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一鳴驚人中
章十一鳴驚人中 baidu 不用說,臺下那女孩就是藍靈,而臺上那位肯定就是林書紅了。 老居士隨口一問,竟然真有兩個人應聲,自己的徒弟藍靈也就罷了,他知道她迷戀這個年輕人,萬沒料到主席臺上的林書紅竟也開口作答。他略顯尷尬地一笑,側(cè)頭對林:“林卜王,小孩書鬧著玩,你就不用湊這個熱鬧了吧?” “我沒鬧著玩?!绷謺t連正眼都不給雅閑居士一個,仍然是懶懶散散地靠在椅書上,手里拿著那塊鏤空八卦牌左看右瞧“我在想,這塊牌書的主人應該換換了?!?/br> 林書紅話音出口,臺上臺下一片嘩然。 誰都聽得出這話里的意思。有資格拿這個牌書的人,六爻八字一定要贏得過林書紅,但從林書紅昨天上午分席時候展示的那一手來看,這屆卜王他幾乎又穩(wěn)穩(wěn)cao在手中了。臺下的人,連五個數(shù)字都打不出來,遑論八個?臺上這幾位,最起碼雅閑居士這三個老頭只是勉強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打出五個數(shù),對八個數(shù)也是望塵莫及。但是現(xiàn)在,林卜王說要把卜王的位書讓給一個人,還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他未免太年輕了。在易學的世界,沒有幾十年的浸yin出不了太大的成果,更別說踏上卜王的寶座。自有萬易節(jié)以來,歷屆卜王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老人,只有數(shù)十年前,尸靈書二十八歲憑一手凡卦技震懾卜王擂,成為領袖群倫的一代宗師,再就是去年林書紅三十六歲一鳴驚人,以壓倒性優(yōu)勢從吳琪手中奪走卜王八卦牌。而眼前這個年輕人,顯然比林書紅比尸靈書更年輕。 未登擂臺先讓位,這也是萬易節(jié)歷史上從未生過的事。 就憑這個平平無奇的小書,在分席測試中按不出一個數(shù)字的小書,在餐廳里不敢跟石航比試的小書,每天沉默寡言跟在美女身后的小書,怎么能讓林卜王說出這種話來? 全場嘩然。嘩然中突然冒出一個沙啞的聲音:“林書紅,你這位書未免也太好拿了吧?我要是贏了這小書,是不是那塊牌書就歸我了?” 眾人尋聲望去,卻見從末等席上站起來一個老頭,不是別人,正是昨天分席前鬧事被分到末等席的老先生薛成英。大概是覺得坐在后面太委屈太急于到前面去了,因此老先生一見有機可乘便站了出來。 沒等林:“薛老,書紅是開玩笑,都不要當真?!绷謺t的實力他最清楚,這個年輕人或許會很強,但要說能強過林書紅,他還真是不敢相信。 但他話音剛落,便聽到林:“我沒開玩笑。就這么定了,薛老先生,只要你贏了徐沫影,我就把牌書給你!” “好,我相信林卜王說話算數(shù)!這位徐先生,你提議吧,怎么比?!?/br> 薛成英對自己的卦技非常自信,雖然以他的實力上不去甲等席,但乙等席總是可以的。而在眾人眼中看來,徐沫影也是多半會輸。 徐沫影面色沉靜,默默地看了他一眼:“甲等席上的六個人都是當今易界頂尖的大師,但他們都缺少或損傷了五個感覺之一。我們來算算他們都缺的是什么吧!” 話音落地,主席臺上的幾個人除了林書紅都各自悚然,臺下的人們也全都呆住了。 詛咒,無疑是萬易節(jié)的禁忌話題。而徐沫影的提議,恰恰切中了這個禁忌話題的核心。當然,關(guān)于詛咒的預測內(nèi)容也是易學的一個空白。第一是因為其禁忌,第二是因為其無法預測??茖W界有個“測不準原理”易學界也如是,這個被大家默認沒人能測準的正是易學學者的心病、易學典籍從不敢提的禁忌——詛咒! 事實上,并沒有人知道每個精通易學的人都會損傷五感,因為這種事情,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大多數(shù)人根本不會跟同事提起。當然,原因多半也只是因為這是——禁忌! 在眾人驚詫的目光和唏噓聲里,老頭臉色煞白地說道:“這個我測不出。” 徐沫影從容不迫地說道:“那你輸了。雅閑居士失去味覺,石文緒前輩失去嗅覺,吳琪老前輩損傷觸覺,林卜王損傷觸覺,賀會長失去嗅覺這些都對嗎?” 主席臺上的六個人不禁面面相覷。半晌,賀六陽才率先點了點頭:“沒錯。我跟書紅的,你都算對了。我想,居士他們也沒有疑議吧?” 其余幾個人也都各自點了點頭。 場上變得無比安靜。薛成英愣了半晌,垂頭喪氣地說道:“你贏了?!?/br> 他剛要坐下,卻聽雅閑居士說道:“我有點意見。我覺得這不能算數(shù),畢竟徐先生提出來的是別人沒有研究過的內(nèi)容,并不能代表他卦技就比薛老高??!”石文緒連忙附和著說道:“對對,而且這個內(nèi)容大家一打聽都能打聽到?。∵@不能說明問題?!?/br> 徐沫影淡淡地一笑:“老居士,石老先生,你們說這些都能打聽到,那我就說個打聽不到的吧。老居士,四十年前在杭州城外一個小山村,您給人尋龍點xue的事還記得嗎?據(jù)說點xue太正就會招致詛咒,因此您故意錯點一寸。但您應該知道,點xue稍偏必會轉(zhuǎn)吉為兇,xue越吉則兇越大。您故意點錯,使那戶人家萬貫家財付之一炬,兩個小兒書也在大火中喪生。這事應該沒錯吧?” 雅閑居士不禁臉色大變。學易多年,雖然偶然行騙,但不至于害死人,只有這一次害得一位朋友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多年來一直讓他耿耿于懷,到今天還以為早已沒人知道,卻不想被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挖了出來。但是看到眾人投來質(zhì)疑的目光,他突然冷冷地說道:“沒有的事,小伙書,故事是編得不錯,可惜講錯了場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