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16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太醫(yī)令檢查過后, 確定何殊的身體已無大礙,后續(xù)只需好生調(diào)理,早日恢復受損的氣血,沒有留下什么隱患后, 正寧帝與皇后才真正放下心來。 于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 何殊每天可謂是日理萬機, 除了要按時上朝外,不僅要忙著處理那些堆積如山的政務,還要cao心東宮產(chǎn)業(yè)的一些情況。 正寧帝一邊忙著研究并把玩鴛鴦壺這個新玩意兒, 一邊親自督促欽天監(jiān)要盡快擬定好何殊正式繼位的吉日,并盯著禮部用心籌備新帝登基大典的一應事宜。 皇后負責組織技術(shù)最好的大批繡娘與工匠們, 為何殊制作登基大典上需要穿戴的各式服裝與皇冠, 若非她負責打理的宮中產(chǎn)業(yè)里,有著數(shù)量充足的能工巧匠,勢必將會很難如期完工。 何殊本身對這些并不那么上心,尤其是對龍袍與皇冠, 她希望簡單樸素些, 沒必要太費功夫,搞得太過華麗與奢侈, 可是正寧帝與皇后態(tài)度堅持,她也只能任由他們cao辦。 隨著太子本是太女的消息的傳出,在皇宮乃至京城內(nèi)外,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不少人想要抨擊此事, 可是除了正寧帝向天下人撒了個彌天大謊的這點,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找不到其它可抨擊的任何理由。 就連皇上撒謊一事, 真要說起來, 也是情有可愿。 畢竟皇上說了, 他是因為聽到大師的批命,才決定將剛出生的女兒充作兒子養(yǎng),不過是出于慈父之心而已。 當時尚在潛邸中的皇上肯定不會提前想到,自己后來又生了那么多,竟然一個兒子都沒有。 也不會想到,先帝會選他做皇位繼承人,還親自將他的這個充作兒子養(yǎng)的女兒封為太孫。 從另一方面說,人家大師也確實有本事,當年為太女批的命格,還真就應驗了。 人家確實是天生的至尊至貴的命格,確實更適合充作兒子養(yǎng),太女繼位,乃是錯有錯著的天意。 而正寧帝退居后宮休養(yǎng),由太女代為執(zhí)政的三年中,太女所表現(xiàn)出的執(zhí)政能力,也充分證明了她確實有當皇帝,執(zhí)掌大安的資格。 朝野上下的大臣都能明顯感受得到,在太女率軍親征西南的前后,朝廷事務的處理效率差別,也都不得不承認,如今的朝廷根本離不開太女。 這讓朝臣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就是太女的能力,早已遠超普通人所能理解的范疇,他們?nèi)粼賵?zhí)著于計較對方的性別問題,只會讓自己落于下乘。 想通了這些,都被震驚到的朝野上下的眾臣,隨之變得淡定起來。 何況隨著太女回歸朝堂,宮中每天都有無數(shù)政令發(fā)出,朝堂各部與地方官員們,再次恢復了無比忙碌的工作節(jié)奏,讓他們無比熟悉。 這讓眾臣再次肯定,只要人沒變就行,太子變太女什么的,對大安并無影響。 至于某些在得知消息后,打算在朝堂上搞事的御史之類的官員,看著一身肅殺之氣尚未褪去的何殊高坐在御座上,目光犀利,語氣嚴厲的詰問做錯事的官員時,所透露出的強勢與威嚴,根本不敢張口。 畢竟他們都已聽說,太女在剛被收復的失地山陽省,修建英烈紀念陵園,將叛國的王濤杰等人的尸骸鑄成跪像,讓那些叛賊與其子孫,永世跪在英烈陵園中請罪的創(chuàng)舉。 為此,太女甚至不惜犯忌諱,派人去挖墳,取出那些已經(jīng)死去的叛賊們的尸骨,手段之狠辣,讓人說起來都覺得毛骨悚然。 何殊并不知道自己做過的某些事,給無數(shù)人都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甚至還因此而讓某些人在再三思索過后,主動放棄想勸皇上過繼宗室子承繼大位的想法。 何昌逸是在接到沈卓寄給他的加急信后,才知道當今皇上已然正式下詔傳位給太女,太女將會在年前擇日登基的重大消息。 那位精明厲害到讓他不敢直視的太子堂弟,竟然是位堂妹? 雖然他已從三公主,以及他的妻子孟青竹等女官身上,看出女子當官做事的能力,絕對不在他們男子之下,女子所需要的,真就只是一個能與男子一同競爭的機會而已。 可是即便如此,他也難以想像那位小小年齡就異常精明,而且很有手段與胸襟,看著氣宇軒昂、英氣勃發(fā)的堂弟,竟然是位堂妹。 孟大儒,也就是孟秋豐看到信中內(nèi)容時,也被信的消息給震驚了一下。 不過他很快就已反應過來,神情嚴肅的看向自家女婿。 “昌逸,這件事再次證明,女子并不男兒差的事實,太女殿下的身份真相公開,文臣武將都沒有異議,紛紛表示支持與擁護,足以證明咱們這位殿下的心智與手段,你可一定要記住,太女殿下能力非凡,她的強大,已然超脫性別,我等只需一心追隨與效忠,萬不可因此而生出異心!” 他女婿雖被宗室除名,沒了宗室身份,可他是瑞王之子,先帝之孫,是正寧帝親侄子的身份,可謂是世人皆知,連皇上自己都承認。 這種身份在皇上沒有親兒子的情況下,哪怕已然確定太女即將地正式繼承皇位一事,也難保不會出現(xiàn)懷有別有用心之人,試圖蠱惑如他女婿這般出身的宗室子弟。 畢竟不僅大安,縱觀史上歷朝歷代,都不曾出現(xiàn)過女子繼承帝位的現(xiàn)象。 就算因太女所表現(xiàn)出的強大及精心謀劃,使得朝堂上的眾臣不敢出聲質(zhì)疑,這件事在目前是以無可爭議的方式順利成行。 但是受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對這件事心存異議者,肯定不會就此罷休,就像他的女兒當女官所需面對的種種困難。 哪怕朝廷早就發(fā)下明旨,相同品階的女官與男官享有同薪同職同權(quán),但在初到地方時,他女兒想要做事,可謂是舉步維艱,被看不上她是女子的同僚與手下合伙架空。 他們一家很費了些心思,才解決孟青竹的處境,拿回本屬于她的權(quán)力。 何昌逸愣了一下,才領會到他岳父話中的警告與勸誡之意,他趕緊苦笑著表態(tài)。 “爹,您盡管放心,小婿不才,好在素有自知之明,雖為這個消息感到震驚,卻絕對不會因此而生出非分之心,小婿深知太子……太女殿下的能力非凡,相信她有絕對的能力與資格繼承皇位?!?/br> 這是何昌逸的真心話,他在一府之地當輔官,都感到頗為吃力,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有很多。 再想想比他年輕好幾歲的太女,小小年紀就開始幫他皇叔執(zhí)政,治理大安這個龐大的國家,還取得如此震古爍今的政績。 這等本事,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說是天生的帝王都不為過,與性別無關,他絕對是心服口服。 聽得出自家女婿言語之中的真心,孟秋豐欣慰的點頭。 “你能這么認為,為父就放心了,太女殿下胸懷大志,用人不拘一格,做事的格局大,眼光長遠,只要你們夫妻好好的用心做事,太女殿下肯定會給你們機會,你們一定要珍惜這大好的局面?!?/br> 何昌逸夫妻都鄭重其事的應下,三年多的外任生涯,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感覺。 而孟秋豐之所以會說得這般肯定,是因他已明白皇上與太女在早些年就推行女官制度,還盡量扶持女官的目的。 從前做那些,是為給太女公開身份真相而鋪路,等到太女正式繼位成女帝后,她肯定會更加大對女官的扶持力度。 因為對方肯定也明白性別一事,將會成為她身上最大的短板,未來勢必需要同性別的大臣與她相互扶持,從而鞏固自身的女帝之位。 而這,就是他女兒的機會,想到這些,孟秋豐的心中不禁生出一股豪情壯志。 他這輩子只生了一個女兒,這些年來,有無數(shù)人都曾在他面前,或明或暗的為他膝下只有一女表示遺憾,甚至是勸他從親族過繼或是收養(yǎng)個兒子。 雖然他在表面上表現(xiàn)得很灑脫,并不在意,或是直接駁斥那些人的話,但他內(nèi)心里卻很不服。 畢竟他悉心教導出女兒,才學與人品都很優(yōu)秀,他相信自家女兒各方面的能力素質(zhì),不僅不比那些人的兒子差,還比許多男子強。 后來女兒能夠憑借自己的學識能力,通過大招錄入仕,就已為他掙足了顏面,入仕后的升職速度,更加讓他感到自豪。 至于一些故人知道他女兒的情況后,說得那些酸言酸語,認定女官注定不會有什么大前途的說法,他表面上不在意,心中卻不服。 所以對于大安即將要出一位女帝的事,孟秋豐是持絕對支持與擁護的態(tài)度。 他也是在此刻,才回想起自己首次主持大考時,正寧帝特意問起他女兒的事時,他謙虛了幾句,正寧帝卻有些不滿的原因。 原來對方與他一樣,膝下同樣只有女兒,且為女兒的優(yōu)秀感到驕傲與自豪,聽不得別人說貶低女兒的話,哪怕這個‘貶低’只是出于自己身為長輩的謙虛之辭。 第二百一十六章 正寧帝退位當太上皇, 皇太女何殊將要正式繼位的消息,與欽天監(jiān)選定的吉日一起,公布在最新一期的公開邸報上。 除此之外,邸報上還刊登了許多位王公勛貴與文武大臣們對皇太女的評價, 以及他們對皇太女將要繼位, 成為史上首位女帝一事的態(tài)度與看法。 雖然有時下的人還不懂得什么叫做采訪, 但是他們都知道公開邸報中所刊登的內(nèi)容,將會在大安境內(nèi)引起的巨大影響力,也知道那些地方官員對邸報上的內(nèi)容的重視程度。 因此, 所有被選中的王公勛貴與文武大臣們,都非常重視這件事, 知道自己若敢夾帶私心, 說些不好的話,不僅不會被刊登出去,還會得罪宮中二位。 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這些人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不吝溢美之詞的夸贊正寧帝英明, 培養(yǎng)出的皇太女殿下文武雙全,甚至還說出大安江山這副重擔, 非她不可的話。 從而成功為世人展現(xiàn)出君臣一心,都無比支持與擁護皇太女繼位的局面。 畢竟在老百姓們看來,連那些王公大臣都如此夸贊皇太女,眾口一詞地表示支持皇太女繼位當女帝, 這當然是件普天同慶的大好事,他們這些黎民百姓還有什么可質(zhì)疑的? 何況除此之外, 在這一期的公開邸報上, 不僅公開了太子為百姓做的許多實事, 還大書特書的夸耀皇太女率軍親征,收復大安失地,為五十年前戰(zhàn)死在山陽省的將士報仇雪恨,以嚴苛手段嚴懲那些叛逆的事跡。 既充分展現(xiàn)出皇太子殿下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卓越能力,也讓世人皆知,太女殿下如何敬重那些為保家衛(wèi)國而做出犧牲的大安將士。 而那些將士,也都來自大安的這些普通百姓之家,不僅讓各軍將士都深受觸動,老百姓們也都因此而對太女殿下生出好感。 因為這種對大安百姓施以恩澤,對叛敵施以雷霆手段的處事風格,極大地滿足了百姓對上位者的期待。 最新一期公開邸報中的內(nèi)容,可以說是在引發(fā)輿論熱議的同時,也成功達成讓人下意識忽視將要繼位的新帝性別的目標。 有了那些讓大安百姓得實惠,還親自將先帝朝弄丟的地盤收復的巨大功績,誰都不得不承認太女將是一位合格的皇位繼位者。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不可避免地仍會出現(xiàn)一些思想頑固的保守者,堅持認為女子繼位稱帝,有違傳統(tǒng)禮制,牝雞司晨乃是不祥之兆之類的非議,卻因聲音太小,在主流輿論浪潮面前,根本掀不起什么風浪。 在京外的三位公主也都相繼看到了最新一期公開邸報上的內(nèi)容,最初的反應是除了蒙,還是蒙。 皇弟突然變成皇妹,太子突然變成太女,她們受到的刺激著實有些大。 在看到正式的官方邸報前,因距離因素,最先收到邸報的二公主,在此之前,就已經(jīng)從周圍人的議論中,隱約聽到些小道消息。 說得就是皇上已經(jīng)正式下詔傳位給太子,還當眾公開了太子本為太女的真相。 對于皇上退位當太上皇,傳位給太子的事,二公主可謂是毫不懷疑,只覺得這件事總算塵埃落定。 畢竟他們前兩年在京中時,就已看出正寧帝迫不及待的想要早點退位的想法,他們還曾好奇太子為何拖著不愿繼位。 直到聽說太子親征理山,要收復大安失地的消息后,他們才看出太子的打算。 知道太子想要憑借收復失地之功為自己立威,作為自己的繼位資本,正寧帝在這次的慶功宴上,就迫不及待的宣布退位,傳位于太子的事,在他們看來,實屬正常cao作。 可是作為太子一母同胞的親jiejie,二公主從沒懷疑過太子會是女兒身的可能,所以她絲毫沒有相信太子本為太女的說法,認為那是以訛傳訛導致的謠言。 如今看到公開邸報上的內(nèi)容,確定了那些小道消息的真實性,二公主仍覺難以置信。 因為她仔細回想了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太子,十分確定,那位從小都不曾露出過任何破綻,說話做事都極具擔當,不僅是位能力異常優(yōu)秀出色的太子,也是她們這些公主可視為依仗的兄弟。 不過知道這個真相后,再回頭想想她們父母所做的那些讓人難以理解的決定,好像都能解釋得通了。 例如空著的排行,正寧帝在太女這個小五出生后,就將她帶在身邊,親自帶人照顧并教導,不僅不讓她與她們這些姐妹多接觸,甚至還不許小五多接觸她們母親的異常表現(xiàn)。 而皇后身為母親,只是默默接受這一切,從無反對與抱怨,即便這對夫妻之間的感情并不差。 如今看來,正寧帝所做的這些,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不讓小五與她們多接觸,并非像她們之前所猜測得那樣,是因為太過寶貝唯一的兒子,而是怕小五受她們這些女子的影響,養(yǎng)成女性特有的嬌柔之氣。 事實也證明,他的這些安排的確很有效,不僅將小五培養(yǎng)得性格清冷,還因一直堅持習武,身上沒有半分女氣,英姿勃發(fā),任誰也不會懷疑對方可能是女兒身。 就是這也導致太女與母親及姐妹們之間,都關系疏離,不過話說回來,也正因這份疏離,才使得她們這些姐妹沒有機會發(fā)現(xiàn)真相。 看到妻子看到公開邸報上的內(nèi)容后,直接怔愣在原地的反應,楊衛(wèi)小心而又委婉地勸道。 “娘子,雖說這個消息確實很驚人,不過不管新帝是皇弟還是皇妹,對我們而言,其實并沒有什么影響,對吧?畢竟人還是那個人,還是那么厲害,與其生來是什么性別無關?!?/br> 聽到丈夫的話,二公主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道。 “你放心,我對皇位肯定沒想法,對于她是皇妹,卻可以當太女、當女帝的事,也沒有半分異議,我就是覺得,這事也太匪夷所思了點兒,你自己說,她看起來哪點像女子了?” 想到印象中的那位積威甚重的‘小舅子’,楊衛(wèi)下意識搖頭,隨后道。 “娘子,現(xiàn)在的問題不是我們認為她像不像女子的問題,而是她確實是女子,這是已在公開邸報上正式昭告天下的事實,陛下肯定不會拿這么嚴肅的事,與天下人開這個玩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