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節(jié)
余達更是覺得,雖然上一次將軍吃的爆炒宴他沒吃著,但一定不如這次的好吃! 將軍真是沒有口福,這么好的菜,全都便宜自己了。 余達可不覺得,要是蕭謹行在,殿下這桌菜還輪得到自己。 余達一邊吃一邊夸,舌頭都不會打轉(zhuǎn)了,說的話都開始含糊,恨不得將舌頭都給吃了。 “殿下,您到底用了什么調(diào)料,這菜怎會如此好吃?” 余達沒有呂長史那套君子遠庖廚的想法,殿下都能做好吃的,若是他學會了,回家也可以做給家里人吃。 “里面用了點冰糖?!?/br> 余達和呂長史都是第一次聽說冰糖,余達用糖很少,呂長史以前在京都的時候,倒是知道有紅糖這么個東西。 云舒耐心給兩人解釋了一下什么是冰糖。 余達驚訝道:“原來就是小嚴家的甜菜做的呀!” 余達倒是知道那個不種糧食,將地全用來種甜菜的小嚴。畢竟如此獨一份的人才,整個西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家都在看他笑話,用他的例子教育自家的孩子,不要好高騖遠。 種糧食吃飽肚子,才是最要緊的。 云舒點頭,“聽說沙州、瓜州、甘州等地都不產(chǎn)甘蔗,自然也就沒有糖,若是想要糖,都得從其他地方買,糖的價格本就高,加上路途遠,那幾個地方的糖價都高的離譜,所以本王打算這甜菜可以多種一些,賣給他們?!?/br> 余達、呂長史:“……” 咱們不是就來吃飯的嗎?怎么還說到制糖賣糖了? 云舒見兩人懂了,又對呂長史說道:“這東西讓百姓們家前屋后先種一些,應(yīng)當也是可以的。后續(xù)等大家不差糧了,也嘗到了經(jīng)濟作物的甜頭后,可以讓他們多種一些。對了,余達,你們西州軍也可以種一些?!?/br> 余達:“……” 之前剛忽悠將軍,讓他們種棉花,冬天了可以做棉衣,現(xiàn)在又忽悠他們種甜菜? 殿下一天天的,腦子里的主意實在太多了,他們西州軍都要忙不過來了! 趕得早不如趕得巧,三人正吃著飯的時候,外出幾個月的丁嘉禾來找云舒復命了。 第89章 丁嘉禾此前被云舒派去請人。 云舒這會兒聽他來報,說人已經(jīng)到了,正在外廳候著,當即就放下碗筷,趕了過去。 而與這些人一同前來的,還有聽到消息的邊實。 邊實與這十多人多少都有些交情。數(shù)年不見,又想到如今各自的處境,不禁感慨良多,一時間倒是有說不完的話。 邊實曾經(jīng)貴為太傅,最終卻被牽連發(fā)配邊疆,到了西州這處。其他人的境況雖好些,但也難離故土,兩方相距數(shù)千里。 世人講究一句落葉歸根,他們自覺已經(jīng)半截身子入了土。此次若不是有邊實去了書信,且有丁嘉禾親自去請,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離開故土。 自然也無法再逢昔日舊友。 “距上次與邊老兄分別,不知不覺都已過了十五個年頭。有些時候啊,還能夢見咱們年少時在京都求學的場景,待到夢醒,方知仿如隔世是何滋味……” 周圍人紛紛點頭。 云舒到的時候,這些年過半百,有些已近七旬的人,眼眶都有些微紅,明顯剛剛說到動情之處,還哭了一場。 如今車馬慢,有些時候,一次分別,很可能就是最后一面。 廳內(nèi)氣氛有些傷感,云舒笑著進來,并抱拳道:“諸位遠道而來,本王有失遠迎,還望海涵?!?/br> 這些人都是第一次見云舒,雖知道夏王殿下年輕,但總以為能將邊實從沙州撈過來,并為他效力,此人至少應(yīng)當比較威嚴,但這一見,都覺得有些詫異。 這人的臉也太嫩了,與他們想象的一點都不同。 燦如春華,姣如秋月,若是以普通男子的容貌來說,必是絕佳的。但是若是以一地藩王的氣度來說,就有些過于艷麗了。 這些人雖前來投靠,但也是被丁嘉禾的三寸之舌給說動了,但他們畢竟對云舒不了解,到了地方,還是想要重新評估一下所效忠之人。 個人心里都打著算盤,但面上不顯,云舒以禮相待,他們自然也一一回禮。 云舒還是挺高興的,雖然當初邊實給了二十多個人的名單信息,現(xiàn)在只來了十八個,但云舒已經(jīng)很滿意了。西州畢竟太遠了,這些人當中,年齡最大的都六七十了。有人不愿意長途跋涉,也是情理之中的。 況且這些只是邊實的舊友,除了這些人外,邊實還給自己的學生去了不少書信。前些日子,已經(jīng)有不少人陸陸續(xù)續(xù)來了西州。那些學生就年輕多了,這會兒已經(jīng)辦理了入職手續(xù),正式成為西州學院的老師。 而原先兼顧西州學院課程的一部分西州府官員,也可以專心處理府衙里的相關(guān)事務(wù)。 云舒在主位上坐下后,招呼其他人一一落座。雙方之間都不動聲色地打量了對方一番。 邊實作為中間人,自然率先給云舒介紹眾人,也讓云舒認認他們的臉,以及每個人擅長的地方。 每個被點到名的人,都起身重新給云舒見禮,雙方算是正式認識一番。 前面幾人,都是邊實曾經(jīng)的同窗,也曾在京都國子監(jiān)或是其他大書院任過職,學識上自然沒有半點問題。 云舒并不打算將西州學院建成一個??茖W院,作為綜合性學院,文史方面自然是要學的。他希望將來西州學院的學子走出去,不管哪個方面,都可以吊打其他各地區(qū)的學子。 在介紹人的時候,其他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只是等邊實介紹到最后幾位的時候,先前的那些人就紛紛皺了眉。 在路上的時候,他們以為這幾人是丁先生的下屬或是親戚,直見到他們與自己一同來見夏王,才知道這幾人也是夏王請來的老師。 但他們沒想到西州學院,居然要請這樣的人來當老師。 西州學院到底要教什么?莫不是要教學生們種地、搭橋吧? 原來被十多位文人嫌棄的,是幾名長得像是老農(nóng)的先生。 邊實其實與幾人并不熟識,是他在西州呆了一段時間,也明白了云舒治理西州的理念,覺得云舒需要這樣的人才,所以才舉薦了這幾人。 第一個人名叫莊農(nóng),曾在司農(nóng)監(jiān)當了二十多年差,只是他的官職一直很低,成天與農(nóng)戶打交。由于不懂得如何鉆營,二十多年過去了,屁股底下的位置,都沒有挪動半分。 而邊實舉薦他,是因為他曾經(jīng)向上獻了的麥的改良種,使得京都那片的小麥收成提高了一成有余。 只是礙于各種原因,這一項利民的良種并沒有被全面推廣開來,是邊實一直以來的遺憾。 莊農(nóng)躬身行禮,身上看不太出來尋常官員的氣質(zhì),倒是與尋常老農(nóng)并無太大差別。 “殿下,草民將麥種也帶來了?!?/br> 云舒自然驚喜,沒人比他更知道種子改良的重要性了。 這年頭的人,只知道將種子種下去,到了秋日收獲后,留下一些種子,來年再種。卻不知道一代代更新迭代后,良種的產(chǎn)量會越來越好,而差的種子只會越來越差。 既然邊實說莊農(nóng)的麥種可以提高一成有余的收成,那自然比西州當?shù)氐姆N子強得多。 云舒當下就道:“莊先生以后任職西州學院農(nóng)學院的院長,可以自由選擇學生參與學習研究?!?/br> 說完后,他又對邊實說道:“邊院長,學院那邊要配合莊院長,他要什么你們就提供什么?!?/br> “對了,還有農(nóng)學院試驗田的問題?!痹剖嫦肓讼氲溃骸斑@個試驗田建在學院里不太合適,咱們也沒有這么大的地方?;仡^本王讓呂長史那邊給農(nóng)學院專門劃一塊地,你們想種什么都可以?!?/br> 云舒正說著,呂長史也從外面進來了,他一頭霧水道:“什么地?種什么?” 云舒一指有些驚慌局促的莊農(nóng),“喏,這是本王剛請來的農(nóng)學專家莊農(nóng)院長,你給安排一塊地給人家研究作物。” 西州的民生相關(guān),大部分都要經(jīng)過呂長史的手,他在聽到夏王殿下和邊院長居然把莊農(nóng)都給找了來,頓時整個人都興奮了。 呂長史自然也聽說過莊農(nóng)此人,但是當初麥種改良并沒有在京都掀起風浪。當時正值京都派系斗爭加劇,有能力說得上話的人,根本沒空在意一顆種子,于是這事后來就這么淡了下來。 呂長史當初也沒想那么多,或者說,當初的他,也對農(nóng)事不感興趣。 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自從來了西州后,特別是跟著殿下的這段時日,呂長史逐漸認識到農(nóng)學的重要性。 莊稼要想長得好,得要好肥,這個殿下已經(jīng)做了其中一種肥料。還得科學種植,這個殿下也講了一部分,例如高低作物根據(jù)習性可以套種。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種子。種子不好,其他東西再好,也出不了多少產(chǎn)量。 呂長史兩步上前,一把握住莊農(nóng)粗糙干枯的手,“莊院長,你可是西州的希望呀!” 莊農(nóng)打從出生起,就沒被人這么重視過。 他知道西州學院,這個丁先生在找到他的時候,就已經(jīng)與他詳細說過了。但是農(nóng)學院是什么? 他現(xiàn)在也是院長了? 與莊農(nóng)的一臉無所適從不同,其他人多少都有些酸意了。 這人明顯就不是做學問的,雖說研究出了麥種,能提高糧食的產(chǎn)量,但怎么就能到學院里當院長呢? 他們這些人讀了那么多年圣賢書,自然知道糧食對百姓的重要性,也知道能提高產(chǎn)量的良種有多么重要。但是就如京都的官員覺得政斗更重要一樣,他們也不覺得一個會種地的人,能夠到學院里當老師。 教學生種地,這不是開玩笑嗎? 況且邊實之前介紹他們的時候,殿下都沒有給他們直接安排位置,也沒提什么學院院長的事,現(xiàn)在卻給這個人直接提了院長的職,還讓邊實全力配合,甚至還讓呂長史出面劃地。 這待遇,他們可未曾得到。 這很明顯就是殿下并不重視他們,而更重視這個種地的。 讀書什么時候,就比種地的地位低了? 其中一人道:“殿下,西州學院這個農(nóng)學院是要教學什么種地嗎?在下可從未聽說,種地還需要特地入學學習啊。” 他一邊說著,一邊向周圍的人看去,其他人見他看過來,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真是聞所未聞?!?/br> 這下連邊實都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他在西州呆得久了,倒是對官場上那些手段,有些生疏了。這會兒一聽到這幾人搭腔,就知道要壞事了。 然而他還未來得及阻攔,那邊云舒就已經(jīng)開口說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讀書讀書,難道是只讀書嗎?” “讀書的目的是什么?” 見云舒這般問,那些讀了幾十年圣賢書的人,自然不能退讓。他們覺得這是云舒在考驗他們,同時也是讓云舒認識他們價值最好的時機。 他們自然不能說,讀書是為了考取功名,去當官。那顯得他們太過俗氣。 “讀圣賢之書,自然是為了明德明理,擇善為之?!?/br> “讀史書,自然是以史為鑒。” “……” 眾人七嘴八舌,云舒聽他們一一說完,點頭道:“你們說的都對,但又不全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