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抿緊著唇角,須臾,蘇嬈才道一番言。 蘇二未曾回云霽后一問,但只在蘇二兩段話下,蘇嬈和云霽已是了然。 王丞相那邊已妥帖,而今就只一個吳陽,蘇二已非云瑯人,亦非諸暹人,他只是秦嬈的兄長,那么吳陽要求他們公主接手澹梁,而今由蘇二接手,且蘇二若能拿下云瑯新皇,那么吳陽他愿是不愿,從是不從。 吳陽是一員驍將,要坐穩(wěn)澹梁皇位,他必不可少,二哥自會讓他甘愿臣服,嬈兒,你和云霽只管去做你的事,二哥這邊二哥自行處理。 蘇家少將,云瑯軍的將軍,繼承蘇老將軍衣缽的蘇昱陌,收服軍中將領(lǐng),沒有什么是比這更得心應(yīng)手的。 蘇二無須蘇嬈相助,蘇嬈便也不再插手。 至于瑯京內(nèi)動,既然蘇二未曾追上去,蘇嬈自也不會再多嘴一問,正如云霽所道,蘇二要做什么,他有他的想法。 回去澹梁皇城,與云老王爺和蘇大知會一聲,蘇嬈便和云霽先回去云瑯,將秦王骨灰灑入大秦護(hù)城河。 云老王爺和蘇大,等蘇二登基之后,再回。 此番回云瑯,蘇嬈也可和蘇老將軍團(tuán)聚,蘇家金蟬脫殼,此次為救瑯京,想必也已是為不少之人見著了。 一場瓢潑而來的夏雨,在一日一夜滂沱后,于次日早間之時停著下來。 蘇嬈和云霽與云老王爺和蘇大知會之后,便準(zhǔn)備動身。 此番前至瑯京,他們就只帶著云風(fēng)和幾名云衛(wèi)與依影兄妹以及璀璨。 輕裝簡行。 竹先生并未曾隨同著一起,此番澹梁之事,丁家已滅,蘇二所抓丁家那小藥童和其余之人,竹先生要將其帶回家族處置,下冊寧氏藥典在丁老的拐杖之內(nèi),也已取出交由竹先生,亦須帶回去家族之中。 且云凌重傷還未曾醒過來,蘇二咽喉之傷也需慢慢調(diào)養(yǎng)一番,還有歡娘和慕廉,此二人手腳四肢被廢,耽擱時日之久,已是難以續(xù)接經(jīng)脈,不過竹先生家族中有位專門研究續(xù)骨接脈的老祖,也許還有救治希望,云凌腰椎之傷也或許有治愈可能。 所以,竹先生還需再回去家族一遭。 在給蘇二調(diào)理一番嗓子后,竹先生便會帶著云凌和歡娘與慕廉啟程。 蕭沐白和手下會護(hù)送竹先生回去,蕭芷也隨同一起,便于照顧歡娘。 至于云霽現(xiàn)在身體,寒漠塵在蘇嬈的陪伴之下,他已經(jīng)可以控制自己心緒,有蘇嬈在側(cè),云霽發(fā)病之時也已可完全清醒,且還有惠善大師,蘇嬈會醫(yī)之事竹先生已曉得著,所以竹先生不在一段時日也無大礙。 且要穩(wěn)妥治愈云霽,還須上冊藥典在手。 待竹先生回去處理完家族叛徒之事,得家族老祖與長老們應(yīng)允之后,竹先生便可將完整的寧氏藥典帶來。 這一應(yīng)事宜商榷妥帖,蘇嬈和云霽便要動身了,在動身之際,他們還去見著了暹毅遲韶一面,去祭拜了一下容楓和暹木亞玲,一路走好。 且與暹毅遲韶,他們還有事要說及。 本來與暹毅遲韶合作,暹毅遲韶所提要求澹梁皇室頭顱,可容恪已被那一場火燒的焦?jié)?,早已辨認(rèn)不出,拿去也已是無用,此事雖這幾日來暹毅遲韶不曾提及,且也沒心情提,但蘇嬈還是要向暹毅遲韶交代。 且蘇二登基澹梁皇位,這事也必須要和暹毅遲韶說,澹梁是云瑯和諸暹一并拿下的,現(xiàn)在皇位落入他們手中,無論如何都必須給暹毅遲韶交代,暹毅遲韶有其他任何條件盡管提出,無論任何條件,必定辦妥。 此番決定也非蘇嬈不了解暹毅遲韶,將暹毅遲韶亦視作為權(quán)為勢之王,而是暹毅遲韶也必須要給他諸暹一個交代,他們不能讓暹毅遲韶為難。 此事無關(guān)他們之間私交,只在兩國交涉。 第546章 謀中謀后續(xù)事端(三) 容家皇陵,坐落在澹梁皇城西北之地,百里之外,濃郁旺盛的榕樹,榕葉翠綠,枝繁葉茂,將皇陵整個包裹起,遮蔽在這郁郁蔥蔥之下。 暹毅遲韶埋葬容楓,將容楓和暹木亞玲葬入這容家皇陵中,入陵為安。 雨過后的山林,更顯清新,露珠打在榕樹葉面上,隨后滴滴的滴落。 演奏出大自然最美秒的音符。 負(fù)手后背在這山林中搭建在皇陵之前一顆巨大榕樹下牛皮帳篷之內(nèi)的毅親王,遠(yuǎn)遠(yuǎn)聽見馬蹄聲,無須漠鷹稟報,暹毅遲韶已然轉(zhuǎn)過去身。 馬尚未曾走近,已落入他那寒眸之內(nèi)。 御馬前至。 一艷紅一月華,紅衣張揚(yáng),華衣柔和,風(fēng)動間,衣袂迭起,飄搖縈繞,紅衣與華衣交疊纏繞,兩情繾綣。 注目這片刻,無有波光的瑞鳳眼,其內(nèi)里再生波瀾,眸光一息晃動。 蘇嬈與云瑯前來,至帳前翻身下馬。 暹毅遲韶抬手作請,請二人進(jìn)帳先飲一盞茶,消這清晨山林間風(fēng)氣。 而后,親自領(lǐng)蘇嬈和云霽入皇陵之內(nèi)。 容家的皇陵,不如云瑯那般巍然,而是澹梁一國的白色,燦白色的皇陵,其內(nèi)也無有守陵神,而是在陵道之內(nèi)四周陵壁之上繪以詩詞歌賦。 踏入此地,并不覺著乃一處陵寢,而乃一地仙家方外之居,無欲無求的仙人,生活在無欲無求的方外山居間,每日里詩詞歌賦,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