的毓慶宮后院,太子妃處。 “皇阿瑪真賞了她玉如意?”太子妃神色中閃過一絲詫異,盯著地上跪著的小太監(jiān)問。 小太監(jiān)回道:“千真萬確,宮里上下都傳遍了,皇上很是滿意這個兒媳婦。” 皇上滿意老五福晉?太子妃頓時有些慌了。 要問太子妃在這宮里最怕什么,不是怕在太子這失寵,而是失去在康熙心中兒媳第一人的位置。 宮里最不缺的就是見風使舵和看笑話的人。 太子從一開始就不喜她,反而更偏寵后院的側福晉和格格們,想當初毓慶宮上下見她不得太子的寵,那些子小人可沒給她使絆子。 但自從她在皇阿瑪那里得了幾次夸贊,給太子給毓慶宮長了幾次臉,太子待她才好上了幾分。 自那之后,太子妃便明白了,她只有做一個對太子有用的人,才能在這毓慶宮里站住腳。 可如何才算有用呢,她阿瑪去世了,弟弟們在官場上還不得用,在朝堂上于太子而言怕是沒什么助力,那目前能抓住的也只有拼命地在皇宮中立住賢惠的名聲,以及在皇阿瑪心中的地位。 太子妃身邊伺候的宮女見自家主子樣子,連忙擺手讓回話的小太監(jiān)下去。 “太子妃,您別擔心,皇上這般看重五福晉,只是因為她的家世,在皇上心里,她越不過您去的?!?/br> 太子妃深吸了口氣,緩了好一會才說道:“沒錯,皇上一向禮重蒙古,之所以這么抬舉她,定是因為她身后科爾沁的緣故?!?/br> 話雖這么說,但太子妃心里仍然有些隱隱的不安。 不行,她不能坐以待斃,得想想接下來對策才好。 * 比起太子妃被一柄玉如意引發(fā)的不安,另一頭,五阿哥后院的劉側福晉處,則是因為‘黑福晉’這傳言被打破而惱怒不已。 在安清這個福晉嫁來之前,這五阿哥后院第一人當屬劉側福晉莫屬,她可是生了五阿哥的長子,也是這院子目前唯一的孩子。 就憑著這獨一份的存在,她在這后院里也是要橫著走的。 “真是便宜她了?!眲雀x絞著手中的帕子,恨恨地同身邊的大宮女瑞娟抱怨。 之前關于那‘黑福晉’的傳言,她可沒少在背后推波助瀾,沒想到這會一看倒像是給對方造勢了。 她又怎么可能不恨。 聽她提起這事,瑞娟給劉側福晉捶著肩的手一頓,神色有些遲疑。 之前的那事她就不太贊同劉側福晉去做,這宮里沒有不透風的墻,后來主子爺徹查后院時,好在沒把她們給牽扯出來。 “主子,福晉她出身貴重,您之后還是避著些比較好。”瑞娟苦口婆心地勸道。 避著?劉側福晉輕扯了下嘴角,眼底閃過一絲輕蔑。 出身好又有什么用,在家里時,她娘雖是個妾,卻能在府里管家,備受她爹偏愛,事事都壓出身高貴的嫡母一頭。 而她雖身為庶出之女,這么多年在家里卻把那些嫡出姐妹壓的死死的,可見在這后宅之中出身也沒這么重要。 瑞娟在劉側福晉身邊伺候了這么久,自是清楚她的心思,只是有些話她身為奴婢的卻不好說。 劉側福晉進宮前也只是一個地方縣令之女,怎么好和這紫禁城里相比,更別提皇家最是講究出身尊卑的地方。 五福晉出身科爾沁,只要她不犯什么大錯,不管是皇上,還是后宮的太后,定是都不會允許這院里的女人越過福晉去的。 再說了,這世上如她嫡母那般無用的又能有幾人。 瑞娟默默嘆了口氣,她是側福晉身邊的人,只有她好了,自個才能好。 她本想著再勸勸,但里間的小阿哥突然醒了,沒法子,也只能日后尋著機會再勸了。 第8章 五福晉08 安清這一覺睡的好,醒來后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不少。 她向來隨性慣了,屋子里這會也沒旁人,便沒著急梳頭更衣,繼續(xù)窩在耳房的軟榻上望著窗外發(fā)愣。 耳房的窗外是一小片竹林,因為向陽,長勢很是喜人。 一陣微風吹來,深綠色的竹葉沙沙作響。 她腦子里不由盤算起種西瓜的事,這會種雖稍晚了些,但總歸還是來得及的。 方才她已經(jīng)讓麥冬把那些西瓜種子拿到太陽下曬了曬,待小喜子把花盆和工具找回來,便可以先著手育苗的事。 趁著安清歇晌的功夫,春曉已經(jīng)熱好了幾樣尋常的點心,見她起身了,便連著剛煮好的茶一并給端了進來。 她就著茶吃了幾塊綠豆糕和桂花糕,可能是剛睡醒的緣故,也沒什么胃口。 “福晉,劉側福晉和兩個格格過來給您請安了?!丙湺瑥耐饷娲掖疫M來,回稟道。 安清沒有意外,“把她們請去正殿,紫蘇,幫我梳洗更衣?!?/br> 說起來,胤祺這后院的情況確實也不算復雜,現(xiàn)有一個側福晉,兩個格格,都是之前選秀時進來的,本來還有一個格格,但剛進這后院沒多久便染疾去了。 側福晉劉佳氏,漢軍旗出身,父親在嶺南做縣令,現(xiàn)膝下有一子,也是胤祺的長子弘昇,剛滿一周歲。 另外兩個格格,一個是出身滿洲大姓的瓜爾佳氏,但父親官職不高,家里也沒有得力的直屬親戚,另一個也是出身漢軍旗,白佳氏,父親也是個地方縣令。 三人中最得寵的是劉佳氏,據(jù)說剛生了孩子不久,胤祺就忙著上折子給她請封了側福晉,一時也說不好是母憑子貴,還是獨得恩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