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節(jié)
如今想要各地商戶同意聘用傷殘將士與軍屬,自然也得給他們一些好處。 于是云舒下令,商戶們聘用傷殘將士與軍屬后,可以一定比例的抵扣掉部分稅。 至于這其中具體的比例,就得戶部與兵部的人共同商議,最終上報給云舒做裁決了。 戶部尚書今天沒來,還不知道自己又被加了一道難題。 在兵部尚書盤算著這退伍軍人事業(yè)部該怎么設立的時候,云舒已經(jīng)對呂將軍談到了水師的問題。 “想來沿海百姓屢遭荒夷侵襲的事,將軍也有所耳聞。本王此次來,是希望呂將軍可以組建一支水軍,一支比竇丞手下還要精銳的水師?!?/br> 雖然呂伯年官復原職,但是他原來的手下都已經(jīng)給了云舒,云舒還將其分到了曹誠的手下,如今這三萬人就留在京都,拱衛(wèi)京都安全,也算是蕭謹行走后,能保護云舒在京安全,抵抗各處威脅的最強力量。 呂伯年也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去了何處,自然不敢問云舒要人。 更何況,他此前就向承安帝提議過組建一支水師,專門針對沿海安全,卻遭到了承安帝的反對,這會兒聽到云舒主動要求建水師,如何能不讓他驚喜。 他本就熟悉水戰(zhàn),就算水師只有三千人,也比三萬陸軍對他更有吸引力。 呂伯年看著比自家兒子大不了幾歲的殿下,頓時有種得遇知己的喜悅。 他已經(jīng)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在被承安帝罷官并杖責之后,以為這輩子也就如此了,再也無法為朝廷效力。卻沒想到,與他無甚交情,甚至從未說過話的新太子,居然要重新用他,甚至還讓他組建他心心念念的水師。 呂伯年萬分感慨,狠狠摸了一下眼角的淚,給與一個軍人最鄭重的承諾,抱拳道: “臣定不辱命?!?/br> 云舒也將話說到前頭,“此番你組建水軍后,會調(diào)到蕭將軍的手下?!?/br> 蕭謹行率軍攻打竇丞的消息,呂伯年自然知曉,如今組建水師對付沿海荒夷及竇丞的水師,讓他歸在蕭謹行旗下也是情理之中的。 雖說蕭將軍比他年輕了二十多歲,但武將看的從來都不是年齡和資歷,而是帶兵打仗、排兵布陣的能力。 蕭將軍的這些能力,明顯在他之上,他自然沒有任何不滿,況且能回來繼續(xù)帶兵打仗,他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如何會去計較職務的高低。 呂將軍沉冤得雪,得以再次領兵,最高興的莫過于呂莘了。 若說之前他是怕云舒責罰他父親才道歉的話,那他此刻就是真心實意地鄭重道歉,為之前自己的莽撞。 云舒這才注意到這個剛滿十七的少年。 “這就是呂將軍的長子嗎,倒是虎父無犬子?!?/br> 呂將軍謙虛道:“讓殿下見笑了,也就在家里學著刀劍拳腳工夫罷了。” 呂莘這次倒是沒有嗆聲,只小聲嘀咕道:“我也學了些兵書的?!?/br> 怎么說也是將軍的兒子,自是不會只享樂,況且以呂伯年的為人來說,也不會讓自己兒子過紙醉金迷的日子。 云舒想到如今不管是太學還是國子學都在上課,于是學著日常家長的問題,順口問道:“是在哪個學院就讀?” 這一問倒是讓呂莘紅了臉,支支吾吾道:“未曾在學院就讀?!?/br> 呂伯年嘆口氣,道:“他同我一樣學不進書,也就兵書能看進去一點,此前送到國子學兩年,最后因課業(yè)太差,被勸退了?!?/br> 呂莘有些不服,小聲道:“當初蕭將軍也是從國子學退學參軍的,我比當初的蕭將軍還大了一歲多,為何就不能參軍?” 他這話一說,呂伯年頓時嚇了一跳,趕緊給蕭蕪道歉。 “蕭相海涵,犬子口不擇言慣了,回頭我定好好管教?!?/br> 蕭蕪倒也不尷尬,擺了擺手道:“謹行他當初確實是從國子學退學,還是被本相給扔進軍營的,令公子也不算說錯?!?/br> 蕭蕪也有些感慨,蕭謹行是蕭家的異類,蕭家?guī)状际亲叩奈墓俾肪€,即便是蕭夫人娘家也是文人居多,但就到了蕭謹行這,卻出了意外。 蕭謹行自小就不愛讀書,一看書就頭疼,在國子學更是各種不服。蕭蕪最終沒有辦法,就給他丟到了軍營歷練,本想著摔打兩年就該乖乖回來了,卻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十三年。 云舒突然想到國子學招收五品以上官員子弟入學,這里面不分文官還是武官,但是武官子弟因受其父影響,多是自小習武,且文武官天然對立,其子弟在學院里也摩擦不斷。 當然了,年少時的蕭謹行是個異類,他既不受文官子弟待見,因為他學問一塌糊涂,同時也不受武官子弟喜歡,因為他爹是文官之首。 既然武官子弟不愛習文,不愛背四書五經(jīng),為何一定要強求呢? 云舒轉身對蕭蕪道:“蕭相,本王有個想法,你聽下可不可行?” “如今各軍士兵多是各自將領自行訓練,各軍將領也是依照前人的方法,或是加一些自家家學淵源,例如本王聽說呂將軍訓練的將士,會學呂家槍法。不止是兵士,即便是朝廷的將領,也多是自學兵書,并不像各大學院一般,有專人教授知識?!?/br> 蕭蕪雖是文官,但因為兒子是武將,他在蕭謹行從軍后,多少還是了解了一下如今大雍的軍事體系的。 聞言,他點了點頭道:“確實如此。大雍將領都是在戰(zhàn)場上建立軍功,能看進兵書,且能運用的,才有機會升到將領。若是大字不識幾個,怕是一輩子也只能當個百夫長了?!?/br> 取才取士,即便是武官,也不要目不識丁之人。 就云舒知道的,龐農(nóng)一開始也是大字不識幾個,后來還是在蕭謹行的指導下,開始認字習兵書,才有機會升到校尉。 云舒每日事多,既然今日想到了,并說到這了,他也就沒避著呂將軍等人,直接道: “自學的效率太低,所以本王想著,既然文人可以在學院學習,為何武人不能呢? 國子監(jiān)下已經(jīng)有國子學、太學,及各處府學,不如多增加一個軍學院,招收所有習武且愿意入軍之人。而這些軍學生學成之后,便可直接進入各軍。 而且他們在學院里學習了各項技能,到時上了戰(zhàn)場,也比什么都不會的新兵強上許多。” 軍學院? 不止蕭蕪驚了,就連一旁的兵部尚書和呂將軍,甚至是呂將軍身后的呂莘都震驚了。 軍學院,這可真是聞所未聞啊。 呂將軍和呂莘自然欣喜,若是軍學院辦起來,那他們這些武將家的孩子,自然都有了好去處。 但蕭蕪還是從實際出發(fā),他稍一思考后,道:“只是即便是武將,也不見得家中都會愿意孩子將來繼續(xù)從武參軍,若是求安逸,他們會更愿意棄武從文,到時求個一官半職悠閑度日。” 至少他聽說很多武將家的父母,更希望孫兒輩可以留在自己身邊,而不是每日里拋頭顱灑熱血。 “臣擔心,即便軍學院開設了,也招不到多少學生?!?/br> 呂將軍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問題,他也點頭道:“蕭相說的沒錯。” 對此,云舒倒是不擔心。 “既是軍學院,自然就不單單只招武將家的弟子。我大雍兵士那么多,只要父母參軍,子女便可入軍學院,若是烈士遺孤,則軍學院減免一切束脩,并發(fā)放生活補助。” 簡而之言,烈士遺孤由軍學院養(yǎng)。 兵部尚書小心翼翼道:“這么一來,軍學院的花銷可不少?!迸率浅⒌觅N錢辦啊。 這烈士遺孤的工作本是歸兵部,如今卻分到了軍學院去,兵部尚書松口氣的同時,也不得不點名這一點。 這軍學院若是開了,歸在國子監(jiān)名下,那國子監(jiān)祭酒可得頭疼壞了。 云舒自然知曉軍學院是在貼錢辦,但要想強國,就必須先強兵,而軍學院的學生,便是以后強兵之路的主力。 國家財政貼錢辦,也是應當?shù)摹?/br> “軍學院這塊的支出,由戶部撥款扶持。” 兵部尚書見太子殿下直接決定了,也只能為今日沒來的戶部尚書掬一把同情淚。 也不知道戶部賺錢的速度,能不能跟上太子殿下花錢的速度。 兵部尚書這是依據(jù)以往大雍的國庫收入來思考的,但財政收入從來就不是云舒擔心的點。 至于軍學院中,武將子弟會不會與平民子弟起沖突? 那云舒只能表示,你武將子弟入了軍營也得從底層做起,與普通士兵同吃同睡,怎么到了學院就得擺起譜來? 既是軍學生,就當一視同仁。 這軍學院還未辦起來,呂莘就急得先報了名,爭取當軍學院第一個軍校生。 云舒三言兩語便決定了軍學院的事,并交代蕭蕪回去后與邊實商議軍學院開辦的具體事宜。 至于軍學院的教官,那就從玄甲衛(wèi)與玄甲軍中先行抽調(diào),像是曹誠等人就先去當個客座博士。 軍學院開未辦起來,朝廷的武將們就已經(jīng)被安上了客座博士的名頭,就連蕭謹行和呂將軍也不例外。 人不在京都? 沒關系,什么時候回來,什么時候上課。 其師資,并不比國子學和太學的差。 軍學院的事,就此說定。 同時,云舒也令呂將軍去各軍中抽調(diào)水性好的士兵,盡快組成水軍,并開始訓練。 云舒從呂將軍處回宮,便向朝臣們宣布了今日所做的決定。 百官聞言,頓時就炸開了鍋。 以云舒如今的聲望及權勢,他想要重用呂將軍,其他文官自然不敢像承安帝在時那般,胡亂指手畫腳。 況且,這番啟用呂將軍,打的也就是承安帝的臉。承安帝都不管事了,那打不打臉,他兒子都不在意,他們自然也不在意。 只是這開設軍學院一事,簡直刷新了他們的認知。 武將也得學習了? 眾人以為第一個反對的會是戶部尚書杜昌明,畢竟要戶部大出血,養(yǎng)一個無底洞,但沒想到一向是個鐵公雞的杜昌明,這次居然老老實實領命,并沒有反對太子殿下的提議。 在別人震驚的同時,杜昌明只能暗地里腹誹。 那是你們不知道,太子殿下才是如今的納稅大戶,甚至帶著他一起薅另外幾大世家的羊毛。 至于聘用傷殘將士和軍屬可以抵稅這個事,他也只能表示,殿下各種花花主意那是真的多。 但不得不說,這一舉措確實是替保家衛(wèi)國的將士們著想,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第179章 京都小報不愧是京都的百事通,除了之前各種貪官污吏的秘辛外,就連朝廷新出的政令也不放過。 而它也不是將政令冷冰冰干巴巴地直接刊登,而是將此前西州的政令也搬出來,甚至將西州在這些政令下獲益的那些人的故事,挑典型事例刊登出來。 如今京都各大茶館的說報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成了一天當中最火爆的時間段。 每到說書先生將京都小報拿出來的時候,百姓們便蜂擁而至,整個茶館座無虛席,很多人只能擠在門口探著耳朵聽,對他們來說,小報里的那些事實在是太離奇了,簡直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例如前幾期的“千里荒漠變綠洲”“夏日里的冰爽”“土豆饑荒的克星”等等。 而對于茶館來說,不用花心思去編故事,且每期的內(nèi)容還不重樣,簡直不要太省心省事省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