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32節(jié)
虎蹲炮軍士已換裝了火銃,全部都上了刺刀。這風雪之中根本沒辦法使用火銃,鉛彈飛出去,鬼也不知道會打在誰身上,只能使用刺刀。 瓦剌營地陷入了一片哀嚎之中,火藥彈沒有炸死的人,更是絕望地抱著殘缺的身體,活生生地看著血流淌不止而死去。 “馬哈木跑了!” 霍良連忙攔住瞿能,指向北面:“向北跑了!” 瞿能憤然喊道:“隨我追!” 馬哈木不能跑掉,這個家伙是頭狼,他家里還有一群狼崽子和母狼,若是讓他跑掉,假以時日大明還將會面臨這個威脅,興許馬哈木會被打怕,不再是大明的威脅,但他的兒子、他的孫子呢? 萬一馬哈木的后代出現(xiàn)一個厲害的,威脅了大明怎么辦? 最好的辦法,那就是殺掉馬哈木,然后進軍瓦剌在杭愛山的住牧之地! 追! 瞿能帶了千余騎,在安全局、斥候的引領之下,奔出了營地!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鐵路與火車的消息 營地,尸橫遍野。 陳茂清理著戰(zhàn)場,命令軍士將俘虜羈押起來,并清理戰(zhàn)場。 這里是昌都剌,帖木兒失敗的地方,如今,瓦剌也在此處折戟。 李俊渾身是血,大踏步走向陳茂:“有一些瓦剌兵逃竄了出去,我們該如何是好?” 陳茂抬頭看著茫茫大雪,這不是一個追擊的好時機,大雪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哪怕是循著馬蹄印去追,很可能也會導致軍隊無法順利返回。 來路,很可能被大雪覆蓋。 “零散殘兵不追,在這里等吧。” 陳茂下了決定。 等! 這一次戰(zhàn)斗雖然勝利了,可馬哈木、把禿孛羅與太平都跑了,這幾個人若是沒抓住或沒殺掉,那這次軍事行動只能算是勝利,不能說是大捷。 殺瓦剌千軍萬馬,也不如俘虜馬哈木等三人之中的一個有威懾力,有影響力。 安全局與斥候觀察著雪地中的馬蹄印,帶領著瞿能等人追擊,風雪打在臉上,幾乎讓人睜不開眼。 馬蹄印開始分散,奔去不同方向。 顯然,馬哈木等人也知道集體跑路不安全,在半路開始分路逃遁。 瞿能看到這一幕,也很是無奈,只能分散軍士,循著足跡去追擊,至于是追上的瓦剌無名之輩,還是馬哈木等人,這就是個運氣問題。 運氣不好。 瞿能咬牙切齒,看著遠處的荒原。 已經(jīng)追出了大雪天地,可依舊沒有找到馬哈木等人! 可惡! 瞿能很是不甘心。 這一場大雪,給了自己一次絕佳的出擊機會,導致了瓦剌主力的覆滅??梢彩且驗檫@一場大雪,遮掩了馬哈木等人的蹤跡,讓其順利逃出生天! 周虎看向瞿能,沉聲道:“看來,我們沒能留下馬哈木,是不是此時立即發(fā)兵前往杭愛山,搗其巢xue?” 瞿能何嘗不想立刻發(fā)兵,可這是嚴寒冬日,大雪隨時可能封路。 何況,一旦離開城池,接近杭愛山,那明軍將只能扎營在曠野,毫無遮攔,一旦有大雪、大霧天,那瓦剌很可能會重新上演一出偷襲的把戲,如同明軍偷襲瓦剌一樣。 到那時,明軍很可能會丟盔棄甲,損失慘重! “回去吧,杭愛山那里已經(jīng)有人去了,我相信馬哈木會遇到這個熟人,然后做出正確的決定?!?/br> 瞿能嚴肅地說,然后帶兵返回。 倉促的一場襲殺戰(zhàn)斗,擊殺瓦剌軍士一萬一千余人,俘虜一萬四千余人,這些力量丟在西疆,對瓦剌部落而言,是一種斷骨的傷害,雖不致命,但疼得要命。 西疆戰(zhàn)事的結(jié)束,馬哈木等人的逃遁,讓西疆再一次變得平和起來,著急送貨的商人再次出現(xiàn)在商道之上,驛使也開始奔赴各方。 瞿能拿著一份文書找到茹瑺,直接將文書遞了過去:“你想同化瓦剌俘虜,讓其成為大明的耕作之人,只是朝廷不這樣想,這是五軍都督府發(fā)來的文書,梅殷在里面幾次提醒,若有俘虜,當盡早奏報朝廷,等待朝廷安排?!?/br> 茹瑺接過文書看了看,微微搖頭:“朝廷很需要俘虜啊?!?/br> 瞿能哀嘆:“自代王之亂后,山西的煤礦可就全部劃歸給了工部和五軍都督府,工部負責開采與管理事宜,五軍都督府負責看管、維穩(wěn)與監(jiān)督。你也知道,煤礦挖多了,總難免出現(xiàn)礦難,陛下不想犧牲太多大明百姓,只好將主意打在了這俘虜身上。” 茹瑺皺眉:“其他地方的俘虜,朝廷拿去也就拿去了,可西疆這里,人口實在是太少了,如此廣袤的疆土,太多荒無人煙之地。若能將這些俘虜轉(zhuǎn)化為大明百姓,可以多開墾出數(shù)十萬良田,多收獲近百萬石糧……” 瞿能清楚茹瑺希望西疆能早日興盛起來,作為絲綢之路的核心區(qū)域,只靠著來往不定的商人,很難實現(xiàn)西疆的長久興盛。 一旦商路因為一些原因斷絕,那商人將會離開西疆,到時候西疆依舊是落后與荒涼,那西疆布政使司多年的努力與經(jīng)營,又給百姓們帶來了什么? 商業(yè)是重要的,但農(nóng)耕才是根本。 唯有在西疆大力發(fā)展農(nóng)耕,這里的人們不愁吃穿,哪怕是商人都走了,至少西疆的百姓不會餓肚子,流離失所,四處遷徙。 可因為西疆地處偏遠,加上亦力把里遭遇的戰(zhàn)火不少,這里的人口本就很少,關(guān)內(nèi)的人也樂意遷移過來,朝廷哪怕是遷移人口,也是朝著東北糧倉、北平等地,不太可能送到西疆來。 人,是發(fā)展的根本。 可西疆的人,太少。 茹瑺想了想,起身道:“我給朝廷寫文書,請求陛下準我們留下一批俘虜,哪怕是留三千也好。” 三千人,一人五十畝地,就是十幾萬畝田,一畝田收個一石五斗,就是二十多萬石,這些糧食,足夠養(yǎng)幾萬人一兩年了。 瞿能嘆了口氣,微微點頭。 茹瑺的初心是好的,只怕朝廷不會答應,畢竟這里是西疆,而俘虜是瓦剌的人,這些人很可能哪天出門種地的時候,搶一匹馬就跑路了。 茫茫草原、戈壁、沙漠,想追幾個人可不容易。 “你聽說了沒有,商人帶來消息,金陵修了一條純鐵的道路,名作鐵路?!?/br> 瞿能想起來什么,開口問。 茹瑺一邊研磨,一邊回道:“倒是聽說了,好像是匠作院在研究一類新的蒸汽機車輛,可以在鐵路之上跑。只是不知道何時會出現(xiàn)。” 瞿能心情不錯地說:“其實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了,大閱兵時,皇上乘坐的那蒸汽機車輛就是原型,原以為只是一個皇上心血來潮的玩物,不成想要搬到鐵路之上了。據(jù)金陵來信,一旦鐵路之上的鋼鐵機車成功,那將是遠超混凝土道路的工程。” “哦,怎講?” 茹瑺認真起來。 瞿能從懷中,掏出一份信件:“這是我家子侄瞿恒來的信,你看看?!?/br> 茹瑺知道瞿恒,這是匠作院的監(jiān)生。 信中內(nèi)容很多,茹瑺直接掠過,看向鐵路方面的事。 “他日鐵路鑄成,蒸汽機車將有望日行八百至千里,大明疆土將全部由鐵路連接,邊疆之地再無遙遠一說,西疆至北平,往返不過半月……” “行軍速度將超出想象,地方之亂將不再是朝廷之害。朝亂起而夕平滅,千里路途,兼攜物資,后勤無憂……” “雖此愿景遙遙,然可窺未來壯觀之景象。大明之威,猶如日月,萬民仰之!” 茹瑺深深吸了一口氣。 日行八百至千里? 哪怕是再快的千里馬,也很難真正做到日行千里!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往往五百里都已經(jīng)是極限,而這都是極少量的人,拼了馬命、人命去做的事。 可這種蒸汽機車與鐵路的出現(xiàn),很可能會改變一切,讓大軍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的,不犧牲戰(zhàn)力,不那么疲憊,直接抵達千里之外,頃刻之間就能投入戰(zhàn)斗! 若此景象成真,那大明疆土的大,就談不上大了。 朝廷文書的傳達,朝廷御史的到來,朝廷對邊緣地區(qū)的監(jiān)管、控制,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鋼鐵連接的大地,讓大明再難出現(xiàn)地方割據(jù)之患。 “皇上!” 茹瑺輕輕喊了聲。 瞿能面色肅穆。 幾年前,很多官員都認為,西疆也好,交趾也好,都是太過邊緣之地,只能空耗國孥,拖累朝廷,而且路途遙遠不便控制,占領反而容易出現(xiàn)禍亂。 可朱允炆用他的智慧解決了所有問題,如今交趾成了大糧倉,每年供給朝廷的糧食與物產(chǎn)不可估量,西疆也成為了大明棉花種植區(qū),石油主產(chǎn)區(qū),醫(yī)用紗布制造區(qū),絲綢之路貿(mào)易區(qū)。 這還不夠,朱允炆恐怕早就籌劃好使用鐵路來連接邊緣之地,將千里萬里之遙掌控在手中,從而實現(xiàn)大明王朝對地方的有效控制! 沒有誰清楚朱允炆籌劃了多少年,興許在蒸汽機出現(xiàn)的時候,不,是匠作院設置的時候,他已經(jīng)在籌劃了! 如此漫長的準備,他什么都沒說,只在做。 這過人的心智與長遠的謀略,頂端的布局,遠遠不是尋常人能做到! “這只是愿景,想要實現(xiàn),恐怕沒有百年國力,難。” 茹瑺將信還給了瞿能。 瞿能也清楚,以目前的國力來說,確實不足以支撐起遍布東西南北邊陲的鐵路,但伴隨著外敵威脅近乎消失的大環(huán)境,大明王朝將迎來內(nèi)治鼎盛時期,而在這個時期內(nèi),朝廷完全可以調(diào)動各方面的力量,去完成這一項前所未有的壯舉!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我相信皇上,也相信太子!” 瞿能清楚這是一條長遠的路,興許需要兩代人,甚至是五代人去完成。 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路再遠,只要去行,總會達到終點。 事情最怕的,不就是認真磨嗎? 這些年來,大明有能力修筑起數(shù)萬里混凝土道路,未來也一樣能修筑出數(shù)萬里鐵路! 茹瑺呵呵笑了,自己生在了好年景,遇到了盛世之前的光。 “鐵路的事且不說,瓦剌的事你如何解決?” 茹瑺詢問。 瞿能認真地看著茹瑺,摘下一支毛筆,幫其潤墨之后,遞了過去:“胡濙去了杭愛山,瓦剌是臣服大明,聽憑朝廷安置,還是遷移離開草原,就看他的本事了……” 「感謝英國嚶嚶豬打賞,今天一更,家里事多,還請多理解?!?/br>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睿智的妣吉 杭愛山,密塔爾河。 蒙古包連綿數(shù)十里,形成了一道風景,點綴在蒼山與荒原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