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03節(jié)
朱坐照臨死之前說了很多,都被一字不落地記錄下來。 無論朱坐照說藍玉是第一代古今,朱允熥是第二代古今,但在朱允炆看來,古今只有一個,那就是朱坐照本人,他如同一個暗夜幽靈,懷揣著野心與陰謀,憑借著心機與智慧,掌控著整個局面,并將事態(tài)導(dǎo)向皇室自相殘殺的結(jié)局。 古今是洪武大屠殺之下的復(fù)仇,哪怕自己不來大明,他們很可能會成為一股力量,影響事態(tài)的變化。歷史中朱棣造反,身后的謀士可不止是姚廣孝,還有金忠,還有袁珙,還有一批江湖術(shù)士。 陰兵是不是真實存在于朱棣身邊,演變出了叔侄斗殺的結(jié)果。 陰謀造反家朱高煦是不是被陰兵慫恿,想要重新上演叔侄斗殺的一幕。 這些都不可能再清楚。 歷史充滿迷霧,無法窺見清晰的真相。 朱允炆翻看著朱坐照的“遺言”,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你們告訴建文,一切尚未結(jié)束?!?/br> “陰兵沒有全滅,星火將會燎原。” “十余萬煞尸凝出詛咒,帝王將以悲死終結(jié)大明?!?/br> “建文,他還活著?!?/br> “第二代的他,將要了你的命?!?/br> 朱允炆皺眉,看向龐煥:“他,指的是誰?” 龐煥微微搖頭,不安地回道:“這是朱坐照彌留之際所留的話,他那時似失去了意識,如何問話都不答,后面便因失血過多而死?!?/br> 朱允炆合起文書,丟給龐煥:“燒了吧,古今死了,棋手死了,一干殘黨也被誅滅,事情到此,也該結(jié)束了?!?/br> 龐煥撿起文書,猶豫了下說:“皇上,安全局之內(nèi)還有一些擔(dān)憂。古今與棋手cao縱舉世攻明的格局,必有一批人手與說客在外。若不繼續(xù)追查下去,恐怕……” 朱允炆揉了揉眉心:“主謀已死,剩下之人已不足掛慮。安全局若認為這批人是個威脅,那就派人秘密查訪,莫要鬧出再大動靜?!?/br> “領(lǐng)旨?!?/br> 龐煥應(yīng)下,行禮離開。 朱允炆平息著心頭的不安,將注意力轉(zhuǎn)移至輿圖之上,眼下最令人擔(dān)憂的,便是瓦剌與韃靼兩股力量。 朱棣出關(guān)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按照時間與行軍速度,此時應(yīng)該出現(xiàn)在了大同附近,本雅失里、阿魯臺很可能會提前跑路,興許大軍正在追尋韃靼主力,深入草原。 至于瓦剌那里,因距離太遠,情報傳遞速度延遲太多,已很難判斷當下的局勢。不過看三日前送來的文書,瓦剌將兵力主力正調(diào)往天山附近,不知道馬哈木是想憑吊帖木兒,還是想去陪伴帖木兒。 西疆省有茹瑺這個老兵部尚書,有平陽伯瞿能,雖說面對馬哈木這匹頭狼有些困難,但守住主要城池應(yīng)該還沒問題,唯一令人擔(dān)憂的便是馬哈木會帶兵深入天山牧場,一路奔至伊犁附近去。 那樣一來,馬哈木很可能會拿走大明眾多戰(zhàn)馬,不過那樣一來,馬哈木也將徹底沒了后路,他將被困死在西疆。 這是一種極度冒險的行為,朱允炆不清楚馬哈木有沒有這個膽量。 西疆地廣人稀,衛(wèi)所分散,兵力不好集中,過于依靠城防,這都會給馬哈木的突進帶來便利。只不過,地實在是太廣了,廣到南北幾千里,跑來跑去,戰(zhàn)略目的不一定實現(xiàn),還可能先將軍隊累垮。 現(xiàn)在的西疆,只能以防為主。 朱允炆將目光投向大同之外的草原,如今最令人不安的,還是朱棣能不能找到韃靼主力,并與之決戰(zhàn)。 鳳陽,破宅。 一個清瘦道人鏟著土,培出一個墳丘,然后坐了下來,點了一堆紙錢,看著墳丘,低聲喃語:“朱坐照,你竟然失敗了,呵呵,想不到,想不到那朱允炆竟用假死,寧愿讓金陵人心惶惶,寧愿冒著前線軍士崩潰的風(fēng)險,也要釣?zāi)闵香^!” “朱允熥終究還是不夠狠厲與果決,若他狠辣一些,除掉太后與朱文奎……結(jié)束了,二十一年的盤算與陰謀,兩代人的恩怨,終究以失敗告終。已是秋風(fēng)起,黃葉脫枯枝,我也該離開這里,完成你最后的布置了。給你一杯酒,黃泉路上莫晃悠,一路走好……” 道劫起身,摘下后背上的劍,插在了墳頭,然后從懷中拿出一塊黑色的令牌,審視著“黑”字令,翻過來,瞇著眼說:“天下堪稱棋手者,不多,能接這棋手令牌的,更少。不過,我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拂塵動,道劫出了門,踏上船,遠蕩而去。 淮安官道之上,商隊之中,一個毫不起眼的農(nóng)夫坐在樹下,抓著蓑笠搖著風(fēng),回頭看向金陵方向:“秋風(fēng)肅殺百花,可冬日酷寒里,依舊有花盛開。秋天,死不了所有花。棋手,你說對不對?呵呵,好一出戲,好一出戲啊……” “別休息了,都起來,這一次是給燕王大軍送糧,不能遲了,延誤了日子,誰都別想活?!?/br> 軍士喊著,鞭子舞空,發(fā)出巨大的聲響。 山東東昌外,一處小村落。 夜色里,一個蒼老的和尚看著圍坐過來的百姓講道:“你們?yōu)楹胃F困潦倒,是因為不信彌勒。唯有信奉彌勒,才有可能翻身富裕。你們之中為何有人病患而死,是因為不信彌勒,信彌勒,心誠則不病……” 待人散去,老和尚看向夜空,苦澀地搖了搖頭:“人現(xiàn)在不好騙了,也只有這山溝溝窮困之地方有白蓮生處。棋手,我們輸了,白蓮將死,彌勒將再不會降世,你又何必再去安排后事,找尋第二代棋手,第三代古今……” “無用,無用啊,皆是虛幻泡影,如雷之聲,滾滾即消,如電之閃爍,亮過即滅。罷了,我將西行而去,重行玄奘之路。彌勒拯救不了我,那就問問釋迦牟尼去吧。” 老和尚走了,百姓奇怪了幾日,便再無人理會。 茫茫草原之上,秋風(fēng)吹動,青黃相接的草原變得尤是動人,起伏的曲線之下,沒有牛羊,唯有旌旗飄動,日月旗高揚……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消息亂軍心 大同關(guān)外,沙井。 戰(zhàn)馬嘶鳴,磨刀霍霍。 段云揮舞著陌刀,一聲沉喝,刀鋒斬落,稻草人瞬間一分為二。 劉啟夏腰間掛了五個水囊,走起路來,水囊搖搖晃晃。 段云收刀,看著走路不自然的劉啟夏,皺眉道:“你這是作甚?” 劉啟夏拍了拍水囊,笑道:“還能作甚,自然是準備跨越瀚海。娘的,本雅失里、阿魯臺像是受驚的兔子,聽到消息就跑個沒影。偵察兵與斥候深入瀚海查探,可以確定,他們向北跑了?!?/br> 段云哼了一聲:“阿魯臺、本雅失里是想占便宜的,不是來送死的。我們兵勢威武,又是燕王朱棣為統(tǒng)帥,帶了六十萬大軍,就是傻子,也知道逃跑了。我們的動作,著實是慢了一些?!?/br> “六十萬?” 劉啟夏白了一眼段云,這種對外施壓,吹捧出來的數(shù)量就不需要對自己人說了吧,明明只有二十萬。 不過,燕王的動作確實慢了,從出關(guān)到大同,原本是可以急行軍挺近,可偏偏在行軍途中放緩了速度,還停留了一日,導(dǎo)致韃靼主力可以從容撤退。 “不好了,不好了?!?/br> 千戶趙申名匆匆跑了過來,面色慘白。 段云、劉啟夏看去,同時問:“何事?” 趙申名吞咽了下口水,嘴角哆嗦了兩下,有些顫抖地說:“剛剛有消息傳來,說,說——” “說什么?!” “說代王造反,殺入皇宮,現(xiàn)已伏誅,然皇上為代王余黨所害,生死不明,就連太子也失蹤不見?!?/br> “什么?” 段云、劉啟夏渾身發(fā)冷,推開趙申名便跑向軍中大帳。 大帳內(nèi)。 朱棣端坐在桌案后,面色陰沉,手中捏著一份情報,深邃的目光中透著令人壓抑的殺機。 徐輝祖、平安、鐵鉉、楊溥、宣青書、譚淵等人彼此看著,無人說話。 薛祿闖入大帳,高聲喊道:“大帥,末將請令,將散播謠傳者正法!建文皇帝絕不會有事,代王宵小之輩,豈能傷害得了皇上?如此散播傳聞,擾亂軍心者,居心叵測,當斬!” “你要殺我嗎?” 呂毅站了出來,容貌悲戚。 薛祿吃驚地看向呂毅,咬牙切齒:“這謠傳是你帶來的?” 呂毅是大明后勤局最高長官,此番來到這里,自然是為了后勤之事。韃靼跑路了,眼前阻擋大明軍隊前進的不是韃靼,而是千里乃至千八百里瀚海! 想要過瀚海,沒有后勤局的全力支持,想都別想。 呂毅陰沉著臉,看向薛祿,見段云、劉啟夏也進來,沉聲道:“金陵來的消息,斷是錯不了?;实壑卸净杳圆恍眩邮й櫳啦恢?,這是事實!” 鐵鉉看向呂毅,沉聲道:“這種事為何會傳入軍中,難道不應(yīng)該保密嗎?如此動亂人心,呂毅,你難逃干系!” 呂毅哀嘆一聲:“這事不是我散播的,但確實是我的人帶來的,如此驚世的消息,想隱瞞也隱瞞不住,用不了多久,大同那里也會傳來消息,封鎖不住的,關(guān)內(nèi)各地都在議論紛紛,民間都在為皇帝與太子祈福,你們告訴我,誰能擋得住悠悠眾口?” “若是今日不言,若是在我們進入瀚海之后,后勤帶來如此消息,人心不穩(wěn)之下,我們用什么意志支撐下去?眼下唯有應(yīng)對過這場風(fēng)波,方可繼續(xù)前行!只有這樣,軍心才能穩(wěn)??!” 宣青書站了出來:“呂侍郎所言并非沒有道理,若關(guān)內(nèi)消息早已傳開,這種消息斷然無法封鎖,早點傳開,好過進入瀚海之后傳開。軍心需要穩(wěn)定,我們需要認真對待?!?/br> 鐵鉉憂愁不已。 這軍隊馬上就要準備出征瀚海,去找尋韃靼主力決戰(zhàn)了,大后方竟然出了這種問題,著實令人不安。 “這件事,是真,是假?” 楊烽火發(fā)問。 眾人看向呂毅。 呂毅苦澀不已:“諸位,事關(guān)皇上與太子,這誰敢胡言亂語?代王造反之后不久,皇上與太子一個中毒昏迷,一個失蹤不見,顯然朝廷內(nèi)部出了問題。雖說兵部、五軍都督府并沒有發(fā)來正式文書證實,可金陵消息早已傳開,如同瘋了一般,短短幾日便傳到北平?!?/br> “為了此事,北平甚至都停工三日,為皇帝、太子祈福。我呂毅是皇上一手提拔起來的,委以重任做了后勤局侍郎,我難道不希望皇上萬歲,我難道不想皇上龍體金安?種種消息證實,此消息為不虛?!?/br> 楊烽火搖了搖頭,看向呂毅,正色道:“呂侍郎,我想問的并非消息真假,而是這件事真假?!?/br> 呂毅愣住了,旋即明白過來。 消息真假和事實真假是兩碼事。 消息是真的,不代表事實是真的。 朱允炆是什么人,大明皇帝,掌控大明朝政十一年,多少危機都挺過去了,怎么可能會倒在中毒這種滑稽的手段之下? 朱棣凝眸看向楊烽火,心頭猛地一沉。 皇帝中毒,太子失蹤,若建文皇帝出了事,那誰來繼承大統(tǒng)? 年幼的二皇子? 他確實可以繼承大統(tǒng),但他年紀無法控制大局,說不得會淪為傀儡。 那問題來了,誰能擺弄傀儡? 楚王朱楨? 他算老幾,老六! 怎么排也排不到他啊。 只有我朱棣,唯有我朱棣有這個資格!若是運作一二,興許還能取朱文垣而代之,成為九五之尊! 道衍當年不是說自己有皇帝相嗎? 難道說是應(yīng)在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