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62節(jié)
“殺!” 眾人也清楚了,進了城只有一個結(jié)果,要么干死守軍,占據(jù)文縣,要么被人干掉,沒有其他選擇。 既然如此,那就拼命吧。 沖出城門洞,向前不到二百步,是一條筆直寬闊的“十”字大街,只要轉(zhuǎn)幾個彎,就可以到達千戶所的營地。 王金剛奴走到十字路口時,便聽到了三聲響亮的炮聲。 轟轟轟! 正在王金剛奴驚魂不定的時候,左右街道傳出了沉悶的腳步聲,火光開始升起,照亮了盔明甲亮、手持長矛的軍士。 “上當了?!” 王金剛奴意識到自己掉入了一個包圍圈,連忙喊道:“后退,后退!” 嘩啦啦! 一隊隊盾牌手與弓箭手出現(xiàn)在了隊伍身后,封鎖了城門洞。 侯半月臉色蒼白,看了看驚慌不定的王金剛奴,咬牙道:“天王,知曉我們夜襲文縣的,只有先入城的二十兄弟,還有佛母!” 王金剛奴握著刀柄,因為太過用力,指節(jié)發(fā)出了咯嘣的聲音,憤然道:“是佛母出賣了我!” 自己的兄弟,王金剛奴十分相信,要不然也不會陪自己在山上過三年苦日子。 除了佛母之外,沒有其他! “我們該怎么辦?” 侯半月張望了下,左右與后面已無退路,只有前面依舊空蕩,不過在燈火之外,那里顯得尤為黑暗,如同吃人的野獸張開的血盆大口! 噠噠噠! 馬蹄聲脆,自黑暗中走來。 街道旁掛出了一排燈籠,黑暗隱退到角落。 知縣郭有益、千戶武暉端坐于馬背之上,身后是十個騎兵,再之后,則是一百余長矛兵。 “王金剛奴!” 郭有益厲聲喊道。 王金剛奴雖然沒見過郭有益本人,但卻認識千戶武暉,一個能在文縣與武暉站在一起還第一個說話的人,若不是朝廷下來的官員,那一定就是知縣郭有益。 “佛母在哪里?” 王金剛奴不想理會郭有益,現(xiàn)在自己最想要做的事,那就是砍了佛母。 “佛母?什么佛母!王金剛奴,本官設(shè)下天羅地網(wǎng),略施小計,你便落我甕中,如今死期已至,還有何話要說?” 郭有益威嚴地喊道。 王金剛奴沖著郭有益呸了一口,喊道:“就你也配指使佛母?” 郭有益冷著臉看著王金剛奴,也不理睬他的狂叫,而是對其他白蓮教眾喊道:“你們本是善良之人,為白練級蠱惑成了亂民,本官有好生之德,只要你們跪地投降,可保不死,若負隅頑抗,那只有死路一條!是活著回去見見你們的父母鄉(xiāng)親,還是死在這里,背負一世罵名?自己想想吧!” 侯半月轉(zhuǎn)身看向身后之人,猶豫著眾,不由著急,高聲喊道:“我們乃是彌勒座下,白蓮信徒,為彌勒而死,死得其所,今日既是必死,那就讓我們……” 噗! 侯半月低下頭,看著胸口透出來的箭矢,一滴血,在箭矢之上緩緩滴落,剛剛轉(zhuǎn)身,身體便癱軟在地,瞪著雙眼而亡。 “半月!” 王金剛奴心痛地喊道。 “給你們最后的機會,想要活的,跪地投降,想要死的,如他一樣的下場!” 武暉手持大弓,又取出了一根箭,搭在弓弦之上,冷冷地看著王金剛奴等人。 “人活著是痛苦的,只有為了彌勒而死,為了彌勒而戰(zhàn),才能往生極樂!給我殺!” 王金剛奴高聲喊道,揮舞長刀沖向郭有益與武暉等人。 其身后的白蓮教眾中,也被這悲壯的口號所感染,開始殺向四方,但也有一些人跪了下來,趴在地上投降。 但沒區(qū)別了。 武暉看了一眼后退的郭有益,也不再多說什么,長弓發(fā)射之后,便從馬上摘下長槍,刺向前方,喊道:“殺!” 身后軍士手持長矛,如槍林一般直推了出來,任誰在前面,都被扎出了無數(shù)血洞。 而其他方向的軍士也開始出擊,城門洞位置的守軍,更是長弓直射,畢竟距離很近,不需要仰望四十度角的夜空。 慘叫聲連成一片,血rou橫飛,也只在一瞬之間。 郭有益看著左沖右突,卻毫無建樹的王金剛奴,招手將巡檢徐貞喊來,吩咐道:“無論如何,王金剛奴不能活著,他的腦袋也需要落在我們手里?!?/br> 徐貞了然,抽出了腰刀,嘴角一咧:“大人就放心吧?!?/br> 王金剛奴看似勇猛,砍來砍去,可更多是匹夫之勇,眼看這邊好打就跑這邊來了,那邊好打,就帶人往那邊沖,根本不夠堅決,也沒有主攻方向。 左沖右突,不僅沒殺掉幾個軍士,還連累了不少白蓮教眾,身邊之人更是死的死,傷的傷。 就在王金剛奴悲憤不已的時候,武暉一槍便刺了過來,王金剛奴下意識地抬刀橫擋。 當啷! 一槍竟含重力,王金剛奴被震得連連后退,低頭一看虎口,已然是鮮血直流!揮刀在衣襟上割了一長布條,纏繞在傷口處,重新握好鋼刀,沖著武暉便殺了過去。 武暉能當上千戶,憑的就是軍功。 雖然有些年沒有上陣殺敵,但一身武藝并沒有荒廢,對付王金剛奴更是不在話下。 長槍如蟒,翻滾宛若行云。 而王金剛奴只能手忙腳亂,疲于應(yīng)付,加上長刀距離太短,根本無法敵對長槍,想貼近吧,還不到對方身邊,長槍就如棍子一般掃了過來。 鐺! 咻! 王金剛奴手中的長刀被擊飛,武暉長槍點在王金剛奴胸口,威嚴地說道:“你輸了!” 王金剛奴不甘心地看著武暉,咬牙道:“若不是佛母……” 噗! 咕嚕嚕! 巡檢徐貞收起帶血的鋼刀,撿起人頭,沖著愣主的武暉喊道:“千戶大人,小子立了頭功,可有什么賞賜?” 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正臣的悲傷 文縣大捷! 一篇辭藻華麗、語言優(yōu)美、歌功頌德的文書送了上去,郭有益滿心期待著朝廷的委任狀。 只不過因為他的“貪功”,導(dǎo)致山西一度升起的移民熱開始降溫。 茹瑺看著這一份“報功文書”抄本,總想抽郭有益幾個大嘴巴子,朝廷謀劃了那么久,調(diào)動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耗費了那么多心血,就被這個無名小卒一通亂打給打水里去了! 王金剛奴死了,腦袋也被掛了出來,陜南煙消云散,哎,天晴了…… 山西百姓一看,得,沒戰(zhàn)亂了,可以好好睡一覺了。 移民? 什么移民,昨天給你商量過的嗎? 沒有吧? 那應(yīng)該是喝多了,見諒見諒。 你要走啊,我送你啊。 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抱著老婆,不比去北直隸、河南強多了。 誰愛移民誰去,老子不走了。 甚至有些人家已經(jīng)入了黃冊,又開始公然反悔,哭著喊著要留在山西。 就在茹瑺一籌莫展的時候,近五百余晉商,于太原豐源莊園,經(jīng)過十幾日的商議,達成協(xié)議,宣告晉商商會成立。 晉商商會規(guī)模龐大,不僅有八大晉商,還有二百余大小富商,涉及所有的商業(yè)領(lǐng)域。 在常家、侯家等大晉商的鼎力支持下,常百業(yè)成為了晉商商會第一任會長,統(tǒng)攬商會大小事務(wù),同時設(shè)置了十六人團,由八大晉商與八大知名富商抽人組成。 在侯淺淺的建議下,也為了讓朝廷放心,常百業(yè)在編制晉商商會規(guī)章時,第一條便確定為: 晉商商會任何人,不得已任何形式違反《大明律》,做危害百姓、朝廷與大明之事。 條文很多,內(nèi)容也很龐雜,但基本框架已定。 晉商將團結(jié)商人的力量,有生意一起做,有錢一起賺,有難一起扛。 晉商商會成立之后,無數(shù)商戶開始更換牌匾,準備讓惠鐵券,同時調(diào)動起無數(shù)伙計,開始將生意與移民政策結(jié)合在一起。 讓惠鐵券的出現(xiàn),確實打動了不少百姓,對于他們來說,一文、兩文錢都是重要的,平日里能少花一文錢,絕不會多花,能走路,絕不可能搭車,能在草垛里睡覺,絕不會去旅館,能穿破衣服,絕不隨便買新衣服。 現(xiàn)在只要移民,就能節(jié)省不少花銷,而且晉商商會還承諾,無論自己搬遷到北直隸還是河南,都可以享受這種讓惠,因為晉商商會,也將跟隨移民大軍——移商。 常百業(yè)很清楚,這是一次打下百年基業(yè)的大好機會,只要贏得了這些人的人心,讓出一些利又如何?以蠅頭小利,換取山西市場、話語權(quán),這是一筆何等劃算的買賣? 至于幫助朝廷勸說百姓移民,只不過是投資未來罷了。 晉商的生意不可能只做二十年,三十年,自山西移民五十萬,在三十年之后,他們很可能就是二三百萬人口,如此龐大的人口,需要多少貨物? 現(xiàn)在晉商下手早,即可以讓他們得到實惠,還可以告慰他們離鄉(xiāng)之苦,待幾十年后,他們想要購買貨物,第一個想到的就一定是晉商商會下的店鋪。 人的目光,總還是需要放遠一點。 晉商商會迸發(fā)出來的能量是巨大的,在商人的助推下,在佛家、道家的宣傳下,在建文報的引導(dǎo)下,在布政使衙門的統(tǒng)一調(diào)配下,在利益的驅(qū)使下,山西百姓終于回歸了理性,開始思考一個根本的問題: 移民好處多,還是壞處多? 在他們弄明白這個問題之后,移民的困局也終于被打破,這一次,不再是外力的驚慌,而是內(nèi)在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建文報在胡濙的cao控之下,開始閃爍出耀眼的光芒,而其中一縷光,是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