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人要吃飯,馬要吃草。 趙王問糧草還能堅持多久,下面人來報,說不足一個月。 大軍還得留守,以免羌族來犯。 其他城定然不會這般順利,趙王看著地圖,這兩城是因為地處西北,當?shù)匕傩湛偸锹犓鲬?zhàn)之事,奉他為戰(zhàn)神。 可若一路南下,就算能繞過盛京以北的陳安晉城,可還要經(jīng)過錦城、瀘南、旭川、豐亦,這才能到盛京。 百姓不能傷,趙王守護百姓多年,斷然不會做出傷害百姓的事。 可這樣一來就多了許多桎梏,不忍傷百姓,那刀尖就是對著自己的。 可他如今已經(jīng)被扣上亂臣賊子的帽子,從前趙王在朝聲名赫赫,靠著軍功多受百姓愛戴,如今給越朝帶來戰(zhàn)火,就多得百姓憎恨。 朝廷下令削藩,也是借著百姓的名頭,藩王少受朝廷供奉,多的銀子不就花在百姓身上。 像陳大人借錢,都是偷偷借的,蕭秉承把銀子借出去,就沒想過被百姓記著好處。 甚至世家也愿意削藩,宗親和世家并不和睦,趙王也不知此舉有多少成算。 只是如今不反,日后也會被皇上逼得解甲歸田,走投無路。功高震主,原來是這個震法。 這些事明光帝明白,趙王也明白。 明光帝也不想這個時候朝內(nèi)起戰(zhàn)事,但趙王反了,他不可能讓忍開城門把忍迎到盛京。 除了讓五萬大軍守城,明光帝還讓人暗中宣揚趙王野心極大,早有意圖謀反、斬了兩位將軍種種事,弄得滿朝上下人心惶惶。 明光帝繼位以來,也算兢兢業(yè)業(yè),勤于朝政,精于國事,又因不愿去后宮,在御書房的時間最多,甚至比先帝還要勤政,對百姓也費心極多。 又趕上先帝臨死前懲治了不少貪官,他繼位以來又風調(diào)雨順,稱得上國泰民安,朝野上下對他是贊不絕口。 雖然有這些功績,但也有人看得出來,說皇上說趙王狼子野心,卻絲毫不提讓質(zhì)子入宮、削藩之事。 不過一番手段下來,越朝倒有不少人說趙王食君之祿卻不擔君之憂,做忠君之事,仗著軍功說反就反。 將西北十五萬大軍當作自己的私兵,實在有違人臣。 不過也有人說,趙王常年在西北,勞苦功高,多年不曾回京,連先帝薨逝也是諸多皇子中最后一個趕回京城的。 而其他皇子都在盛京養(yǎng)尊處優(yōu),若非逼他太甚,他豈會起兵謀反。 不少人私下說趙王這么多年一直在西北安安分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若是武斷地斷定他仗著軍功造反,對不起他這么多年受的傷吃的苦。 上戰(zhàn)場打仗,哪次不是把腦袋栓在腰帶上,況且朝中有不少百姓家中父兄還在西北的,更能體會其中不易。 還有人道,越朝內(nèi)動亂是百姓受苦,趙王守護越朝多年,豈會不知這個道理,此事必不全是趙王的過錯。 盛京城因為離西北幾千里,百姓還在議論紛紛,但錦城等地,已有不少人南下逃命。 永城地處盛京以南,短時間內(nèi)受不到牽連,只不過瀘南在盛京以北,若真出了事,刀劍無眼,的確該避一避。 就算不提瀘南楚家是楚沂外祖家,那么多百姓還在,豈不受戰(zhàn)亂之苦。 楚沂也說不好這場戰(zhàn)亂會死多少人,那句話沒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西北軍營十五萬兵,京北十萬大軍,不過西北還要應(yīng)對羌族,真對上誰勝誰負,連蕭秉承都不敢忘斷。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蕭秉承還是臣子,皇上有令他不得不從,否則也會被扣上謀逆的罪名。 其他藩王大都按兵不動,養(yǎng)私兵的不僅蕭秉承一人,但更多時候能護著自身就不錯了,趙王反了,他們卻不敢。 可趙王南下,勢如破竹,短短八日,就收了五座城池。 幾乎都是開城門迎大軍進來,不過困擾趙王的依舊是糧草,而且再往南亦要翻山越嶺,還有江河天塹。 越朝不僅西北一道屏障,先帝在時,怕羌族來犯,西北失守,所以還留了第二道關(guān)卡,名曰韶關(guān),就在韶山之上。 此關(guān)難過,當初來西北的將士都走過,也知道。記得支持 休整之時,有人坐在地上,吃著涼透了的飯菜,目光有些呆滯。從前刀尖對外,如今刀尖對內(nèi),還是自己的家人,心中實在難受。 趙王看這些也不好受,不過君逼臣反,他早也給過機會。 當初回京奔喪,就說過,皇上該勤于朝政。 又是質(zhì)子進宮,又是削藩,讓人厭煩。 此番只能算作行軍八日,這八日耗費糧草也不少,趙王下令,先休整兩日。 再多休整怕是不行,再等,京北軍營的將士就該到了。 這些消息都八百里加急傳回盛京。 lt;a href= title=將月去 target=_blankgt;將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