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第144節(jié)
見到種建中的身影,百姓們先是拼命鼓掌。一時間掌聲雷動,人人都感念種建中在關鍵時候挺出而出,在遼人面前為大宋爭了一口氣。 不知是誰,突然高聲喊了一聲:“萬勝!” 一時間歡呼聲如巨濤般掀起:“萬勝!萬勝!” 明遠親眼看到身邊一名上了年紀的老漢一邊喊一邊激動得熱淚盈眶。 大約是被契丹人壓過一頭壓得太狠太久了一些,這些汴京的尋常百姓們,聽說今日有人在遼使面前為大宋掙下了臉面,便似過節(jié)般歡喜——當然,如今也確實是在年節(jié)中。 明遠卻沒有再上前。 他所在的地方距離道邊有些距離,他就這樣冷靜地望著種建中騎馬往這邊過來,從他面前經(jīng)過—— 在這一刻,明遠突然意識到,這一段“軍器監(jiān)丞”的生涯,對種建中來說,只會是他人生職業(yè)生涯的一個小小插曲,一個偏差,讓他短暫地偏離了自己的夢與理想……但他終究會回去,他終究要成為一代名將。 想到這里,明遠終于將眼神從種建中身上移開—— 而他明遠,應當只是與種建中擦肩而過的一小段人生片段罷了。 * 明遠轉(zhuǎn)開視線的同時,騎在高頭大馬上的種建中突然意識到了什么。 在一瞬間他似乎感受到了來自熟人的注視,但那注視的目光隨即消失了。 他猛地在馬背上轉(zhuǎn)過身,鷹隼般的目光來來回回,在道路旁某個方向的人群中飛快地搜索。 只是這于事無益——見到“種官人”朝他們看過來,路邊的汴京百姓同時高興地舉起了雙臂,并且發(fā)出陣陣歡呼。他們反而將種建中的視線遮蔽了,因此種建中沒能看見在人群后的某個人。 但是種建中很確定,剛才一定是看見了明遠的身影。 一想到明遠竟在這里等候,種建中心中涌起一陣欣慰,這比他勝過遼人那名斡魯朵還要更欣慰三分。 可是他又一下子失去了明遠的蹤影,這讓種建中心生不安,順手拉住了馬韁。 他想要下馬,去自己剛才經(jīng)過的那個地方好好找一找明遠。 沒想到他一勒馬韁,身后跟著的數(shù)十名班直護衛(wèi)都趕緊停了下來。眾人都有點緊張,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 這時一名小黃門越眾而出,輕輕一撥馬頭,便來到種建中身邊。 “種監(jiān)丞,怎么了?” 那名內(nèi)侍身材健梧,不知他是怎么長的,頦下竟然有幾枚稀稀疏疏的胡須,聲音也比較低沉,不似其他宦官那樣尖細。 這名身份不高的小宦官見到種建中的模樣,便猜到他是在找人,于是小聲勸道:“御駕還在后面,監(jiān)丞實在不宜在這里下馬。另外此處的百姓人數(shù)眾多,監(jiān)丞還應為百姓的安??紤],萬一他們一下子全涌上來,擁擠踩踏……” 片刻后,種建中垂下目光,頷首道:“這確實是老成之言。不知黃門如何稱呼?” 這名小黃門一下子露出興奮的眼神,道:“多謝監(jiān)丞垂問,小人姓童,名貫。” 童貫—— 第131章 千萬貫 正月初三, 官家與遼使親赴南御苑比賽射弓。 正月初四,遼使與各國使臣一道,在朝會上向官家辭行。 待到朝會一結束, 外國使臣一退,大內(nèi)宮殿前的燈山已經(jīng)布置起來,張燈結彩, 堪稱神速1。 當初種建中憑借武力一舉懾服契丹的“壯舉”, 在民間依舊是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官場上文官們卻已經(jīng)絕口不談。 隨著上元佳節(jié)的逐漸臨近,就連民間,也慢慢放下了南御苑的舊事,都將心思轉(zhuǎn)到了元宵節(jié)的慶典上來。 明遠也在和史尚、明巡、宮黎等人一起商議這事。 明遠手中的產(chǎn)業(yè),至少有兩處需要用極其出彩的彩樓燈山裝點:一處是朱家橋瓦子, 另一處是長慶樓。 所以明遠決定大家一起商量,集中手中的資源, 讓這兩處在元宵盛會上好好出一次彩。 而最熟悉元宵慶典的人,沒的說,自然是史尚。 幾人坐在一起,就只聽著史尚眉飛色舞地介紹汴京城中上元節(jié)的各種裝飾。 “什么,人身上也能穿戴彩燈?” 明遠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是呀!” 史尚用手比劃著為人解說:“能工巧匠們能將燈球燈籠做成棗子或者栗子般大小, 再裝飾上珍珠和翡翠,佩戴于發(fā)上, 汴京城中的小娘子們, 最喜佩戴這個, 比之那些玉梅、夜蛾、蜂兒、雪柳……更要受歡迎。2” 明遠伸手比劃了一個棗子的大小, 心里想象這樣一盞小小的燈籠, 佩戴在那如云的發(fā)髻上…… “安全會有問題嗎?” “倒是沒聽說過曾經(jīng)出事, 畢竟那燈籠里也不過點上小小一截燈燭而已?!?/br> 史尚努力回想了一下,補充:“就算是有火星落下來,也很快就能撲滅吧?” “這種形如棗栗的小燈籠,比之‘火楊梅’,可要安全的多了?!?/br> “火楊梅?” 一時以明遠為首的“土包子”們都向史尚追問,想要知道這究竟是什么東西。 原來,汴京城中有人用干棗磨粉,和磨碎了的炭混在一起,澆上油蠟,團成圓球,楊梅般大小,一一穿到鐵樹上,點著了,就是一枚又一枚明亮燃燒著的圓球。汴京人就把這東西戴在頭上,上元節(jié)時上街顯擺。 “嗯——” 眾人聽史尚介紹了這種“火楊梅”2,頓時都相互看看,甚至還有人伸手摸了摸頭頂,應當都不太想親身嘗試這種東西。 這東西太危險了——一路走一路火星亂掉的情形,誰也不想見到。 這時明遠卻偏過頭,望著宮黎。 宮黎頓時哈哈一笑,也不再賣關子,而是開口道:“已經(jīng)都準備好啦!” 他頓時取出一個林檎果大小的透明玻璃球。玻璃球里有一個小小的鐵制燭臺,燭臺里可以點蠟燭,也用作油燈。 “將這種玻璃球鑲嵌在事先打制好的銅枝上,不比那‘火楊梅’鮮亮?” 試想一下,晶瑩剔透的玻璃盞里燃著燈火,在上元節(jié)的黑夜里流光溢彩,而且不會有火星濺出,沒有任何安全隱患。 而這小小的“林檎燈”,宮黎的玻璃作坊,已經(jīng)至少準備了上萬枚。 眾人見狀一起叫好,然后開始商議,怎樣將這些“林檎燈”用在朱家橋瓦子和長慶樓搭起的大型燈山上。 明遠便讓在座眾人“頭腦風暴”。 “風暴”了半天,大家商議的最終結果是:長慶樓選了保守路線,用傳統(tǒng)的彩綢彩絹裝點樓前的燈山,但是會在燈山后立起兩大塊燈箱——這是用宮黎所能制出的面積最大的平板玻璃制成,在汴京城中是獨一無二,上面分別是蘇軾手書的“長慶”二字,夠為長慶樓掙臉面了。 而朱家橋瓦子那里情況就有些不一樣。 汴京城中所有的瓦子,都要在宣德門附近,開封府選定的一處寬敞地點,扎造一座造型奇特、又有自家特色的燈山。 在將燈山打造得精致鮮亮的同時,各家瓦子還要搭建山棚,好讓由自家的伶人在山棚上表演,什么飛丸、走索、緣竿、擲劍之類。也有安排上樂坊奏樂,讓自家名伶唱上幾曲,既宣傳自家,又為元宵佳節(jié)助興。 朱家橋瓦子原本準備的燈山,就是糅合了“招牌雜劇”《白娘子》的場景,扎制而成的。到時自然需要有人扮成白娘子、許宣、法海和小青等角色的扮相,登上山棚表演。 而宮黎則負責為扮演白娘子和青蛇的演員準備鑲嵌有玻璃燈盞的頭飾和衣飾,戴上這些飾品,便如將九天星河都帶到地面上來了。 屆時無論是唱,還是上演各種打斗激烈的對手戲,這身行頭都能為他們添彩。 “就這么定了!”明遠拍了板。 一時各家商議完畢,全都匆匆離開明遠府上,各自去忙著為即將到來的上元節(jié)做準備。 史尚卻還在向明遠吹噓汴京城中上元節(jié)的盛景: “明郎君,您想象一下,上元節(jié)那天,城中到處架著燈槊,宛若一朵朵蓮花在夜中當空盛開……” “還有那宣德門外的棘盆燈2,寬約百余丈,高數(shù)十丈,點綴滿彩綢彩紙糊成的百戲人物——那里面還專設了樂棚,專由教坊司的伶人在樂棚里表演……“ “您想想,那規(guī)模,那氣勢……” “咦,明郎君,您怎么還沒精打采的?” “不會是因為……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人邀請您一起共度上元佳節(jié)吧!” 史尚突然壞笑起來。 “這多半是因為還沒有到日子,這離上元節(jié)還有幾天不是?” “再說了,只要我放出風聲去,說我們明小郎君正等著邀請,我敢保證,到咱們這院門口遞請柬的人會直接排到宣德門去……” 明遠被史尚逗得笑出了聲。 剛才他確實有點沒精打采,史尚說得口沫橫飛,明遠卻始終在一旁怔怔出神。 倒也不是想象不出那副全城火樹銀花的樣子,明遠不是沒經(jīng)歷過這些的人。 只是,明遠只覺得心中那股“旁觀感”越來越強烈。 或許,1127說得對,他和這個平行時空之間,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某種羈絆,但是這種羈絆還不夠強烈,讓他既沒有辦法完全冷眼旁觀,也沒有辦法莫得感情地投身進去……享受自己的億萬財貲。 似乎他已經(jīng)無法做到去年在京兆府時那樣,與一眾橫渠師兄弟們一起站在城樓上,面對漫天開放的煙花花束,感受贊嘆與欣喜。 這時外面有人說話。 史尚頓時一笑:“這不就來了?” 片刻后,蘇軾風風火火地沖進來:“遠之!” 他還沒來得及說話,注意力就已經(jīng)全轉(zhuǎn)到了桌面上宮黎留下來的那盞“玻璃燈”上。 “哇,這也……太新奇、太機巧啦!” 蘇軾手托著這枚通體透明的“林檎果”,問過了它的用法,便嘖嘖稱奇,捧在手里贊了半天,才轉(zhuǎn)回正題。 “某是真正抱歉,遠之,你第一次在京中過上元節(jié),某卻無法邀你通往觀燈?!?/br> 畢竟蘇軾是開封府推官,上元佳節(jié)固然熱鬧,但也是最容易發(fā)生各種治安問題的日子,為了防火防盜防走失,那日開封府基本上要全員留守,謹防發(fā)生什么意外。 所以蘇軾是事先來打招呼的。 “另外……” 說到后來,蘇軾有些吞吞吐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