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書迷正在閱讀:偽清冷在全網黑后爆紅了、絕對深度、玄門美人星際養(yǎng)崽指南、穿進末世后毛茸茸他靠撒嬌成團寵了、這人設太奇怪啦[快穿]、穿書成太監(jiān),皇帝竟能讀心、0級反派,投喂大佬、海王兄妹今天掉馬了嗎?(骨科)、姜荻、舊夢難安(bg,清水文)
第503章 圍身之困 暴雨足足下了一晚上,到了第二天一早,雨勢方轉弱。 早朝日,所有官員全身都濕漉漉,在這夏日里頭,凍成了狗。 就連素來靠這一身正氣取暖的鐘御史,也連續(xù)打了好幾個噴嚏。 三位親王被雷劈死,足以震驚朝野。 景昌帝也是今日上朝之前,聽得稟報才知曉,但其中內情也還要到了朝堂上,聽京兆府謝康稟報后才知道。 三位親王若是被刺殺的,景昌帝會很憤怒,下旨調查兇手。 但三位親王是被雷劈死的,他打心底里恐懼,覺得有一股恐怖的神秘的力量,正在緩緩地壓下。 他不知道這股神秘的力量來自于何方,說是天老爺實在是過于荒誕,但被雷劈死,是許多百姓一同看見的,尸體沒有中毒,沒有外傷和致命傷,符合被雷擊中的死征。 他橫掃了一眼全場,云少淵沒來,魏國公告病,底下一群落湯雞正在討論。 他想宣欽天監(jiān)正上朝,但這位欽天監(jiān)正才到任沒有多久,還不算是他的心腹,若是說出了什么不利于帝王的話,于他如今局勢更為不妙。 稟了要緊事,他便道:“今日暴雨,或會釀成洪災,京衛(wèi)和各處衙門務必盯緊一些,若有洪水,及時來報,退朝吧?!?/br> “退朝!”翁寶喊了一聲,“陛下起駕!” 回到御書房,景昌帝立刻傳召欽天監(jiān)正凌燦過來。 凌燦一到,他便當即問道:“朕聽謝康的稟報,三位親王遭難之時,你就在現(xiàn)場,且有百姓聽到你說上天要行正道,懲治jian惡,是否屬實?” 凌燦不急不慢地行禮之后,道:“回陛下的話,屬實?!?/br> “你是在他們被雷擊中之前,便說了這番話?” 凌燦有條不紊地道:“回陛下,是的,微臣得了一卦,昨日于皇城西角將有天降驚雷,懲治jian邪,微臣急忙趕赴,見百姓在百香路一帶聚集,得知有兩家宅子走水,微臣當時還以為是那兩家宅子要遭天劫,才會急忙出言勸退百姓,免得遭了無妄之災,殊不知,驚雷先是劈中了百香路七號宅子的樹,繼而再擊中三位親王,而微臣后來得知,那宅子是周王殿下的?!?/br> 景昌帝面容煞白,“竟是有上天的指示?” 而且還如此精準? 景昌帝行的虧心事多,天子最怕天譴,上天責怪,他一直說服自己沒有這回事,但實則他深信不疑,否則他也不會重用吳文政。 他看向凌燦,“那么,你到任之后,可有為國運卜卦?” “陛下放心,燕國昌盛不衰。” “長盛不衰?那甚好,甚好!”他喃喃地念了兩句之后,又問道:“那么,朕如今可有需應對之困局?” 凌燦作揖,“陛下的困局,來自于寵臣太盛,兄弟權強?!?/br> 若只說寵臣,則有偏頗,且景昌帝已經認定蕭王與他作對,所以不必掩飾,直接說兄弟權強,反正他一時半會的也對付不了。 “寵臣!”他的寵臣,只有魏國公一位,而魏國公身后站著他的臣子,拿著他的俸祿,為魏國公盡忠。 “照你看來,”他眉目隱著戾氣,“誰會成為大患?” “兩者皆會?!?/br> “那么,朕該先應付誰?” 凌燦閉目,作沉思狀,半晌睜開,道:“兩者,沒有先后,不能同時應對,則先解燃眉之急,圍身之困,再解決最大隱患?!?/br> “燃眉之急,圍身之困?最大隱患?”景昌帝盯著他,“愿聞其詳。” “燃眉之急,當指太上皇,太上皇手握廢帝大權,按照卦象所示,紫微星曾黯淡,也就是說,太上皇或有可能動過廢帝念頭,但如今紫微星慢慢亮了,證明太上皇正在逐漸打消念頭。” 景昌帝眉目一厲,暢慶園那日,他應該是動了廢帝的念頭。 但如今打消念頭,或是跟丞相上位有關,朝中有丞相,削了他的帝權,太上皇以為可鉗制他了。 看來,恢復相制,利在他。 “圍身之困呢?” “圍身之困,則是有人不斷暗中經營擴大權勢,扶持儲君……” 景昌帝厲聲道:“是蕭王!” 凌燦卻緩緩搖頭,“不,蕭王是明著來的,且他有太上皇的支持,有軍權,有民望,他是最大的隱患?!?/br> 景昌帝眼底一片冰冷,“他想當皇帝,對嗎?” 凌燦一笑,“他是嫡子,想當皇帝不奇怪,但是,他何必舍易取難?扶持一位皇子成為太子,太子必定倚重他,事事聽他,當個攝政王,也算是控制了燕國,日后廢帝,不也是他一句話的事么?” “他大膽!”景昌帝怒道。 凌燦說:“所以,微臣才說他是大患,但卻不著急對付,因為他所謀求之事太長遠,陛下可除掉圍身之困,再集中精力對付他也未遲。” 景昌帝深思了一下,道:“只怕他不想扶持皇子,一心只想自己當皇帝。” “他眼下這么做,就是亂臣賊子,以他如今的倨傲,不屑當亂臣賊子,他需要不斷建功立業(yè),輔助君王,在燕國立下名望,等日后太子登基后,再營造新帝無道,他廢帝取而代之,便無人再說他什么了?!?/br> 景昌帝太清楚這位弟弟了,他就是重民望,重名聲,這幾年立下了戰(zhàn)功后,便嚴于律己,約束門下,不許鬧出半點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