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書迷正在閱讀:神顏頂流穿書指南、新婚夜,被渣過的偏執(zhí)陛下黑化了、穿越華山派之倒霉蛋翻身記、喜新令、快穿:病嬌大佬他好黏人、前妻是大明星、嬌軟小美人又被瘋批男主欺負(fù)了、別問,請與我相戀(GL)、小主在上(百合ABO)、sao貨女友和朋友的故事
四阿哥四下掃視一眼,只見桌上一副龜殼和三枚銅錢,甚至連個簽筒都無,說來也是奇怪,這般物品正是六爻卦所需之物,難不成這位佛教大師用的是道家的法子? 還是說,這位奇石大師是個騙子?或者平日里那些人說的話有夸大成分? 奇石大師許是看懂了四阿哥的眼神,他嘴角露出了然的笑容,“這世上的道理總是相通的,佛教和道教如此,人和茶亦是如此”。 或許只有算過之后才知這位大師有沒有真本事,四阿哥拿起龜甲,虔誠的搖起里面的銅錢,六次之后,卦像方成。 奇石大師眉頭緊皺的盯著桌上的卦象,沉吟片刻方道,“此乃地天泰卦象:上坤下乾。泰卦,大地之氣相交,小往大來。表示安泰亨通,通泰,安穩(wěn),持盈,宏大,事吉。乾為體,且有財、升宮之喜”。 四阿哥可不是耿清寧那三腳貓的文化水平,他瞬間就聽懂了這里的含義,只是漢阿瑪如今幾乎不用他,連太子都坐上了冷板凳,如何才能有這升宮之喜。 他沉默了一瞬,打算再給面前的大和尚一次機會,“且請大師再為我算一下子女緣分罷”。 這次不需要扔龜甲,奇石大師只看著他的面相長嘆了一口氣,“施主心中已經(jīng)有了答案,又何必浪費一卦”。 子女宮微陷,這是典型的不利子女,便是好不容易得了子女,也是早夭的命格。 若是耿清寧在此只會驚呼這位大師當(dāng)真是神人,歷史上的雍正帝共有十子四女,四女中只有一位活到成年,但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十個兒子只有兩個兒子活到了三十五歲之后,還包括那位以長壽出名的乾隆皇帝,正是妥妥的子女緣分淺薄。 四阿哥一早的好心情消失的一干二凈,他恨不得將這個胡說八道的老和尚抓起來,只是這老和尚一日有三卦,且聽他第三卦如何胡亂編造,“那請大師算一下我家次女之命格”。 二格格的生辰八字被寫在紙上,由四阿哥這位父親替她晃動龜殼扔下銅錢。 奇石大師緊緊的盯著桌上的卦象,只覺得處處奇怪,根據(jù)面前這位施主的面相,他的次女應(yīng)當(dāng)是未滿月而殤的命格,而桌上的這副生辰八字,乃是極富極貴的人才能擁有的。 若不是實在覺得失禮,奇石大師都想問問面前之人是不是不小心將八字報錯,但對于富貴人家來說,這種可能微乎其微,他皺著眉一時間不敢輕易下結(jié)論,只能拖延道,“這位貴人八字極為特殊,未見著面相小僧實在不敢妄言”。 特殊?莫不是這八字都能看出自家閨女的天生怪力?這應(yīng)當(dāng)是不可能之事,畢竟京中同一時刻有無數(shù)嬰孩落地,難不成個個都有特殊的怪力? 只是這位大師多少提到了特殊之處,這讓四阿哥有些遲疑,他略一思索,還是吩咐蘇培盛將二格格帶過來。 蘇培盛瞅見主子面色,心中就是一咯噔,他跑的飛快,一溜煙便不見人影,片刻功夫,徐嬤嬤便抱著二格格跟在蘇培盛身后快步走來。 平日里在府中,二格格無論被誰抱著,那都是極為輕柔舒緩的,絕無可能像現(xiàn)在這般走的飛快,甚至有種被顛飛的感覺,等她到了亭內(nèi),卻仍未玩夠,甚至拽著徐嬤嬤的衣裳,要求再來一回。 徐嬤嬤一面安撫著小主子的情緒,一面將她送到主子爺懷中,二格格見阿瑪伸手抱她,以為他樂意陪著她玩這個游戲,便也興沖沖的伸出手。 四阿哥抱著二格格,將她的臉露于奇石大師面前。 第77章 奇石大師盯著二格格看了好一會兒, 復(fù)又去仔細(xì)瞧四阿哥,只見面前的這對父女倆臉型相似,眉眼、神態(tài)動作更是像了十成十, 二人都用黑沉沉的眼珠子盯著他, 極具壓迫感。 大師愈看愈覺得心驚,只覺得面前之事超出了他的認(rèn)知范疇, 以這位施主的面相而言, 乃是典型的親緣淡薄之人,無論父母、子女、還是兄弟, 均難以親近,膝下兒女也是早夭早殤為多, 可這懷中孩子一看便是長壽之人,應(yīng)當(dāng)并非這位施主的子女緣分才對,可二人契機纏繞,明顯是一對親父女。 莫不是被人擾了命數(shù)? 命數(shù)之事, 玄之又玄, 或許路邊曾施舍的一個包子, 家門口曾送出去的一碗水,都可能對未來之事產(chǎn)生影響,或許這位施主的女兒就是這般的緣分。 不過, 還有一事讓人深思, 這個孩子的的八字已是極貴, 可這面相配上八字, 只可用四個字來形容——貴不可言。 這四字絕非一般人可用,用在男子身上通常為皇帝命格, 若為女子,宮內(nèi)的皇后貴妃等才能勉強用這四字, 但令人奇怪的是,單論命格而言這女娃甚至還要高于皇后一籌。 結(jié)合剛才這位施主的卦象而言,難不成是施主未來得了高官厚祿之后,將自家女兒送入宮中,然后這女娃入主中宮,改了這愛新覺羅的天下? 奇石大師左右各瞧了一眼,好在身邊只有自家徒弟和這對父女,要知道這種話是絕對不能說出口的,他雖在佛門清凈之地,卻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這話若是傳了出去,只怕全寺上下也無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