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雁門張遼
“你是軍人?” 看到大漢的手勢,趙云忍不住有些驚訝。 正是! 大漢抱拳道:“小人乃是雁門郡兵,因南匈奴入侵,府郡多有傷亡,奉丁刺史之命前來刺探軍情。只是小心被南匈奴盯上了。逃了一日一夜,射殺了六十多人,不幸坐騎倒斃,若非將軍搭救,恐怕已經(jīng)身首異處了?!?/br> 好漢子! 趙云立即下馬。 能夠在南匈奴的追擊下還能射殺這么多人,當(dāng)真是當(dāng)世虎將。 “我乃是云州郭刺史麾下都尉趙云,聽聞南匈奴入境,特來迎敵?!?/br> 將軍是來迎敵的? 聽到這句話,大漢立即大喜過望。 南匈奴一直是大漢邊界的心腹之患,每年秋冬之際都會入寇。 邊郡早就苦不堪言,大漢也曾像上峰痛陳利弊。 但無論是刺史還是郡守,都對這件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反正匈奴人掠劫一陣就會離開,誰吃飽了沒事招惹匈奴人干什么? 這一次匈奴人大舉而來,大漢原以為上面還是跟上次一樣不聞不問的。 沒想到居然有只騎兵過來增援。 不過大漢立即又有些遲疑了。 云州? 眼下匈奴人還在雁門,在并州的境內(nèi),并州兵不出頭,出頭的居然是鄰居云州兵。 這…… 大漢有些不解了。 他的心頭略有些不自在。 怎么? 趙云也是聰明人,立即看出了大漢的心思。 “你們并州刺史沒有任何的舉動?” 大漢黯然搖了搖頭。 這些年,匈奴人每年都會來雁門掠劫一番。 并州刺史丁原一直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匈奴人掠劫,最多也就是做做樣子,根本就不敢對匈奴人動手。 呵呵! 趙云忍不住笑了笑。 “跟著這種刺史,當(dāng)真是壯士的悲哀啊。難道你們雁門的勇士就不覺的憋屈嗎?” 憋屈,怎么不憋屈? 大漢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他恨不得親自找上丁原跟他理論一番。 當(dāng)然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丁原是一郡刺史,他不過是個小將佐,二人的級別差的太遠,他根本就見不得丁原的面。 “匈奴人究竟有多少兵馬?” 趙云低聲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大漢頓時來了精神。 他為了打探敵情險些就落到了匈奴人的手中。 “南匈奴此番傾巢而出,對外號稱三萬,加上后面的輔兵五六萬也不止。” 六萬! 趙云忍不住大吃一驚。 這跟他們得到的情報有些出入啊。 “你說的可是真的?” 趙云沉聲問道。 句句屬實! 大漢拍著胸脯說道:“小人可是近距離觀察過匈奴人的軍營。這一次,他們至少出了五萬多人,宿營地的營帳遮天蔽日,隨軍帶的牛羊多不可數(shù)?!?/br> 五萬人! 趙云的雙目瞇了起來。 如果匈奴人真的來了這么多人的話,主公那邊可要好生的掂量了。 “將軍!” 那大漢沉聲道:“如果你們真的要跟匈奴人打仗的話,我想我可以幫上忙。我對匈奴人的實力和分布十分的清楚?!?/br> 雖然不是他期望的并州兵,但是只要是打匈奴人,他都是很歡迎的。 畢竟邊郡這些年對南匈奴恨之入骨。 云州兵來打匈奴,他們都會舉雙手贊成。 趙云忽然道:“壯士請跟我來,我?guī)阋娨粋€人?!?/br> …… 很快,趙云就帶著那個大漢來到了郭嘉的面前,讓后一五一十的將先前的遭遇說了。 五萬多人! 郭嘉也大吃一驚。 蔡瑜給他的情報是三萬人,怎么到這里忽然多出了這么多人。 如果是五萬人的話,這一戰(zhàn)恐怕更吃力了。 他的目光落到了這個大漢的身上。 “你叫什么名字,在并州軍身居何職?” 聽到郭嘉問起,大漢微微有些尷尬。 他的職位就是個邊軍的什長,說出來根本就不登大雅之堂。 不過他還是一本正經(jīng)道:“在下姓張名遼,并州雁門人,現(xiàn)為雁門邊軍……” 什長實在是太低了,他又有些不好意思說了。 姓張名遼! 聽到這個名字,郭嘉忍不住站了起來。 張遼張文遠! 他吃驚的指著這個大漢。 大漢似乎嚇了一跳,接著警惕道:“刺史大人,怎么了?您聽說過賤名?” 他心中隱隱有些擔(dān)憂。 張遼祖上是姓聶,叫聶壹。 這個聶壹可是個猛人。 在西漢元光元年,雁門馬邑一帶的豪商聶壹出于對匈奴的熟悉,透過王恢向武帝建議,和親之后漢朝已經(jīng)取信于匈奴,只要誘之以利,必定能將之擊潰。 于是聶壹奉命以自身作餌,親到匈奴陣營,向當(dāng)時的軍臣單于詐降,更稱自己能斬殺馬邑縣令,迫使馬邑舉城投降,然后可盡得該城財物。 單于信其言,又貪其利,便立刻策劃起兵。聶壹回漢后,以一名罪犯的首級訛稱為馬邑長吏之頭,以示時機已至,引誘匈奴軍深入重地。 漢武帝派出五位將軍連同車騎步共三十萬在馬邑設(shè)伏。這五位將軍是衛(wèi)尉李廣驍騎將軍,太仆公孫賀輕車將軍,大行令王恢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材官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護軍將軍。各位領(lǐng)軍都隸屬韓安國,約定在單于進入馬邑時縱兵出擊。 計劃本來順利進行,詎料單于在行軍之際,發(fā)現(xiàn)城野之間只見牲畜,不見一人,于是起了疑心。他派兵攻下一個碉堡,俘虜了一名尉史。 該尉史揭穿了早已有三十多萬漢軍埋伏在馬邑附近的真相,識破陰謀的單于大驚退軍,漢軍設(shè)伏全無用武之地。王恢判斷形勢后,認為已經(jīng)錯過了襲擊匈奴軍輜重的最佳時機,于是決定收兵回師。 “馬邑之謀”遂以失敗告終。 如果馬邑之謀成功,匈奴那個時候就被滅了,哪里還能延續(xù)到今天? 馬邑之謀敗露了以后,聶家就完蛋了,他們既得罪了匈奴,又得罪了漢朝的主和派。所以成了風(fēng)箱的老鼠,兩頭受氣了,所以后人紛紛改姓張,免得被記恨。 張遼這會兒也有些擔(dān)心,不知道郭嘉是怎么知道自己的名字的。 只不過他的擔(dān)心是多余的,郭嘉這會兒一直沉浸在喜悅之中呢。 張遼! 這就是后世威震逍遙津的張遼張文遠。 曹魏的名將,五子良將之一! 沒想到居然能在這里碰上了。 郭嘉心中那個爽快。 簡直是無以言表。 五子良將,已得其四,試問天下誰與爭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