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40節(jié)
縱覽當(dāng)下大明,瓦剌暫時臣服,進(jìn)入了蟄伏期,韃靼雖是活躍,卻也避開了大明主力,進(jìn)到了甘肅與哈密一線。 朝廷也不會匆促對韃靼與瓦剌發(fā)動戰(zhàn)爭,唯一能取得戰(zhàn)功的,只有西北,只有西域! 中山王府需要戰(zhàn)功,讓徐膺緒去,贏了,是戰(zhàn)功,死了,也是戰(zhàn)功! 武勛世家能不能站住腳,需要血的付出。徐達(dá)戰(zhàn)功赫赫,用盡生命留下了中山王府,徐輝祖作為徐達(dá)長子,作為魏國公,有責(zé)任去維持一份榮耀! “朕準(zhǔn)了?!?/br> 朱允炆最終答應(yīng)了徐輝祖。 鐵鉉也想讓自己的長子鐵福安去西北,被朱允炆駁回:“福安在國子鉆研兵法戰(zhàn)術(shù),尚未有成,怎可半途而廢?!?/br> 武將去是應(yīng)該的,畢竟前線是要打仗的。文官還是少安插一點人的好。 徐輝祖再舉薦:“瞿能之后瞿陶、瞿郁,也是善戰(zhàn)之輩,可調(diào)入西北,充為悍將?!?/br> 朱允炆笑道:“此二人確實是勇猛之輩,武舉出身,既如此,那就暫調(diào)至京軍為千戶,與將士磨練配合吧?!?/br> “臣領(lǐng)旨?!?/br> 徐輝祖與鐵鉉答應(yīng),隨后退去。 朱允炆看著一堆文書很是頭疼,其中多數(shù)是營造新都的奏折,即使是朱允炆確定了十年遷都,地方上依舊有不少官員反對,加上多地征調(diào)民力砍伐巨木,又恰逢酷暑,時有驟雨,不少百姓怨聲載道,當(dāng)?shù)毓俑疄楸苊饷褡?,不得不縮短作業(yè)時間,而這又拖延了木料準(zhǔn)備時間,工部很不滿意…… 考慮到民生,朱允炆下旨將績效之法推至各地,讓百姓自己決定施工時間、施工進(jìn)度,并準(zhǔn)其自由離去,同時下旨各地都司與衛(wèi)所隨時準(zhǔn)備填充勞力空缺,若依舊有所不足,奏報朝廷,再從其他地方征補(bǔ)民力。 朱允炆批閱了十幾份建都文書,揉了揉眉心,然后將剩余同類文書收攏,對內(nèi)侍說:“將這些文書傳內(nèi)閣大臣,日后有關(guān)營造北-京城的文書,一律與戶部、工部商議后給出批文,之后再送朕閱覽?!?/br> 內(nèi)侍抱著一堆奏折離開。 朱允炆正批閱著奏折,雙喜走了過來,低聲道:“皇上,李才人到了?!?/br> “誰?” 朱允炆恍惚,自己不記得后宮里多了個李才人。 哦,不用問也知道這是皇后的杰作。 阿曉穆端著托盤,滿臉不高興地走了過來,也不看內(nèi)侍引導(dǎo),直接端到了朱允炆滿是奏折的桌案上,直盯盯地看著朱允炆,鼓著一股氣說:“用膳!” 雙喜見狀,生怕湯菜濺到奏折上,想伸手端走,卻被朱允炆攔下,揮了揮手:“你們且退下吧。” 待內(nèi)侍離開,朱允炆才看著不快的阿曉穆說:“你的腰刀,朕可以歸還給你?!?/br> 阿曉穆哼了一聲:“那本就是我的。” 朱允炆指了指大殿外,認(rèn)真地說:“你若不想留在后宮,朕可以送你回建州?!?/br> “你,你不要我了?” 阿曉穆驚訝地看著朱允炆,自己都認(rèn)命了,他竟然說不要自己了? 朱允炆起身,從桌案后走了出來,看著容貌清絕,又透著俏皮、野性的阿曉穆,道:“阿哈出將你送入宮里,是想換取朕對胡里改部的信任與支持?,F(xiàn)在該給胡里改部的,朕都給了,你若想離開,朕有的是辦法讓你消失在大明,還你自由身?!?/br> 阿曉穆不敢相信,朱允炆竟愿意放自己走??稍捠侨绱苏f,自己當(dāng)真走得了嗎?一旦回去,阿哈出也會將自己送回來,胡里改部沒有人會接納自己。 自由身? 那已經(jīng)是一個可念而不可及的存在。 “你不要我了……” 阿曉穆感覺很委屈。 朱允炆背著雙手,支撐在桌案上,平和地說:“不是朕不要你,而是朕見你在大殿之上哭紅眼拒絕,雖然朕聽不懂女真話,卻也可以看懂你的不情愿?!?/br> “我,你,你是個壞人,我當(dāng)然……” 阿曉穆眼眶紅了起來。 朱允炆哈哈大笑,轉(zhuǎn)身回到桌案后,將文書整理到一旁,指了指不遠(yuǎn)處的椅子:“沒錯,朕是個壞人,拿走了你的腰刀,還坑走了燕王府一千兩銀子,那,現(xiàn)在請你吃飯,一筆勾銷,如何?” 阿曉穆看了看椅子,走了過去搬來,坐在了桌案前面,對朱允炆說:“別想一頓飯就一筆勾銷,至少要三頓飯?!?/br> 朱允炆伸出手掌,笑道:“成交?!?/br> 阿曉穆伸手與朱允炆擊掌,眼眶更紅了,低頭看了看膳食,發(fā)現(xiàn)只有一雙筷子與一個湯匙,咬了咬紅唇,起身說:“我還是回去……” “坐著,就在這里吃?!?/br> 朱允炆不容拒絕,將筷子遞給了阿曉穆。 阿曉穆皺眉:“那你怎么辦?” 朱允炆指了指一旁的奏折:“這些東西,足夠朕吃飽的了?!?/br> 阿曉穆沒有笑,若是沉默了會,才低聲說道:“也不知道紙張好不好吃,能不能飽腹。若是能的話,能不能賞賜一些,我想送給父親帶回去?!?/br> 朱允炆心頭一震,伸手將托盤推向阿曉穆,問:“胡里改部的日子有這么難嗎?” 阿曉穆低著頭,夾了點菜,卻又沒有吃:“你不知道,酷寒來的時候,好多羊馬都凍死了,多少人家根本就拿不出東西去互市,沒有糧食,沒有吃的,只能去吃樹皮,你能想象冰雪天里一群人圍著一棵樹流口水的樣子嗎?” 女真部落的日子遠(yuǎn)比朱允炆想象的更為凄慘,他們有時候是吃不起飯的,甚至可以說是游走在生死邊緣的一群人。 這幾年冬日嚴(yán)寒,就連北直隸都有牲畜與人凍死的報告,何況是遼東。女真部落又缺乏足夠的鹽,根本就沒辦法腌制,也沒多少的生活剩余,加上女真不同部落之間的矛盾帶來的戰(zhàn)斗,一些族群根本就沒一個穩(wěn)定的地盤,只能是不斷的遷徙。 阿曉穆無疑是善良的,她也經(jīng)歷過苦難,有冰冷之外的溫度與憐憫,只不過她沒有能力也沒有辦法去解決族人的肚子問題。 “你也吃過樹皮嗎?” 朱允炆輕聲問。 阿曉穆點了點頭:“松樹的樹皮吃起來很有嚼勁,味道也還可以,樺樹皮中帶著一點點甜味,還有一些樹皮可苦了,根本就沒辦法吃,我吃了幾口就吐幾口,如果不是父親偷偷給了我一點rou,我怕早就……只不過,好多人都餓死了……” 朱允炆伸手,擦去阿曉穆眼角的淚,保證道:“只要胡里改部不背叛大明,朕就讓他們有吃的?!?/br> “當(dāng)真?” 阿曉穆期待地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笑著點了點頭:“若不當(dāng)真,你豈不是要用那散手打我?” “哼,我告訴你,我的散手可厲害了,專門打壞人的?!?/br> 阿曉穆心情好了許多。 朱允炆看著阿曉穆如此燦爛,笑得毫無顧忌,只安靜地看著。 阿曉穆有些羞澀,低下頭動了筷子。 最近天熱加上事多,沒有多少食欲,朱允炆拿起一封奏折,看了看便提筆批寫幾句,丟到一旁。 阿曉穆偷偷看向朱允炆,只見他如此認(rèn)真地在處理政務(wù),專注的神情與模樣讓人喜歡,他不像族群中的漢子那么壯實,卻有著不同于其他人的風(fēng)度與氣質(zhì)。 “我不是花,不需要如此盯著看吧?” 朱允炆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奏折。 阿曉穆連忙收回目光,又看向朱允炆:“你怎么知道我在看你?” 朱允炆嘴角微動:“目光是一道光,光照過來的時候,怎么會沒有感知?” 阿曉穆想了想也是,自己抓兔子的時候,兔子老遠(yuǎn)就開始跑了,估計是目光的緣故。不過眼前這個人可不是大兔子,而是大-老虎,自己才是小兔子…… 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明混一圖(二更) 武英殿外。 劉長閣、顧三審聯(lián)袂而來,內(nèi)侍雙喜見狀,迎上前,笑道:“兩位指揮史,可有什么緊要之事?” 顧三審掃了一眼,見內(nèi)侍都站在外面,不由問道:“皇上在商議機(jī)密之事?” 雙喜一臉堆笑:“這倒沒有,是李才人在陪皇上用午膳,剛聽里面?zhèn)鞒鲂β?,皇上心情大好。若兩位大人沒有緊要事,不妨等上一等,近幾個月來,皇上可罕有笑聲啊?!?/br> “李才人?” 劉長閣瞇著眼。 雙喜解釋:“胡里改部的阿曉穆,皇后為去其蠻夷之性,改為李才人,眼下是延禧宮的小主?!?/br> “哦,能讓皇上開懷,倒是有些能耐。” 劉長閣輕松一笑。 雙喜與顧三審連連點頭,深以為然。 北巡歸來的朱允炆一直都在忙于處理政務(wù),尤其是西北建設(shè)與遷都兩件事,耗費(fèi)了朱允炆太多的精力,特別是四月至今,朱允炆竟沒有一日休息,也罕有心情愉悅與放松時。 殿內(nèi)。 朱允炆喝了幾口羹湯,便沒有再動口。 阿曉穆有些擔(dān)憂地勸說:“吃那么少,竟還不如一女子,如何能堅持到傍晚?” 朱允炆擺了擺手,并不擔(dān)心地敲了敲桌案:“餓了啃木頭吃……” 阿曉穆白了一眼朱允炆,收拾好餐具,起身道:“你就吃木頭吧。” 朱允炆看著阿曉穆離開,微微搖了搖頭。 吃樹皮,吃觀音土的,可不只是建州女真,大明百姓也經(jīng)歷過如此苦難。 小農(nóng)經(jīng)濟(jì)與農(nóng)業(yè)為主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大明百姓缺乏應(yīng)對自然災(zāi)害的能力,一場大旱,要人命,一場澇災(zāi),要人命! 事實上,旱災(zāi)也好,澇災(zāi)也罷,死人最多的并不是天多熱,水多深,而是饑荒,活活餓死! 為了避免這些苦難,為了讓絕大部分都能吃飽飯,不至于讓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再一次次上演,是時候安排通往新大陸的大航海了。 “傳劉長閣、顧三審。” 朱允炆喊道。 雙喜笑著走了過來,說兩人已在殿外等候。 劉長閣、顧三審入殿行禮。 朱允炆問:“可找到了?” 劉長閣肅然道:“雖費(fèi)了些時日,終在社稷壇的拜殿中發(fā)現(xiàn),完好無損,現(xiàn)已送至文華門外,只等皇上恩準(zhǔn),便可送入宮內(nèi)?!?/br> 朱允炆眼神一亮:“那還等什么,送進(jìn)來。另外,讓鄭和、王景弘、張玉、朱能、駱冠英、趙世瑜等水師將校六十七人,郁震、陳以誠、匡愚、陳弓、陳常等二十六人,來武英殿議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