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龍廷 第14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小姐,你的愛情掉了、水月抄~港都神靈見聞~【鏡華緣外傳】、愿時光溫柔以待、兄弟戰(zhàn)爭之系統(tǒng)養(yǎng)成記、請你跟我「談」戀愛、有你的.陽光、暗夜的血族、地獄神的祭祀、忘川郵政、跨月
朝廷一直明詔頒發(fā)禁武令,對武人本來就不待見,這里關(guān)系到文武對立,又害怕武人造反,禁武思潮形成共識也有他的道理。 關(guān)鍵的是,這文章后面,還附錄一個小故事。 說的是,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一位士大夫名叫莊聞,喜歡養(yǎng)犬。對家中毛發(fā)光滑,肌rou雄壯的黑犬深愛之,時常牽出來夸耀。 閑暇時分,還會培養(yǎng)黑犬的戰(zhàn)斗技能,偶爾牽著到山里打獵…… 有一天,士大夫莊聞草堂春睡,起來太遲。 也忘了喂食黑犬。 他在燕國的生死至交彌山前來拜訪。 莊聞和彌山兩人以琴相交,志趣相投,算是通家之好。倒也沒什么客氣,直接進門。 彌山帶著妻子、女兒剛剛進了院子,就有一條半人高的大黑犬瘋狂撲來。 嘶吼之中,咬死了彌山妻子女兒,彌山也被咬斷了一條腿。 等到莊聞聽到動靜沖了出來,就發(fā)現(xiàn)了這出悲劇…… 他只能忍痛拿著弩箭,把黑犬射死。 文后呼吁,養(yǎng)犬之人,再怎么放縱,也務(wù)必多加管束,否則釀成悲劇,悔之晚矣。 …… “好,好一個文筆如刀!” 張坤眼中血絲一下就涌了上來。 按捺不住自家爆脾氣了。 “那洋人到處挑戰(zhàn)打死人,還宣揚大青武人不堪一擊,孱弱不堪,我等才出手迎戰(zhàn),結(jié)果……” 李小宛氣息還未平伏下來,面上就有些疑惑:“王總鏢頭一直幫助維新派,為變法之事四處奔走,連家里也顧不上了。他們明知道表哥是源順鏢局鏢師,為何還如此編排?” “此事我也不太清楚,似乎聽父親說過一嘴。變法之事,維新派其實也有兩種思潮……如北海公等人主張借助鷹國領(lǐng)事,洋人祭司之力。甚至,借助櫻花國武力,迫使守舊頑固勢力退讓,把立仙之事先行推下去。” 王靜雅想了想,皺緊眉頭把王五當(dāng)天與她說的事情,一一回憶出來。 “是立憲,就是讓皇帝至高無上,把他的話寫進憲法,推行全國?!?/br> 李小宛糾正道。 “現(xiàn)在不是這樣子嗎?” 王靜雅有些迷茫。 她認字是認字,但是平日里多數(shù)把心思放到練武上去了,對文學(xué)以及正治改革方面的事情,不太了解。 “不同的,以往廣序帝雖然是皇上,民間也覺得他至高無上。但實際上你想想,西宮那位太后的地位,在所有人的心里,是不是很重要?”李小宛問道。 “何止重要,太后老佛爺說話,皇帝肯定是要聽的?!?/br> 王靜雅一臉的理所當(dāng)然。 這種想法,已經(jīng)刻進了青國百姓的骨子里,似乎天經(jīng)地義,從來沒人想過原因所在。 “那為什么重要?為什么皇帝說話,沒有太后好使?廣序帝反而要聽老佛爺?shù)哪??他是皇帝啊……?/br> “這……” 王小丫同學(xué)被問住了,她扭過頭,無助的看向張坤。 被李小宛丫頭比下去了,好沒面子啊。 張坤看得無語,只得幫忙解釋道:“因為西宮那位,雖然名義上交了權(quán),但實際上,軍權(quán)和人事、財權(quán)都在她的親信手里捏著呢。 你想想,若是厲害的鏢頭全都跟著我,銀子也在我的親信鏢頭手里,我還可以隨意安排誰擔(dān)任鏢頭,誰做鏢師。那么,王總鏢頭回來之后,誰還聽他的話?” “呃……那你不許搶?!?/br> 王靜雅想了想那個場面,突然面色大驚,緊張說道。 現(xiàn)在大刀王五就在外面漂著,這源順鏢局的人力、財權(quán)還真的是張坤控制著,祁福林和林大掌柜等人說話都不好使了。 至于其他鏢頭鏢師,經(jīng)過幾戰(zhàn)之后,多數(shù)已經(jīng)折服。 鏢局說來說去的,只是一筆生計,是一樁生意。誰能帶他們風(fēng)光,誰能讓他們活得更好,那自然就聽誰的。 更何況,張坤武力極其強橫,已經(jīng)是證明過了的。 他們就算心里面有著什么不滿,一想到這如神如鬼的武功,就什么想法也沒了。 “我搶你們家鏢局做甚?” 張坤都忍不住翻白眼了,“但是,廣序帝想搶啊,他不但要搶,還要把所有權(quán)力從太后親信手中奪回,安排自己的親信放在關(guān)鍵位置之上。這就是裁撤官員,清理冗政措施,被頑固派硬擋了回去的原因了。關(guān)系到切身利益,誰愿意讓步?” “原來如此,皇帝說話不好使,所以,北海公等人,就想借外國人之力,把他推上去,讓他行使獨一無二的權(quán)力……不好,外國人這么幫忙,他們肯定在其中有著什么好處吧?” 所以說,王靜雅還是很聰明的,很會舉一反三。 一旦明白其中的道道,直接就想通了外國人從中插上一手,應(yīng)該是有著一些圖謀。 廣序帝一言九鼎了,他的話寫進憲法了。 那接下來,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寫明讓洋人自治領(lǐng)地,大軍入駐,合法開廠,自行收稅…… 如此一來,大青國,名義上還是大青國,實際上,就會成為外國人的海外大工廠,創(chuàng)造財富的一架機器。 所有的國人,都會成為他們的奴隸和工人。 而且,還不擔(dān)心百姓不配合。 你們皇帝下的圣旨,天經(jīng)地義,誰敢違抗? “這個道理,連小丫姐也能想通,康北海等人怎么就想不明白呢?”李小宛又在一旁嘆息,小小年紀(jì),頗有一種老氣橫秋之感。 憂國憂民之心溢于言表。 “還是不說那康北海了,小丫姐你剛剛說了,有兩種思潮,王伯父還說了啥?” 把話題扯回來,這次,就連張坤也有些好奇了。 按理說,大刀王五加入過黑旗軍,與洋人打過幾仗狠的,刀下不知砍了多少金毛腦袋。他為了變法之事四處奔走,肯定不會是為了洋人謀福利。 “是譚叔叔,他們有一批人認為,不用借助洋人的勢力逼迫頑固派太急。既然西宮內(nèi)廷那里并沒有阻礙辦學(xué)和經(jīng)濟方面的改革,那就先開辦學(xué)校礦產(chǎn)和鐵路,廢除科舉,選拔人才。先做到富國強民,再練新軍,整肅八席……至于立憲一事,為了不激化矛盾,暫且先不提?!?/br> 王靜雅這次說得有些詳細,張坤也聽明白了。 這其實是變法派之中激進和緩行的區(qū)別。 一方要畢其功于一役,把西宮拉下馬,把頑固派守舊官員一網(wǎng)打盡。 一邊卻是先富國,先強兵,再來行動。 殊途而同歸吧。 激進有激進的好處,緩圖有緩圖的妙處,說來說去,不變不行。 被洋人騎在脖子上拉失了,國家弱小得讓人嫌棄。 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知道要求變。 到底是從上而下的變革,還是由下而上的變革?既得利益者,又能不能放棄手中的權(quán)力?這是一個問題。 “變法還是要變的,否則,這天下就完了?!?/br> 張坤澹然說道,心中隱隱有了頭緒。 朝廷大事現(xiàn)在離他還有點遠,首先,還是得解決報紙的事情。 他本來還想著,只要打殺洋人囂狂武士安德烈的消息傳將出去,自己不說龍氣如潮,總能得到一部分人的感念。 說不定,就有一小撮有志之士,感覺到揚眉吐氣,奉獻給自己龍氣點呢。 這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 另一個世界之中,霍元甲等人打擊西洋東洋武道,強盛國威。不知讓多少人提起斗志,把東亞病夫的帽子,從頭上生生摘除。 這種事跡,對國際大局雖然并沒有太大影響,對于民心的凝聚,卻有著巨大的作用。 而《京城日報》這等做法,不但是掘了自己獲取龍氣點的根基,更是抹黑了神州武人。 讓所有官員和士人想起武人來,就是一條“黑狗”。 同時,還會誤導(dǎo)那些無知而又愚昧的百姓,覺得洋人就是來拯救大青國的,是為了百姓謀福利的。 他們個個真善美,要舉著鮮花,跪在地上,熱烈歡迎。 誰敢打他們,敢殺他們的,就是一條惡狗…… 是可忍孰不可忍? 張坤眼中閃著寒光。 日后那么多漢jian的出現(xiàn),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文人殺人不用刀,只在潛移默化之中。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個小故事 京城日報報社,居于正陽門外,前門柵欄不遠處。 是一處古色古香的大院子。 闊大門臉此時人流如潮,進進出出…… 一卷卷散發(fā)著新鮮油墨香味的報紙,從這里運出去,顯然生意好得很。 當(dāng)然,生意并不是最主要的。 占據(jù)輿論陣地,宣揚變法主張,才是重中之重。 這一點,變法派并不傻。 他們大多精擅西學(xué),對西方那一套洗腦的方式,極為了解。 康北海如今身為總理衙門章京,準(zhǔn)專折奏事,并參贊軍機,主持變法事宜。 可以說,他的官位雖然不算太高,但是,權(quán)力卻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