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節(jié)
果不其然。 正如張和光所說的那樣,這些年和柯伊伯帶天體杠上的麥克布朗團隊,又宣布發(fā)現(xiàn)了一顆小行星的軌道異常。 早先提及過。 目前支撐第九大行星存在的最關鍵證據(jù),就是塞德娜、2004 vn112,2007 tg422,2010 gb174,2012 vp113,2013 rfs98這六顆星體的移動軌跡。 這六顆小行星的軌道有某些程度的相似之處,例如近日點方向具有向某個特定方向聚集的傾向等等,最終可以推導出一個共同的引力來源。 但這只是單純的數(shù)據(jù)分析,有其他一些說法可以解釋這個情況。 因此一直以來,這個話題都很有爭議性。 結果沒想到…… 麥克布朗這個冥王星殺手,居然又發(fā)現(xiàn)了一顆新的小行星。 當然了。 這顆小行星依舊不能算是實質性的證據(jù),只能說它讓第九大行星在數(shù)學計算上的可能性更高一些罷了。 隨后徐云將手機遞回給張和光,沉默片刻,問道: “老張,這是什么時候公布的發(fā)現(xiàn)?” 張和光接過手機,息屏完順手插回褲兜,回憶道: “有一段時間了吧,大概……三四個月?” 徐云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思色。 此時距離自己回歸現(xiàn)實只過去了兩個月不到,也就是說麥克布朗團隊的發(fā)現(xiàn),應該是和光環(huán)任務無關的。 只是由于專業(yè)壁壘問題,徐云此前一直沒注意到這個信息罷了。 那看來就是個純正的巧合了…… 而另一邊,張和光的聲音依舊在悠悠傳來: “所以在過去這幾個月的時間里,國內外很多實驗室都重新研究起了這個課題。” “比如海對面光nasa下屬的項目組就有三個,歐空局的也有五個,算上各個天文臺和高校,數(shù)量應該不會太少。” “國內這邊的項目組大概也有六七個吧,當然了,數(shù)量看起來多,實際上批下來的經(jīng)費都相對有限——說到底都只是一種概率嘛。” 徐云理解的點了點頭。 這是一個很好理解的情況——因為宇宙中的天文現(xiàn)象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浩瀚星空中,比某個小行星軌道偏移更驚人的例子不勝枚舉。 諸如塔比星異變、木星大紅斑、永恒之光群峰等等,無一不是玄奇到令人震驚的景象。 某個星體的異?;蛟S可以寫出一篇很優(yōu)秀的論文,但想要以此獲得高額的科研經(jīng)費,那可能性就很低很低了。 接著徐云沉默片刻,繼續(xù)裝作若無其事的拋出了一個問題: “嘖嘖,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啊……老張,你們實驗室有啥結果了不?” 中科大天文系雖然在校內沒啥名氣,但在行業(yè)內卻是威名赫赫。 比如紫金山天文臺,它的研究生部已經(jīng)劃歸到了科大名下,國內天文機構有半數(shù)和科大有關。 因此徐云的這個問題在張和光聽來相當正常——國際上不確定,但如果說國內有哪所院校最可能在第九大行星這塊產(chǎn)出結果,那么科大顯然是個最佳答案: “還沒呢,lamost那邊剛傳來了兩期圖像,目前已出的那部分結果不太樂觀?!?/br> 徐云微微一愣: “l(fā)amost?” “咋了?” 看到徐云的這幅表情,張和光飛快的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你要是敢噴lamost,別怪我揍你啊?!?/br> 徐云連忙擺了擺手: “沒有沒有,我只是好久沒聽到lamost罷了,別想太多?!?/br> 說起華夏的知名望遠鏡,大多數(shù)人的腦海中可能都會冒出一個詞: 貴州天眼。 也就是50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fast。 但除了fast之外,華夏還有幾架很有名的望遠鏡。 比如說魔都25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啦。 紫金山天文臺青海德令哈13.7米綜合口徑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啦。 以及…… 毀譽參半的大天區(qū)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 lamost立項于1997年,2001年動工,2009年6月通過國家驗收。 2010年4月被冠名為“郭守敬望遠鏡”,2012年9月啟動正式巡天。 它是我國投入極高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然而在運行后,它暴露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她在效果上沒有達到既定目標,河外……也就是銀河系外部的巡天幾乎完全失敗了。 因為河外星系要比恒星暗的多,lamost設計星等是20.5等,但lamost的實際巡天星等只能達到18等——此前提及過,星等這玩意兒很特殊,越低才越亮。 可要知道。 亮于17.7等的星系,已經(jīng)被sdss觀測完備了。 也就是說,lamost發(fā)現(xiàn)的新星體頂多就是在17.7-18.0之間。 截至2017年6月。 lamost實際共觀測了超過三百萬個河外天體,但最終僅獲得了15萬個星系和5萬個類星體有效光譜,僅為原定千萬河外天體光譜的2%。 所以從既定目標來說,它是比較失敗的。 但另一方面。 毀譽參半的毀有了,譽又是啥情況呢? 那就是lamost雖然在河外星系拉胯了,但河內的效果卻達到了世界頂尖。 嗯,不僅是一流,還是頂尖。 lamost在銀河系科學方面可以和世界上其他的恒星巡天,如sdss四期中的apogee相媲美。 對特殊恒星,銀河系稱量,太陽領域暗物質等方面的研究有著極其出色的貢獻。 所以一直以來。 有關lamost的爭議都從未消散。 diss它的一方表示宇宙那么廣袤,銀河系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個角落,頂多就是家里的玄關。 投入這么多成本卻看不到家門之外,那就是一次無可辯駁的重大失敗。 支持它的則認為咱們本來想去打兔子,結果兔子沒打準,打到了一只野雞,這其實也沒啥區(qū)別——銀河系對于人類來說已經(jīng)夠大了,能夠研究系內星體不也挺好的嗎? 而科大天文系在lamost中曾經(jīng)出過不小的力,因此對于科大天文系的學生來說,lamost自然是帶著自家人的濾鏡。 話題再回歸現(xiàn)實。 眼見徐云確實沒什么嘲諷的表情,張和光方才點了點頭: “l(fā)amost雖然在河外星系上的效果一般,但銀河系內能超過它的即便是國際上也沒多少?!?/br>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第九大行星短期內依舊不會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br> 說著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半開玩笑的對徐云道: “要不老徐,你也來我組里幫忙吧,好幾千萬張的照片要解析呢?!?/br> 張和光所說的“照片”和現(xiàn)實概念中的照片略有不同,它是由波段構成的的觀測記錄。 2022年的科學技術可不同于小麥副本的1850年,副本中全球所有天文臺拍攝一年才能收集到三萬張觀測記錄,但2022年卻可以做到近乎無限的量級。 在2022年。 一般天文望遠鏡的模式是這樣的: 拍攝一大堆的照片,然后先去宇宙線,接著減本底、減暗流、除平場,就可以得到波段的黑白照。 最后把多波段的照片給個偽彩色再合成,就可以看到大家網(wǎng)上見到的那些照片了。 所以你別看哈勃每周只傳輸120g的信息,實際上都是波段內容,解析后的數(shù)量難以想象——只是大多都是無用的罷了。 而張和光他們的任務,便是通過這些圖片去篩選移動的天體。 例如照片的間隔是20分鐘一張,那么就需要用算法去篩選照片里是否有星球以xx角秒的速度發(fā)生位移——因為恒星是不動的。 會動的要么是小行星,要么是系內外的大行星,要么是彗星,要么就是…… 外星人。 只是宇宙的尺度太大了,加之太陽系內時常有彗星或者隕石出現(xiàn)。 因此這種篩查工作即便有超算協(xié)助,卻也依舊很困難。 觀測臺邊。 聽到張和光的這番話,徐云又是一愣。 隨后他認真的看了張和光幾秒鐘,確認道: “老張,你沒開玩笑?——我跟你說,這事兒哥們兒還真挺感興趣的。” “開啥玩笑啊,這又不是啥高機密度的研究?!?/br> 張和光白了他一眼,解釋道: “這活兒說開了就是用電腦算力去分析圖片,我們系雖然小,但承擔的項目卻很多,所以留給我的算力也不多?!?/br> “像上個禮拜,我分到手的只有5000個核時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