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因為角度的原因,他剛才沒看見陳尚書的表情,但是對方的做法可是看得清清楚楚:就因為高平的一次通傳,就讓父皇把正在議事的大臣趕出來、專門召見。這位出來的堂堂尚書還對著她恭敬行禮…… 梁攸尚因為母親的緣故,幼年時還很受成帝疼愛,但也絕對沒有到這個程度。這一瞬間,他真的生出點“這么多的皇子公主,只有高平是成帝親生的吧?!”的心靈震撼。 這直勾勾的目光實在太有存在感,盧皎月不由問了句,“十殿下要同去嗎?” 梁攸尚:“……” 他人尚在震驚情緒中,但是理智卻先一步上線,連忙搖頭道:“不了,我沒什么事,就不打攪父皇了?!?/br> 盧皎月點點頭,這才往殿內(nèi)走去。 旁邊的小宦官神色已經(jīng)略微有些焦急了,但卻一直不敢開口催促,這會兒見盧皎月終于動了,忙不迭地往前引路,“郡主跟奴來,陛下那邊等著呢?!?/br> 梁攸尚看著那道身影消失在宮殿深處,一時之間連確認“梁攸業(yè)的人到底還跟沒跟著”都忘了。 他模模糊糊地想,自己好像賺了個大的。 要是高平郡主在成帝跟前是這個地位,就算是為此開罪了他五哥也不算什么。 …… 盧皎月其實沒有在慶和殿呆太久,畢竟兩人間也沒什么父女情深要話,她簡單地見過禮之后,就直入主題,“陛下近日來為軍費煩憂,兒方才見陳尚書離去時面色不佳,想來事情頗為難辦,如陳尚書這般賢才都覺得難解?!?/br> 成帝聽這話里的意思,不由露出點意外的神色,“高平這是想要向朕舉薦賢才?” 按說一個在深宮長大的郡主是沒地方去遇見什么人才的,但是這段時間高平給他的驚喜實在太多,成帝捫心自問,若是這會兒高平真的舉薦什么人的話,他應(yīng)當真的會鄭重以待。 這么想著,成帝頗為感興趣地接著問:“是什么人?” 盧皎月:“不敢說‘舉薦’。只是陛下龍章鳳姿,諸位皇子也各有所長,如此大事、為何不在諸皇子里擇人呢?” 提起那一群倒霉兒子,成帝的臉不由拉了下來。 那里面但凡有一個能成器的,他也不至于像現(xiàn)在這樣被動。 但還不等他說什么,就聽下首的人接著:“五殿下在朝廷內(nèi)外素有威望,正適合接手此事,陛下覺得呢?” 成帝聽見五皇子的名號下意識地擰了一下眉,但是聽完整句話之后卻若有所思。 民間要不來帳怎么辦?潑皮堵門?。。?/br> 第130章 錯認14 慶和殿。 盧皎月走了以后, 成帝忍不住笑出了聲,“老五怎么招她了?” 平心而論,單就這事本身, 并不是個故意的害人的差事。 成帝再怎么拿富戶開刀也不至于做出強搶人錢財?shù)氖? 那就真的淪為土匪之流了,他不過是需得一個人執(zhí)行新策。成朝立朝之初, 百業(yè)盡皆荒廢,成帝為了盡快休養(yǎng)國力, 不管經(jīng)濟和土地管控都放得極其松散,但是這也同時導(dǎo)致了先富之人大量購入土地,大商賈故意壓賤糧價。 土地、糧食,不管是哪個都踩在一個君王的高壓線上,就算沒有河?xùn)|軍費這件事, 成帝也早晚要騰出手來收拾這件事, 所以才在聽到陳尚書的推諉之后才會那般動氣。 陳紹澄在戶部這么多年, 對這情形心知肚明。 如此還打算繼續(xù)和稀泥下去,那他這個戶部尚書是不打算繼續(xù)干下去了! 成帝稍微閉了閉眼,陳紹澄確實是老了, 年紀一上來,就沒有當年的銳氣和利氣。他要的是位鋼不奪志、念不亂心的直臣諍臣。這事辦成了, 就算不說功在社稷, 也絕對是名在當朝。 老五當然沒那份本事。這小子要真有這個能耐,他如今也不用為了繼承人發(fā)愁了。但是他能做那把刀子:最先捅進去拔出來,被濺了滿身血、染得一身腥的那個。 所以,這事他能辦。 但要是事辦成了, 他的名聲以后也不必要了。 成帝垂下眼,遮住了眼底的冷淡:把人養(yǎng)這么大, 總該有點兒價值。 再說老五現(xiàn)在又有什么名聲可言?總不會更差了。 這么想著,成帝淡著聲吩咐:“擬旨吧?!?/br> 李樅安忙湊上前去伺候著筆墨,而成帝寫旨意的這會兒功夫,外頭的內(nèi)侍也把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打聽了個清楚:從五皇子怎么攔住高平郡主,再到十殿下怎么幫人解的圍,再到兩人如何到的御前,都原原本本地告知君上。 這宮里的事沒有能瞞得住皇帝的,區(qū)別只在于帝王想不想知道,成帝剛才隨口問的那一句,已經(jīng)足夠底下的人去理清前因后果了。 成帝寫著詔書,似是沒給什么反應(yīng),一直等擱了筆,才笑了句,“怪道呢?!?/br> 就高平那性子,才不會主動給自己攬事,老五這棒槌,還真去招惹人了。還“威望”?他先前還沒瞧出來,高平竟也這么促狹。 不過這里頭還卷進了另一個人,成帝倒是沒想過。 他喃喃:“小十啊……” 好似也聰明靈慧。 但是成帝也只是隨口感慨一句,并未往深處想。 太子終究是太子。傾盡心力這么多年,罰過罵過不滿過,要說真的改立,就連成帝也需要拿出點決斷的魄力。 他嘆了口氣,“讓人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