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99節(jié)
鄭和來了,土著也送到了。 見是土著,鄭和心都冷了,沉思再三,下了道命令:“制造聲勢,將所有土著活捉來,不得殺人。” 萬青林了然,到山洞外喊了一嗓子:“都給我出來!” 山洞內(nèi)瞬間安靜下來,隨后便有腳步聲傳出,一個個手持長木棍的土著便跑了出來,看到突然出現(xiàn)了如此多人,嗷嗷叫嚷著,有人直接將木棍當(dāng)標(biāo)槍直接丟向明軍。 盾牌擋住! 竟又有更多的標(biāo)槍丟了過來。 呂張弓見這群人不老實(shí),也沒客氣,從腰間拿出一枚手榴彈,喊了一嗓子,然后將手榴彈丟向二十幾步外、一塊無人的石頭之后。 巨大的爆炸聲與火光出現(xiàn),伴隨著鑄鐵與石頭擦碰的聲響,讓土著瞬間安靜下來,然后便趴在地上,似乎在祈禱,又似乎是在崇拜。 這個時候,一個壯碩的土著看清楚了明軍模樣,轉(zhuǎn)身就跑到山洞之中,不久之后,土著抱著一個孩子跑了出來,對著明軍指指點(diǎn)點(diǎn)。 鄭和、萬青林對視了一眼。 萬青林有些拿不準(zhǔn):“他們是在說,孩子病了?” 鄭和凝眸:“病了——為何找我們?” 萬青林眼神一亮,連忙喊道:“快,讓船醫(yī)來一趟!” 沒過太久,船醫(yī)崔達(dá)便帶藥箱趕了過來,看著一群土著趴在地上,還有一個孩子在啼哭。 崔達(dá)見沒什么危險,便上前察看孩子,檢查一番后,發(fā)現(xiàn)孩子右手臂竟是脫臼了,這種痛別說孩子,就是成年人也難忍。 在孩子右手臂上動作了一番,崔達(dá)便拿出一枚銅錢遞給孩子,孩子想要伸左手,崔達(dá)指了指其右手,孩子努力地抬起右手,發(fā)現(xiàn)不疼了,接過銅錢高興不已,跑向了那個壯碩的男人。 壯碩的男人極力地想表達(dá)什么,可崔達(dá)聽不懂,大明人都聽不懂,土著似乎也明白過來,又跑到山洞里面,等其再跑出來時,手中赫然拿著一片甲葉! 萬青林一把奪過甲葉,仔細(xì)看了看,沒錯,這是大明軍士的甲葉,是甲胄上的甲葉,往年的魚鱗甲甲葉! 鄭和接過甲葉的手在顫抖,很顯然,這群土著見過大明人,那些人一定是武義的船員! “進(jìn)山洞!” 鄭和命沈偉等人在外守著,比劃一番讓土著男人帶路。 土著男人走在山洞里,這是一處天然的山洞,入口處相對狹小,但里面卻相當(dāng)寬闊。里面還有四十余婦孺和少量的上了年紀(jì)的人,看到突然闖入的陌生人極是恐慌。 帶路的土著人解釋一番,那些人才安靜下來,甚至還有孩子先一步跑向了更深的山洞里。 抵達(dá),山洞無人。 只有一個石頭墳,墳外掛著一副鎧甲,弓箭,雁翎刀,還有一個木匣。 明軍見此,一個個都傷感起來。 很顯然,他們曾在這里生活過一段時間,與這里的土著打過交道,但有人在這里去世,而剩下的人,則給他修了墳,然后離開繼續(xù)前進(jìn)。 萬青林將木匣打開,拿出里面的書冊,連忙喊道:“有航海日志!” 鄭和疾步上前,接過是航海日志,翻開看去,心頭滿是悲傷。 “建文七年七月,風(fēng)暴驟來,寶船毀斷,無法可修。武義大船長下令等待鄭和、駱冠英等部,煙柱滾滾,不見來人。肩負(fù)使命,不可不為。舍寶船,將所有物資重整分配,深入南美洲……” “建文七年十一月,河流與皇帝所述河流有差,山河有異,疑登陸之地并非南美洲,而是北美洲。武義船長商議對策……” “建文八年二月,偶得玉米,眾人驚喜。料定此處亦有高產(chǎn)農(nóng)作物,武義下令,繼續(xù)向西……” “建文八年五月,洪水驟起,鋪天蓋地,軍士折損三百余,武義船長為救軍士,隕于水患,副船長羅封商議之后,決定繼續(xù)向西,找尋農(nóng)作物再圖返航事,以免南北撲空,無以復(fù)命……” “建文八年十月,軍士抵達(dá)高原山脈之地,剩余軍士一千二百余人,分三批搜尋農(nóng)作物……” “……” 鄭和心頭沉甸甸的,連忙翻至最后一頁。 “建文十三年四月,百戶高萬,與余征途、馬九、黃洋、許歲五人遭遇蟒災(zāi)而死,小旗姚順帶十余人拼死擊殺蟒蛇,立下墓碑,商議下一步計(jì)劃,無果。經(jīng)三日激烈爭論,最終確定,向北找尋羅封所部,以求匯合,再行定奪?!?/br> “八月,我已病重?zé)o以久行,主動脫離隊(duì)伍,不成累贅?!?/br> “八月半,與土著見。土著并不可怕,也無吃我之意,相反,還送rou、水于我茍活?!?/br> “九月,等死,筑墳。” “九月半,我已無氣力,將死。留日志于此,愿水師兄弟找到農(nóng)作物,早回大明故土,破萬民饑荒,締盛世江山。 “我是大明的子民——水師周少山?!?/br> “大明萬歲,皇上萬歲!” 最后的字跡,已是扭扭曲曲。 這墳,是他自己為自己打造的。 鄭和垂淚不已,將日志交給萬青林:“整頓隊(duì)伍,繼續(xù)向北,北面有我們的人!” 周少山才走了兩個多月,他離開姚順等人時,也不過三四個月! 剩下的人,一定還活著! 臨走之前,鄭和親自開墳,將是周少山尚未完全腐敗的尸體給盛斂起來,看著其隨身所葬之物,唯有筆墨,加上日志,可見其身份是船上的書吏。 北面! 鄭和想到了一種可能,剩下的人極有可能向更北的方向去了,興許,他們之中有些人認(rèn)為,可以走到極北然后向西,過了海峽,然后穿過茫茫雪原,前往大明的東北之地! 若是如此,他們應(yīng)該就在北面! 為了表達(dá)對土著的感恩,鄭和送給了土著一批精良的弓,鋒利的刀劍。 汽鳴聲傳出,船隊(duì)繼續(xù)向北! 北方,雪落。 一身獸皮的人踩踏著積雪,彎腰下,將箭拔了出來,拿出刀子,回過身喊道:“姚順,將郭文星拖過來,讓鹿血給他暖暖身子!這個家伙死不得,他可是活地圖,咱們能不能回去全靠他了……”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最后的人,最后的堅(jiān)持 雪花一片片飄落,蓋出了無垠天地。 姚順凍裂的雙手抓著繩子,繩子在肩膀的棉衣上凹陷,繃直的繩子牽動著木板,木板上的郭文星睜著眼看著天。 沙沙。 木板被拖拽著一點(diǎn)點(diǎn)行進(jìn)。 “丟下我吧,帶著我你們走不下去?!?/br> 郭文星近乎哀求。 姚順氣喘吁吁,呵了聲:“你他娘能不能閉嘴少說兩句話,省點(diǎn)氣力不好嗎?咱們兄弟生死與共,誰拋棄過誰?只有戰(zhàn)死在路上的,沒有丟在路上的!” 郭文星很想起身,可起不來,長期營養(yǎng)不良,加上三個月前又丟了一條腿,身體虛得很。 羅封拿起刀走向姚順,幫著拖動木板,至鹿旁之后,便割開鹿的脖頸,往水囊里灌滿血之后,塞到郭文星嘴里:“兩千多兄弟如今就剩下我們?nèi)齻€,為了這些種子,為了完成皇上交給我們的使命,我們也必須回去!你死了,我們回不了家,為了我們和最終的使命,你也必須堅(jiān)持下去,給我喝!” 郭文星眼眶濕潤,大口大口地喝著。 血腥味刺著喉。 羅封回過頭,看到姚順正趴在鹿脖頸位置猛吸,環(huán)顧四周,見不遠(yuǎn)處有個山丘,底部并無積雪,將鹿掛在木板后,與姚順一起拖了過去。 尋了一些木柴與枯草,羅封用火鐮石哆嗦地敲了許久才點(diǎn)燃。 此時雪已經(jīng)停了,天地之間很是寂靜。 姚順剝著鹿皮,笑著說:“郭文星,你丫的不是出自國子監(jiān),還記不記得現(xiàn)在是什么日子?” 郭文星已經(jīng)坐了起來,雙手抄在袖子里:“建文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再過十幾日,大明便會迎來建文十四年?!?/br> 姚順感慨不已:“自建文五年九月出航算起,咱們竟離開大明八年之久了。若是從建文七年七月登陸美洲算起,我們在這里也已經(jīng)六年之久。如此長的時間,你們說大明怎么樣了?” 羅封拿起刀,割下一塊rou,插在刀上便烤了起來:“是啊,如此長久的時間,大明一定改變了許多。五年三月時,皇上說要花十年?duì)I造新都,若一切順利的話,后年皇上就可以搬到北平住去了?!?/br> 姚順咧嘴:“北平好啊,郭文星,你不就是北平人氏,回家就能見到皇帝,不像我們兩個,還得趕幾千里路回家?!?/br> 郭文星看著樂觀的兩人,深深嘆了口氣。 回家? 當(dāng)真還能回去嗎? 回顧這悲壯與苦難的歲月,一個個兄弟死去,失蹤。 武義死了。 千戶,百戶也死了。 總旗、小旗、也死了。 后來,書吏、馬夫、廚子也死了…… 軍士折損太快。 在抵達(dá)西海岸之后,考慮到一路慘烈的犧牲與人手的不足,加上一干軍士不同意重新穿越美洲大陸返回東海岸,羅封在自己的建議之下在西海岸打造船只。 自己想過,通過太平洋可以回大明。 皇帝給的輿圖不會有錯! 郭文星堅(jiān)定地星是圓的,月是圓的,太陽是圓的,地球也是! 于是,所有人確定了一個信念,就是在這里造船出海,帶著找到的一些農(nóng)作物返回大明!雖然沒有找到番薯等物,可找到了玉米,還有一種不辛辣的姜,朝著太陽可以吃的瓜子,像南瓜一樣又不是南瓜的瓜(西葫蘆)…… 有這些種子回去,想來也能解決一些人的溫飽問題。最主要的是,必須讓朝廷知道武義大船隊(duì)并沒有犧牲在大海之中,他們?yōu)榱顺⒌氖姑谶@蠻荒之地?cái)?shù)殊死戰(zhàn)斗過! 只是,可天有不測風(fēng)云,船只還沒完全建成,就被突如其來的暴風(fēng)雨毀滅了計(jì)劃。 那一夜,海水如巨大的墻,倒灌而來,不僅帶走了船只,還帶走了一干主力船匠、一些軍士、工具。而為了奪回來落水的種子,先后有二十幾位軍士跳到汪洋之中,最后只有一個人活著回來! 那一次事件之后,大船隊(duì)只剩下了三百二十六人。 之后,休整了大半年,并耕作了一批農(nóng)作物莊稼,收獲了新的種子,也有一些軍士病死。 船匠只剩下兩個,工具少得可憐,想要打造出船只讓所有人回去已不可能,若是打造小船,那以大海的驚濤駭浪,誰也不確定能走多遠(yuǎn)。 后來軍士內(nèi)部出現(xiàn)了矛盾,有人想要向東,進(jìn)入蠻荒之地,到美洲東海岸安頓下來,并等待朝廷再下美洲。 羅耕堅(jiān)決不答應(yīng),三百人穿越蠻荒幾乎可以確定會死傷慘重,說不得是全軍覆沒。何況等待朝廷再下美洲是個說不準(zhǔn)的事,如此遙遠(yuǎn)的路程,如此悲壯的犧牲,朝廷會不會再下美洲都是未知的事。 后來百戶林稻說服了一百余軍士,認(rèn)為固執(zhí)的羅耕會葬送所有人,便在一個黑夜,帶人進(jìn)入了蠻荒,向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