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10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長生蠱、養(yǎng)金枝、似婚、長恨春歸、我家男仆一米八八、裝beta后我跟帝國將軍結婚了、末世來了,還不快支棱起來、爭晝、[綜漫] 咒術高專戀愛指南、[綜漫] 赤葦學長請做我的充電器
“說!” 始皇帝連頭都沒抬起來,只是聲音略微沉了一下。 “陛下,臣要說的其實和朝會之言沒甚么區(qū)別。 黔首小民,是沒有資產,沒有能力生產販賣私鹽的,他們購買私鹽,也不過是為了求生,這是人之常情。 同樣,黔首小民,也無力曲解秦法,他們大多數(shù)目不識丁,如何歪曲秦律含義?何談抹黑大秦,抹黑陛下。 關中自商君變法以后,或有不愿為隸臣妾出逃的小民,或有不堪徭役而淪為盜匪的黔首,可是從未聽說過有聚集成事禍亂一方的。” 始皇帝點了點:“繼續(xù)說!” “商君變法之時,并非一路坦途,其中倍受阻撓,甚至商君自己也因此身死道消,可是其中阻撓,也大多來源于公族,來源于老氏族,而非來源于黔首?!?/br> “倘若把國家看成一顆大樹,以前的秦國就是枝丫扭曲,肆意生長的山間雜樹,商君變法,便是修剪枝葉,以強軀干。 商君變法之前,就是干弱枝繁,商君變法以后,就是干強支弱。 而大秦一統(tǒng)六國以后,之前被修剪掉的雜枝雜葉便也一股腦的再長了出來。 眼下大秦推行秦律,普及秦法,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貨幣,不外乎再次修剪枝葉,以使軀干強大。” 始皇帝略顯詫異的看了一眼趙泗,倒是沒想到趙泗能夠以樹木比喻大秦,把變法比喻為修剪枝葉,而且還比喻的這么恰當。 “依臣之見,眼下大秦,和商君變法前的大秦異曲同工,即干弱枝強,故而不管是推行秦律也好,施行政策也罷,皆有阻撓,甚至很多地區(qū),已經刑不下地方……” 始皇帝點了點頭,這個問題始皇帝自然意識的到,不然大秦就不會推行那么多政策。 秦國推行那么多政策,做了那么多措施,說白了出發(fā)點就是為了加強中央掌控力,削弱地方勢力影響。 “依你之見,該如何為之?”始皇帝饒有趣味的看著趙泗。 “枝強而干弱,不外乎強干弱枝?!壁w泗開口。 “那又該如何強干弱枝?”始皇帝放下竹簡看向趙泗笑著問道。 趙泗能夠看出來問題,很不錯,這是洞察能力的體現(xiàn)。 如果按照趙泗的比喻,大秦目前的種種措施,都是為了解決枝繁而干弱,中央影響力不足,不足以掌控深入地方。 “車同軌書同文這些暫且不提,眼下大秦已經在修剪枝葉?!壁w泗開口。 “臣別有他法……”趙泗認真開口。 他很早之前就想過這個問題,也想過解決辦法。 然后,在那個常常被拿出來和始皇帝相提并論的男人身上找到了答案。 “遷六國舊貴入關!” 值得一提的是,實際上漢武帝和始皇帝面對的情況有異曲同工之妙。 漢武帝曾經頒布過著名的《遷茂陵令》。 凡是財富在300萬錢以上的巨富豪門,一律遷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 推恩令,遷茂陵令,酬金奪爵,告緍,本質上都是為了中央集權統(tǒng)治。 漢承秦制,秦開大一統(tǒng)先河,但諸夏的大一統(tǒng)漢朝同樣功不可沒。 秦朝奠定基礎,漢朝根據(jù)秦朝的基礎繼續(xù)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統(tǒng)治,才是諸夏得以大一統(tǒng)的根本原因,秦漢,應該一并而看待。 二者不管是制度還是種種政令的基本行為邏輯,其實都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同理,始皇帝推行的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收天下之兵,以及頒布的新黔首挾兵令,清理六國王室直系血裔,本質上也是為了防止復辟,地方勢力做大。 只是秦國的打擊對象針對的是六國王室。 畢竟秦始皇覆滅天下的主要對手就是六國王室,而考慮到秦國的背景,秦國大量的能臣多來自于他國,商鞅也好,呂不韋也罷,蒙家,乃至于李信等等…… 更不用說這個時代文化人實在不夠,秦國需要依靠貴族治理地方,打破六國王室舊有的統(tǒng)治模型。 而漢朝,六國王室已經被秦國徹底打碎。 故而,漢朝面對的問題就是地方貴族王侯公爵勢力的做大。 說白了,大秦還是沒有經驗,對于六國貴族的打擊并不夠。 項家能夠老老實實的活著,影響地方勢力就是側面明證。 現(xiàn)在大秦的問題也早就不是打擊六國王室那些失敗者,或者防止民生怨恨聚集為盜。 “就像臣所說的,誰在服役,誰在納稅,誰在戍邊,誰又在歪曲秦法,擾亂地方,謀取私利?”趙泗笑了一下。 “強干弱枝,弱的不該是黔首,黔首哪里算得上枝呢?黔首甚至連葉子都算不上……他們是雨,是水,是泥!” “發(fā)動律令,遷六國舊貴入關,奪其爵,取其財,戮其人,自然就干強枝弱,天下安定?!壁w泗開口說道。 始皇帝身形坐定…… 趙泗的出發(fā)點和其余人就不同了。 其實說白還是時代不一樣,大秦恰好處于舊時代的落幕和新時代的開擴之時。 就像對于大秦,你可以和戰(zhàn)國春秋混為一談。 也可以秦漢相提并論。 這是一個過渡時期,舊的尚未褪去,新的問題又一窩蜂的涌來。 “人人皆言,戰(zhàn)國列國伐交頻頻,乃大爭之世,不然,臣以為,如今才是大爭之世。” “如今大秦,初統(tǒng)天下,看似是新朝,實則是老邁之國?!?/br> “眼下之爭,在于新舊之爭!” “以前歷代秦君的志向是一統(tǒng)天下,而陛下的志向則是千世萬世,以一系之?!?/br> “變則強!不變則亡!” “陛下,大秦的根基從來不是老公族,而是老秦人。大秦的敵人也從來不是六國,而是六國舊貴。 秦滅六國,非僥幸也! 六國也并非亡于此時,而亡于百年之前! 大秦之患,也從不是六國王室復辟。而在于舊貴牟私而不謀國。 大秦滅了六國一次,就能滅六國兩次三次十次百次?!?/br> “強干弱枝,遷貴發(fā)令……”始皇帝摩挲著胡子,若有所思。 第一百三十一章 陛下,這就是戰(zhàn)爭! 實際上,始皇帝不是傻子,李斯也不是傻子,只是缺少了一定的經驗。 始皇帝所行之政令,本質上就是為了強干弱枝,加強中央集權。 而趙泗,是站在歷史的角度汲取成功者的經驗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仔細說說。”始皇帝饒有興致的開口詢問。 大秦的敵人不是六國,而是舊貴,這是一個不錯的出發(fā)角度。 “眼下六國舊貴,田地未沒,爵位未失,家學未散,名聲未去,針對六國舊貴的律法,除了限制六國舊貴的新黔首攜兵令也并無其他律法。 眼下大秦的貴族,是七國的貴族,可是天下已經一統(tǒng),如何能以一國之力供養(yǎng)七國貴族?” “大秦是干,六國就是枝,眼下該做的就是修剪枝葉?!壁w泗語氣沉重。 “枝葉搶走了軀干的營養(yǎng),故而軀干不能粗壯,修剪枝葉,是要用刀的!”趙泗眼神銳利。 “眼下的大秦,疆域遼闊可是吏員卻不足,律不及地方,六國舊貴聲望財富尚在,如六國傳世之貴,如楚國項家,依舊可以影響地方。依臣愚見,凡一千石以上的舊貴,就該頒布政令,舉家遷入關內,匯聚關中。 如此,六國大貴遷移,一不能再影響地方,二于王城治下,不可媾和貴族影響政令,三可收天下之財匯聚關內,此為強干弱枝也!” 遷移六國舊貴族,肯定不是什么人都遷移。 要遷移的是名望大,財富多,土地廣,嚴重影響了地方治理,土地分配,財富占比的大貴族,要遷移的是六國的頂級貴族,而不是那群中小型貴族。 只有擁有廣泛財富,名望,土地的大貴族,才擁有掌握當?shù)厣鷳B(tài),影響大秦統(tǒng)治的能力。 以一千石為標準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一千石往上,那可都是大貴族了。 始皇帝點了點頭開口道:“不錯,不過遷移六國舊貴入關,又該安置在何處?田地又該如何分配,又該如何安撫?” 趙泗聞言笑了一下?lián)u了搖頭。 “陛下,修剪枝葉,要用刀!” “他們是大秦的統(tǒng)治地方的障礙和敵人,而不是大秦安撫的對象?!?/br> “分地?為何要分地?要分也是按照大秦律法,以一家百畝之田分之。難道他們在地方有多少田地,大秦就要在關中給他們補償多少田地么? 六國覆滅,爵位不失,田產不沒,財富不收,為王不能盡忠盡命,屈膝一軟就能保存大部分財富,哪有這么好的事情?” “商君當初變法,刑殺老氏族,分大家為小家,孟西白三氏在變法之時,刑殺過千余,公子虔都因此黥鼻,關內的公族是流過血的,甚至舉家而亡者亦不在少數(shù)。 他們的爵位是靠軍功搏來的,是靠流血換來的。 當今關內高爵,哪個不是因功而封?便是王室子弟,沒有軍功也不能入宗廟,食俸祿。 六國舊貴一無迎獻之功,二不能為君王效死,三又擾亂地方治理政策下達。 為何要安撫?老氏族和公族流過的血,六國舊貴憑什么不流?” “陛下博浪沙遇刺,大索天下,迄今為止依舊沒有抓獲兇手。那刺客莫非能變成天上的鳥雀海里游魚?商君在自己制定的驗傳制度和官驛制度之下都不能幸免,那刺客為何能逃之夭夭? 大秦推行的政令出了關中,進展緩慢,難以執(zhí)行,一方面是因為吏員不夠用,土地又太遼闊,消息傳遞太慢。 可是連行刺陛下之人都能逃之夭夭。 群眾里面有壞人啊陛下!” “刺客是如何得知陛下行進之路的,又是如何躲過隨行士卒的查驗的,又是如何在行刺失敗以后逃之夭夭的?” “當年商君變法,老氏族和公族流了多少血?” “眼下的這群六國舊貴,就是抽十殺五都不會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