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阿斯達(4)檀君王儉
書迷正在閱讀:以你為名的青春、黑蓮花的幸福生活、桃子美人、轉(zhuǎn)生到自己寫的世界,發(fā)現(xiàn)異世界長得不一樣、離訣谷、PTSD勇者的退休生活、楚承煜、雨天的幸運、云暮下、薛丁格的貓是不是挪威森林貓
三百年后,王后有孕,生一子,名曰:桓儉。 王子降世,王喜曰:「吾兒儉也,當為阿斯達之王?!?/br> 昔四獸未封之前,有子四,暱曰:鳥兒、馬兒、龜兒、虎兒。 虎兒便是百年前與熊同xue之虎。 于時四子奉父神靈密旨,赴地洞尋化人之法,鳥馬龜往之未果,惟虎到焉,但虎不能忌約,終不得人形。 四子不餒,父靈助之,百年后修練成人。 進而匿伏五部,經(jīng)年累月,積極進取,終成五部之長。 四子化名,號曰:玄臨真樂。 鳥兒曰:玄菟;為朱蒙部落之長老。 馬兒曰:臨屯;為天羅部落之長老。 龜兒曰:真番;為六甲部落之長老。 虎兒曰:樂浪;為百虎部落之長老。 數(shù)十年前入朝為官,即今顯赫,宰臣為玄、吏臣為臨、史臣為真、軍臣為樂。 玄臨真樂四臣權(quán)傾朝野,令王無限擔憂,亦因后薨而欲絕,故無心朝政,致使 四子倍加驕橫跋扈。 王閉關(guān)地洞,託孤三伯師,儉拜其為仲父。 三十年后,桓儉生得玉樹臨風,乃天人之相,且才德兼?zhèn)?,深孚眾望?/br> 桓雄天王聚民于神市,開壇祭天,禳畢,令儉立于萬民之上。 天王雄曰:「承孤之位者,當是貴子也。孤以天神為誓,神樹為言,封子為檀君王?!?/br> 萬民呼之:「檀君王儉也?!?/br> 于是立太子,儉入主東宮。 三年后,王病危,召太子入宮。 儉至,王泣曰:「兒也,吾命將絕,壽盡已矣。今四臣猖獗,汝恐難以制衡。為父有密言相告,汝附耳聽之?!?/br> 儉挨近,王謂之曰:「天下非真天下,彼此如井底之蛙也。」 儉惘而曰:「何意歟?」 王對曰:「天神命吾下凡世,孰知之外有桃源。阿斯達之外,有一凡間,大之廣之,非此所能比擬。吾兒,棄桓國而遠之,待天命而還之?!?/br> 嗚呼哀哉,王走矣,儉泣不可仰。 王既崩,風伯雨師云師回天洞覆命,終不出焉。 樂聞王崩,心生謀逆,急召三子商議,后決計將儉除之。 四臣本為五部長老,頗有威望,所管部落,掌天符擁神器,可役使天兵,可喚四神獸,檀君道行尚淺,難以敵之,于是攜本部族百馀人,徹夜?jié)撎印?/br> 軍臣樂浪早率兵截其道,待君至便捉之。 幸得河伯族密報,方能改道而行,避其追兵,終達邊境。 界甚奇,眼見前有林,進之即還之,永在原處,不得趨之,怪哉。 忽有天使降而謂之曰:「往東半里有口井,進之可下凡間?!?/br> 依言,儉等縋井而下,遂出阿斯達。 (紀元前2333年)唐堯即位元年戊辰,檀君王儉下至凡間,后世曰:檀君元年。 是年三十三歲,儉以雄才偉略率領(lǐng)部族,開荒闢土,馴服蠻民,并教化之。 日積月累,部落逐漸壯大,后于平壤筑一城,因王遇險而下凡,故曰:王險城。 萬事俱備,終到建國立業(yè)之時。 某日,儉率族民途經(jīng)山麓,遠望一大山,黯然淚下。 風伯族長老問曰:「君上何悲歟?」 檀君對曰:「吾思鄉(xiāng)也?!?/br> 風伯謂曰:「國將立,號為何?」 檀君未言,僅伏地拜山曰:「吾朝仙山膜拜,吾思念阿斯達也?!?/br> 風伯會意而曰:「明矣。朝仙山拜之,故號朝鮮?!?/br> (紀元前2311年)庚寅,開國號朝鮮,立都平壤城。 陶唐戊辰立國,故曰:龍國;朝鮮庚寅立國,故曰:虎國。 是年五十五歲,檀君以河伯族女為后,以風雨云三司為臣,以曟部落眾族為民,以八道之法治國。 《八道之法》 天道:以神正民,敬神則民從善,天道之法也。 地道:以鬼邪民,懼鬼則民改惡,地道之法也。 風道:以師教民,尊師則民重道,風道之法也。 雷道:以法罰民,守法則民不悖,雷道之法也。 水道:以官治民,清官則民百順,水道之法也。 火道:以軍保民,強軍則民無恐,火道之法也。 山道:以食養(yǎng)民,豐食則民飽足,山道之法也。 澤道:以居安民,良居則民喜樂,澤道之法也。 數(shù)年后,王后生子,名曰:夫婁。 百年后,至禹會涂山,遣太子夫婁朝焉。 而后不知何時,太子仙逝。 于時曟部長老有三子,長曰:辰;次曰:馬;幼曰:弁。 長老年高德劭,病危,將子付王。太子薨,王后繼無人,便收三子為嗣。 某年,西島部落作亂,檀君率兵平之,后遣三子筑一城,名曰:三郎城。 檀君教軍民蓋支石墓,葬兵禍亡者。 然后上摩尼山,登塹星壇,祭天以慰亡靈。 山頂石壇,壘石筑之,壇高十尺,上方下圓。壇上四面,各六尺六寸,下廣各十五尺。 西島今之江華島也。 百年后,曟部落分為三。 其一,辰日部;其二,馬日部;其三,弁日部,咸為三子族裔。 夫婁太子后裔,獨居一部落,曰:夫馀。 夫馀者,夫婁太子之馀族。 (紀元前1046年)殷帝辛三十年乙未,箕子率商民來朝鮮。 檀君以為天命來矣,遂邀箕子至仙宅論天下。 檀君問曰:「伏羲八卦之妙,汝明乎?」 箕子對曰:「妙哉,不如文王易也。」 檀君謂曰:「汝何不事周?」 箕子對曰:「商其淪喪,我罔為臣僕。」 檀君知箕子賢達,故曰:「孤赴天命還仙山,望箕侯善待我民,可許乎?」 箕子對曰:「善哉,子當成明君,待仙人之民如己出?!?/br> 檀君出宅,謂子民曰:「孤已禪讓箕侯,今朝鮮為箕子朝鮮,非檀君朝鮮,部族子民,當奉箕子為君,不得違也。」 眾民泣曰:「我等將從大王而去?!?/br> 箕子嘆曰:「若非君讓國,我不能治理朝鮮?!?/br> 檀君恐朝民與殷民不能共處,遂攜眾移于藏唐京。 據(jù)說,夫馀族未隨之,數(shù)百年后至北方建夫馀國。 于是附殷之諸族,建尸羅、高禮、南北沃沮、東北扶馀、濊與貊等國。 王歸山之后,三日部率眾族南移,翻山越嶺至富饒之地,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終重建部落,開國號曰:曟。 后因,辰日部落、馬日部落、弁日部落,彼此不合而分國,并將曟字三日去之,改國號為辰。 因日已無,三部族以阿斯達傳說之仙人為名,改之曰:韓。 故有辰韓、馬韓、弁韓,此為三韓也。 三韓共立辰王,治理眾族,安居樂業(yè)數(shù)百年。 曟國,古之辰國也。 《后漢書卷一百十五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馀戶,小者數(shù)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馀里,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辰國也。 檀君王儉在人間享國一千二百六十五年,后還隱于阿斯達為山神。 【建國篇完】