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再不走江眠就要遲到了,對現(xiàn)在的江眠來說,幾百塊的全勤獎對她也非常重要。 她轉(zhuǎn)頭不再看周羨均隱含期待的眼神,及時叫醒了屋子里的智能音響:“小愛同學?!?/br> “我在?!?/br> “幫我播放幾首紅歌,要大氣磅礴一點的?!?/br> “好的,小愛正在為您搜索歌單……” 江眠把她從家里出來的小愛同學塞進了周羨均的懷里:“你別害怕,有她一直陪著你,你不是一個人?!?/br> 說完,不管周羨均的反應(yīng)就步履匆匆去上班了。 第五十四章 昨天教務(wù)處排課很人性化的給了江眠一天的適應(yīng)期, 從今天開始她工作內(nèi)容翻倍增加了。 之前休假和其他老師換掉的課,都要開始還回去了,她今天一天光是音樂正課都上了五節(jié), 下午還有兩節(jié)小提琴的社團課。 而且對于低年級的學生,音樂知識的教授不是最讓人頭痛的, 學生年紀小, 江眠看著冷淡, 其實很有耐心, 會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糾正學生的各種錯誤,真正讓江眠頭疼的是學生的紀律問題。 一到三年級的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 經(jīng)常開心了或者不開心了,都會忘記有課堂紀律這回事,大聲說話, 大聲爭吵,嬉戲打鬧都是經(jīng)常在課堂上發(fā)生的事情, 而且小朋友因為思維想法不夠完善, 他們犯錯了,溝通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一個上午的時間,江眠拿著教具和教材在幾棟教學樓中來回奔波, 等她有時間坐在辦公桌前時, 的嗓子都有些沙啞了, 她用陶瓷水杯接了好幾杯水, 才把嗓子的不適壓下去。 難怪辦公室里不管穿著多時髦的老師, 辦公桌上都會放一個容量巨大樣子算不上好看的保溫杯。大保溫杯真的是每個老師的剛需, 江眠又喝完了一杯水, 決定下班后也去買個大保溫杯。 隔壁桌的老師聽見江眠在清著嗓子,從抽屜庫存中抓了兩顆羅漢果遞給江眠:“小江老師, 把這個泡水里喝嗓子會舒服些?!?/br> 她正需要這樣潤喉的東西,江眠道了聲謝,接過了羅漢果泡在水里,順手把桌上的堅果遞了一包給了教語文的方老師。 “噯,小江老師你這么客氣做什么?看,是我,我就不會推辭的?!瘪R上就要到飯點,方老師直接撒開堅果袋,一邊吃一邊和江眠閑聊。 “你往后不管去哪間教室上課,記得都把水杯帶上。我今天都沒看到你,一上午都是課嗎?” 江眠看了下被她謄抄下來的課表,她點頭:“是啊,而且下午都還有兩節(jié)正課和兩節(jié)社團課,還好合唱隊排練不在今天?!彼€有些發(fā)愁,下午的小提琴社團課怎么辦?她根本沒有小提琴。 方老師感同身受的拍了拍江眠的肩膀:“當老師就是這樣,而且你才轉(zhuǎn)正了,這還只是一個開始,之后賽課、教研、各種教職工培訓,幸好你不是主科老師,要是當了班主任還有午托、晚輔導、家訪,那才是更折磨人?!?/br> 光是聽江眠已經(jīng)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工作量與壓力了,她看了一眼這周幾乎沒幾行空白的課表嘆了一口氣。 方老師說著說著自己情緒上來了:“而且現(xiàn)在好多不明真相的人還覺得教師是很輕松的職業(yè),好像每天就只用上一兩節(jié)課,就徹底沒事情做了,還能和學生一起享受寒暑假。他們哪里知道主課老師早晨七點十分就要打卡,副科老師也必須在七點四十前到校,每天至少要上五六節(jié)課,輪到晚輔導的話,九點過才能下班,到家都十點過接近十一點了。更讓人痛苦的是,還有特別多和教學無關(guān)的任務(wù)。寒暑假學生放了,教師沒放,學生開學前老師就收假了,中間的備課不說,學校一旦有什么通知,就必須立馬到崗,如果不是嵐外的工資高,我看好多年輕老師都熬不住會辭職。就是我,也盼著能早點退休?!?/br> 江眠對方老師的話非常的感同身受,教師確實不是一份在外人眼中看起來那么輕松的工作,她從小就知道,參加工作后更是很真切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得到江眠的認同,方老師覺得和她的距離都拉近不少,越看越覺得小江老師只是話少,人還是很好的相處。 “小江老師,要不要一起去食堂吃飯?”方老師熱情的發(fā)出邀請。 但江眠最近的胃口被養(yǎng)得刁了起來,一日三餐都吃得健康且美味,之前讓她能勉為其難接受的食堂飯菜,她實在提不起胃口。 她擺了擺手:“今天沒什么胃口,而且我沒帶小提琴,等會兒還要想辦法去借一把小提琴,就不去食堂吃飯了。 ” 現(xiàn)在有好些年輕女老師都通過節(jié)食來減肥,方老師也不意外,她只是說道:“小江老師你已經(jīng)夠瘦了,完全不需要減肥。”好不容易這次婚假回來,小江老師臉頰上多了點rou,看著多賞心悅目呀。 江眠沒說話,她不是想減肥,只是單純對食堂的飯菜沒什么胃口,其實上大學后她曾想去醫(yī)院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厭食癥,但后面遇見了周羨均,厭食的癥狀逐漸減輕,只是不喜歡吃食堂的飯菜而已,江眠就沒有再關(guān)注這件事了。 “方老師,我?guī)Я顺缘模瑳]有在減肥?!苯呦肫鹜?,怔楞了好一會兒,才笑了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