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梁祝永流傳
書迷正在閱讀:清穿之泰芬珠悠閑奮斗日常、重生美利堅,這是我的時代、[原創(chuàng)3] 流觴曲、上號,我現(xiàn)在強(qiáng)得可怕、讓闊別三年的班花高潮不斷、宇宙的季節(jié)(五悠)、誘妻成癮:厲總的心尖寵、直播:暴打東北虎,這叫小蘿莉、[綜漫] 三次篡位失敗后修羅場了、長相思[夭柳同人]
“要是我等也有一顆良種果樹,那老子就專賣枝丫,估計也能坐地收錢?!崩罾蠈嵧蝗桓锌?。 突然不少人不由一愣,相互對視一眼,心照不宣,準(zhǔn)備悄然離去。 “不用瞎忙活了,已經(jīng)晚了!”青衣老者擺擺手道。 “為何!”眾人詫異道。 “昨天墨技展結(jié)束之時,早就有人前往長安城各縣,不少良種果樹恐怕已經(jīng)被搶購一空了,爾等若是不怕麻煩,現(xiàn)在立即啟程前往大唐其他各道,或許還有發(fā)財?shù)臋C(jī)會?!崩险呃湫Φ馈D呐率乔叭テ渌鞯?,恐怕也要和其他人相爭,在長安城看到墨刊的人又何止上萬。 “?。″e失良機(jī)呀!”李老實頓時懊悔道。 他原本還為自己抵制墨家,退訂墨刊而沾沾自喜,卻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失去了一次發(fā)財?shù)臋C(jī)會。 很快,三原縣就傳來的消息,三原的一株超過五十年的雞心柿樹王,一個樹枝就賣百文,而且是限量出售。 不光如此,整個三原縣驚喜來得如此突然,短短一天時間一個普通的柿子樹身價暴增,一些果農(nóng)一夜之間身價暴增,這樣的驚喜來得實在是太突然了。 眾人嘆息一聲,就老老實實的在那觀看墨刊。 “法家專欄!” “韓家女案!” 不少人突然看到墨家竟然為胡家女案開辟專門的欄目,取名為法家專欄。 胡家女案可謂是眾人皆知,普通人只會從人情世故上考慮,胡韓兩家的行為可謂是喪盡天良,從來沒有人從律法的角度上考慮。 而這篇文章以胡家女案,詳細(xì)的講解了大唐的戶婚律,詳細(xì)的介紹了如何識別買賣婚姻的方法,以及如何用戶婚律保護(hù)自己,讓人不禁耳目一新。 “法家韓正!” 老者看到文章的署名不由一愣,普通人對這個名字可以說陌生的很,絕對是對老一代人來說,法家韓正可是大名鼎鼎。 “莫非老丈認(rèn)識此人!”旁人詫異的問道。 “久聞大名,此人前朝之時可是大名鼎鼎,剛正不阿,乃是當(dāng)之無愧的法家大賢?!崩险吒袊@道。 “這大唐越來越熱鬧了,竟然連法家也摻和進(jìn)來。”眾人頓時有種看大戲的感覺。 “這法制專欄不錯,就是沖著這個法制專欄,在下日后定然長訂墨刊?!?/br> 在這個時代普通人不懂法,不代表他們不需要法律,在任何時代,法制專欄總能夠吸引一大批人忠實的觀眾來,而法家專欄正好迎合了這部分的需求,填補(bǔ)了大唐的這片空白。 “這恐怕就是墨家子的驚喜吧!”老者道。 能夠請動法家的大賢,已經(jīng)足以有和儒刊抗衡的底氣了。 “不,更驚喜的還在最后!最后一篇乃是墨家子寫的?!崩罾蠈嵮劬σ涣粒B忙翻到最后一頁。 “不可能吧!”眾人頓時不信道,要是墨家子的文章,墨刊還不直接放在頭版頭條,又豈會放在墨刊的最后。 然而當(dāng)他們翻到墨刊的最后一頁,只見作者署名上果然寫著墨頓兩個字。 “梁祝?”眾人看著這兩個字頓時一頭霧水。 “西晉時期,青年學(xué)子梁山伯辭家攻讀,途遇女扮男裝的學(xué)子祝英臺,兩人一見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橋結(jié)拜為兄弟,后同到紅羅山書院就讀?!?/br> “梁山伯祝英臺!” “女扮男裝!” 眾人看到此處不由的會心一笑,祝英臺女扮男裝和梁山伯相遇,何嘗不是與墨家子在元宵之夜和女扮男裝的女子相會是何等的相似。 “沒有想到墨家子還是一個癡情種,用心良苦呀!”老者不由嘆息道,以他的閱歷自然知道墨家子的意圖,月下私會女子,在男人看來的確是風(fēng)流瀟灑,但是對女子卻不然,眾人對女子更加苛刻一點,哪怕是墨家子做了如此多的努力,恐怕依然會承受眾人非議的目光,然而此書一出,恐怕風(fēng)向立即轉(zhuǎn)變。 眾人點頭道:“誰也沒有想到墨家子竟然為了意中人,專門寫文為其正名?!?/br> “此乃是真實之事。”有人驚呼道。 “在下乃是齊魯人士,小時候就聽過梁祝之故事?!?/br> “不,梁祝乃是汝南人士,紅羅書院就在汝南。” “小的乃是會稽人士,梁山伯乃是會稽人士。此乃東南一代眾人皆知的?!?/br> 梁祝的故事雖然在小范圍的流傳,但是并非不可考據(jù),長安城中來自天南各北的人都有,而梁祝的故事在齊魯、河南道、甚至是東南一代都是廣為流傳,自然有人熟知。 然而他們所知道的梁祝故事,不過是一些干巴巴的文字,而墨刊所報到的梁祝,乃是集合后世越劇和各地傳說雜糅而成,可以說是藝術(shù)上集大成者,眾人一看頓時被吸引過去。 “草橋結(jié)拜。” “梁山伯真傻,竟然女扮男裝都分不清。” “祝英臺的侍女很笨,差點沒有說漏嘴?!?/br>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一個個看的津津有味。 “我家有個小九妹……” 當(dāng)祝英臺抱怨父母頑固,不讓女子讀書之時,不少老學(xué)究不由得皺眉,不過更多的人則是贊同。 “男女都是父母生,女子讀書明理也應(yīng)該?!?/br> 當(dāng)看到梁山伯和祝英臺因為女子讀書一事,志同道合遂結(jié)拜為異姓兄弟之時,所有人頓時被吸引過來,不能自拔。 “這恐怕就是墨家子的驚喜吧!”眾人恍然道,而且的確是大大的驚喜。 這一期的墨刊少了過半的廣告,李夫子一不做二不休,趁機(jī)將梁祝的下一章同窗三載一同刊印出來。 “男女同窗三載,同屋相居,簡直是喪盡天倫?!辈簧倮蠈W(xué)究看著墨刊憤然道,可是他們嘴上罵著,手中卻絲毫沒有松開墨刊,而是一邊批判,一遍津津有味的看著。 “不知者無罪,梁山伯乃是正人君子,又不知道祝英臺是女兒身?!?/br> “梁山伯果然是個書呆子,同屋三年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祝英臺乃是女兒身?!?/br> “祝英臺真聰明,竟然在二人擺了一盆水,梁山伯三年不敢翻身,實在是太倒霉了?!?/br> 一時之間,長安城為之一靜,全城低頭看梁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