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二爺?shù)慕鸾z雀瘋了、趁機、【咒回黑化】鎖鏈,早就不需要了、成為絕美貓郎后我在修羅場端水、病美人亡國后,靠臉在暴君手下續(xù)命、江南糯香[美食]、人外怪物都想讓我當母親、舊夜新歡、頂級Alpha豢養(yǎng)的小蜜桃超兇
好在孫思邈都是活過一輩子的人了, 對許多事倒也還算看得開。他趁著邀請卡還沒生效, 提前對霍善標注了一些醫(yī)案, 讓他以后有機會的話可以幫忙治療一下。 比如盧照鄰那小孩兒,最后就是讓他別淪落到蹲大牢去, 蹲了還是幫忙撈撈吧。實在不行, 給他把風疾治好也行, 到底是喊過他一聲“孫師”的人。 霍善一口答應。 他現(xiàn)在的醫(yī)術(shù)還是很靠譜的。那些跟孫思邈他們一起去研究過卷宗的疾病就更不用說了, 他甚至可以直接從醫(yī)館藥房里掏出特效藥。 雖然有些病可能還沒法根治,但也可以保證讓患者有尊嚴有保障地活下去。 兩人說話間, 醫(yī)館的會客處白光一閃,出現(xiàn)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 霍善眨巴一下眼, 好奇地看看那看起來相當年輕的青年, 又轉(zhuǎn)頭看看孫思邈,疑惑追問:“你們說的太宗皇帝這么年輕的嗎?” 孫思邈一看來人的模樣,也有些怔愣,他是提供了幾個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 為了保證邀請卡生效連年輕時幾次受傷中毒都沒遺漏, 但他還以為過來的會是更后期的李世民。 結(jié)果看對方這身打扮, 來的居然是還沒經(jīng)歷過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嗎?! 準備看樂子的李時珍:“……” 現(xiàn)在給他講安史之亂的話怎么感覺有欺負年輕人的嫌疑? 不過二十多歲也不算小了,應該經(jīng)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了! 只是杜甫估計還是得跟霍善賣瓜攢錢去。 這么年輕的祖宗, 就算霍善在長安弄個醫(yī)館把他捎過去,李隆基也是不會信的吧! 信了也不一定會聽勸,畢竟李隆基年輕時本身就是敢于領(lǐng)兵造反的人,祖宗來了又怎么樣? 失算了! 坐在幾人對面的李世民認出了孫思邈,率先喊道:“孫真人?” 李世民少年時便遇到過孫思邈,曾得過他贈藥。 他登基后悉心尋訪孫思邈下落,想給他授官,孫思邈推辭了,并沒有接受李世民給的官職。 所以哪怕是沒登基前的李世民也是認得孫思邈的,而且眼前的孫思邈相貌年紀都與他記憶中的孫思邈一般無二,歲月在他身上仿佛早已停滯。 李世民已經(jīng)知曉這個是個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清楚自己可能是因為孫思邈才會被邀請過來,是以感激地說道:“我這次只是不小心中了毒,已經(jīng)都吐出來了,并無大礙,勞煩孫真人記掛了?!?/br> 這時候的李世民還很年輕,剛成為凌駕于王公之上的天策上將沒幾年,他有著青年人獨有的蓬勃銳氣,也有著強烈的招賢納才之心,對于孫思邈他們這些人態(tài)度都是十分客氣的,一點都沒有那種高高在上藐視所有人的驕矜倨傲。 孫思邈是見慣了達官貴人的,聞言笑道:“是我兩個小友想見見你?!?/br> 他給李世民介紹了霍善和李時珍。別看李時珍看起來年紀不小了,對孫思邈而言還真稱得上是“小友”。 且不說年齡了,光是性情就挺像。 霍善已經(jīng)見過好幾個皇帝啦,見到李世民這位太宗皇帝也不覺緊張,他也跑過去把自己介紹了一番,重點介紹說“我爹是冠軍侯”。在小孩子心里,自家爹的名號就是世上最響亮的! 李世民果然瞳孔一震。 哪怕許多文人對衛(wèi)青、霍去病多有微詞,在親自參與打天下過程的李世民心里這樣的將才都是極為愛惜的,從不覺得劉徹重用他們有什么不對。假如他家大舅子有這樣的軍事才華,他也一定會給對方盡情發(fā)揮的機會。 當然,更讓李世民震驚的還是這醫(yī)館竟這般神通廣大,能叫他來到七八百年前的大漢王朝。 此時的李世民還年輕,身體也還沒差到病急亂投醫(yī)地求神拜佛以及服食各種“長生藥”的狀態(tài),他對神鬼天命之說一向不甚在意。這樣的奇遇著實叫他意外! 李世民把霍善這個醫(yī)館主人抱了起來,笑道:“我的三個孩子也跟你差不多大?!?/br> 李世民的孩子已經(jīng)挺多了,他說的這三個孩子當然是正經(jīng)他的秦王妃長孫氏所出,武德年間長孫氏與他生下了嫡子李承乾、第四子李泰以及第五女李麗質(zhì),三個孩子年紀很接近,彼此都只差一歲,最大的李承乾也不過八歲。 所以他說自家孩子和霍善年歲相近也不是虛言。 至于夾在中間那五六個庶子庶女,李世民就沒給霍善講了,那根本不重要。 霍善不知李世民還瞞著好幾個孩子呢,聽李世民年紀輕輕就已經(jīng)是三個孩子的爹了,很是感慨地說道:“你這孩子生得比我姨公早多了?!?/br> 他記得他姨公差不多三十歲才生下他太子叔! 李時珍在旁插話:“生得早有什么用,好幾個孩子都沒活過他這個當?shù)??!?/br> 李世民:????? 孫思邈:“……” 孫思邈道:“我有事先走了,你們聊?!?/br> 李時珍也意識到這個話題對一位年輕的父親來說有點沉重,寬慰道:“哎,我就隨便說說,你也別往心里去。你看阿善他姨公這太子生得晚,還不是先他一步撒手人寰。他還是當場自絕的,你們家太子謀反失敗至少把命給保住了?!?/br> 霍善:????? 霍善目光幽幽地看著李時珍。 你說話就說話,帶我太子叔干嘛! 還在當天策上將的李世民也是滿心迷茫:我是誰?我在哪里?我的太子會謀反?他的承乾那般聰慧可愛,怎么可能會謀反! 他還會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送走幾個他與觀音婢的孩子? ……不對,他自己都還沒當上太子,哪來的太子謀反?! 李世民完全不信。 霍善也不管李世民信不信,他該起床了! 霍善熱情邀請李世民在這邊休養(yǎng)一旬,正好杜甫還可以待好些天,他們平時可以多聊聊大唐的事。 要不是杜甫來了,他們也不會想到把他這個當祖宗的給邀請過來。 比起你兒子長大后會學你逼宮謀反這種小事,杜甫那邊的才是大事:你們的長安洛陽二都即將被胡人攻占,大唐,危! 要不你倆合計合計,看看該怎么辦吧! 于是公元前116年初夏的清晨,在大漢西陵城一處彌漫著藥香的庭院之中,來自武德九年的李世民和來自天寶十三年的杜甫相對而坐。 面面相覷。 第198章 唐代人對昭陵都有著深厚感情, 這一點是為人至孝的高宗皇帝李治起的頭。 李治在位時一旦在戰(zhàn)事上取勝,就會把獻俘儀式安排在昭陵舉辦,好叫李世民在泉下也能看到大唐正在開疆拓土。 由于李治對昭陵的看重,時人一旦有什么冤屈就愛去哭昭陵。 都冒天下之大不韙跑老李家祖宗的墳頭哭了, 冤屈能不大嗎?有關(guān)部門都得火急火燎地介入處理, 生怕慢了一步自己要人頭落地。 要知道此前有人只是誤砍了昭陵幾棵樹,就差點被李治給砍了頭。還是狄仁杰極力勸阻之下, 李治才勉為其難地把犯錯官吏流放去嶺南自生自滅。 興許是由于李治這份看重, 又或者是昭陵的“昭”字天然帶著幾分鼓舞人心的力量, 反正哭昭陵這個活動一直到宋朝都很有幾分神圣色彩。 杜甫這個大唐人也不例外,所在的環(huán)境越是黑暗, 人們就越是愛回憶明主所在的時代。 所以杜甫每次路過昭陵都要寫詩遙遙吹捧一下李世民這位貞觀雄主, 深深懷念李世民“風塵三尺劍, 社稷一戎衣”的風姿。 眼下杜甫雖還沒有遭逢巨變, 卻已經(jīng)深刻地感受到風雨到來前的昏暗。 對于天上掉下個文武大圣皇帝這種事,杜甫雖還沒有完全消化完畢, 卻也莫名地激動起來了。 杜甫已經(jīng)從李時珍那兒得知大唐即將迎來為期八年的動亂,此時見了年輕的李世民, 眼睛里不由滿含熱淚, 和他說起天寶年間的種種變故。 如今的皇帝李隆基,開元年間也是個英明神武的帝王,可惜到了天寶年間就徹底變了樣。 后宮那點破事不提也罷,主要是他怕自己人心眼多, 所以信任胡人將領(lǐng), 信任到什么程度呢, 他把范陽、平盧、河東三鎮(zhèn)全劃分給胡將安祿山了。 今年這個安祿山還上書跟朝廷討要個通管全國馬匹的差使,朝廷還同意了。 也就是說一個胡將不僅兼任三鎮(zhèn)節(jié)度使, 還擁有調(diào)度戰(zhàn)馬的權(quán)限,要人有人,要馬有馬,要地有地,你說他不反,誰相信? 李隆基還真相信了。 連背靠楊貴妃的國相楊國忠都動搖不了李隆基對他的信任。 當然,這楊國忠沒好到哪里去就是了。天寶年間朝廷之所以滿堂昏昏,也有他貢獻的一份力量。 他們這些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惜沒有權(quán)限在御前建言,哪怕湊在一起日罵夜罵也沒法罵出什么結(jié)果來。他們上達天聽的路,早就已經(jīng)斷了??! 據(jù)傳就是李隆基跑開了頭,以后大唐的皇帝遇到強敵就跑,他們的都城長安被胡將叛軍之流進進出出許多回。 怎么能不叫人痛心! 連杜甫尚且心痛不已,李世民就更不用說了。 早在武德七年朝廷就在討論這件事:長安太危險了,北邊的人隨時會打過來,不如我們遷都吧! 所有人都贊同這個想法,誰都不想直面驍勇善戰(zhàn)的草原民族,總擔心突厥人隨時會打過來。 唯有李世民堅決反對遷都,他向李淵表示霍去病只是漢廷的將帥而已,尚且還曾立志要消滅匈奴,我這個秦王卻讓您生出想要遷都的憂慮,實在是我的責任,不如放我出去剁了那個頡利。一兩年內(nèi)我拿不到他的首級,你們再討論遷都也不遲! 父子倆為此大吵了一架,最后李淵打消了遷都的想法,但沒放李世民去打突厥。 可以說要是李世民不堅持,長安興許就被當時還算是才剛建立沒幾年、瞧著還是個草臺班子的朝廷給放火燒了。 因為當時有人建議李淵說:“突厥之所以打過來就是因為我們的府藏子女在長安,我們要是遷都去別的地方、把長安一把火給燒了,他們不就不來了嗎?” 這人敢建議,李淵還真敢聽,二話不說派出宇文士及去考察秦嶺以南有沒有適合遷都的地方。 長安可是李世民親自保下來的國都啊,得知它后來被各路人馬來回糟蹋,李世民怎么能不震怒。 ……可震怒也沒什么用。 李世民苦笑道:“目前我的處境也是內(nèi)外交困?!?/br> 他昨日赴了場鴻門宴,喝到了來自自家兄弟的毒酒,他們的父親李淵得知后只對他那位兄長說了句“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還說不想見他們兄弟不和準備安排他去洛陽。 他去洛陽倒也不是不行,只是恐怕兄長不會放他去。 君父相疑、兄弟反目已經(jīng)讓他疲于應對了,聽聞近來突厥還頻繁異動,恐怕要大肆進犯大唐邊境。他在軍中聲望已高,許多人恐怕不愿意看到他領(lǐng)兵上陣! 相信只要打上一場敗仗,不少人肯定又要再提一次遷都。 這是李世民不愿意看見的。 內(nèi)生嫌隙,外有強敵,可不就內(nèi)外交困嗎? 更何況他的兄長與弟弟已經(jīng)聯(lián)合在一起了。倘若他們父親被兄長說動,將兵權(quán)移交給弟弟李元吉,長安保不保得住還另說,他這個秦王只怕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