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節(jié)
而在這31次評選中。 小?!蛘哒f老牛占據(jù)第一的次數(shù)有14次,愛因斯坦則是17次。 二者打的可謂是難解難分。 而就在第一那倆神仙爭來爭去的同時,老三這個位置卻有一個人穩(wěn)如泰山。 他便是麥克斯韋。 在這31次評選中。 除了伽利略占據(jù)四次、普蘭克分走三次之外。 剩下的24次評選出的第三名,無一例外全都是麥克斯韋。 那么麥克斯韋,到底有多牛呢? 1831年6月13日,麥克斯韋在蘇格蘭愛丁堡出生。 他的父親是一位辯護律師,名叫詹姆斯·克拉克。 麥克斯韋之所以會多出一個“麥克斯韋”姓氏,是因為克拉克家族和麥克斯韋家族關系深厚。 例如小麥克斯韋的曾祖母就來自麥克斯韋家族,并且小麥克斯韋他爹還繼承了麥克斯韋家族的一些地產(chǎn)。 不過幼年時期的麥克斯韋雖然家境殷實,但因為口音濃重等問題經(jīng)常遭到同齡人的嘲笑。 所以他的性格比較孤僻,不太喜歡講話。 8歲那年。 麥克斯韋的母親患病去世,導致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不過幸運的是。 麥克斯韋的父親并沒有放棄對他的關愛,而是積極鼓勵和陪伴他成長,并且將他送入了愛丁堡公學就讀。 15歲的時候。 麥克斯韋在愛丁堡皇家協(xié)會學報上,發(fā)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卵形線》。 1847年。 16歲的麥克斯韋如愿進入了愛丁堡大學。 此后他連續(xù)四年獲得年級第一,同時還蟬聯(lián)了四屆蘇格蘭大學的calm金獎章——就是湯姆遜獲得過一次的東西。 1850年。 愛丁堡大學表示我們這座小廟容不下這尊大佛,要不麥神您還是另投他處吧。 而此時劍橋大學的校董事會,則在討論是否要將三一學院的減肥生廢除——畢竟這玩意兒小兩百年來就只有小牛一人通過了考核,設立起來基本上有等于無,沒啥意義。 在這種背景下。 有人提了個建議: 反正不要錢,要不讓小麥同學來試一試? 如果連他都不行,那就干脆取消了吧。 于是麥克斯韋在威廉·湯姆遜的護送下轉(zhuǎn)入劍橋大學,最終順利通過考核,成為了繼小牛之后第二位三一學院的減費生。 入校后。 他先是被吸收進了劍橋大學的劍橋使徒社,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劍橋使徒。 23歲那年。 麥克斯韋從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數(shù)學系畢業(yè),而這也是很多人為數(shù)不多對麥克斯韋產(chǎn)生質(zhì)疑的地方: 小麥畢業(yè)時的成績只有年紀第二名。 這就好比網(wǎng)文小說里某天才入宗,宗門派遣長老不遠萬里護送,入宗便位列核心弟子,功法和資源全部拉滿。 結(jié)果宗門大比的時候呢,他才得了個第二名,這就有些對不起他之前的光環(huán)。 但實際上,這事兒的背后另有隱情,遠遠不是看上去這么簡單。 只是不知為何,國內(nèi)的許多資料庫都將這段內(nèi)容隱去了。 好在麥克斯韋作為歷史名人,很多權威的外文期刊上都有詳盡的介紹: 那時候英國的大學學位叫做honours degree,也就是榮譽學位。 榮譽學位分成四等,一等最高,四等最低。 當時學院給小麥的要求是必須拿到其中的一等學位,即first honours degree。 整個考試階段持續(xù)22天,內(nèi)容11門。 其中有3門必考,所有科目的滿分都是100分,即總分1100分。 一等學位的最低分數(shù)線為770分,只要考過的科目里包括了三門必考并且總分達標,剩下的科目可以放棄不考。 結(jié)果考試期間小麥父親忽然病危,所以歸家心切的小麥,整個考試階段只考了八門課程。 等達到了一等學位分數(shù)線后,他便放棄了剩余三門考試,直接趕回了愛丁堡。 小麥八門的成績是793分,第一那位則是11門總837…… 如果小麥把那剩余三科考完,分數(shù)百分百穩(wěn)穩(wěn)破千。 所以這事兒真不算啥黑點…… 畢業(yè)后的1855年,麥克斯韋讀到了大神法拉第的著作《電學實驗研究》。 他被書中各種各樣的電磁感應實驗所吸引,正式開始研究電磁學。 從此一發(fā)不可收,開啟了自己的掛壁之路。 1855年。 麥克斯韋發(fā)表了一篇論文——《論法拉第的力線》。 他第一次試圖將數(shù)學形式引入法拉第的力線概念,從而初步建立電與磁之間的數(shù)學關系。 這篇文章引起了物理學界的重視,也得到法拉第本人的贊揚。 1862年。 麥克斯韋發(fā)表了第二篇論文——《論物理學的力線》。 在這篇論文中。 他首次提出了“位移電流”和“電磁場”等新概念,對電磁理論給出了更完整的數(shù)學表述。 1864年。 麥克斯韋發(fā)表了第三篇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 這篇論文中不僅給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還首次提出了“電磁波”的概念。 后來他還寫出了《電磁通論》這部著作,籌建了劍橋大學的第一所物理學實驗室——卡文迪什實驗室,并且擔任了實驗室的第一任主任。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麥克斯韋在他活著的時候,其實并沒有受到符合其身份的尊重。 恰恰相反。 當時哪怕是劍橋?qū)W院內(nèi)部,都有很多人認為他走的是歪門邪道。 當年他進入三一學院時有多光鮮,中年時便有多凄涼。 因為他的理論實在是太精深復雜,公式過于抽象,很難被大眾理解。 所以在牛頓力學依舊仍占主導地位的當時,并未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可。 在麥克斯韋去世那年,當他仍然堅持不懈地宣傳電磁波理論時,只有2個聽眾愿意聽他上課。 一個是來自海對面的研究生,另一個是后來發(fā)明電子管的弗萊明。 某種程度上來說。 麥克斯韋有些像是《迪迦奧特曼》中那位發(fā)現(xiàn)了滋爾達氣體的根津博士,明明研究的方向意義非凡,在現(xiàn)實中卻是一位棄兒。 1879年11月5日。 麥克斯韋在劍橋因胃癌逝世,享年僅僅…… 48歲。 如果小麥能多活個十幾二十年,整個世界的格局恐怕都會不一樣。 因為在他去世后的第九年,年輕的德國物理學家赫茲便會通過實驗首次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真正驗證了麥克斯韋理論的正確性。 自那以后。 麥克斯韋的貢獻和地位,方才得以被全世界承認。 可惜天妒英才,麥克斯韋去世的太早太早了…… 總而言之。 麥克斯韋的人生,可以算是一個典型的v字型。 也就是年輕時名頭極盛,在接觸電磁學后的中年陷入低谷,死亡后幾年開始驟然攀升。 也正因如此。 才會有人在湯姆遜的護送過程中,想要下黑手將麥克斯韋置之死地: 這時候的麥克斯韋還是個妥妥的‘天驕’,集萬千光環(huán)于一身,實在是太耀眼了。 用后世的概念舉例。 此時的麥克斯韋差不多就是高考考了750分,大學年年4.3績點,本科期間發(fā)表了十篇一區(qū)論文還被提名了菲爾茲獎的性質(zhì)。 很多人認為他今后可以達到小牛的高度,再不濟也是某個領域的領軍人。 這樣一尊潛力股被劍橋大學收入囊中,自然就會有人想要下盤外招了。 畢竟這種下黑手的做法在古今中外的學術界都有先例,涉及到了人性和利益的雙重陰暗面,給人類的科學史造成的損失堪稱無法估量。 例如小牛在擔任盧卡斯教授的時候就被人下過毒,錢老回國時曾經(jīng)兩次被暗殺,另外還有張首晟、任偉、肖翔這些人才的去世等等。(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這幾位,太敏感就不在正文詳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