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0:大曌王朝闈場行宮
書迷正在閱讀:白露為霜(校園,骨科3P)、彼岸學(xué)院、同步搖滾、我對你一見鐘情、緣來是你、善良的傢伙(長版)、只為你硬(h)、《隨機匹配系統(tǒng)成了我紅娘》、予你半分溫柔、【網(wǎng)游】搭到大神肩
*木蘭圍場 又稱木蘭秋獮或稱木蘭行圍、木蘭圍獵、秋獮大典,是大曌皇帝參加的秋季狩獵活動,因古漢文稱春季打獵為「蒐」,夏季打獵為「苗」,秋季打獵為「獮」,冬季打獵為「狩」,故稱秋獮,或亦有人稱之木蘭秋狩、木蘭秋獵等,「秋獮」通常在八月舉行,其活動的木蘭圍場當(dāng)時在承德府北境,煌羽朝時歸承德府管。 闈場始末 位于河北省東北部,與內(nèi)蒙古草原接壤,這里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禽獸繁衍的草原,雅稱「千里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現(xiàn)在是大曌皇帝舉行「木蘭秋獮」之所,神武汗「秋巡塞外,舉蒐狩之典,因喀喇沁部、敖漢部、翁牛部特諸旗敬獻牧場,逐開靈囿」,或稱原為內(nèi)蒙古卓索圖、昭烏達東二盟地,神武五年,正式設(shè)立圍場,木蘭為滿語,即漢語哨鹿的意思,主要為打獵,且面積不大,煌羽十六年后,為鍛鍊軍隊,在這里開闢了有別于清朝的全新狩獵場。 闈場范圍 主要由塞罕壩森林、御道口草原森林和紅松洼三大景組成,最大的總面積有205萬多平方公里,東西長129公里,南北寬125公里,包括河北省承德自制縣全境、隆化縣、豐寧縣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多倫縣、克什克騰旗部分。 煌羽十六年,木蘭圍場設(shè)立之初,根據(jù)圍獵及訓(xùn)練軍隊需要,在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地方里依照山的走向和動物分布情況,共劃分為67圍,后來又在原有67圍基礎(chǔ)上增加5圍,達到72圍,因此人們習(xí)慣稱木蘭圍場72圍,圍與圍之間以木柵欄或在溝口植柳,俗稱「柳條邊」為界。 秋獮過程 秋獮分為布圍、觀圍、行圍、罷圍四個步驟,其中,行圍又分為馳獵、追擊、阻截、聚殲,最后大臣向皇帝請奏解圍結(jié)束幾個步驟。 #布圍:分三階段,第一,是在五更天時由管圍大臣統(tǒng)領(lǐng)喀喇沁王公,帶領(lǐng)布圍的1250名蒙古騎兵和喀喇沁、土默特、翁牛特、巴林、敖漢諸部提供的1908名圍甲兵、虎槍手、嚮導(dǎo)及八旗軍隊等分頭布圍,第二,八陽旗官兵按八旗固定次序方位展開,以黃旗為核心,分兩翼以紅旗和白旗延伸圍攏,藍旗為兩翼前哨,兩翼都要服從黃旗指揮,由遠而近繞圍場而布圍,兩翼前各數(shù)騎擁纛飛馳,第三,兩翼布圍隊伍軍旗搖動,吶喊鳴金,壓山而下,前哨進,后隊依次而發(fā),依山川大小、道路遠近,最后形成15公里、25公里以及三四十公里的人并肩、馬并身的地步,嚴嚴實實的形如鐵桶一般的包圍圈。 #觀圍:皇帝觀圍分獵前觀圍和獵后觀圍,合圍后由管圍大臣到皇帝居住的黃幔城請圍,也稱待圍。請皇帝觀圍,皇帝在護從大臣和侍衛(wèi)的簇擁下從行營來到看城,登上看城觀看,這時黃旗指揮官發(fā)出號令,全軍脫帽、舉鞭、束馬,高呼「瑪喇哈(意為圍畢)」。 皇帝一要看圍獵隊形是否整齊,相當(dāng)于檢閱隊伍。二要看圍內(nèi)野獸多少,如果圍的過多,就命令合圍士兵開一個口子,放出部分野獸待以后繁殖,然后由指揮官執(zhí)旗疾馳看城,禮畢,高呼「圍畢,請皇上獵」。 #行圍:分為馳獵(皇帝馳獵和皇子女、皇孫女、大臣、王公、八陽旗將士馳獵)、追擊、阻截、聚殲等幾個步驟,皇帝出看城,佩橐鞬,具弓矢,憑高立馬,環(huán)視,舉鞭,皇帝出獵時各班近衛(wèi)尾隨其后,有牽狗的、有駕鷹的、有遞箭的、有專職護衛(wèi)皇帝的安全的。 猛獸如果負傷逃跑,皇帝則命令一兩個侍衛(wèi)追殺,偌大個圍子,眾多野獸,任一人信馬馳獵,天威所臨矢無虛發(fā),有應(yīng)矢即殪者,有帶箭仍奔者,所獲不計其數(shù)。皇帝獵后歸看城陪皇太后觀圍,以考察皇子女、皇孫女、王公、大臣及八陽旗將士的表現(xiàn),作為賞賜、任用、提拔的依據(jù)。 #罷圍:行圍結(jié)束,圍中射獲鹿的,官兵把鹿尾巴割下,用車運到幔城,以此計獵獲之?dāng)?shù)等候皇帝頒賜,蒙古王公貴族和二品以上的官員獲得野獸在皇帝面前跪獻,皇室子孫射獲的都要記入檔冊,以備皇帝獎賞,在煌羽朝的圍獵中,因煌很注重勇氣,所有如有隊形不整齊,以及不奮勇追殺者,都要給予最嚴厲懲處,相反的,對于勇敢不怕死傷的人,則給予提拔或優(yōu)恤。 闈場內(nèi)容 也就是塞罕壩森林、御道口草原森林和紅松洼三大景。 #塞罕壩森林:是中原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蒙古語叫「塞罕達巴罕色欽」,意思是美麗的高嶺,是「木蘭圍場」的第一部分,其中森林的佔地為109萬畝,草原96萬畝,森林復(fù)蓋率達75.2%,獨特的氣候,造就了這里特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里有浩瀚的林海、廣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塞罕壩動植物種類繁多,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屬、659種,有以狍子為主的獸類11科、25種,有以黑琴雞為主的鳥類27科88種,主要設(shè)施為有:煌羽點將臺、將軍泡子、塞罕湖、塞罕塔和十里畫廊。 #御道口:總面積一千平方公里,海拔1230米至1820米,是「木蘭圍場」的第二部分,寒溫帶大陸性季風(fēng)型高原氣候,風(fēng)景區(qū)內(nèi)有原始草原70萬畝,濕地20萬畝,天然次生林50萬畝,天然淡水湖21個,泉水47處,河流13條,是灤河發(fā)源地之一。有植物50科659種,野生動物100多種,山野珍品幾十種,具有典型的生物多科性。這里春夏綠草如茵,山花爛漫;秋季層林盡染,野果飄香;冬季銀妝素裹,玉樹瓊花。 #位于圍場滿族與蒙古族部落西北,是「木蘭圍場」的第三部分,,總面積7300公頃,屬寒溫帶季風(fēng)氣候,夏季氣候涼爽,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25°c。紅松洼面積110萬畝,草原面積20萬畝,森林復(fù)蓋率高達78%,中原北方較大的草原風(fēng)景區(qū),這里動植物種類繁多,水草豐美,是該縣一處新興的旅游勝地。這里位于內(nèi)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的交匯地帶,地形結(jié)構(gòu)和植被復(fù)雜。山地高原交相呼應(yīng);丘陵曼甸連綿起伏;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森林草原交錯相連。尤其是浩瀚的林海與大面積天然草原渾然一體,優(yōu)美壯觀。 演武發(fā)展 煌選擇木蘭圍場作為皇家獵苑,有其政治目的和戰(zhàn)略意義,木蘭圍場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大曌王朝的戰(zhàn)略要地,設(shè)立木蘭圍場之后,煌每年都要在這里以行圍狩獵的方式演練軍旅,推行「肄武綏藩」的國策,從而達到控制蒙古、震懾白俄羅斯國、加強民族團結(jié)、鞏固北部邊防的目的,這時的木蘭圍場實際上已成為大曌的主要政治、軍事活動場所,是避暑山莊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布爾哈蘇行宮 位在闈場東北方,以蒙古族蒙古包為基礎(chǔ)建成的行宮,煌題賜「布爾哈蘇行宮」,又稱為「圍場廳」,在清朝是散廳,大曌朝則是正廳行宮,圍場廳考評是「衝,繁,疲,難」,這也是當(dāng)時縣級編制地位的最高等級,是皇帝的御用獵場,皇帝亦在此接見蒙古部王公,明令禁止其他普通人居住,只有朝廷的八陽旗兵駐守管理。 主要作用為秋獮結(jié)束后,煌會在此設(shè)宴蒙古王公、官員及兵丁,并賜予食物、布匹、綢緞、錢款等物,當(dāng)?shù)孛碎L則代表所屬蒙古各部在駐地向曌帝進宴,宴會中,會為主子表演蒙古民族傳統(tǒng)的詐馬(賽馬)、什榜(蒙古樂曲)、教駣(馴生駒)、相撲(摔跤)等節(jié)目,宴會快結(jié)束時,當(dāng)?shù)孛碎L會向曌帝呈白馬、白駝等,獻「九白」之禮,表求對大曌朝廷的忠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