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0節(jié)
“不吃,沒胃口?!?/br> “那喝點羹湯?” “太貴了,喝不起?!?/br> “呃,那吃口青菜?” “飽了,本后要去干活了,皇上還有什么吩咐嗎?” 朱允炆看著一臉悲傷的馬恩慧,寬慰道:“戶部撥款二十萬兩,朕只需要十萬兩,便可興建起報恩寺,剩余十萬兩,入皇后賬冊,如何?” “皇上說笑,十萬兩斷然是不可能的,縱是財神爺,也做不到。” 馬恩慧算過一筆賬,知道其中花銷之大。 朱允炆拿起筷子,給馬恩慧夾了一塊rou,輕輕說道:“皇后,你便看好吧,朕只需要出十萬兩,那報恩寺也會建起來?!?/br> 雙喜匆匆走來,見朱允炆與馬恩慧在用膳,便又想退出去。 “說事?!?/br> 朱允炆喊道。 雙喜上前幾步,從袖子里拿出了一本書,遞了上去,說道:“皇上,二王送來一本書,希望皇上拿個主意?!?/br> 朱允炆有些疑惑,接過書看了看,這是《三國志通俗演義》,不過這本書,既不是經(jīng)廠刷印,也不是中華書局刷印,而是一家名為劉氏書坊刷印所成。 “盜版?” 朱允炆瞪著眼,心頭無數(shù)匹白馬飛過,竟然有人褥自己的羊毛? 第一百五十七章 作弊那點事 古代沒半點版權(quán)意識,說盜版你,就盜版你,連個招呼都不帶打的。 仔細(xì)一看,好嘛,盜版比正版的還囂張。 這用紙,這用墨,這版面,竟然較之經(jīng)廠出品還要上乘,到底你是國家印刷部門,還是我是國家印刷部門的? 朱允炆可是買下了版權(quán)的啊,這群人…… 看來版權(quán)費(fèi)白花了。 “羅先生可知曉此事?” 朱允炆詢問道。 雙喜笑道:“皇上,羅先生已經(jīng)知曉了,高興不已,言說要感謝劉氏書坊,估摸著,這會兒已經(jīng)在劉氏書坊里面喝茶呢?!?/br> 朱允炆張了張嘴,郁悶地想吐血。 人家盜版了你的書,你就算不喊一票人,砸了他們的店,好歹也賭人家門口,要一點版權(quán)費(fèi),彌補(bǔ)下經(jīng)濟(jì)損失不是? 被盜版了,竟還高興?還去親自感謝? “皇上,這本書刷印很是用功,可見這劉氏書坊在雕版、刷印上,很有實力……” 馬恩慧翻了翻書,感嘆道。 朱允炆見馬恩慧語氣平和,便問道:“皇后為何不生氣?” 馬恩慧微蹙眉頭,問道:“其他書坊刷印發(fā)賣,說明羅先生所書《三國志通俗演義》備受歡迎,本后難道不應(yīng)該高興,為何要生氣?” 朱允炆突然意識到,這群人的思維好像是: 我盜版你,那是我看得起你,你若是寫得垃圾,連被我盜版的資格都沒有…… 可是,朱允炆不喜歡被盜版啊,雖然這些盜版帶來了銷量,帶來了閱讀量,帶來了知名度。但是,盜版給中華書局帶不來一文錢的收益啊…… “皇后有沒有想過,別人賣《三國志通俗演義》的話,那中華書局賣什么?” 朱允炆輕輕問道。 馬恩慧愣了下,馬上便想明白過來。 是啊,大家都去買劉氏書法的了,誰還來照顧自家買賣?那豈不是說,自己的書,賣不出去了? “誰這么大膽,竟不經(jīng)請示,擅自盜印,不知道此書乃是中華書局獨有嗎?查出來,禁了他們書坊!” 馬恩慧一拍桌子,怒了。 事關(guān)自己的利益,不能不動用下權(quán)威。 雙喜等人跪在一旁不敢動彈,悶著嗓子,嘀咕了一句:“皇后,咱家書坊也刷了別人家的……” 馬恩慧頓時無語,惡狠狠地瞪了一眼雙喜。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來,擺了擺手,道:“好了,且退下吧?;屎?,若是朝廷出面,強(qiáng)行禁止其他書坊刷印《三國志通俗演義》,恐怕只會讓民間怨聲一片,不利民商,不如換個法子?!?/br> 馬恩慧疑惑地說道:“還有什么法子?皇上看看這些用料、用工,可為上乘,縱是經(jīng)廠與中華書局再出力,恐也只能與其相當(dāng),實難超越。” 朱允炆拿著筷子,自信地說道:“商業(yè)上的事,自然用商業(yè)的法子,皇后,你要相信朕,現(xiàn)在,先吃飯?!?/br> 馬恩慧看著朱允炆篤定的目光,心情安靜了下來,緩緩說道:“那臣妾便好好看著?!?/br> 飯后,朱允炆囑托雙喜,給經(jīng)廠帶了幾句話,然后便前往武英殿,召見了董倫、高遜志、楊士奇。 高考事關(guān)人才選拔,事關(guān)未來朝廷格局,朱允炆不敢輕怠。 “貢院那邊可準(zhǔn)備好了?” 朱允炆詢問道。 董倫認(rèn)真地說道:“皇上,已準(zhǔn)備妥當(dāng),只待天下舉子揮筆行文。” 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笑道:“在禮部舉人名錄中,可是有不少出彩人物,也不知今年,可點中幾何?!?/br> “若有真才實學(xué),自會金榜題名。” 董倫回道。 朱允炆想了想,說道:“歷來恩科,總免不了作弊手段,可有什么方法,免得選才不實?!?/br> 作弊這個問題,自古便有。 依靠作弊考出來的“優(yōu)等生”,往往都是帶水分的。 唐高宗注意到了這一點,準(zhǔn)備擠一擠水分,開創(chuàng)了殿試。 只不過唐高宗終究還是力氣不夠大,擠水分不太勤快,有一次沒一次的,總沒個定數(shù)。 真正勤快的,當(dāng)屬武則天。 小武一看,好啊,作弊問題這么嚴(yán)重,以致于“選部送人都不實”,加上老公不給力,那就自己來干吧。 親自問策,一連問幾天,有沒有本事,考驗下便知道了。 雖然殿試的發(fā)明權(quán)歸屬于唐高宗,但真正將殿試定下來,并沿襲至后代的,還是小武。 小武能當(dāng)上女皇,可不是一點兩點的聰明,為了防止科考舞弊,小武天才地開創(chuàng)了“糊名止弊”,即凡試卷,全部將姓名、籍貫糊上。 好了,哪怕你買通了閱卷官,也沒人知道哪個是你的試卷,看不清楚名字嘛,那時候的閱卷官又都沒有x光,也沒修煉透視-眼,總不可能知道這是誰的卷子吧。 萬一搞錯了,收了李家的錢,你把好處給了張家,那李家恐怕是不會高興的,張家也不會領(lǐng)情。 “糊名止弊”可以說是科舉史上的偉大杰作,讓科考更為客觀、公正。 在宋代,糊名更是常事,王安石在《送陳諤》的詩詞中有一句是“有司昔者患不公,糊名謄書今故密”,便是贊譽(yù)糊名止弊之策。 不過這個時候,為了避免認(rèn)出字跡,還需要重寫抄寫一遍答卷,交付審閱。 可是只靠著糊名止弊的方式,也只能是防止閱卷官與考生勾結(jié),還無法避免考生考試過程中的作弊。 看看古代人的作弊手段,再回頭對比下自己,只能說,你用過的,都是古人玩剩下的招式。 考生作弊手段一,帶小抄。 這是第一大手段,估計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把四書五經(jīng),以“微刻”的技藝寫在小本子上,最好是巴掌大,越小越好,藏起來容易。 誰能想象,無名指長,無名指與小拇指寬的小抄里,竟然能容納《大學(xué)》、《論語》、《中庸》、《孟子》四本書所有文字! 就這么小的書,不戴個放大鏡,你都看不清楚字,可人家不僅帶了,還能看清楚,服不服…… 將小抄記在手心、衣服、紙條、蠟燭上的,人家早就用過了。 帶小抄,終歸是不自信的表現(xiàn),多少也可以理解,那么多字,都不是天才,做不到滾瓜爛熟,抄幾句也沒啥。 可第二種手段,就有些厲害了,那就是找“槍手”,也就是替考。 古代沒“槍手”一說,但也起了個差不多的名字,叫做““槍替”。 輪到你考試了,你沒自信,給我好處,我給你考試,到時候我拿錢,你拿名,雙贏啊。 說到替考,就不能不提寫出“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溫庭筠,這才是真正的替考界絕頂高手。 后代替考的,能替幾次? 一次,兩次,頂破天,也就替考四五次吧。 可人家溫庭筠,可是保持著八次替考的記錄,外號“溫八叉”。 用大文豪當(dāng)槍手…… 唐代果然是開放。 替考風(fēng)險高,加上槍手這年頭也不好找,能考上的都當(dāng)官了,不敢冒險。 考不上的,你找他也沒用啊。 古人絞盡腦汁,發(fā)揮積極主動性,又研究出了另一種替考,那就是“龍門試卷”,說到底,這就是一份陰陽合同…… 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想要你不給我 “龍門試卷”替考,便是替考者與應(yīng)考者,手拉手一起進(jìn)入考場,等寫卷子的時候,我寫你的名字,你寫我的名字,交換下成績。 這一招風(fēng)險低,效果好,一直被人使用。 哪怕是在后世,也還有一些沒良心的,不經(jīng)過交易,擅自“龍門”一下,頂著別人的名字活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