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節(jié)
還有當年的留學生回國。 引發(fā)留學生回國熱潮的直接原因是朱光亞、華羅庚、葛庭燧等51位留學生發(fā)表的《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而他們之所以會做出這個舉動,則是因為早一年錢秉穹給給葛庭燧寫了另一封信。 信中錢秉穹以燕京研究院原子學所所長的身份,呼吁所有海外游子發(fā)出“全國建設立即要開始,請有志者共同來參加這偉大工作”。 并且在得到組織上授權的情況下,給海對面的留學生做了一些項目上的承諾,并且后來也確實按照承諾進行了分配。 所以在這種涉外項目上,錢秉穹無論是經(jīng)驗還是掌握的情況都要比李覺詳盡很多。 隨后錢秉穹翻動幾下心臟前面的小口袋,從中取出了一張紙,攤開后顯露出了一份名單。 徐云注意到,這張名單上的文字并不是印刷體,而是手寫出來的漢字,其中有些地方還存在著涂改的跡象。 這種情況徐云在基地里見過不少次,它通常都代表著一種情況: 紙上的內(nèi)容并不是用電報發(fā)送與抄錄的,而是通過內(nèi)線電話直接傳遞的信息。 所以記錄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較多刪改的情況。 比如說可能某個人叫做章三,電話另一端的人說不定就會下意識寫成張三,等到核驗的時候發(fā)現(xiàn)寫錯了,就會直接在紙上進行糾正。 這種做法在流程上比較麻煩,耗時也多,但只要是這樣抄錄下來的內(nèi)容,無一不是核心機密。 沒辦法。 這年頭的電報和傳真都存在泄密的風險,電話這玩意兒雖然也一樣,但語音是可以考通過方言加密的…… 例如此前基地和首都那邊就使用過雷州話進行加密,據(jù)說溫州話在某段時間的使用率也很高…… 這其實還不是最離譜的,最離譜的是當年兔子們老早就想到了這件事,于是在物流撤離的時候安排了一些溫州籍貫的同志混入其中。 抵達對岸后有幾位同志因為精通溫州話所以進入了對岸的情報部門,為兔子們截獲了不少珍貴信息。 當然了,別看這事兒聽起來挺歡樂的,對于那些同志來說其實都是在刀尖舔血。 同時由于兩岸往來困難的原因,他們有很長時間都沒法見到父母親人,甚至有的人就此終老在了對岸。 視線再回歸現(xiàn)實。 接著錢秉穹將手中的名單抖開,對徐云說道: “小徐,咱們這一次回國的留美科學家人數(shù)不算很多,只有109人?!?/br> “并且不出意外的話,除了這109人之外,接下來不會再有其他批次的科學家回國了。” “他們在兩天前剛剛抵達了魔都,現(xiàn)在應該在前往津門的水路上,具體的安排首都那邊還在討論中?!?/br> 徐云輕輕點了點頭。 109人。 這個數(shù)字其實比他預期的還要多不少。 1988年秋天的時候。 中科院的王德祿和杜開昔二人開始了一項“50年代留美歸國科學家”的研究課題,他們先后采訪了44位科學家。 這些采訪形成的105盤磁帶由于種種原因被塵封了很長時間,直到2013年的時候,收錄了31位科學家口述的《1950年代留美歸國科學家訪談錄》才正式出版。 這本書還在徐云寫小說的時候起到了很關鍵的參考作用,不少人的回憶都和原子彈項目有關。 數(shù)據(jù)顯示。 建國前在海對面的學者及留學生有5000多人,上世紀50年代歸國的有1200人,他們中學習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約占60%。 第一批科學家回國的時間是在50年的8月31日,當時傅鷹、金蔭昌、陸光達、葉篤正、鮑文奎、莊逢甘、余國琮等128位留學生乘坐威爾遜號回到了華夏。 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有1000位左右的科學家回到國內(nèi),當時他們主要是乘坐“克里夫蘭號”“戈登號”“威爾遜號”回來的。 在回來的途中,每艘船上都發(fā)生了很多故事。 而這兩批海對面回國的留學生,便是早期華夏歸來的全部主力軍。 剩下那些在海對面的科學家有些是因為和對岸有牽連不敢回國,有些是正在讀書(比如說大二大三那種)尚未具備報國的能力。 有些是遲疑觀望猶豫不定,還有的則是一點兒回國的想法都沒有。 總而言之。 無論他們究竟抱著何種想法,在原本歷史中他們確實都留在了海對面。 但是…… 如今在徐云的努力下,第三批回國的留學生出現(xiàn)了。 “當然了,小徐?!?/br> 錢秉穹看徐云沉默不語,便又繼續(xù)介紹起了名單上的情況: “雖然這批留學生的人數(shù)不算很多,但質(zhì)量卻要比之前的任何批次都要高不少,各個都是精英。” “在這109人中,只有35人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或者普通科研人員,剩下的74人都擁有副教授或者研究員以上的職稱?!?/br> 這一次。 徐云的眼中總算露出了明顯的驚訝之色。 我去…… 這么多副教授學者? 這啥情況? 眾所周知。 不同于華夏的職稱體系,海對面教研領域主要分兩大系統(tǒng)。 一個是終身系統(tǒng),英文叫做terack positions。 一個是非終身系統(tǒng),也就是non-terack positions。 其中教職人員隸屬的是終身系統(tǒng),稱呼是美式**制,也就是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研究員則是非終身系統(tǒng),簡單說就是過幾年要簽一次合同,如果覺得你實力不行那就不簽了。 具體分成副研究員……也叫助理研究員、研究員以及資深研究員。 換而言之。 華夏的教授=正研究員=正高,副教授=副研究員=副高。 而海對面則是教授=資深研究員,副教授=研究員。 所以錢秉穹話里的副教授和研究員屬于同一個檔位職稱,可以理解成這批回國的人員中有74人是副高及以上水準。 要知道。 海對面的教授評級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場內(nèi)副教授場外資深研究員的大有人在——因為研究員是非終身制。 更別說華夏人在海對面先天就要被用有色眼鏡看待,很多能夠成為副教授的華夏人能力上其實絲毫不遜色于白人教授。 這74位副教授別說華夏了,哪怕對于海對面來說,都屬于很難割舍的人才。 只是令徐云有些費解的是…… 這次為啥會有這么多頂尖人才回國哩? 那篇論文雖然影響力非凡,但徐云原以為能拉回來五六十人、其中有30%是副教授都算難得了。 如今在還對的華夏副教授就400多號人,20個回來一個的比例說不定都有點高呢——因為愿意回來的學者基本上都在前兩撥回國了。 徐云這次的目標主要是那些錯過了前兩批機會……也就是此前提到的那些回國潮時正在讀大學或者研究生的同胞,這部分人如今能混個助教都很不錯了。 而就在徐云一臉驚詫的時候。 錢秉穹又繼續(xù)介紹起了情況: “小徐,這74位副教授及以上的學者中,還有很多人都獲得過世界級的科研榮譽?!?/br> “比如說如今世界上最知名的微分幾何數(shù)學家陳省身先生,另外還有一直和我們關系很密切的李耀滋教授……” “對了,老錢,你的堂妹錢方琳和她的丈夫也在回國的名單中呢?!?/br> 聽到錢方琳的名字,不久前還給李覺指點了日歷的錢五師頓時一怔: “哦?方琳也回來了?” 過去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帶隊研究項目,所以確實沒關心這方面的消息: “奇怪了,她怎么會同意回國的?” 說起錢五師的堂親表親,很多人多半都會想到錢學榘——因為錢學榘生了個叫做錢永健的兒子。 不過鮮少有人知曉。 錢五師還有一個堂妹,名字叫做錢方琳。 錢方琳也是在海對面的留學生,不過她并沒有像錢五師還有錢學榘那樣走空氣動力學的路,而是學習的醫(yī)療護理。 更關鍵的是。 錢方琳如今在整個錢氏家族中的地位非常特殊。 早先提及過。 錢五師是杭城錢氏的族人,屬于吳越錢氏的一個分支。 吳越錢氏歷史悠久,孟子曾言,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吳越錢氏的傳承時間卻超過了千年。 從北宋大才子錢易到宋末元初畫家錢選,再到明代學者錢德洪、畫家錢谷、清代學者錢文選、錢塘…… 吳越錢氏封侯拜相者超過100人。 一位叫錢棨的后人在清乾隆時期,還以縣試、府試、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的佳績,成為華夏科考史上唯一連中六元的人,史稱“六元狀元”——明朝也有個叫黃觀的人做到了這一步,不過他的功名后被朱棣革除了。 而這樣一個延綿千年的家族,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會把所有東西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比如說在錢五師回國之后,錢學榘那支便被家族留在了海對面。 這種做法有點類似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諸葛亮跟著劉大耳,諸葛瑾跟著孫十萬,諸葛誕則跟著天選土木人曹叡。 當然了。 吳越錢氏雖然喜歡搞平衡,但在抗日這種大是大非的民族問題上還是沒有做墻頭草的。 在當年錢五師回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