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謝玄元翻了個身,逐漸清醒過來。他摸索著從陸貴妃手中奪過墜子,重新塞進枕頭底下,這才有心思反駁:“既已經(jīng)給了朕,那就成了朕的東西,別再妄想偷偷拿回去?!?/br> 原來是以為他要把平安符偷回去…… 豈有此理,他陸長平在暴君眼里怎么就成了一個小氣鬼! 陸貴妃替自己抱不平,可是又拿那暴君沒辦法,最終只能又再三保證自己絕無把“定情信物”偷回去的意思。 好不容易在雞飛狗跳中重新將暴君哄睡了,天邊已隱隱泛起了魚肚白。最后一次替暴君掖好了被角,陸貴妃這才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寢宮,回去梳洗更衣。 不知是不是昨夜暴君流淚帶給他帶來了過大的沖擊,直到換回朝服去議事,陸長平的腦子里都還被謝玄元的事情占得滿滿的。 他一會兒擔(dān)憂對方手上的凍瘡疼不疼癢不癢,一會兒又思考待孩子出生之后怎么幫對方治眼睛。 直到他發(fā)現(xiàn)身旁陪侍的親信宮人引著他去的地方不是前朝正殿,而是更為隱蔽的偏殿,這才想起來詢問:“時候尚早,這是要去何處?” 宮人們見今早陛下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樣,連忙再次解釋道:“回陛下,是北衛(wèi)太后派來的使節(jié)求見。您之前說了有空便去,如今這使節(jié)已是在偏殿候了一夜了……” 經(jīng)這么一提醒,陸長平才想起來好像確實有這么一回事。雖說讓那使臣白等一夜確實是他不夠厚道,可對方的來意他也心知肚明。 無非是又來向他來打聽暴君的下落,順道花重金求購謝玄元的人頭。 果然不出陸陛下所料,等到他進了偏殿,按照禮儀與北衛(wèi)太后派來的密使互相問候過。那頭發(fā)稀疏眼冒精光的北衛(wèi)使臣便開始跟他談起了正事: “陛下,我朝太后有意與南楚講和,從此兩國互為兄弟之邦。只可惜朝中仍有不少暴君逆黨顛倒是非黑白,欲以替暴君報仇的名義再犯南楚……” 又是一宿沒睡的陸陛下聽他用蹩腳的外交辭令拐彎抹角地說了半天也沒說到重點,整個人都昏昏欲睡。 這種時候,他就格外懷念那個說話不拖泥帶水,辦事也格外干凈利落的暴君。跟何太后一班人馬打交道實在是太累了些。 又過了不知多久,久到陸陛下都打了一輪瞌睡清醒了過來,這使臣終于說到了重點部分: “暴君倒行逆施,若于戰(zhàn)場上為陛下所殺乃是萬民之福,太后半分都不會怪罪。還請陛下早日歸還暴君尸首,令我朝可再選立新帝。” 原來是何太后認定暴君已經(jīng)死了,還是他陸長平殺的! 陸陛下面色不虞,板起那張美人臉,堅決地否認道:“貴國太后誤會了,朕真的沒有動過手。貴國陛下戰(zhàn)場失蹤一事,朕亦十分關(guān)切,只是朕確實不知他現(xiàn)在在何處?!?/br> “可有傳言說,那夜陛下親自帶人夜襲北衛(wèi)大營大勝而歸。而那一戰(zhàn)過后暴君也跟著不見了蹤影。此事證據(jù)確鑿……不如陛下仔細考慮一番再答復(fù)臣?” 使臣再三懇求,而陸長平一力護短,死活都不肯承認謝玄元就在他這里。 兩方唇槍舌戰(zhàn)交鋒數(shù)個回合,最終那個北衛(wèi)使臣說得口干舌燥敗下陣來,不得不將自己的底牌掏了出來。 他命隨從展開一張半人高的地圖道: “微臣臨行前太后有言,若陸陛下肯助臣尋得暴君人頭運回北衛(wèi),北衛(wèi)愿獻邊境五十城以酬陛下辛勞?!?/br> 北衛(wèi)疆域遼闊,但因位置偏北,苦寒之地不適宜居住,因而與南楚接壤的幾個州郡才是真正的繁華富庶之地。 如今這北衛(wèi)太后為了要謝玄元的命打算一口氣獻出與南楚接壤的五十城,無異于將近半江山拱手讓給了敵國。 陸陛下輕笑一聲,仍是搖了搖頭睜眼說瞎話道:“朕委實不知北衛(wèi)陛下究竟在何處。” 那北衛(wèi)使臣急了,忍不住問道:“陸陛下這是……嫌少?” 倒也不是嫌少……只是覺得不太值罷了。 領(lǐng)土疆界是死的,人卻是活的。一張冷冰冰的地圖,卻要用那小暴君一條活生生的性命來交換。 對,還不僅是一條性命,暴君如今肚子里還揣著他們的孩子呢。 陸長平考慮的是,這南楚和北衛(wèi)的江山早晚都是要傳給他和暴君的孩子的。 天下一統(tǒng)本就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與其現(xiàn)在讓這個毫無大局觀的何太后把屬于他未來孩子的天下給分割得亂糟糟的,還不如讓這些人趁早死了這條心。 更何況……更何況,謝玄元在他心里珍貴得很。別說是五十城,就是拿整個天下跟他換,他也不會換! 陸陛下用他一問三不知的態(tài)度以及略帶傻氣的笑容,成功逼得北衛(wèi)使臣無話可說。那北衛(wèi)使臣見利誘不起作用,威逼又敵不過南楚,只好灰溜溜地卷起地圖出了皇宮。 才剛出宮不久,他便閃身躲入一處暗巷,身邊很快便聚集了十幾個形如鬼魅的黑衣人。 剛從陸陛下那里吃了鱉的北衛(wèi)使臣滿臉不忿道: “不出太后娘娘所料,這南楚帝果真是腦子進了水,竟冥頑不靈到如此地步。既然他如此不識抬舉,我們就來探一探這南楚皇宮,看看他究竟將人藏在了何處。” …… 北衛(wèi)使臣走后,陸陛下也沒閑著。臨近年關(guān),從各地上的奏疏也愈發(fā)地多了起來。大到防災(zāi)抗洪和各地的年節(jié)準備,小到各地官員空泛無物的年節(jié)問候,都要他親自批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