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酒家的小相公 第136節(jié)
都說讀書人手底下眼真章,翰林院里的詩廣是他們切切實實看到了何為真章。 而這群讀書人除了口舌攻擊,寫出來的那些抨擊人的詩詞歌賦還沒有翰林院官員寫出來的一半強。 望著這群只會沒事找事地讀書人們,昌南的商人們不咸不淡拍了拍他們的肩膀:“還是回去多吃二兩飯再來出來抨擊人吧?!?/br> 肚子里沒有飯,噴出來的糞都是沒有用的。 此刻的讀書人們并不知道這些商人在諷刺他們,還以為商人們讓他們回去吃飽了飯再出來抨擊人。 他們一個個感覺自己的拳頭砸在了棉花上,根本就沒起到什么作用。 更生氣地把矛頭對準了翰林院:“我們不學!新科舉書要在書上廣告!我們堅決不學!” “抵制科舉廣告!” “抵制書籍廣告!” 一時間,京都大大小小的街頭都刮起了讀書的人的抵制聲,也不知道是有人在背后推動,還是這些讀書人自主發(fā)起的。 他們鬧他們的,有錢的了翰林院緊鑼密鼓地在籌備他們的新科舉。 原本的書籍就編了個簡易版出來,現(xiàn)在有翰林院的庶吉士們幫忙,他們又把簡易版的書籍完善到了一個新高度。 覺得大差不差后,這才正式開始刊印。 許懷謙說了要摸魚的,可是在翰林院一眾官員都忙成陀螺的時候,他到底也沒有辦法摸魚。 新科舉的排版校對,甚至連封面的廣告和后背的廣告都一一檢查過沒有問題之后,這才把書籍拿去印刷出來。 縉朝早就有活字印刷術了,不過這個技術還不是太成熟,所以正規(guī)一點的書籍還是用的雕版印刷術。 看著書籍一冊冊地印刷出來,翰林院的一眾官員看著那跟純藍色的線稿書籍完全不一樣的彩色封面書,全都眼睛一亮。 “好看!” “這拿出去還不得瞬間堵住那群只會叫嚷著抵制的讀書人嘴?” 翰林院的官員對外面那群叫嚷了幾個月的讀書人早就不耐煩了,要不是他們有信心自己做出來的書籍沒問題,且他們當官的都不屑于跟外面那群讀書人打嘴炮,說實話,外面那群讀書人根本就蹦跶不了多久,幾句話就潰散了。 打嘴炮,我們可是你們祖宗! 不過大家還是選擇用事實說話,跟他們打嘴炮只會浪費時間,只有把時間發(fā)在真正有用的地方上,才是正確的。 這不,書做出來了,比什么強! “許編撰,書籍什么時候推行出去啊?”從五月到現(xiàn)在,整整三個月的時間,他們翰林院從拿到錢訂好詩廣后,一直憋著一口氣,就等著拿書籍好好地出去打那群學生的臉,這會兒書籍出來了,他們迫不及待地向許懷謙問過去,見許懷謙又在睡覺,把他給叫醒了。 “啊,做出來了?”許懷謙擦了嘴邊不存在的口水,睡得太香了,總覺得自己流口水,看了看那堆滿翰林院新刊印出來的書籍,“明天就發(fā)行出去吧?!?/br> 這么多書堆在翰林院也不是個辦法,再堆下去他睡覺的地方都沒有。 上班不摸魚,思想有問題。 春困秋乏,夏打盹,這里都八月了,剛好是一年里最乏的時候,他得多睡睡,補補身體?。?/br> “明天就發(fā)!” 狠憋了三個月氣的翰林院官員們聽到這話,全都高興透了,一個個興奮地忙碌起來:“那我們今天就把這些書搬去各書局?!?/br> 因為要推行新科舉書,翰林院這邊早就跟京城的各大書局打好了照顧,他們翰林院的書籍一推行,就要放在各大書局。 這些書局大多由京城官員或者世家掌控,皇帝開口了,誰敢不應?上次朝廷鬧?也沒見他們鬧出什么花樣來,現(xiàn)在放書更是不可能了。 翰林院的人忙碌到大半夜才下衙,這么大的動作,京城里的人不可能沒有注意到。 那些鬧事學生早就看見翰林院的官員往書局里抬書了,一個個飛奔回去通風報信。 “出書了!出書了!” “翰林院出書了!” “我看見他們在往書局里面搬書呢!” “不買!這種粗制濫造的書!我們堅決不買!” 這信幾乎是一送到,所有鬧事的學生幾乎第一時間在搖頭:“誰買,就是我們當中的叛徒!” “只要我們不買,他們這新科舉書,一定推行不下去,這下看他們還怎么神氣!” 他們想得很好,結果第二天,京都大大小小的書局生意都異?;鸨?! 為什么? 因為他們吼了這么幾個月,把京城所有人的好奇心都給調起來了,迫使他們迫切地想要看看這新科舉究竟寫了什么! 還有那字廣畫廣詩廣究竟是怎么做的?竟然讓那些商人不懼怕讀書人的口水! 第67章 攜酒上青天11 “太好看了!” “這也太好看了!” “就沖這封面也值了!” 一開始, 大家都是沖著好奇去書局買書的,結果,這一買所有人都震驚了, 因為他們拿到的書和以往他們在書局買到的書迥然不同。 它不再是藍皮就印了書名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書籍, 它的外殼變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彩繪圖, 這些彩繪圖每個都繪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不知道的人根本不清楚它是廣告,還以為是那個大家的畫作! “哈哈哈哈哈!” “畫廣竟然是這樣打的!” “原來書籍還可以這樣做!” 買書的人看著他們手里那制作精美的書籍,一個個都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他們以為的畫廣, 就隨手在封面上畫幾筆黑白畫然后寫上廣告商名字就不錯了, 但沒有想到翰林院的人居然如此用心, 不僅給上了顏色, 還把那廣告的精髓給畫了出來,而不讓人覺得突兀。 比如賣仿銀炭的那本時政書,就是一伙人正圍著炭窯在熱火朝天地燒制仿銀炭的過程, 只有那炭窯上寫了陳氏仿銀炭幾個字,其他地方再沒有一句廣告。 就這么一個點睛之筆,讓所有人都記住了陳氏仿銀炭。 “這也太物超所值了!” “要不是翰林院提前說過了這封面是廣告, 我們哪能想到這居然是廣告!” “就沖著畫廣的精美程度,這次昌南的商人們都要賺大發(fā)了!” 有人在驚嘆這廣告竟然是這么制作的時候, 就有人在驚嘆這書籍原來還可以這么做! 千百年來,書籍都是一個模子,一張封皮一個書名, 就是一本書的模樣了, 從來沒有人想過,原來還可以把書的封面做得如此精美, 吸引人。 瞅瞅,這新科舉書放在書局里和其他書擺在一起,一眼望過去,就是那么與眾不同,讓人想不注意到難。 注意到后,原本只是來看熱鬧,不想買書的人,都爭先恐后地在書局里買起書來。 不為別的,就為了這書精美的封面畫,也值得購買。 在這個讀書人不多,好多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即使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讀完都能把人給讀睡的年代,畫才是最能直擊人心的! 為了讓這封面第一眼就能讓人眼前一亮,許懷謙可是跟翰林院里好些會畫畫的官員溝通了好久,才讓他們畫出如此亮眼而又精美的書籍封面。 果然,效果斐然。 這些各類看熱鬧的人,都不在乎這畫是不是廣告,甚至對他們有沒有用,就沖著好看,就一個個搶著要買新科舉書了。 為此,他們也不在乎翰林院的硬性規(guī)定:要買就買全套,單本不賣。 既然決定了要全面發(fā)展,就的全面發(fā)展到底,要是單本購買的話,這些看熱鬧的人,按照他們這么多年被詩詞歌賦給洗腦過的腦袋。 許懷謙覺得,他們買,可能也只會買關于詩詞歌賦的那本書回去。 是,他們看過后,可能就束之高閣了,但他們的家里人呢? 萬一他們家中有小孩感興趣的翻一翻,結果啟蒙書依舊是詩詞歌賦,那他們改革這個科舉,改革了個寂寞。 所以,要買就得給我全套買。廣撒網(wǎng),廣撈魚,偏科不可怕,怕的是連科都沒得偏,只能一條路走到死。 這些被封面圖給迷花了眼的買書人,不明白許懷謙用心良苦的心思,這會兒聽到這個規(guī)定還覺得好:“這一套十本書,十本書都有圖,正正好,一塊收集了?!?/br> 然而,這還沒完。 為了能夠讓這次的新科舉以最快最迅猛的速度推行下去,翰林院采用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全套新科舉書,讀書人購買半價。 半價! 要知道,縉朝的活字印刷術技術還不夠成熟,目前還在采用雕版印刷術,書籍的成本價還沒有降下來,除了幼兒啟蒙書以外,其他的科舉書不會少于一二兩銀子,貴點的十幾兩的都有。 而翰林院推行的新科舉書籍居然讓讀書人半價。 新科舉,一套十本書,總價也就三十兩銀子,平均一本書的價格在三兩銀子不說,讀書人還半價。 這一算下來,讀書人僅需要十五兩銀子就能購買到一套完整的新科舉書,這可是比他們以前花幾十兩的大價錢去買一堆書籍,要便宜得多。 京都除了鬧事的讀書人,還有不少老老實實就等著新科舉改革的讀書人,他們一聽到新科舉書如此價廉,不少都人感動得落下了淚來。 每次科舉改革,最苦的就是他們這些無權無勢,靠父母辛勤勞作才能讀上書的讀書人了。 因為每改革一次,他們就要花大價錢去購買新的書籍。 像上次昌盛帝改革的時政,世家公子不必說,家中自有親戚仆人送上關于時政的書籍,以及各地的時政消息。 而他們這些平民百姓的讀書人卻要到處去各大書局找才能找到一本,好不容易找到了還要面對店家臨時加價的可能性。 甚至為了打聽各類時政消息,不得不每日花錢去各大茶樓聽說書先生說各地奇聞軼事,就怕萬一科舉考到了呢? 其中的辛酸,是有錢讀書人們無法體會的。 而這次他們僅僅只需要花費區(qū)區(qū)十五兩銀子就能買到全套的科舉書籍,不可謂不驚喜。 然而,他們的驚喜還沒有完。 那些好奇來買書的、為了封面來買書的、看熱鬧來買書的,聽到讀書人買書半價這個消息時,直接把他們認識的讀書人都抓來買書了,讓他們代為購買。 半價呢?! 一省就剩下了十五兩銀子! 別看十五兩銀子不多,對普通家庭來說,十五兩銀子,省著點都夠他們兩三年的花銷了。 這些看熱鬧來買書的人,雖然也不算是太窮,但能夠省下十五兩銀子,誰不想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