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43節(jié)
移民困境,很可能會因此而得到突破。 茹瑺沒有說話,丁景福也不敢擅作主張,一時之間房間內(nèi)陷入寂靜。 楊溥突然說道:“常大管事想要籌建晉商商會,調(diào)動晉商力量推動移民之策深入民間,這是極好之事……不過,晉商商會是不是與英烈商會一樣?” 常百業(yè)瞳孔微凝,驚訝地看向楊溥,自己一直都沒怎么在意這個連上桌吃飯資格都沒有的人,但現(xiàn)在看,此人睿智、敏思還超茹瑺! 而且自己似乎還看走了眼,雖然這個人站在茹瑺的后面,像極了無足輕重的“狗頭軍師”,但他竟兩次先于茹瑺發(fā)問,而茹瑺處之泰然,不以為忤。 很明顯,此人身份或許不起眼,但他在茹瑺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動。 一個強勁的人! 常百業(yè)深深地注視著楊溥,道:“英烈商會乃是京師之中,為籌建英烈碑、大報恩寺所組建,又側(cè)重軍士額外撫恤,為朝廷分憂。晉商商會乃是為移民大業(yè)所建,讓惠于移民百姓,同樣是為朝廷分憂。從這里看,并無不同?!?/br> 楊溥搖了搖頭,一針見血地問道:“在下詢問的是,英烈商會雖是商人所籌建,然有三王節(jié)制、約束。而這晉商商會,不知常大管事可想好由誰來節(jié)制,還是說,只由你們商人說了算?” 常百業(yè)冷眸,眼前的家伙太難對付,他竟然想要染指晉商商會的管理權(quán)! 若是如此的話,他日晉商商會到底是聽誰的?晉商說了算,還是朝廷說了算?若是朝廷說了算,那豈不是為他人做嫁衣? 可事已至此,常百業(yè)不低頭也得低頭,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討論晉商商會誰說了算的事,而是辦不辦得起來的事。 若沒有朝廷支持,布政使背書,晉商商會成立不了,即便是成立了,以常家眼下的能力,很可能站不穩(wěn)腳跟,甚至會被其他晉商一腳踢出去。 “既然是晉商商會,自然是以晉商為主……”常百業(yè)堅持著自己的原則,然后補充了一句:“但朝廷可以委派官員進駐商會,以行監(jiān)察、節(jié)制之權(quán)。” 楊溥微微點了點頭,退后不言。 茹瑺聽明白了楊溥的意思,他也認識到了晉商抱團可能會威脅地方,所以提出了根治之法,即進駐官員,監(jiān)察晉商商會運作,對其不當、不法、損害國民利益之行為進行節(jié)制、約束,這樣一來,至少給晉商商會上了鐐銬,不至于讓其肆無忌憚。 “此事我還需仔細考慮,你且回去候消息吧?!?/br> 茹瑺并沒有直接答應(yīng)常百業(yè)。 待常百業(yè)離開,茹瑺又與丁景福、楊溥等人商議至四更天,才最終形成決議: 同意組建晉商商會,聯(lián)名上書,通報朝廷。 也正是從這一天,晉商開始從涓涓細流,匯聚為蒼黃黃河,呼嘯奔騰…… 第四百零六章 常百業(yè)的漏洞 床榻之上,常百業(yè)反思著今日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的畫面從腦海中閃過。 常百業(yè)走到今日這一步,絕不是靠僥幸、投機與小聰明,他有著對自我的深刻認識,始終保持著“三省吾身”的習慣。 人之成長,就是自我認識加深的過程,也是對話自我,解答自我的過程。 自言自語,自問自答,有時候也是一種智慧。 晉商商會! 這個想法來源于京師,來源于英烈商會,常千里曾與侯西域、渠寶等人商議過此事,但在當時大家都忙著出貨,賺得盆滿缽滿,根本就沒有抱團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但現(xiàn)在情況不一樣了。 微商中不僅有沈一元,還出現(xiàn)了兩個厲害人物,一個名為胡文義,他把握住了朝廷在各地設(shè)置糧倉的機遇,于江西、湖廣等地買入了無數(shù)船只,低價購置大量稻米,運往徐州、淮安等地,專賣官府。 有人戲言,江中十船有二胡,可見其生意之大。 另一個是周大匠,聽名字就知道他的身份,是一個匠戶,具體來說,是一名船匠,在洪武二十年時,曾被征調(diào),在京師龍江船廠打造海船,后因傷了手,安排子侄頂替,自己方返回徽州休寧。 此人雖沒多少學問,但極有生意頭腦,當他從小道消息聽聞朝廷即將解禁大海時,便去了徽州府的皇家中央錢莊,抵當了自己的一切,獲得了一百貫新鈔。 周大匠就憑借著這一百貫新鈔,跑到蘇州常熟一個名為許浦的地方,招攬了三百民間船工,又花費了幾十兩錢鈔,買下了廢掉已久的老船塢,親自帶人清淤。 之后,周大匠收到了數(shù)百“海船”訂單,一個個給錢給得利索、大方,就一個要求:早點造出海船。 不滿訂單排到建文四年,周大匠又親自帶人沿海勘查,收攏民間匠人,于揚州海門、寧波慈溪、余姚等地開設(shè)了民間船廠,其生意越來越大,儼然名震江南。 據(jù)說朝廷中有不少官員都與周大匠有關(guān)聯(lián),為的就是求船。 沈一元、胡文義、周大匠成為了徽商的代表人物,可晉商呢? 山西人談起晉商的時候,還知道八大晉商,常家、侯家……多少能說幾個來??沙隽松轿?,到了京師,人們根本就不知道晉商的代表人物是誰。 常千里的知名度算是最高,也不過僅限于商人圈子。出了這個圈,百姓們、士人們,根本沒有人提到過晉商的哪位人物,簡單地一句“哦,晉商啊……”,從不會說“哦,晉商常千里啊……” 這種現(xiàn)象與山西距離南京遠有關(guān),畢竟徽州府與南京很近,從管轄權(quán)來說,它屬于南直隸的地盤。 但常百業(yè)認為,晉商太過分散,不夠強大,也是外界認為“晉商”不如“徽商”的主要原因,所以,想要改變這一切,唯一的辦法就是抱團。 翌日,上午。 常百業(yè)走向后院,拿起弓開始練習箭術(shù),自從見識過北元騎兵的強大之后,常百業(yè)就認為自己也需要掌握一點騎射之術(shù),以免哪一天自己出關(guān)遇到不講理或?qū)iT打劫的韃靼、瓦剌,不說將他們打跑,至少自己跑路的時候可以用用…… 北元還在沉寂,這也怪不得他們,經(jīng)過了一個漫長冬季,戰(zhàn)馬都餓瘦了,現(xiàn)在草原的草剛剛冒頭,想要茂盛還得需要幾場夏天的雨。 等他們養(yǎng)好膘,有了精神,估計也該鬧騰了吧,也不知道今年秋會不會大亂,自己要不要帶人再去一趟北元,煽個風、點把火? “大管事,門外有一位侯公子求見,看樣子是汾州侯家的人?!?/br> 常晉走過來稟告。 常百業(yè)疑惑地問道:“侯家公子?應(yīng)是侯興隆兄吧,讓他來后院吧?!?/br> 常晉答應(yīng)離去,不久之后,一位翩翩公子便含香而來。 咻! 箭矢飛過,直中靶心。 “不想常兄還懂騎射之術(shù),當真令人意外?!?/br> 侯家公子看了一眼,假聲夸贊道。 常百業(yè)看過去,頓時吃了一驚,連忙喊道:“是,是你?” 雖然眼前之人穿著公子服,鼻子下面還貼了兩撇假胡子,但這雙眼,這張臉龐,常百業(yè)幾乎夜夜夢見,怎么可能會認不出來。 不是侯淺淺,又是何人? 侯淺淺見身份被識破,也不再偽裝,揭下假胡子,恢復(fù)了正常的聲音,伸手討要道:“我的頭釵呢?” “你們不是已經(jīng)回汾州了?” 常百業(yè)驚訝不已。 雖說商人家與尋常百姓家沒有那么多的禮儀約束,但畢竟還是要有男女大防,這侯西域到底搞什么,就這樣允許自己女兒堂而皇之地進入常家別院? 侯淺淺見常百業(yè)盯著自己看,便低下頭,道:“半途中收到了常叔的信,說你正在太原府做一件大事。父親便命我先來,還說用不了多久,八大晉商也好,山西各地富商,都會云集太原城。你到底做了什么事,為什么會引起這么大動靜?” 常百業(yè)揮手趕走了偷窺的常晉,從懷里取出鑲嵌著東珠的頭釵,請道:“沒什么,只是與茹巡撫做了一筆交易。這是你在白塔下留給我的,我一直都帶在身邊?!?/br> 侯淺淺臉微微一紅,伸出纖細的玉指取走頭釵,然后插入秀發(fā)之中,道:“和官員做生意取利最大,卻也危險最多。做事不宜太過莽撞,否則會連累家人。常兄若有心,就不應(yīng)該瞞我。” 常百業(yè)看著認真的侯淺淺,點了點頭,晉商商會的事并不是什么機密,否則也不會在王臺、祝秋等人面前說起。 自懷中取出一枚讓惠鐵券,常百業(yè)遞給侯淺淺,道:“晉商商會,這就是我正在做的事?!?/br> 侯淺淺反復(fù)看過后,嫣然笑道:“晉商商會,這可不簡單,一旦實現(xiàn),你就可以整合各地商人,統(tǒng)一調(diào)配物資、渠道,你是想讓晉商走出山西,走到北直隸、河南、乃至南直隸、江南去吧?” 常百業(yè)吃驚地看著侯淺淺,她的聰慧自己見識過,但也不成想她的眼光竟是如此銳利,一眼便看穿了自己的打算。 怪不得她雖是女兒身,卻可以在侯西域不在的時候,掌握著侯家的大局。也只有這樣出彩的女子,才配得上我吧? “你就沒想過這鐵牌子很容易被人仿制?” 侯淺淺遞還讓惠鐵券,柔聲問道。 常百業(yè)搖了搖頭,說道:“這鐵牌子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在內(nèi)部還點蝕了一絲銅箔,只需切準位置,便可辨別真假。當然,日常辨?zhèn)问峭ㄟ^刻尺、符文……” 侯淺淺聽得連連點頭,補充了一句:“其實在我看來,晉商商會根本無需理會讓惠鐵券的真?zhèn)?,哪怕是明知是偽,也不必去管?!?/br> “這怎么行?” 常百業(yè)郁悶地問道。 讓惠鐵券,實際上是晉商給朝廷的投命狀,通過“讓惠”的方式來換取晉商商會的存在,不受過多干預(yù)的做買賣。 讓惠本身,就削弱了商人的利益,這還不論真?zhèn)危秦M不是意味著誰都可以到晉商商會占便宜? 侯淺淺白了一眼常百業(yè),哼了一聲便了過去,待常百業(yè)跟上之后,方說道:“讓惠鐵券只是一個噱頭,臨時存在,若長期存在,對晉商商會有害無利。你知道朝廷在山西移民多少?” “五十萬啊?!?/br> “所以你就將目光局限在了五十萬人里,而忽視了沒有被遷移出去的三百五十萬人?讓惠鐵券贏得了移民之家的人心,是一種補償。但也不能一直補償下去,否則會對剩余的百姓不公平,不是嗎?” 侯淺淺語氣變得嚴厲起來。 常百業(yè)陡然一驚,自己竟然犯下了如此大錯! 過于關(guān)注少數(shù),忽視大多數(shù),很容易失去根基,沒有未來。 現(xiàn)在看來,自己的籌劃還有很多漏洞,還需要去完善。 “候小妹說的是,我錯了。” 常百業(yè)受教。 侯淺淺嘆了口氣,道:“常大哥只是太過心急了,缺乏周祥考慮。一開始這種讓惠鐵券自是有用,但在移民完成后,讓惠鐵券就應(yīng)該大肆制造,普及更多人,共惠山西。” 常百業(yè)連連點頭,雖然“共惠山西”會有點壓力,但考慮到薄利多銷,購買人群巨大,其帶來的利潤依舊是難以估量。 “晉商商會,你打算如何整合?” 侯淺淺期待地問道。 常百業(yè)看著眼前充滿靈性與智慧的侯淺淺,心撲通通跳動,連忙轉(zhuǎn)過頭道:“我打算以八大晉商為主干,以無數(shù)晉商為分支,以散戶商人為樹葉……” 舒坦的風,攜帶著輕靈的笑聲,翻出了院墻。 京師,后湖。 顧三審將十幾份資料送上,道:“神宮監(jiān)掌印丘賀、僉書吳林、掌司劉全……前尚服呂珊等人簿書黃冊皆已找齊,可以確系一點,他們皆是洪武十年前后進入宮廷的。” 朱允炆將桌案上的《太祖起居注》遮住,拿起前尚服呂珊的檔案翻看,目光微微一寒,道:“鄒縣!又是山東么?看來湯不平又有新任務(w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