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8節(jié)
朱允炆思索了下,認(rèn)真地說道:“皇后,其實這件事解決起來容易,只是不知道皇后愿不愿意……” 馬恩慧有了興致,期待地說道:“若可解織造困境,臣妾自會答應(yīng)。不過眼下二十四衙門中,抽調(diào)的人員已然夠多,再抽調(diào)下去,恐會影響后宮日常?!?/br> 朱允炆起身,說道:“皇后只說抽調(diào),其實在朕看來,八局中,有一個局是不需要存在的。若是裁撤掉,不僅可以騰出足夠的房舍,還可解決織造人員不足的問題?!?/br> “八局?” 馬恩慧微蹙眉頭。 八局,即兵仗局、銀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nèi)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這八局,直接關(guān)系著宮中衣食用度。 哪一個局,都無法舍棄。 “臣妾實在想不出。” 馬恩慧搖頭道。 朱允炆指了指衣服,說道:“皇后,朕認(rèn)為浣衣局可裁撤,改為后宮織造局,專司醫(yī)用紗布、酒精之物?!?/br> “浣衣局?” 馬恩慧難以相信地看著朱允炆。 浣衣局專司宮內(nèi)衣物清洗,若是裁了浣衣局,日后衣服誰來洗? 總不至于自己動手吧? 朱允炆微微一笑,對馬恩慧說道:“皇后,裁撤浣衣局好處有二,其一,那地方太苦,駱才人的手是什么樣子的,相信皇后還記得。其二,浣衣局有足夠的人員,又在宮外,房舍多,進貨、出貨,皆是便利?!?/br> 馬恩慧嘆息一聲,說道:“那皇上且回答臣妾一個問題,裁撤浣衣局之后,哪個局負責(zé)給宮里清洗衣物?” 朱允炆自信地看著馬恩慧,說了兩個字:“外包?!?/br> “外包?” 馬恩慧不解地看著朱允炆,又是自己聽不懂的詞,不由問道:“何為外包?” 朱允炆走到桌案旁,拿起了馬恩慧常用的算盤,說道:“皇后不妨這樣想,裁撤浣衣局之后,全部改為織造作坊,每日可帶來營收幾何。然后再算一算,若是在京師之中,找一批人給宮里清洗衣物,一日許之三四百文,需要多少人,支出幾何?!?/br> “若營收所得利超出支出耗費,則意味著,每日依舊有利可得。既有利,何不試試?也為那些宮女,尋一條出路?!?/br> 馬恩慧聽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是讓浣衣局干織造的事,再找一批人干浣衣局的事。 只不過,再找的人可就需要花錢了…… “皇上所言,是有些道理。不過交予外人來處理宮內(nèi)衣物,恐有不妥吧,若出了問題,如何是好?再說了,若是消息傳入朝臣耳中,必會引起風(fēng)波。” 馬恩慧擔(dān)憂地說道。 朱允炆走向馬恩慧,輕松地說道:“皇后,你知道這京師中,有多少生活無依無靠的寡婦嗎?若皇后以后宮之名,分以浣衣局之事,資其生活,朝臣縱是聽聞,也只有上書贊賞之言,又能有什么風(fēng)波?” 馬恩慧眼前一亮,若是如此的話,豈不是名利雙收? 此事,或可行。 第八十五章 民心在黝黑的笑容里 武英殿。 劉長閣抱著一疊文書,遞送給雙喜,雙喜將文書輕輕放在朱允炆的桌案上,然后安靜地退至一旁,垂手等待。 朱允炆批過一份奏折,指了指一旁的奏折,對雙喜說道:“這些先送通政司,告訴他們,不可遷移?!?/br> “遵命?!?/br> 雙喜將奏折收起,安排人送出宮。 朱允炆翻看著安全局送來的情報,面色陰沉下來,對劉長閣說道:“遏田產(chǎn)兼并之策尚未推行,已有人勾結(jié)農(nóng)稅司、布政使司、稽查司。這若是真正推行起來,豈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如此鄉(xiāng)紳官僚,當(dāng)真朕是瞎子嗎?!” “皇上,消息走漏,地方上都在想辦法應(yīng)對,部分官員、豪紳開始退田,但從南直隸與江浙等地傳來的消息來看,數(shù)量并不多。大部分官員、豪紳選擇觀望,有部分士紳,許以重利,勾連農(nóng)稅司、布政使司、稽查司,妄圖保其田產(chǎn)?!?/br> 劉長閣沉聲回道。 朱允炆冷笑一聲,果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這些人也夠下血本的,知道收買一個農(nóng)稅司是不管用的,索性把布政使司、稽查司的人一起收買了。 觀望? 繼續(xù)觀望吧,有你們哭的時候。 二月十二日,內(nèi)閣郁新、張紞、解縉三人聯(lián)名上書《清丈田畝,溯查田產(chǎn)以遏田產(chǎn)兼并、投獻之國策》,經(jīng)朱允炆批準(zhǔn)加印,于二月十五日,正式通告天下。 無數(shù)驛使背負文書,從官道之上縱馬疾馳,奔赴全國各地。 常州府,宜興。 農(nóng)稅縣司武廣、布政使司都市萬表,稽查司孟志遠,攜三十余人,連同農(nóng)戶組成的清丈隊六十余人,在田間地頭收到了《清丈田畝,溯查田產(chǎn)以遏田產(chǎn)兼并、投獻之國策》。 不遠處的柳樹下,五六個富紳聚在一起,彼此目光對過之后,都露出了笑意。 “可都打點好了吧?” 退休三年的趙七品輕松地問道。 錢富紳緊了緊腰帶,臉上rou抖動了下,說道:“自然,這可都是我們安家立命的底子,如何能輕易分出去。雖花費了一些,但總是擺平了他們?!?/br> 孫富農(nóng)清了清嗓子,沙啞地說道:“辛苦了十年,才得各位大哥提攜,收攏了一些分散田地,如今好不容易田畝連阡陌,真若交還那些窮腿子,還不虧死?上面,終究還是太年輕了啊?!?/br> “慎言,上面的事,我們可不敢胡言。” 李富商謹(jǐn)慎地看了看周圍,壓低聲音說道:“一切按計劃行事,可不敢讓那些佃農(nóng)跑出來,否則,要出大麻煩的。” “哈哈,放心吧。佃農(nóng)都在府里候著呢,他們聽聞今日有賞,絕計不會出門,更不會知道今日清丈田產(chǎn),只要過了這兩日,我等安然無憂?!?/br> 趙七品自信地說道。 錢富紳瞇著眼,提醒道:“噓,他們過來了?!?/br> 士紳們停止了交流。 武廣、萬表、孟志遠讓其他人在原地等待,然后走向富紳們。 趙七品率先迎上前,行禮道:“各位官爺辛苦了,不知何時清丈土地,我等也好備些薄茶,以慰大家?!?/br> 武廣冷著臉,從袖子里拿出了一個沉甸甸的錢袋子,丟給趙七品,萬表、孟志遠也紛紛拿出錢袋,交還富紳。 “這,這是何意?” 趙七品有些慌亂。 武廣沉聲說道:“皇上有命,對調(diào)諸縣,清丈田畝,我等已不再負責(zé)宜興之地,需即刻奔赴湖州長興清丈田畝。而宜興之地的清丈清查,也將由長興諸司負責(zé)。” “???” 士紳們頓時面如土色,惶恐至極。 這花了幾天時間,又是請吃又是請喝,剛剛拉好關(guān)系,你們就換地方了? 那新來的人,能像你們一樣貪嗎? 萬一有一個不貪的,那我們豈不是要破家? 孟志遠看著這些富紳,提醒道:“你們也別想著再收買農(nóng)稅司、布政使司、稽查司之人了。朝廷說了,將在全國選出一百個最優(yōu)清丈隊,不僅可享受大明首批國徽之榮耀,還可銘豐碑于宮門之外。事關(guān)千秋之事,無人會放棄。你們好自為之!” 說完,三人便轉(zhuǎn)身離去,除留下一人管理清丈隊,對接長興來人外,其他人全部找了馬匹,直奔長興而去。 富紳們再無退路,踉蹌返回家中,開始退田產(chǎn),再不抓緊就來不及了。 佃農(nóng)雖然不認(rèn)字,但也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往日里這些士紳,不是踹門進來,抗走自己所剩無幾的糧食,便是揮鞭子打自己,縱然是病中,也需要趕下田地。 何曾像今日,竟笑著看著自己,還拿出了田契? 佃農(nóng)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說不定誰敢伸手,就被拉去喂狗了。 士紳將田契送到每個人懷里,田契又掉到了地上,沒一個人敢接。 “求你們拿回去,然后回家,還不行嗎?!” “來人啊,給他們每個人發(fā)一兩銀子,各自拿走田契!” “老爺,這田契給了他們也沒用啊……” “什么?” “這田契是老爺?shù)拿职??!?/br> “那就快請中人寫新的田契!你去把衙門的王官爺請過來!” “可是老爺,朝廷新制,田地買賣需交付農(nóng)稅司管理,稽查司監(jiān)督,還要報備布政使司!現(xiàn)在農(nóng)稅司的人,已經(jīng)走了……” “不好,老爺暈倒了?!?/br> 胡浚抵達宜興后,馬不停蹄,與都事楊成軒、稽查司王文風(fēng)商議之后,將清丈隊分為三組,當(dāng)天便開始了清丈土地。 只十日,便分士紳田產(chǎn)四萬畝,其中有三家富紳,賠償農(nóng)戶多達五千兩,有一家士紳賠償了三千兩后,再無錢財可賠償。 胡浚也沒為難士紳,只是將其剩余田產(chǎn),作價為銀兩,轉(zhuǎn)給了佃農(nóng),若這還不足以補償,那便變賣其家產(chǎn)。 就算是傾家蕩產(chǎn)了,也不用著急,先看看你家?guī)卓谌耍谌?,沒問題,那邊八十畝地是你們的了,縣衙會給你們提供牛、種子、耕作器具、基本口糧。 好好耕作,十五稅一,絕不會學(xué)你們二稅一,只要勞作一年,全家人就能解決肚子問題了。 獲得土地與自由的自耕農(nóng),自發(fā)地給農(nóng)稅司、稽查司、布政使司的人送雞蛋,送吃的,還有一個耄耋老人,殺了家里唯一一只老母雞,親自送到農(nóng)稅司。 胡浚吃了一個雞蛋,喝了一口雞湯,老人笑得很開心,農(nóng)稅司的人卻已淚流滿面。 民心,這就是民心! 民心,就在這雞蛋里,在這雞湯里,在這老人、老農(nóng)黝黑的笑容里! 胡浚哽咽轉(zhuǎn)身,揮毫潑墨,寫道:“臣胡浚頓首于宜興,國策推行,民心順?biāo)?。時此,方悟得土地易,得人心難之至理……” 第八十六章 朱棣論局:五年窗口期 “民失田則無根,無根則枯,佃之士紳則無自由,無剩余之家產(chǎn),縱百千年,亦窮困潦倒,一成不變。臣窺國策,如春雨潤萬野,繁茂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