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節(jié)
也就是說。 合適的玻璃曲率有兩種。 接著再將這兩組數據記錄轉移,套到老賈他們先前算出的那個接近1.3的式子中。 便可以得出理論上不需要干涉儀便可以確定的最優(yōu)曲庫模板。 隨后徐云想了想,繼續(xù)對老蘇道: “老爺,按照咱們的預估,副鏡的研磨可能需要一個月左右。 因此接下來的日子里,可能就需要您和齊師傅他們多辛苦一下了?!?/br> 老蘇聞言,有些感慨的笑了一聲: “區(qū)區(qū)旬月而已,若能看清星辰,莫說一月,一年老夫都撐得住!” 隨后他轉過身,對著另一位五六十歲的小老頭拱了拱手: “倒是齊師傅,這次恐怕要有勞你了。” 小老頭連忙回禮: “不敢不敢,若非恩公當初援手,小老舉家上下怕是早已成了路邊枯骨,何曾得享今日之福? 還請恩公莫要多言,否則實乃羞煞小老也。” 老蘇聞言沒再說話,而是親切的拍了拍小老頭的肩膀。 這個小老頭也是制器局的一位大師,名叫齊格飛,據說是北宋目前鍛造工藝最好的一位匠人。 當初老蘇前往魯東清點賬目之時,偶然在路旁遇到了因糧荒逃難的齊格飛。 當時老蘇看他可憐,便本著好心將他帶在了身邊。 一如當初對徐云那般,打算回京后安排個仆役的差事。 不過在一次巧合下,老蘇意外發(fā)現齊格飛有著一手不錯的工活,甚至要比不少京中工匠還要好。 于是老蘇便改了主意,將他介紹到了制器局工作,期間也多有照顧。 后來齊格飛在京娶妻生子,便全家將老蘇當做了恩公相待。 凡是老蘇需要自己又力所能及之事,齊格飛從不推卻,盡皆全力而為。 例如老蘇自吸泵中的擺輪游絲,便是由此人打造。 另外徐云水銀溫度計的毛細管,也是出自此人之手。 按照徐云的rou眼判斷。 這位齊大師的精度水準,估摸著大概能和后世傳說中的八級技工相媲美,屬于人形自走精工機的類型。 當然了。 磨鏡片除了需要人手之外,自然也需要研磨的設備。 在1671年。 惠更斯曾經搞出過一個可以加工鏡片的機床,組裝難度很低,徐云便把它復制了過來。 當時惠更斯使用的動力是人力,也就是花錢請人來推動設備運轉。 但現在嘛…… 徐云抬起頭,看向了院落中的…… 那頭驢。 第146章 載入史冊的細胞觀測 根據現存的一些手稿來看。 惠更斯設計的磨鏡工具,外觀上有些類似古代行刑的刀閘,也就是路易十六快樂架: ‘刀閘’上掛著一個小球,通過外力推動小球旋轉,從而對玻璃進行加工。 這套工具制備起來并不算難,也不需要太高的精度。 畢竟在原本的17世紀,歐洲還沒開始工業(yè)革命呢。 不過與惠更斯設計有所不同的是,徐云對力矩方面進行了一些優(yōu)化: 一來是加了兩根輔助繩,縮短了左側的偏轉力。 二便是先讓驢去給發(fā)條蓄力,接著再通過發(fā)條提供推力,省去了人力的支出。 發(fā)條形變產生的能量持續(xù)時間很短,但瞬時量級卻很大,對于精加工來說是個相當合適的工具。 反正那頭驢也是老苦力了,辛苦就辛苦點吧。 說到頭還是那句話。 驢再累,關徐云什么事呢? 總而言之。 按照徐云的規(guī)劃。 整個望遠鏡的制作耗時,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 預計在八月中旬上下,便能進行第一次星空觀測。 至于顯微鏡嘛……則要簡單一點。 畢竟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關,已經在不久前被老賈他們解決了。 哪怕沒有干涉儀進行輔助,顯微鏡級別的小口徑透鏡還是不難制備的。 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加工玉石的技術就有些類似透鏡制備,并且形成了產業(yè)。 那種性質甚至已經超過了“雛形”的概念,都可以歸屬到早期應用的范疇了。 只是那時候沒有光學的詳細概念,先民們算不出k(θ)的函數而已。 因此眼下有了相關曲率半徑的數據,在徐云拿出曲率設計圖后五天不到,齊格飛便帶來了個好消息。 “王公子,幸不辱命。” 院落中。 齊格飛指著石桌上的三個小盒子,笑著道: “公子所需的兩類鏡片都已制作完畢了,就在這幾個盒子里頭。 左側盒子中的鏡片倍數最低,中間其次,右側的則倍數較高。” 徐云朝他道了聲謝,沒急著去驗收,而是先從隨身的袖帶里取出了一副由羊腸制成的手套。 羊腸這玩意兒,在古代其實不算在美食的“羊雜”里的,而是另有所需: 它經常被用作小雨傘,甚至唐朝開始還有官方的店鋪售賣羊腸套。 因此在橡膠工業(yè)趨近于無的古代,它其實是個非常優(yōu)良的手套材料。 只要通過之前制備的高濃度酒精浸泡去味,基本上和后世的橡膠手套沒太大區(qū)別。 至少做些基礎實驗那是綽綽有余的。 戴上手套后。 徐云按動開關,打開了三個盒子。 只見此時每個盒子的中心,赫然都擺放著一枚靈巧的小透鏡。 按照齊格飛先前所說。 其中左邊的是十倍目鏡,中間和右邊的分別是40與100倍的物鏡。 對顯微鏡有基礎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目鏡倍數x物鏡倍數,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但你別看10x100和25x40的放大倍率看起來同樣是1000,實際上,二者的成像效果卻差異很大。 因為目鏡反饋的是虛像,倍率并不需要太高。 真正決定顯微鏡分辨率的鏡片,主要在于物鏡。 不過高倍率的物鏡好是好,但它的使用要求也是非常麻煩的。 比如它需要配合滴油才能使用,也就是術語上的油鏡。 這里的油通常指的是香柏油,通過柏木提取,特殊情況下用水也能勉強應付。 這些油不僅要滴在物鏡和蓋玻片之間,還要求滴在在聚光鏡和載玻片上。 如果不滴油的話。 呈現出的圖像雖然能看,但畫質會下降的很厲害,嚴重干擾觀察。 經常下小電影的同學應該比較能理解畫質下降這四個字的意思。 因此早在兩天前。 徐云便用之前蒸餾酒精的設備,配合鼓搗出來的電解池,再次對柏木進行了蒸餾。 還記得當初徐云為啥特意交代要用彎曲的銅管嗎,就是為這事兒準備的。 只可惜,徐云身邊的一群鮮為人沒法明白他的苦心,白瞎了他的連環(huán)cao作。 失望.jpg。 當然了。 縱使有香柏油協(xié)助。 由于設備方面的硬傷,齊格飛打磨出的鏡片也不可能真正的達到百倍物鏡的水準,也就是na1.25。 按照徐云的判斷。 這枚物鏡的na大概在1.10-1.15之間,也就是0.28微米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