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書迷正在閱讀:逢君、通房丫鬟、團寵打工人:小少爺以為他萬人嫌、撿破爛美人親貼,總裁誘捕成癮、一不小心綁定了戀愛系統(tǒng)、不會吧?!惡魔愛上肥宅了?!、幽瑟(星際1V1)、穿成龍傲天的同胞哥哥、當崆峒直男穿進狗血耽美文、穿到老爸相親那年
不知想到了什么,只見姜臻邊返回屋中,邊吩咐道:金釧,替我備筆墨。 盈盈燭火下,姜臻一手挽袖,一手持筆,在宣紙上寫著什么。 不一會,她捧起寫好的紙,吹了吹紙上未干的墨汁:明早將這封信寄給江南的阿兄吧。 含珠兒忙應了。 姜臻這幾年暗地里跟著外祖家的表兄陳景然做了幾年生意,每逢有什么商機,陳景然都會寫信告知她,她之前在馬關(guān)販賣的粗鹽,也是陳景然的手筆。 姜臻的外祖陳家也是祖祖輩輩經(jīng)商,外祖父陳老爺子本來寄希望唯一的孫子陳景琛下科場,走仕途,哪知陳景然不好文辭,偏愛耍那棍棒,只言他不是下科場的料子,走武舉的路還有可能。 氣的陳老爺棍子都打斷了兩根,也就作罷了,并家中給他請了個教騎射武藝的先生。 前幾年,江南那邊招兵,陳景然憑著一身武藝被選上,初初也只是個大頭兵,后來信中告訴姜臻,他救了個貴人,從那時起就時來運轉(zhuǎn),現(xiàn)在在船舶司里負責兩江船只征調(diào)。 雖然官職不高,薪俸微薄,但是權(quán)限可不小,這可是掐管著兩江商船的運往哪,包括外海買賣貿(mào)易,什么貨物好賣,什么貨物運輸受阻,憑著信息差,陳景然可是悄悄高拋低吸了好幾次,賺的盆滿缽滿,連帶著姜臻也發(fā)了幾筆大財。 陳老爺子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只是覺得自家孫子的腳趾頭總算夠到了官府的門檻了,這真叫他欣喜若狂,這小小的水軍,很可能就是陳家將來的登云梯呀! 給阿兄寫信,除了告知自己現(xiàn)在的住處,更是為了從阿兄那獲得一些商機。 *** 第二日巳時剛過,顧玥便來尋姜臻了。 顧玥穿了件煙藍緞面灰狐毛的披風,臉上的妝容淡淡的,加上儀態(tài)端方,更顯得她端莊嫻雅,一身得儀容氣度非一般貴女可比擬。 阿臻,你這處院子倒還安靜。 姜臻笑了:這園子的哪一處還不是你們國公府的?倒羨慕起我來了? 顧玥見她說話含嗔帶俏,粉面含春,一雙眼睛籠著雨霧般迷人,當真是生得極好,忍不住道:你上次給我的玫瑰膏,我用得極好,你再送我?guī)缀锌谥?、面脂,可別怪我臉皮厚?。?/br> 姜臻哪有不應的理,身邊的含珠兒含笑準備去了。 meimei,再過幾天就是花朝節(jié)了,往年啊,花朝節(jié)都在城外的云臺山舉辦。不過今年氣候不像往年,春意遲遲,那云臺山的花開得稀稀拉拉的,所以我想不如在自家園子里舉辦花朝節(jié),邀請一些世家貴女來家里熱鬧熱鬧。顧玥說完自己的來意。 姜臻眨眨眼,花朝節(jié)? 在大渝朝,每年的二月十二,花朝節(jié)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jié)日,哪怕是在滇地,也是極受年輕女郎歡迎的。 無他,在花朝節(jié)這個花道吉日,年輕的男男女女,總會在這個節(jié)日,穿上繁復華美的衣衫,佩戴精致的釵環(huán)香囊香包等爭奇斗艷。 只是不知這上京的花朝節(jié)會是何等模樣? 見姜臻雙眼微亮,顧玥笑道:府里一共也就四個女郎,這個宴會就由咱四個來舉辦cao持,我負責寫請柬,映雪準備五色彩箋,姝meimei布置園區(qū)。至于大哥哥的園子,老祖宗親自向他開了口,他豈有不應之理?臻meimei,聽說你的手藝不錯,你做些花糕如何呢? 國公府是上京的頂級豪門世家,顧玥的琴棋書畫在整個上京都是頂尖的,尤其是一手柳體,運筆骨力遒健,結(jié)字婉約端莊,二者兼具,別具一格。 由她來寫請柬,的確是再合適不過了。 而姜臻,因需要調(diào)制香膏和香粉,也時時和花草打交道,不僅能制作純天然的膏脂,頭油胭脂等,更能用各色鮮花制作各種糕點。 因此,她很爽快的應下了這事。 而且,她可以趁此機會好好展示自己的廚藝,到時候給老祖宗、夫人們嘗嘗,當然,最重要的是給府里的郎君們嘗嘗 只是 大公子的園子?姜臻疑惑道。 是呀,你不知道吧?大哥哥住的滄浪苑是整個府里地勢最好的地方。 第14章 為花朝節(jié)做準備 他親自辟了一塊園子,叫扶蘇園,里面種了兩百多種花木。很多這個時節(jié)不開的花兒,在大哥哥的園子里都開得極好呢。顧玥解釋道。 姜臻正要繼續(xù)問,只聽一道聲音傳來: 玥jiejie,你到臻jiejie這來,怎么不叫我一聲?原來是姜姝帶著倆丫鬟過來了。 你來得正好,花朝節(jié)的宴會就定到澄心園,那里離大哥哥的扶蘇園近,你布置澄心園沒問題吧?顧玥問道。 姜姝聞言,神情傲嬌中帶著打趣:那是自然,二jiejie你可別小瞧我,我天天跟著你,可也是學了不少掌家之道的。 顧玥臉一紅,你這小蹄子 姜姝笑道:二jiejie,誰不知道老祖宗疼你,這場賞花宴可是老祖宗特地為你準備的。 姜臻這才恍然大悟,顧玥今年十七歲,兩年前及笄后,就說了親。 說的是已致仕的寧老尚書的嫡孫寧從安,寧家也是百年侯爵,論底蘊也不差國公府,老尚書在位時,門下官吏學子眾多,頗受人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