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節(jié)
車夫見說點了點頭,解釋道: “這些年中北美洲不是說組建了什么責(zé)任政府嘛,似乎需要很大一批的人手去干活?!?/br> “所以過去半年里,官方一直在招募工人。” 說著說著,車夫便是微微一嘆: “雖然給出的酬勞不錯,一個月?lián)f能有8個英鎊,但過去幾年能活下來的人,十個里頭恐怕就三四個罷了……” “像我家隔壁的查理老伯,他的兒子去年便報了名,結(jié)果在途中感染了瘟疫,還沒咽氣就被拋到了海里……” 車廂內(nèi)。 徐云扶著車窗,心中微微一嘆。 雖然他的歷史成績一般,但一些近代歷史事件還是勉強記得住的。 車夫所說的募工,應(yīng)該是指19世紀中北美洲發(fā)生的聯(lián)合運動在商業(yè)方面產(chǎn)生的一些影響。 1845年之前。 美洲有條叫做圣勞倫斯河的航道,它是楓葉國商人將谷物運往大西洋沿岸進行出口的主要線路。 不過隨著聯(lián)合運動的進行,形式逐漸開始產(chǎn)生了變化。 1846年的時候,海對面的國會通過了《退回關(guān)稅法案》。 《法案》規(guī)定,經(jīng)過伊利湖運送到紐約的谷物可以免征進口稅。 楓葉國商人在這個法案的刺激下,紛紛改變原先的運輸航道。 導(dǎo)致了西加拿大經(jīng)海對面出口的谷物量,是經(jīng)圣勞倫斯河出口的谷物量的15倍。 圣勞倫斯河的航運業(yè)一落干丈,蒙特利爾的商人集團遭受巨大的經(jīng)濟打擊。 所以此時的英國開始另辟蹊徑,一邊在和海對面談判,一邊加快了朝中北美洲輸送務(wù)工的步伐。 只是按照正常歷史。 英國國內(nèi)的募工潮只持續(xù)了三年不到,便由華夏的勞工完成了工種上的取代。 不過這個時間線中一鴉尚未爆發(fā),所以本土的平民勞工倒是逃過了一劫。 但某些階級的訴求卻絲毫沒變,苦難的對象自然就成了英國境內(nèi)的這些底層人民了。 隨后馬車緩緩從這條街道上駛過,只在空氣中余留下一聲復(fù)雜的嘆息…… 半個小時后。 車廂微微一晃,馬車停止了行進。 只聽車夫道: “先生,迪恩大街已經(jīng)到了。” 徐云這才回過神,走下馬車,朝周圍打量了一番。 附近的建筑樓層都不算高,普遍在3-4層的樣子,墻皮早已脫落,墻上凹凸不平。 不少窗戶破舊歪斜,仿佛隨時會砸落下來似的。 街道上散發(fā)著一股古怪的酸臭味,一些行人麻木的往來其間,為數(shù)不多的攤位上也飛舞著不少的蒼蠅蚊子。 大街的遠處依稀可以看到不少冒著濃煙的工廠,看起來距離工業(yè)區(qū)不是特別的遠。 隨后徐云讓車夫待在原地,自己沿著街邊逛了起來。 他先是來到一位曬著太陽的老大爺面前,彎下腰,問道: “老先生,可以和您打聽個人嗎?” 老大爺抬起滿是皺紋的額頭看了他一眼,緊了緊有些味道的衣服,沒有說話。 徐云沉吟片刻,從身上拿出了一塊早餐時留下的面包: “老先生,這塊……” 話音未落。 老大爺便一把搶過面包,雙眼發(fā)光的對他說道: “這位先生,您要找誰盡管開口,周圍沒有人比我對這兒更熟了!” 徐云的后半截話硬生生卡在了喉嚨里: “……” 隨后他深吸一口氣,對老大爺問道: “老大爺,街上是不是住著一家從德國來的人?” “他們應(yīng)該有六到七口人,夫妻的年紀應(yīng)該在三四十左右,不過有可能看上去接近五十……” “德國人?” 老大爺思索片刻,忽然想到了什么,說道: “我懂了,你說的是海因里希一家吧?” 說著他朝前方一指,繼續(xù)道: “他們上個禮拜才搬的家,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住在28號,往前直走到底,然后一拐彎就到了?!?/br> 徐云朝他點點頭: “多謝您了,老先生?!?/br> 海因里希。 一聽這個名字,徐云就知道老大爺說的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了。 隨后他辭別老大爺,順著門牌號一路前進。 五分鐘后。 他停到了一處狹窄的樓梯口。 樓梯口的寬度只有一米左右,入口處掛著一個有些生銹的郵箱,下方放著一個鐵皮水桶。 若是不仔細注意,很容易便會將這里給忽視掉。 徐云在入口處正了正衣領(lǐng),放下袖口,朝樓上走去。 木制的樓梯走起來有些不踏實,聲音咯吱咯吱的,仿佛隨時可能塌陷下去一般。 好在徐云不是耳根,因此過程雖然有些壓抑,最終他還是抵達了二樓。 來到二樓后。 徐云沒有急著敲門,而是側(cè)著身子聽了聽屋內(nèi)的動靜。 此時的屋內(nèi)隱約可以聽到些許響動,看上去應(yīng)該有人在家。 見此情形。 徐云表情一正,伸出手,敲了敲門。 過了片刻。 屋內(nèi)傳來了一道奶聲奶氣的聲音: “誰呀?” 徐云清了清嗓子,和氣的說道: “你好,我是來找卡爾先生的?!?/br> 屋內(nèi)之人很快說道: “抱歉,這位先生,我耙耙不在家?!?/br> 徐云微微一愣,又問道: “那么燕妮女士呢?她在嗎?” “麻麻也不在家,她和耙耙去找房東商量房租的事情了?!?/br> 徐云沉默片刻,忽然說道: “你是珍妮,對嗎?” “欸?” 屋內(nèi)的聲音頓時拔高了幾分。 過了幾秒。 房門一開,一個五六歲的小姑娘從中探頭探腦的冒了出來: “這位先生,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徐云朝她微微一笑,說道: “這是卡爾先生告訴我的,他說他有一個很可愛的女兒,叫做珍妮?!?/br> “哎呀……” 小姑娘這才慌手慌腳的把門全部打開,有些局促的搓著手,歉意道: “抱歉先生,我不知道您是父親的客人……” 徐云無所謂的擺了擺手,目光在小姑娘滿是補丁的衣服上停留了幾秒鐘,輕輕一嘆。 隨后小姑娘看了眼屋內(nèi)的時鐘,對徐云道: “先生,麻麻和耙耙應(yīng)該快回家了,您要進來先等一會兒嗎?” 徐云沉思片刻。 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這間屋子主人的身份還是有些敏感,既然對方不在家,那就說明天意如此,不見面也好。 想到這里。 他從身上取出了兩封信,交到了小姑娘的手中,囑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