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書迷正在閱讀:萬人嫌重生成崽崽后、十六洲、喪尸大佬會讀心,末世隊長殺瘋了、越命修矩(穿越 系統(tǒng))、拯救炮灰特殊手段[快穿]、大佬被迫種田后真香了、反派女BOSS之逆襲重生、靠假揣崽在暴君手下茍活、三國之袁氏敗家子、穿越重生小哥兒很牛
他在回想。 在滿庭芳最高的樓頂,那位白衣的劍仙,曾大方地拋給了他兩柄劍,而灰衣的劍癡則抱臂坐在一旁,冷冷淡淡地看著。 那時,他左手求凰劍,右手太阿劍,一劍是天下第四,一劍是天下第二。 他曾左手揮出一劍“鳳求凰”,那是劍仙之劍;也曾右手?jǐn)叵乱坏馈暗鼐锰扉L”,那是劍癡之劍。 那是他最風(fēng)光的時刻,卻也轉(zhuǎn)瞬即逝,因為他根本承受不住那樣的強劍,僅僅風(fēng)光了一瞬,他便體力透支昏倒在了那高樓之上,整整昏迷了五日。 那之后再無人向他提及過習(xí)劍二字。 只是那樣澎湃、炙熱的的劍意與劍心似乎一直都埋藏在他的心底,從未散去。 宋珩之緩緩睜眼。 入目只有手上兩枝才折下的斷枝。 但,也足夠了。 宋珩之目光猛地一閃。 兩段殘枝之尖忽而真氣繚繞,呼嘯而過的長風(fēng)吹動起他翩躚的衣擺。 浩浩蕩蕩的劍氣如排山倒海一般從宋珩之身后侵襲而來。 與燕九和阮秋水的劍都不同,這一劍,沒有求凰的霸道,也沒有太阿的磅礴,有的只是純粹的殺意。 婉姑娘面色也變得凝重起來,她再一劍揮下,更強大的劍勢襲去,竟引得漫山遍野的山風(fēng)嘶鳴長嘯。 這一劍,她毫無保留。 趙宥忽然皺起眉,面色愈發(fā)深重。 她是……地一? 而宋珩之也在此時感覺到體內(nèi)一陣異樣的波動。 與他曾經(jīng)的每一次握劍不同,這一次,似乎更加自在靈動。 他再細細感受了一下,發(fā)現(xiàn)其實并不是。 他才堪堪入了玄遙境沒多久,斷然不可能如此之快地進階地一,他是劍修而非道修,進階并不會那么快。 但是這臨危一刻從體內(nèi)忽如其來爆發(fā)的力量,卻隱隱在暴漲中,幾乎有要達到天逍之意。 兩處浩蕩的劍意相撞,在那一瞬間,連天地時空都被破開了一道裂痕。 趙宥艱難地搖開扇子擋住那震碎的真氣,倒退幾步后勉強立住。 而那交戰(zhàn)正中心的兩人皆是倒退飛了出去,宋珩之勉強后退了十步才站住了腳跟,卻緩緩?fù)鲁鲆豢邗r血,面色慘白。 而那一身紅衣的晚姑娘,退了五步,面色十分難看與凝重。 晚姑娘將劍挽回了身后,壓下眸中的驚駭觀察著宋珩之的狀態(tài)。她很清楚宋珩之只是才入了玄遙境,而自己雖在此時此地實力并不能完全顯露,卻也是實實在在的地一,不至于會在宋珩之那兩枝堪稱可笑的樹枝下落得如此狼狽。 可是,他剛剛那兩劍之勢,不僅是地一的問題,其中流露出的有威勢,分明還要更進一步。 晚姑娘沉吟許久,面色愈發(fā)沉重。 一劍落下,高下已現(xiàn)。 玄遙與地一,如云泥之別。 晚姑娘手上銀光一閃,寒光熠熠長劍已經(jīng)握在了手中。 她要斬草除根。 宋珩之已精疲力盡,方才那一劍幾乎透支了他所有的氣力,晚姑娘那一劍雖也沒有留下余力,但卻也不至于透支她的力量。 高下已別。 宋珩之已無力再戰(zhàn),他面色慘白,有些艱難地咽了一下口水。 一直未參戰(zhàn)的趙宥手中握著折扇的力度緩緩收緊,深吸一口氣,欲在心口點那一道xue位。 晚姑娘緩緩提起劍—— 說時遲那時快,忽然有一聲劍嘯,從夜空中傳來。 三人同時猛地回頭。 只見一道火紅鎏金的劍意從天而降,像一只高傲絕艷的鳳凰,劃破了萬里長空涅槃而來。 晚姑娘急忙收起劍回撤五步,面色變得無比凝重。 那一劍準(zhǔn)確無誤地落在了宋珩之身前,劍氣散盡之后,露出那劍的原形。 劍身通體火紅交織鎏金,盤旋雕琢著鳳羽,劍首處是兩只交頸而舞的鳳凰,展翅浴火,似涅槃而生。 晚姑娘看清那劍后瞳孔猛地緊縮,滿目不可置信。 “動我家孩子,經(jīng)我同意了么?!?/br> 一道冷冷清清的聲音隨著一襲白衣從遠處而來。 他穩(wěn)穩(wěn)地落在了宋珩之身前,一只清瘦的手搭上插在地上的劍柄,隨手給拔了出來。 宋珩之在見到那鳳凰火焰般的劍氣時便松了口氣:“阮……” 白衣人帶著遮住面容的白色斗笠,他似乎回頭看了宋珩之一眼,警告道:“待會再收拾你。” 宋珩之立馬閉嘴,眼觀鼻鼻觀心,只管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晚姑娘緊緊握住手中的長劍,不動聲色地退后幾步。 “就是你欺負我家小孩?”白衣人淡漠道。 他握著手中的劍輕輕轉(zhuǎn)了個向,只這么一下的動作,晚姑娘就感覺道一陣壓得她喘不過氣的劍意。 “我……”晚姑娘艱難地咬了咬牙,望向白衣人的目光里流露出幾分深深的忌憚。 趙宥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手中捏著折扇的力道緩緩松下。 換做平時,他可能不會認出這位裹得分外嚴(yán)實的白衣人。 可是當(dāng)白衣配上鳳羽劍時,連三歲孩童都能叫出他的名字。 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求其凰。 那是天下第四名劍,求凰。 秋水揚波,春云斂映。 那是劍仙,阮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