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年終總結(58)
年底了,對陶硯瓦的離任審計終于進入尾聲了。 劉世光偷偷對陶硯瓦說:弄了幾個問題,都與你個人沒關系。挺好,審審也好,什么問題也沒有,挺好! 陶硯瓦心想:本來就沒問題,這點自信還是有的。 陶硯瓦很快也看到了正式文件,是由機關黨委和人事起草的,小組成員一一簽字劃圈兒,分管的張雙秀,班子其他成員王良利、程秉祺、尚濟民也先后簽字劃圈兒。 文件先講審計的過程,之后是審計的結果,最后是工作小組幾點建議。 審計的結論,用黑體字排?。?/br> 陶硯瓦同志任職期間,能夠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為機關各項活動服務的宗旨,在法定范圍內開展工作。幾年來中心的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工作不斷規(guī)范,沒有發(fā)現(xiàn)個人違反財經(jīng)紀律的問題。在做好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的后勤服務方面,在辦公樓的管理方面,在機關日常工作的后勤保障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按時完成了領導交辦的各種事項。辦公樓的管理也逐步走向規(guī)范,辦公場所的安全得到確保,機關食堂以及接待工作也都有提高,受到職工好評,其工作成績應予以肯定。 對于審計中發(fā)現(xiàn)的中心在財務和資產(chǎn)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如給文史基金劃撥500萬元的問題,支付離退休人員補助的問題,兩家公司房租無法收回的問題等,均有其歷史的和客觀的原因,并經(jīng)當時的領導班子研究決定,不應由陶硯瓦同志個人承擔責任。審計中未發(fā)現(xiàn)其個人有任何違反財經(jīng)法紀的問題。 審計報告的正式文本也給本人留存一份。那是厚厚的一大本子,封面是用克數(shù)很高的彩色銅版紙,有審計公司的名字和標志。據(jù)說為了這個報告,機關出了5萬元。 陶硯瓦把這個報告往桌子上一丟,心想就為這么個破玩意兒,折騰出5萬元。做得再漂亮,又有什么用處?可心里轉念一想,花錢買了個這,千審萬審,審來審去,證明自己干干凈凈,這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嗎?這不就是把自己的清廉留給歷史了嗎?他本來想扔到廢紙袋的,想到這里他又留下來。 機關到了年底,表面上風平浪靜,一切如常。每天看到的是例行的考核總結、評比先進、慰問老同志、與兄弟單位聯(lián)誼等等。但實際上,在不少人心中,早已是暗潮涌動,用惶惶不可終日來形容,怕也不為之過了。 牽動這些人的心的東西,說穿了就是班子里可能會出現(xiàn)的位置。 明擺著,三個黨組成員中,王良利已經(jīng)過了年齡,屬于超期服役;張雙秀年齡將屆,馬上就要超期服役。 一般說來,一個位置就會有幾個人盯著,兩個位置當然就會有更多人盯著。 現(xiàn)在有多少人在心旌搖動,可想而知。 為什么年齡稍小的王良利、張雙秀超期服役,年齡最大的尚濟民反而沒有呢? 這就是我們目前的干部制度規(guī)定的:正部級65歲退休,正部以下60歲退休。所以年齡超不超,要根據(jù)職務來說。 我們國家的退休制度是一步一步逐步形成的。 由于我們共產(chǎn)黨的政權不是靠選舉、而是靠武力奪取的,所以整個政權剛開始運作時就必然帶有nongnong的革命色彩。毛主席說我們都是為人民服務的,是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我們才打下了紅色的江山,是人民選擇了共產(chǎn)黨,選擇了社會主義。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人民。他們在開始設計國體和政體時,就是按照這個理念來進行的。于是就有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公安、人民銀行、人民商場、人民餐廳等等,連用的紙幣都叫人民幣。 那時的人們就感覺真過癮啊!人民終于當家作主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現(xiàn)在想來也沒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國家從來都是皇帝的,人民也是皇帝的,皇帝姓劉,那江山就由姓劉的安排。曹cao本事再大,他還得“挾天子”,而天子是人家姓劉的人,他一輩子都不敢稱帝。劉備自稱是“皇叔”,可當時的皇帝別說叫他叔了,恐怕根本就不認識他。如果認識他,他至于去賣草鞋嗎?但他再沒本事,也能夠帶著幾個流氓三分天下,就是因為他姓劉,他就可以忽悠一群人跟著鬧事。其實姓劉的皇帝一直在著呢,跟他劉備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后來皇帝姓了李,姓了趙,姓了朱,姓了愛新覺羅,都可以弄他幾百年。中國的歷史也真有一點“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的意思。不象有些國家,千百年只有一家一姓當國王。 中國推翻了皇帝,但很長時間里一直沒有根除帝制,更沒有從心里鏟除對帝制的執(zhí)念。不少中國人的心中,其實是很希望有個皇帝的,還是做臣民比較過癮。你看電視上許多臺都是播放辮子戲、宮廷戲,動不動就跪倒一片,皇帝說“平身!”,于是喊“謝皇上!”或者是“皇上萬歲、萬萬歲!”這實際有多么滑稽可笑?但中國人看得過癮,因為爸爸mama爺爺奶奶都愛看,孩子也是從小就受了熏陶。 但歷史還是要進步,毛澤東那一代英雄打下江山,他們的設計是永遠不能再回到皇帝時代的,他們是要徹底鏟除產(chǎn)生皇帝的土壤的。 但毛澤東是夜以繼日工作到8歲,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休息”的,他就沒有考慮退休的事兒。不光他沒考慮,那個時候其他人也沒考慮。鄧小平68歲上給毛主席寫信,說自己身體很好,還可以出來工作。而且就真的讓他出來工作了。看來他對毛主席講的絕對是真話,通過幾年在車間里弄拖拉機零件,他把身體養(yǎng)得很棒,他竟然能一直工作到1990年月,他86歲上,才正式辭去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 在鄧小平退休之前,他已經(jīng)開始考慮和設計退休制度,而且也慢慢形成了現(xiàn)在都很明確的各種做法。 鄧小平設計時,主要的著眼點還是在“離休”制度上著力。離休是離職休養(yǎng)的簡稱。離休范圍包括:1949年9月0日前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所領導的軍隊干部;在解放區(qū)參加革命工作并脫產(chǎn)享受供給制待遇的干部;在敵占區(qū)從事黨的地下革命工作的干部;1948年底以前享受當?shù)厝嗣裾贫ǖ男浇鹬拼龅母刹浚?949年9月1日前參加民主黨派,以后—直擁護共產(chǎn)黨、堅持革命的干部。核心內容就是人退下來以后,依然享受和原職位相同的所有工資福利待遇,就和上班一樣。這批人俗稱為“打江山的”,一定要把他們安排好。 而對退休人員,只是規(guī)定了不同職務的不同退休年齡,俗稱“到點兒就退”,但是對這些退休的人,特別是司局級,甚至副部、正部級退休人員,給他們什么樣的政治、生活、醫(yī)療、住房待遇,中央是沒有文件的。各部委都有老干部辦公室,或老干部處,而且是正規(guī)編制,但當初成立是因為有離休人員,有幾個老紅軍,有幾個老八路,就是這些老干部部門的工作范圍和主要服務對象。退休人員的正部、副部和一般干部一旦退了都一樣,是沒有文件規(guī)定的,都是各單位根據(jù)自己情況,也考慮其他部門的規(guī)格,自己來決定他們的待遇。比如保留車子、司機、秘書、辦公室等等,都是“土政策”,中組部、人事部都沒出臺過這樣的規(guī)定。 當年曾有個笑話,說80多歲的找70多歲的研究60歲的退休問題,就是指的當時的情況。但不管怎樣,退休是有制度了,退下來是肯定的了。這就是進步,這也保證了我們的干部隊伍有充分的活力和開拓力。(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