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后,太子能聽到我的心聲 第141節(jié)
胤礽在那兒微笑著,看似是個花瓶似的裝飾品般姿態(tài)。 心里卻想起了當年瓜爾佳氏說過的話,國庫收債……原來,指的是這個? 雍親王胤禛收債,得罪了所有大臣,成為了名正言順上的孤臣,只忠于皇阿瑪?shù)哪莻€皇阿哥。 的確,這一步走得很對。 所有皇子都在惦記著皇阿瑪屁股下的龍椅,為此結黨營私,皇阿瑪能不對老四放心嗎? 他沒打算參與,不過,聽說老八為人能言善辯,能結交大部分的臣子成為八賢王,一起收債,會不會……效果更好呢? 看著老九和老十兩人,胤礽已經(jīng)打定主意帶他們一同去賑災了。 或許…… 看到災民們這么悲慘,老九和老十心底善良,善念一發(fā),愿意供奉出自己……一成的銀錢給災民呢? 這會兒,胤禟跟胤誐又再次背脊生寒,總感覺……又有人在算計他們了? 是誰? 胤礽繼續(xù)笑而不語,是孤啊,兩個小笨蛋。 第77章 胤禛聽到皇上派來的人說召見他,還讓他帶著那些官員借錢的賬簿過去,胤禛就知道,原來老九跟老十他們兩人搶走了那本賬簿,跑去找皇阿瑪了? 胤禛以前的時候也不是跟皇阿瑪說過這個問題,但皇阿瑪一點兒都不在意的擺手表示都是給臣子們的恩待。 根本不聽他所言,或許……康熙也沒想到,戶部的銀兩被他們借走了一大半。 又或者,那會兒認為國庫還有豐盈,也沒想著拉下臉。 現(xiàn)在…… 胤禛帶著兩人進宮,挑著擔子的那種,籮筐里面裝著的賬簿厚厚實實。 負責挑擔子的人是胤禛旗下包衣干粗重活兒的那種,曾經(jīng)根本沒有資格接近皇宮,更別提是面見皇上。 緊張兮兮,擔子一放下,直接就跪了下來,行禮?奴才都快忘了,緊張到腦子一片空白。 康熙此時也沒有在意這一點,目光放在了那籮筐上,怎么這么多? “那些賬簿,全都是?”康熙驚訝的看向了胤禛,有些難以置信,賬簿他見過,一本就足以寫下很多。 “回皇阿瑪,是的?!必范G以前來向皇阿瑪稟告時,皇阿瑪不重視,或許是因為自己沒將這些賬簿一一呈現(xiàn)到皇阿瑪面前,沒給他震撼式的感官。 “皇阿瑪?那些都是借錢給官員們的賬簿嗎?”說著,九阿哥胤禟第一個起身去翻,他倒要看看,到底有多兇猛? 國庫的錢都被借光了? “十萬?!?/br> “兩萬?!?/br> “三萬二?!?/br> “一萬五?!?/br> “三千……” 一個個數(shù)額讀著下去,最上面那十萬兩是宗親借的,豫親王為鐵帽子親王,也就是世襲親王,不會因為傳給下一代就被降爵的那種。 而其他親王、郡王、貝勒等在傳給下一代時,就會從親王變成郡王,再到下一代,便是郡王變成貝勒,如此世襲下去。 當然,如果是得罪了皇上,就算是鐵帽子親王也可能會被降爵。 如果立了功,也可以從貝勒到郡王到親王…… 戶部那邊以前不是四阿哥坐鎮(zhèn),戶部尚書自然不敢得罪宗親,在批閱上,自然能不得罪就不得罪,反正都是國庫的錢。 胤禟看著一行行的數(shù)額,大部分都是幾千上萬兩的,一本這么厚,都不知道借出去多少錢了。 猛地抬頭看向了皇阿瑪,眼中滿是震驚與控訴,狠狠地將賬簿砸在了籮筐上,看著康熙大聲而委屈,“皇阿瑪,你還說國庫沒錢,你的錢,你的錢,都借給了別人,造福別人,苦了自己的孩子?!?/br> “就是,皇阿瑪,你實在是太過分了,怎么可以這么虐待九哥呢?九哥好不容易有些雄心壯志想要為我們大清爭光,你卻不支持?!必氛M在那兒朝著康熙嚷嚷著,勢必要挺自己九哥。 九哥,別怕,我支持你。 “皇阿瑪,這些錢,要是去治理黃河、長江等水域,可能河水泛濫成災的情況就少很多了。”胤礽也在那兒幽幽的開口,看自己皇阿瑪?shù)难凵瘢袷窃诳匆粋€大冤種一樣。 被他們這么一個個連番指責的康熙抿著唇,看著神情不太好看。 看了一眼梁九功,梁九功十分明白的趕緊過去拿起了兩三本賬簿,碎步快走的來到了皇上龍案前,放了上去。 低頭,翻閱著賬簿,一筆一劃都在描述著國庫被一個個蛀蟲給啃了。 “皇阿瑪,前段時間,兒臣還看見雅爾江阿跟一群人上青樓,還說什么要包場,一夜千金的……”胤誐上次跟九哥出宮時,就聽說了這事兒,只是當時還頗為不屑。 可現(xiàn)在…… “沒辦法,十弟,我們皇阿瑪就是喜歡偏袒外人,愿意將錢給別人揮霍瀟灑,也不樂意讓我們這些當兒子的干一番事業(yè),哎……”胤禟在那兒搖著頭嘆氣中。 “皇阿瑪,這么多賬簿,也不知道要算到什么時候,不如將大哥、三弟、五弟、七弟、八弟他們叫過來吧?”胤礽覺得,討債嘛,幾兄弟一起上,這叫什么?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不管皇阿瑪給不給大哥他們封爵,但明顯大哥他們也長大了,阿哥所也快住不下了,必定會出宮建府。 然,國庫沒錢,難道大哥他們樂意自己的府邸建得十分簡陋?不可能吧? 康熙還不知道自己的寶貝太子心里在想什么,看著這么厚的賬簿,的確,如果要算,還不知道要算多久。 自己幾個兒子都是文武雙全之人,同時,這些國庫稅收的銀兩,不可能真的直接送給官員們。 讓人叫了幾個皇子過來后,康熙看向了胤禛,還是不死心,“難道,就沒幾個主動還的?” “回皇阿瑪,是有兩個,而且,還是只借了幾十兩……”胤禛覺得皇阿瑪真是想多了,不上門去要,那些借錢的人可不知道有多硬氣。 我憑本事向國庫借的錢,為什么要還? 幾個皇子們都不知道皇阿瑪召見自己干什么,但見前來的太監(jiān)似乎很著急,也趕緊穿好衣裳的出門了。 來到乾清宮時,就看到太子、老四、老九跟老十都在,還有些疑惑,第一時間給皇阿瑪請安。 “你們?nèi)タ纯?,那些賬簿?!笨滴趼犞返i他們說的腦袋疼,不想跟他們多說,直接讓他們?nèi)プ?,然后有什么感想,再告訴朕。 胤褆等人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發(fā)生了啥事兒。 “大哥,皇阿瑪說,國庫沒錢了,又要給黃河水災的災民賑災,或許到時候你們出宮建府的府邸要簡陋窄小咯……” 胤礽湊前到胤褆耳邊提醒著,慢悠悠的姿態(tài),突然覺得……好像也不錯,跟孤的毓慶宮一樣。 憑什么你們能住大房子,孤只能夠住個窄小的宮殿? “什么?”胤褆一聽說自己出宮后的府邸窄小又簡陋,立即就瞪大眼睛,帶著不可思議的驚愕著,緊接著,趕緊翻閱這些賬簿。 這是什么? 關爺?shù)母∮钟惺裁础@是什么?為什么這么多官員借了錢?數(shù)額還這么大? “老大,你們也年紀大了,總不能夠一直留在宮里,從你,到老三、老四、老五、老七、老八他們,一座府邸的價格本來就不低,還要幾個人平分,能華麗堂皇到哪兒去?” 胤礽明白,如果是不關自己利益的東西,一般人都不會特別上心。 比如老大,他很明白怎么挑起他的那顆熊熊燃燒的心。 這不,一聽到胤礽這話的胤褆整個人都氣壞了,“不行,皇阿瑪,這些人怎么可以欠錢不還???還這么多?不要跟兒臣說,這些,這些還有這些,全都是借錢的賬簿?” 說這話的時候,又翻了一下,打開看了兩頁,氣得又拎起了另一本。 胤礽說的話,胤祉等人也聽到了,雖然說他們現(xiàn)在還住在阿哥所,但不可能永遠住在阿哥所,出宮建府后,那府邸就是他們未來一生要居住的地方啊。 總不能夠真的如太子所說那般,建得窄小又簡陋?別人過來喝個喜酒看到這么……臉都丟盡了好嗎? “皇阿瑪,國庫真的沒錢了嗎?”胤祉也詢問康熙,這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 康熙還沒回答,九阿哥就已經(jīng)替康熙回答了,“那可不嘛,三哥,這些宗親大臣借的錢,加起來都差不多大清一年稅收之多了,就連是太子去賑災的銀錢差點湊不齊,哪兒還有錢給我們建府???” 胤禟似乎明白太子那話的意思了,對,國庫的錢必須要回來,不要回來的話,又是建府邸又是賑災,那怎么可能輪到自己造大船? 胤礽看著胤禟如此上道的舉動,臉上的笑意更深了。 老五老七老八三人雖然還沒到出宮建府的年紀,但也明白總會輪到自己。 更關鍵的是……萬一上頭的幾個哥哥將戶部該定給他們建府邸的銀兩給用光了,自己的府邸會不會更加寒酸?? “皇阿瑪,兒臣認為,借錢還錢乃天經(jīng)地義之事,怎么能夠如此放縱他們?如此長久以往下去,大清江山都要被他們給蛀光了?!?/br> 現(xiàn)在剛步入朝堂的他們,尚且還沒結黨營私,只想著自己能干一番事業(yè),最起碼在出宮建府時,皇阿瑪能給個爵位,不要僅僅只是光頭阿哥。 幾個皇阿哥們的請求,康熙便勉強答應,并留他們下來,算一算大概欠了多少。 然后每個宗親官員又借了多少,一一記錄下來。 縱使這么多人,也要忙碌幾天,這不,早出晚歸的去乾清宮為皇阿瑪辦差,又是給自己未來爭取福利。 最主要的還是胤礽出聲,“皇阿瑪,大哥和弟弟們都如此為我們大清著想,實在是功臣一件,不如到時候就用追收回來的款項,給他們建府邸吧?!?/br> “比如追收回來多少,就用其十分之一,如何?”幾千萬兩,十分之一分攤下來,每人府邸也能分個百萬兩,這可是個碩大的工程。 大家都能明白,如果真能追回來,到時候府邸的確能夠富麗堂皇,但……關鍵是,能追回來再說。 康熙第一時間同意,十分之一,那剩下的幾千萬兩……他是真沒想到,一開始給他們施恩,是為了眷顧他們生活艱難。 畢竟皇考(指逝去的皇阿瑪)規(guī)定,旗人不得經(jīng)商、種田…… 這不,除了當官的俸祿外,還得養(yǎng)家,哪兒經(jīng)得起這么耗? 誰知道,自己的施恩變成了別人貪婪的資本。 才那么十幾年的時光,那就是說每年都要被借走一兩百萬兩左右,戶部尚書是干什么吃的? “太子,這怎么能相提并論呢?”胤褆就算再傻也知道胤礽是在給他們挖坑,第一時間就不滿的反駁。 “難道,大哥覺得自己沒這個本事兒?”胤礽驚疑的打量著大阿哥,從上到下,“皇阿瑪如此用心教導大哥和諸位弟弟,該是給皇阿瑪成果的時候到了,難道,你們不想為皇阿瑪分憂嗎?” 幾個皇阿哥也明白了胤礽的險惡用心,但,沒有哪個皇阿哥認為自己是沒本事兒的,連這點兒款項都收不回來,干脆一輩子住在阿哥所得了。 特別是這種茶里茶氣的話,別以為直男就不懂什么叫做茶,關鍵是茶的對象是不是自己而已。 比如此時的康熙就不認為胤礽茶里茶氣,還覺得胤礽十分的貼心。 “太子說得對?!睗M是欣慰的看著自己一手撫養(yǎng)教導長大的太子,相對比太子,幾個兒子就沒那么貼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