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3節(jié)
朱允炆卻渾似沒聽聞到,只自顧自翻看著《水經(jīng)注》。 “這是什么混賬書,給我燒了,燒了!” 一聲怒吼,驚動(dòng)了整個(gè)書鋪。 朱允炆皺了皺眉,抬頭看去,只見一個(gè)富態(tài)中年人,手中正拿著一本書,然后憤怒地撕破,丟在了地上,狠狠地補(bǔ)了兩腳,對書鋪伙計(jì)道:“讓你們書坊主人出來,給我道歉!” 黃二斤連忙上前,恭謹(jǐn)?shù)卣f道:“這位先生,不知哪里惹你不快,還請告知,若是書坊有錯(cuò),自會(huì)道歉?!?/br> “你一個(gè)下人也配與我說話,去,找你們東家,否則,我不僅要燒了這家店,還要將你們老板抓起來!” “好,您稍候。” 黃二斤無奈,只好去找尋唐氏書坊的主人唐潤。 解縉瞇著眼看了看,低聲對朱允炆說道:“此人應(yīng)是禮部給事中魏朝,是否需要我將他趕走?” “安靜看著?!?/br> 朱允炆站在一旁,低頭繼續(xù)看《水經(jīng)注》,目光中充滿了熟悉的感覺。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一些句子,自己都可以完完整整的背誦下來。 唐潤匆匆趕來,魏朝毫不客氣地拿起一本書,直砸在了唐潤臉上,道:“你好生大膽,竟敢刊印售賣如此混賬之書?就不怕殺頭嗎?” 唐潤強(qiáng)壓怒火,將地上的書撿了起來,對魏朝道:“先生,這《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如何成了混賬之書?” 魏朝厲聲道:“此書內(nèi)容可謂誨yin誨盜,不符禮數(shù),不服管教,教唆男女違背禮制,你還敢說這不是混賬之書?” 唐潤嘆息道:“此書乃是前朝之作,前朝之人猶可觀瞻,我朝并無明令禁止,縱是混賬之言,也無需先生動(dòng)怒至此吧?” “呵,我不僅動(dòng)怒,還要徹底禁了這書!” 魏朝能不憤怒嗎? 自己女兒素日端莊,從不敢頂撞自己半分。就因看了這書,竟將自己許給了進(jìn)京趕考的一位舉人,還說什么,遇到了自己的張生,要做那崔鶯鶯! 魏朝如何能咽的下這口氣,將女兒關(guān)在家里,拿著這《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看了看,頓時(shí)火起,上面還有唐氏書坊的標(biāo)記,便一路風(fēng)風(fēng)火火而來。 不把這書給燒了,難道還留著禍害更多人? “兩位,且能容小生說句話。” 就在唐潤與魏朝爭論的時(shí)候,書架旁一位年近三十的青衫男子出聲打斷了兩人。 “你是何人?” 魏朝冷眼看去。 青衫男子和煦一笑,道:“在下建寧府舉人楊子榮?!?/br> 朱允炆聽聞這個(gè)名字,不由猛地抬頭看去,星眸一動(dòng)! 楊子榮! 這個(gè)家伙終于來了! 太好了,有人可以幫自己收拾座山雕了。 不過后世的座山雕也才一百來號(hào)人,可自己的座山雕,動(dòng)不動(dòng)就是幾萬人,就是不知道他有沒有這個(gè)勇氣與智慧。 “舉人?” 魏朝聽聞之后,態(tài)度緩和了一些。 這些人都是來參加今年“高考”的,萬一中第,說不定便是同朝為官,不好得罪。 “你且說說,如此邪惡之書,當(dāng)不當(dāng)禁!” 魏朝陰沉著臉,詢問道。 楊子榮手中也拿著一本《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看著魏朝,輕施一禮,道:“敢問閣下可是三法司之人?” 魏朝搖頭道:“不是。” 楊子榮又施一禮,再問道:“那閣下可是內(nèi)閣三老之一?” “這個(gè)……自然不是?!?/br> 魏朝有些擦冷汗。 楊子榮三施禮,道:“那閣下可是大明國君?” 魏朝瞬間打了個(gè)哆嗦,臉色蒼白,瞪著眼,連忙擺手道:“兄,兄臺(tái),這話可不能亂說,我當(dāng)然不是。” “朝廷無禁便是可行,此書可放心營賣?!睏钭訕s垂手,肅然對唐潤說道,然后看向魏朝,道:“想要禁書,閣下需取得三法司、內(nèi)閣許可或皇上旨意?!?/br> “若無這些,這書,你禁不了?!?/br> 第一百四十八章 解縉都說好 魏朝被楊子榮一番話說得啞口無言,書鋪中其他士子或士民更是擊掌而笑,譏諷之聲四起。 “你,你等著瞧!” 魏朝憤怒地撂下一句話便想走人,卻不料楊子榮上前一步,擋住了魏朝去路,道:“你若如此走了,書坊主人告你妨礙經(jīng)營,毀壞商物,按新商之策,你可是要去三法司走一遭的。” 楊子榮的話讓魏朝悚然,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只得拿出一兩碎銀,丟在書架之上,對唐潤拱了拱手,便灰溜溜地跑了出去。 “多謝楊公子。” 唐潤感激道。 “無需客氣,不過是不平事耳。這《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所言之事,雖無不妥,但卻為人喜,坊間中以此為曲者眾,若沒了此書,豈不是人生一大憾事?” 楊子榮說著,拿出了一枚碎銀,交給了唐潤,瀟灑而去。 “此人,定可入仕?!?/br> 解縉看著楊子榮離去的方向,低聲說道。 朱允炆贊賞地看了一眼解縉,只憑這份眼力,解縉便足以穩(wěn)坐內(nèi)閣。 朱植搖了搖頭,道:“年輕人鋒芒太盛,不知收斂,未必是好事。” 朱允炆淡然一笑,道:“你說錯(cuò)了,他可不是一個(gè)愣頭青,連出面解決問題,都沒有用真名,可見他即能斷事,也可謀事,即老成持重,又遇事決絕?!?/br> 解縉與朱植都有些驚訝,別人用真名假名,皇上如何知道? 朱植忍不住,詢問了出來。 朱允炆瞪過兩人,臉不紅心不跳地說道:“禮部匯總的舉人名錄中,并無楊子榮,他既然是舉人,那只能是用了假名字?!?/br> 解縉皺了皺眉,道:“那份名錄,可是有五千余人……” 誰能記住五千多個(gè)名字? 朱允炆看了一眼解縉,并未說話。 古人在改名字這方面,并不遵循武俠定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長大成人了,覺得老爹給自己起的名字不好聽,不足以表達(dá)自己的志趣,可以自己改名字。 比如西漢著名文學(xué)家司馬相如,人家本來是叫犬子,小時(shí)候都喊他司馬犬子。 犬者,狗也。 總被人叫二狗子也不合適吧? 估計(jì)司馬犬子被人罵了二十年,實(shí)在是受不了,翻看歷史書一看,哎呀,這個(gè)藺相如是個(gè)不錯(cuò)的人物啊,我要將他當(dāng)偶像,以后咱不叫司馬二狗子了,改為司馬相如。 看吧,改名也是古代人追星的一種方式…… 還有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估計(jì)老朱家想給他起名“朱八八”的,不過“朱八八”實(shí)在是容易混淆輩分,還是“重八”的好。 后來朱重八一家人幾乎都死絕了,痛恨元朝,立志干掉元朝,所以改名為朱元璋,意為“誅殺元朝的璋”。 璋,一種外形如刀的玉制禮器。 當(dāng)然,改名字除了發(fā)揮自我積極性,表達(dá)情感與志向之外,也有被動(dòng)改名的時(shí)候,如新皇帝登基了,要避諱皇上名字,需要改名。 徐允恭為避皇太孫朱允炆名諱,才改成了徐輝祖。 楊榮改名字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隨他去吧。 “走吧,結(jié)賬?!?/br> 朱允炆走向柜臺(tái),看著一旁幫忙的黃二斤,夸贊道:“做得不錯(cuò)啊?!?/br> 黃二斤吃驚地看著朱允炆,剛想下跪,卻聽到朱允炆道:“結(jié)賬吧,我只是來看一看?!?/br> 黃二斤連忙將書接過,看了看書名,便恭謹(jǐn)?shù)卣f道:“承惠,八錢?!?/br> 朱允炆看了看朱植,朱植無奈,只好將錢交給黃二斤,黃二斤又將錢轉(zhuǎn)交給掌柜。 “二斤啊,過來,把這些書都收走吧?!?/br> 唐潤有些心灰意冷地對黃二斤說道。 “東家,這《崔鶯鶯待月西廂記》賣得挺好的,若是收回的話,豈不是大損失……” 黃二斤有些著急。 唐潤嘆息一聲,有些頹然地說道:“朝廷雖然禁令,但近日來,屢屢有人來鋪里折騰,總這樣也不是個(gè)辦法。與其留著它們招惹是非,不若虧點(diǎn),丟至后堂吧?!?/br> “這個(gè)……” 黃二斤很是不舍。 在唐氏書坊中,這《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的售賣量可謂是極好的,每天皆可售賣二三十本,按一本三錢利來算,每日利便是七八兩銀子,一月少說也有二百兩收入。 若是少了這書,書坊利恐怕要少了許多。 但黃二斤只是伙計(jì),做不了主,只好聽從唐潤的安排,準(zhǔn)備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收至后院。 朱允炆皺了皺眉,對準(zhǔn)備離開的黃二斤喊道:“把書放下,就在這里賣,朝廷既然沒有禁書,那便是允許買賣,誰再胡鬧,那就送他們?nèi)パ瞄T里走一走!” “好嘞?!?/br> 黃二斤笑著答應(yīng)下來。 唐潤郁悶地看了一眼黃二斤,你倒是聽話,到底他是東家,還是我是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