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書迷正在閱讀:她軟、野蠻纏綿、精神體是幻想系如何貼貼、誰家清冷白月光天天咬人腺體啊、十三夜、命剩兩年,假千金發(fā)瘋撕劇本了、八零軍婚:嬌軟美人被硬漢寵上天、誘寵軍婚,嬌軟知青拿捏高冷軍官、錯撩權(quán)臣后,我被嬌養(yǎng)了、萬人嫌真千金不做惡毒女配
“真的是太子嗎?”李策大聲質(zhì)問,反駁他的話,“你能拿得出印鑒、憑信來證明嗎?全憑你信口胡說,就想栽贓當朝太子?臂張弩雖然是西北軍的,但藏匿臂張弩的人,朝廷已經(jīng)查出是虎賁校尉王伯堂。而他說話顛三倒四、無法自圓其說,朝廷這才沒有定案。說,你受誰指使,毒殺囚徒,又在此生事,掀起暴動?圣上仁心仁德,怎么會允許你殺傷百姓?” “我,我絕沒有!你憑什么說你那塊金牌是真的,我這塊是假的?”周賜情緒激動,舉止幾乎失常。 “就憑……”李策聲音震耳,一字一句道,“就憑吾乃九皇子楚王李策,協(xié)理朝政,奉旨欽差。而你不過是晉州刺史,四品官員?!?/br> 還憑…… 李策在心里道。 還憑我是葉嬌的未婚夫,嗯,她給我的。 …… 注:“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出自《老子》,意思是當老百姓為了某一項追求,不再怕死了,那么統(tǒng)治者用剝奪其生命的方式來威嚇人民,已經(jīng)沒有作用了。 第205章 我說了算 憑—— 周賜緊握金牌的手顫抖著,因為恐懼和崩潰,聲音沙啞,幾乎站立不住。 “憑你是楚王?”他不服道,“就算你是楚王,我這塊也是真的!” “真或不真,我們可以面圣來斷,”李策鎮(zhèn)定自若,“不過今日這里,便是本王說了算?!?/br> 他冷厲的目光掃過眾人,抬手道:“所有府兵,退后十丈!” 府兵看著他,看著他手上的金牌,默默聽從號令。 他們收回刀劍,向后退去。 府兵退了,百姓和蒲州兵馬,便可為所欲為。 可是,楚王主事,會怎樣?還會讓周賜全身而退嗎?憤怒的百姓盯緊周賜,可這一回,他們沒有拼命往臺上爬。 他們也在等。 等著看楚王李策,是主持公道,還是同別人一樣,只為息事寧人,只要息事寧人。 這世上,還有能為百姓作主的官員嗎? 在一片靜寂中,李策開口道:“把周賜拿下?!?/br> 百姓松了一口氣。 拿下,就是要審了。他們可以等。 “你們誰敢?”周賜卻舉著他的金牌,后退著左右晃動,似乎要用那數(shù)寸大小的東西,擋住上前緝拿的衛(wèi)士。 “我敢?!币恢膘o默的鄭奉安起身,向周賜走去。 “你?”周賜哈哈大笑,“你這個叛徒!他們贏了,你也活不了!你莫忘了,你是誰家的狗!” 鄭奉安俊美的臉上神情漠然冰冷,搖頭道:“我會怎樣,你不必關(guān)心。不過我很清楚,你將被碎尸萬段,遭世人唾罵?!?/br> 周賜仍不敢相信他那塊金牌是假的。 他幾近瘋狂,后退閃躲,被鄭奉安一腳踹下高臺。 “咚!”地一聲,環(huán)繞著他的身體,土塵飛揚。 周賜一動不動,摔暈過去。 許多百姓擠上去,為了幫鄭奉安抓住周賜,也為了——踩他一腳,爭取把他踩死。 “還請各位克制,”李策站在高臺上,提醒百姓,“周賜只是奉命行事,他活著,本王才能審明白,才能揪出晉州案的罪魁禍首。你們放心,無論那人是誰,官職多高、有多貴重,本王都會為民伸冤、整肅朝堂!” 百姓抬頭看他,有人高聲問:“如果他的官職,比楚王殿下還高呢?如果他的身份,比殿下還要貴重呢?” 李策沉默一瞬。 比他的官職還高,那就只有幾位一品權(quán)重老臣;比他的身份還貴重,那就只有封王的幾位兄長,和太子。 如果是他們,他會不計后果,與惡龍纏斗嗎? 沉默以后,是更堅定的回答。 “除非本王死,”李策鄭重道,“否則,本王將一查到底,還你們一個公道。” 情緒激動的百姓怔怔地看著李策,嘴唇顫抖,身體搖晃,淚水溢滿眼眶。 天可憐見,有人站在他們這一邊,要為他們主持公道了。 百姓紛紛拜謝李策,更有甚者,跪地磕頭不止。 誰不愿意老老實實耕作休息啊,聚在這里,還不是為了能沉冤昭雪? 安撫好百姓,輪到那些離開屬地,聚集此處的蒲州兵馬。 “彭校尉?!崩畈吆魡灸莻€哀傷憤怒的男人,示意彭金銳到木臺上來。 “你自己知道,州府兵馬擅離屬地,如何懲處嗎?”相比對待那些百姓,李策的聲音剎那間冷肅。 彭金銳悶聲不吭,低下頭。 李策道:“大唐律,急需用兵,需立即奏報。調(diào)兵百人不報者,徒一年半。周賜有罪,但他剛才說要對你革職查辦,并沒有錯。” 彭金銳默默聽著,最后肅然道:“只要殿下守信重諾,為我兒伸冤,我便立刻繳械?!?/br> “你放心?!崩畈咴俅纬兄Z。 彭金銳遲疑了一下,最終解下佩刀,摘掉兜鍪,想了想,又問道:“我那些部從,他們受我調(diào)令,迫不得已來到這里,也要被罰嗎?” “大唐軍紀嚴明,但本王會酌情發(fā)落。”李策目光清亮,卻又冷峻。 彭金銳重重嘆了一口氣,又問:“那末將……能先為孩子收殮安葬嗎?” 李策點頭,揮手命人把彭金銳帶下去。 擁兵要挾朝廷,即便有難言之隱,有天大的冤情,也不能不罰。不然若大唐各地兵馬群起效尤,必然釀成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