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喜 第147節(jié)
村民好奇地問:“聽得懂嗎?” 門外不熱,小薇牽著女兒過來:“聽得懂?!钡皖^瞥一眼女兒,“有一次我一眼沒看見她扒著門框往外爬,小金毛一把把她推回來。” 有為:“要不是把她推回來就不管了,我們得以為小金毛野性難馴欺負(fù)蓼藍(lán)?!?/br> 第116章 rou夾饃 鄉(xiāng)鄰鄉(xiāng)親皆震驚不已, 一歲左右的小金毛竟然會照看孩子。 今日剛到的虞世南的目光投過來:“小金毛在猴界還是個孩子吧?” 二郎用手給小猴子梳梳毛:“壽命比人短,它一歲相當(dāng)于人三四歲?!?/br> 被二郎這句話繞進(jìn)去的村民就問:“它該比稚奴聰明才是?!?/br> 稚奴把小猴子當(dāng)成變丑的人,沒覺著他被人侮辱, 聽到“四”還認(rèn)為猴兒比他大一歲,合該比他聰慧。 二郎:“它一出生就在山野之中,沒人教它讀書明理, 怎么可能比稚奴聰慧。稚奴去年就會寫自己的名了?!?/br> 小稚奴點(diǎn)頭:“對啊,我還會背詩呢?!?/br> 少年蜀王神色復(fù)雜, 萬分想提醒這是猴,是只猴,還有誰記得小金毛是猴?! 樹下乘涼的村民認(rèn)為二郎此言甚是, 無人指點(diǎn)神童也會變成小傻子, 喜兒就是最好的例子——自打她到鐘家,堪稱女大十八變。 喜兒拉著小金猴的爪子:“還想不想吃桃?” 小猴子可能天生懂得摘果子,以至于喜兒說到“桃”它就往東邊看。有為從地上跳起來:“院里還有, 我去拿。” 有為到院里洗幾個桃子,喜兒手勁大, 一個掰成四半,遞給高明等人,最后一塊給小金猴。 先前有為摘回來沒吃, 幾個小子晃悠到葡萄林,找這兩年結(jié)果的樹挑葡萄。喜兒不許他們碰大棵葡萄樹, 因?yàn)槟切┢咸褬浣Y(jié)的葡萄粒大飽滿品相好賣價高。 李恪看到他兄他弟摘一個吃一個不禁腹誹,難怪一到夏天就要來清河村——御果園里的葡萄也不許他們這樣吃。 小金猴坐在二郎腿上,靠著他的手臂, 虞世南不禁說:“不近看真跟個孩子似的?!?/br> 二郎揉揉小金毛的腦袋:“誰還不是個孩子?!?/br> 小金毛被揉的舒服,毛茸茸的小腦袋主動蹭蹭他的手。 沈伊人伸手:“要不要我抱???” 小金毛看她一眼就專注啃桃。 沈伊人瞪它:“晚上不做你的飯?!?/br> 小金毛有二郎撐腰, 才不管沈伊人嘰里呱啦說些什么。 二郎忍不住笑了。 沈伊人嘀咕:“寵大的疼小的,如今連個猴都慣著。” 坐在她周圍的村民該干什么干什么,權(quán)當(dāng)沒聽見。誰不知道沈伊人只會瞎嘀咕啊。 以前小薇會幫腔。自打有了孩子,二郎和喜兒無論去縣里買什么都會問她和孩子需要什么,小薇不由地偏向她舅和舅母。 安陽除了喜兒也有人種枇杷,而他們種的還不如杏可口,以至于安陽城以及周邊鄉(xiāng)紳只找喜兒買枇杷。喜兒叫陳冬日和鐘子孟賣枇杷,回來把錢交給喜兒,喜兒就抓一把給小薇的女兒,也不數(shù)有多少枚錢。 沈伊人覺著錢到小薇手里陳冬日也得用,就數(shù)落喜兒不要給孩子錢。喜兒不理她,沈伊人趁著早上小薇和陳冬日還沒過來解釋給喜兒聽。 喜兒原本以為大姑姐嫌她不拿錢當(dāng)錢。聞言喜兒嘲諷她,幸好有為十來歲,離成親還有十來年。有大姑姐這樣的婆婆,婆媳二人得天天鬧。 沈伊人叫她弟管管喜兒。二郎幫腔:“喜兒所言甚是?!?/br> 鐘子孟提醒妻子,喜兒就算不給女兒女婿錢,賣果子的錢也到不了她手里。沈伊人反駁,還是不一樣,喜兒給小薇的錢換成rou全家吃。錢被陳冬日拿去接濟(jì)陳家人,吃rou喝湯的是陳家人。 喜兒不客氣地翻個白眼,嘲諷道:“沒有婆婆的命,得了婆婆的病?!?/br> 沈伊人抄起鐵锨打她,二郎伸手攥住鐵锨把,喜兒跑到門外叫囂:“來啊。” 就在這時,小薇和陳冬日帶著孩子過來。陳冬日趕忙勸岳母消消氣。小薇數(shù)落她相公:“她倆天天鬧,還沒習(xí)慣呢?!?/br> 喜兒天生神力,陳冬日擔(dān)心她手上沒個輕重把岳母打暈過去,繼續(xù)勸岳母。二郎似笑非笑地看他姐,沈伊人被弟弟看得心虛,嚇唬喜兒不做她的飯。 喜兒回一句:“反了你了?!?/br> 杜如晦原本不想摻和女人家的事,聽到喜兒的話杜如晦忍俊不禁,從室內(nèi)出來問沈伊人早上吃什么。沈伊人不敢餓著治國良相,喜兒給錢這事便不了了之。 枇杷之后是杏,也是前十來天的事,陳冬日賣杏回來喜兒依然給小薇女兒一把銅錢。小薇不想幫她娘,拿人手短也是原因之一。 金寶把小竹籃放喜兒身邊,提醒她煮倆鵝蛋,小金毛一個,“晨風(fēng)”一個。 稚奴不記事,時隔一年早忘了鵝蛋什么味,聽到二哥有大鵝蛋就問:“金寶侄兒,我的呢?” 金寶已經(jīng)懶得提醒他各論各的,遞給他一個鵝蛋。寧氏看一眼天色,撐著地面起來:“喜兒嬸,鵝蛋難煮,可以煮了?!?/br> 喜兒坐著一動不動,叫有為把陶鍋拿出來,叫金寶拿柴,又令高明和“晨風(fēng)”拿磚架鍋,在門外地頭上煮。 饒是李恪已經(jīng)見識到鄉(xiāng)野百姓多么不拘小節(jié),聽到在路邊煮蛋也驚得一愣一愣。 高明扯一把弟弟:“走了。” 喜兒叫青雀洗鵝蛋。青雀一點(diǎn)也不意外:“嬸嬸,這幾日有人殺豬嗎?” 寧氏一聽喜兒叫金寶干活,就知道兒子晚上在東院用飯。她想跟相公商議,煮點(diǎn)面湯多放點(diǎn)莧菜,隨便吃吃算了:“青雀,過幾日割稻子,這個時節(jié)沒人進(jìn)城,酒肆都沒什么生意。” 青雀掃一眼金黃的水稻:“稻谷打上來就有人殺豬了嗎?” 喜兒打量他:“你是不是胖了?” 青雀的小臉一下紅了,拎著小竹籃回屋洗蛋。 虞世南失笑:“他家廚子跟我家差不多,恐怕少放點(diǎn)什么菜不夠香,這樣做出的菜香歸香,但多吃幾口就膩。” 虞世南并非妄言,長安城中有些世家的廚子是御廚的師傅。虞世南也想念喜兒的菜。 喜兒:“那些廚子一定不知道新鮮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調(diào)方式?!?/br> 二郎頗為意外:“聽誰說的?” 喜兒挑眉:“不能是我自己琢磨的?” 二郎以前沒聽人說過類似話語:“我猜也是你自己琢磨的?!?/br> 喜兒問懷里小孩:“村里殺豬你想吃什么?” 稚奴想到一年來在宮里吃的菜,但他又想吃新鮮的:“嬸嬸吃什么稚奴吃什么?!?/br> 二郎:“比你哥聰明。” 青雀才過院門,聽到弟弟的話就嘀咕:“比小金毛還精。” 在樹下乘涼的村民三三兩兩離開,沈伊人問喜兒晚上吃什么。喜兒看二郎。二郎朝金寶家看一下。喜兒叫大姑姐找寧氏買公雞。 偶爾兩家一起吃飯無需分太清,但涉及到財物,丁是丁卯是卯。寧氏想買大桃子回娘家,就是一個也得給喜兒錢。所以沈伊人拿錢和秤過去,寧氏該收多少收多少。 喜兒叫陳冬日打井水燒水,沈伊人殺雞。隨后沈伊人和鐘子孟在門外拔雞毛。 喜兒瞧著姐夫準(zhǔn)備洗雞腸子,問杜如晦:“吃米飯還是吃面條?” 杜如晦乃京兆杜陵人,一頓不吃面就心慌。虞世南是江南人,以前沒有大運(yùn)河,南北交通不便,他很少吃面。杜如晦考慮到這點(diǎn):“面也行,米飯也可。” 人精習(xí)慣了凡事多想想,被喜兒聽出來,喜兒沒好氣道:“還不如說隨便。” 杜如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喜兒決定蒸半鍋米飯,再和一塊面,小鐵鍋煮面,用大鐵鍋燉雞。雞rou盛出來一半,往鍋里加入少許開水,再把煮熟后過涼水的面放進(jìn)去。 戌時左右,院中依然如白晝,鐘子孟就把兩張飯桌搬到院中,二郎把菜和面盛盆里,喜兒也把飯鍋端過去,誰想吃哪樣誰吃哪樣。以免人多不夠,喜兒還叫大姑姐拍兩根黃瓜切四個變蛋。 小金猴貪熱鬧,二郎幫喜兒燒火,它在院里玩兒。二郎坐下準(zhǔn)備用飯,它移到二郎身邊。二郎問喜兒:“可以吃rou嗎?” 喜兒哪知道,她前世都沒近距離接觸過金絲猴。 虞世南:“可以。不然冬天吃什么。” 喜兒正在給小金猴盛面,聽到這話給它幾塊骨頭少的雞胸rou。二郎接過去幫它吹一下:“太燙了?!?/br> 恰好小薇忙著給女兒吹面,沈伊人看看女兒,又看看對面另一張桌上的二郎:“喂孩子呢?” 沈伊人念叨鐘子孟,念叨女婿女兒,有為可以假裝聽不見。有為:“誰還不是個孩子?” 沈伊人噎住。 小金猴哪懂燙不燙,它見稚奴也吃了,小蓼藍(lán)也吃了,就往碗里抓,痛的爪子縮回去使勁甩。 二郎笑著問:“怎么了?” 小金猴嘰嘰喳喳,誰也不知道它說什么,左右不過是奇怪它的面怎么那么燙。二郎把碗放桌上:“我給你你再吃?!?/br> 小金猴聽不懂,但它知道每次送到猴窩的飯都不燙,所以就等二郎遞給它。 高明注意到平日里吃飯?zhí)羧龗牡闹膳恢?,小臉恨不得埋碗里,他看看米飯,又看看稚奴的面,難道白米飯不如面條香。 高明用盆里的長竹筷夾一點(diǎn),一口驚艷,香味直沖天靈蓋。高明趕忙咽下去,看看還沒碰的半邊米飯:“鐘伯伯,你的米飯夠吃嗎?” 鐘子孟楞了一下,好笑道:“可以給我一點(diǎn)?!?/br> 高明把半碗撥給他,抄起面條把空出來的半碗填實(shí)。有為和金寶習(xí)慣吃燉雞就米飯,見狀趕忙夾面條。李恪喜歡面,抬頭發(fā)現(xiàn)面條少一大半:“給我留點(diǎn)?!?/br> 鐘子孟問喜兒還有沒有面條。喜兒搖頭:“我算著做的,米和面差不多剛好?!?/br> 青雀嘴里塞得滿滿的,含含糊糊說什么,二郎訓(xùn)他:“咽下去再說話。” 越王趕忙把面咽下去:“嬸嬸,以后就用燉雞的湯煮面。沒想到八竿子打不著的兩樣?xùn)|西一起做這么香?!?/br> 恰好喜兒不想又做面又煮飯:“明日中午隨便吃點(diǎn),下午再殺兩只雞,晚上吃雞rou燜面?” 中午太熱,廚房宛如火爐,就算不叫青雀做飯他也嫌飯熱。青雀點(diǎn)頭。李恪不好意思,小聲問高明公雞貴不貴。 高明瞥一眼弟弟,知道擔(dān)心“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啦。 李恪后悔問他:“叔,我在果園里聽到公雞打鳴了,干什么還買金寶家的?” 虞世南:“那是給你母親準(zhǔn)備的。她比你叔和你嬸忙。他們有農(nóng)閑,你母親一年四季不得閑。冬天是進(jìn)補(bǔ)的最佳季節(jié)。周掌柜來拉柿餅正好給你母親捎過去。” 李恪沒想到是這樣?;屎蟛皇撬?,換季時也會記得令女官問他有沒有收到布料衣物。聽到這話,李恪十分感動。 二郎笑笑:“村里人巴不得我們天天殺雞。” 虞世南見小蜀王神色復(fù)雜,笑著寬慰:“這是真的。最好一天倆雞蛋,沒了就找村里人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