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热爱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人福利资源在线,成年美女黄网色大观看全,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777奇米电影网99久久,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成人无码午夜成人无码免费视频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線閱讀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2節(jié)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2節(jié)

    朱允炆詢問道。

    徐輝祖有些意外,皇上怎么突然關(guān)心起瓦剌與韃靼了?他們此時應(yīng)該還在內(nèi)斗,都內(nèi)斗了,還去管他們作甚?

    “這個,若是派人進(jìn)入北地,想要得到情報,怕也需要一些時日。而且,未必可成……”

    徐輝祖有些擔(dān)憂。

    派細(xì)作去打探消息,這可是一件高風(fēng)險的活,有去無回,是常有的事。

    哪怕是找個韃靼人去刺探情報,說不定還會被人策反,回來玩一把無間道。

    “若想知瓦剌與韃靼情報,臣倒是有個辦法?!?/br>
    宋晟說道。

    朱允炆看向宋晟,問道:“什么辦法,說來聽聽。”

    宋晟久在涼州,對瓦剌與韃靼之事了解頗多,見朱允炆想要了解北方蒙古各地狀況,便說道:“皇上,此法有些……違反大明律法,所以……”

    朱允炆不解地看著宋晟,問道:“什么辦法,竟還與律法有關(guān)?說吧,朕不怪你?!?/br>
    宋晟肅然道:“皇上,想要更好了解瓦剌、韃靼內(nèi)部情報,最好的方法,便是派一些人深入北地,若是朝廷派出斥候探查,只能至其邊緣,難以深入,縱委派蒙古舊部前去打探,怕也會為人所顧忌,難以探尋更多。”

    “臣所言之人,即可毫無阻礙地進(jìn)入瓦剌、韃靼領(lǐng)地,也可深入各地,走南闖北,調(diào)查各方情報。若是如此,蒙古部落,將無秘密可言?!?/br>
    蘇幕遮聽聞之后,目光中有些疑惑。

    徐輝祖搖了搖頭,對宋晟說道:“這世間哪里有如此人物?瓦剌、韃靼的人又不愚蠢,如何都不會允許大明的人,在其領(lǐng)地中隨意走動。”

    宋晟抬頭看著朱允炆,緩緩說道:“皇上,只需一支商隊,便可窺遍瓦剌、韃靼全貌!”

    “商隊?”

    朱允炆認(rèn)真地看著宋晟。

    徐輝祖陡然一驚,對宋晟快速說道:“此事萬萬不可!”

    宋晟看向徐輝祖,輕松地說道:“魏國公,這是我們了解瓦剌、韃靼最好的方法?!?/br>
    徐輝祖搖頭,看向朱允炆,堅定地說道:“皇上,此事絕不可行。以國之財物,資瓦剌、韃靼之用,乃是叛國之舉?!?/br>
    叛國!

    宋晟眼神一暗,這個罪名很大,雖不完全屬實,但商隊進(jìn)入北地,確實有著資敵的成分。

    可對于瓦剌與韃靼,他們只歡迎大明的商人,絕不會歡迎大明的細(xì)作與探子,甚至不會歡迎大明的官員。

    商人,雖不是他們的朋友,但卻擁有著他們急需的生活物資。

    瓦剌、韃靼人都很清楚商人的珍貴與重要,對于任何進(jìn)入他們領(lǐng)地的商人,都不會殺戮,更不會搶掠,只會公平的以物易物。

    這是游牧民族少有的文明。

    第一百六十章 鹽鐵專賣與走私商人

    大明江山是從蒙元手中奪過來的,在大明建國之初,朱元璋為打擊北元,便對逃到塞外的蒙古殘部實施了嚴(yán)厲的經(jīng)濟(jì)封鎖政策。

    朱元璋說了:

    互市,不辦了。

    交易,不要了。

    跑不過他們,也要封死他丫的。

    很多人對于大明的經(jīng)濟(jì)封鎖嗤之以鼻,認(rèn)為沒多大作用。

    有這種觀點(diǎn)的人,通常都是這樣想的:

    蒙古部落嘛,渴了有純牛奶,餓了有牛羊rou,冷了有純天然的羊皮大衣,大口喝奶,大口吃rou,大大咧咧迎著風(fēng),瀟灑快活,吃穿不愁,用得著怕大明的經(jīng)濟(jì)封鎖?

    這沒錯,大明再封鎖,也攔不住蒙古部落養(yǎng)牛馬,也攔不住人家造娃。

    可是你再怎么吃牛羊rou,也得用鹽吧?

    沒有鹽,吃東西什么味道都沒有,這也就罷了,頂多委屈下味覺,不會委屈胃。

    可一旦長時間不攝入鹽,人的身體機(jī)能便會損壞,渾身無力,到時候別說牽羊放牧了,就是給你一根繩子,也只有被牛馬拖著走的份。

    蒙古不是草原便是沙漠,哪里來的鹽?

    就算你走了運(yùn),找到一個鹽沼澤,估計也只夠你一家子人吃的,想要供應(yīng)龐大的蒙古部落,想都別想。

    除了鹽,還有鐵。

    別看蒙古草原多,偶爾還有幾座山,可發(fā)現(xiàn)的鐵礦不多啊,再說了,就算是挖出來鐵礦,你也需要匠人吧?

    總不能點(diǎn)個小火堆,燒石頭玩,這刀子、鐵鍋,就燒出來了……

    很不幸,蒙古部落地方很大,但鹽鐵這東西,奇缺。

    再看中原王朝,很多朝代,都將鹽鐵作為一把利器,握在朝廷手中,稱:

    鐵鹽專賣。

    事實上,鹽鐵專賣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也并不是每個朝代都專賣的。

    夏、商、周等朝代并沒有專門的鹽業(yè)政策,只是設(shè)置了管理食鹽采制的官員,允許民間自由開采,你弄出來,你自己吃也行。

    一些諸侯還將鹽作為貢品獻(xiàn)給周天子。

    這個時期可以說是完全開放的市場,鹽的定位就是一種大家都需要的土特產(chǎn)。

    到了春秋時期,事情就變了。

    齊桓公想了想,這是個亂世,與其被人干掉,不如干掉別人,干掉別人那得需要錢,有錢才能搞軍備競賽,問題是誰能給自己撈錢。

    齊桓公找到了鮑叔牙,鮑叔牙搖頭,表示自己干不了,于是推薦了經(jīng)濟(jì)學(xué)家管仲。

    管仲上來之后,實施了“官山?!闭撸馑际?,齊國所有的山林海澤都是官府的,食鹽與礦產(chǎn)當(dāng)然也是官府的。

    管仲創(chuàng)造的鹽政,可以說是“部分專賣制”,官府可以采鹽,民間也可以開采,但是有一點(diǎn),民間開采的鹽,你不能拿到門口,擺個地攤就給賣了,必須賣給官府,官府統(tǒng)一銷售。

    興鹽鐵之利,讓齊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再看秦朝,其實秦朝的興衰,自始至終都有著鹽鐵專賣的影子,雖然有些時候也允許地方開采食鹽,官府負(fù)責(zé)征稅。

    國家錢不多了,那就在鹽鐵上加稅,加個三五倍?那怎么夠,十倍起步,二十倍也不封頂。

    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應(yīng)對匈奴,連年征戰(zhàn),衛(wèi)青、霍去病都是這個時候的英雄,可是打仗需要錢,漢武帝一看沒錢了,管管鹽政吧。

    一管鹽,國家就有錢。

    支撐起戰(zhàn)爭的錢財中,一大部分是來自于鹽政專賣所得。

    漢昭帝時期,“鹽鐵專賣”被質(zhì)疑,于是出現(xiàn)了歷史上著名的“鹽鐵會議”,大家坐一桌子,討論討論,要不要繼續(xù)專賣鹽鐵,最終,桑弘羊辯手贏了,鹽鐵專賣制繼續(xù)使用。

    到了東漢時期,位面之子劉秀廢掉了食鹽專賣法,允許自由開采與買賣,官府只征稅。

    魏晉時期,又采取了完全專賣制,榨取鹽利,西晉也是一樣。

    可到了東晉與南北朝時期,這就有點(diǎn)混亂了,今天搞搞專賣,等手里有錢了,明天再換上征稅制玩玩,反復(fù)無常,朝三暮四,像個小人。

    到了隋唐時期,奇跡出現(xiàn)了。

    自春秋到隋唐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鹽鐵專賣或征稅制,在隋與唐初期消失了。

    隋唐即不搞什么專賣,也不征稅鹽稅,這絕對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存在。

    開皇三年,隋文帝廢除鹽、鐵、酒專賣,也不征稅。

    自開皇三年至唐景云末年,一百二十八年中,根本就不存在是鹽稅一說。

    說程咬金是私鹽販子,不過是后世小說家的杜撰罷了。

    這個時期沒公鹽、私鹽之分,都沒鹽稅一說,誰管你程咬金賣不賣鹽?哪怕你程咬金體格好,扛著三百斤鹽在路口賣,也沒人會把他抓牢里去。

    唐朝開征鹽稅,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估計是給楊貴妃買了太多胭脂水粉,沒錢養(yǎng)老婆了,所以在開元十年,弄了點(diǎn)鹽稅。

    唐代鹽稅很重,其收入一度成為了國庫支柱。如在大歷末年,全年財政一千二百萬貫,鹽稅便有六百萬貫,可謂支撐著半個天下。

    到了北宋時期,出現(xiàn)了“折中法”,讓商人來負(fù)責(zé)向邊疆運(yùn)糧,然后給商人發(fā)放“交引”,商人拿著這“交引”回到京師,開個證明,之后到鹽場領(lǐng)取食鹽,然后拿出去賣。

    南宋時期,“六賊”之一的蔡京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鹽引法,一式兩份,一份是存根,一份是憑證。商人拿錢來買鹽引,然后去領(lǐng)鹽去賣。

    鹽引法強(qiáng)化了對鹽商的控制,對朝廷有好處,所以后面的朝代也基本上拿過來用。

    蒙元也用的是鹽引制,只不過這些人也不知道咋想的,估計是鹽吃多了,拼命地漲價,一開始,一鹽引也就是九貫錢,過了三十年,一鹽引便漲到了一百五十貫,換下下來,一斤鹽需要三四百文。

    元末時期,雖然陳友諒是打漁的,朱元璋是種田的,但他們都和張士誠一樣,是賣鹽的。

    比如朱元璋,雖然他自己不背著麻袋去賣鹽,但背后有著一大批鹽商支持著,要不然你以為哪里來那么多經(jīng)費(fèi)打仗……

    朱元璋堅持的是鹽引制,到朱允炆這里,還是鹽引制。

    商賈想要販賣鹽,需要遵循“開中之法”與“鹽引制”,朝廷在地圖上畫個圈,只要商賈往圈里運(yùn)輸一定糧食,那官方就給你鹽引,你用鹽引領(lǐng)取了鹽,記得別亂跑,也別在路口蹲著了,去官府指定的位置賣鹽。

    所以,對于這個時期的蒙古部落而言,想要走正常貿(mào)易,拿到中原的鹽鐵,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除非,走私!

    而宋晟所言的商人,其實是走私商人。

    朱允炆盤算著,用這些本該殺頭的人去搜集蒙古部落的情報,到底可不可行……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界寺高僧的覺悟

    走私商人,在這件事上,確實是有用武之地。

    徐輝祖雖然反對堅決,但架不住朱允炆忽悠,加上他自己也沒辦法取得更多情報,總不能派人去抓舌頭吧。

    萬一舌頭抓多了,瓦剌、韃靼不內(nèi)訌,團(tuán)結(jié)起來,那就得不償失了。

    “宋愛卿,你可有合適人選?”

    朱允炆打定了主意,安排幾個走私商隊去摸摸瓦剌與韃靼的底,如果他們在內(nèi)訌,賣點(diǎn)鹽鐵給他們,也好增加點(diǎn)力氣,砍起人來也能一刀砍死,于大明沒什么損失。

    如果他們已經(jīng)內(nèi)訌?fù)炅?,團(tuán)結(jié)對外,那也沒事,幾個商隊而已,供應(yīng)不了他們吃多久,但大明卻可以早點(diǎn)準(zhǔn)備,該整修城墻的去整修,該增加兵力的地方就增加點(diǎn)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